雀巢被指剋扣奶農事件:收購時POSS機上做手腳

2020-11-24 東方網

  中央電視臺《今日觀察》節目2011年10月24日播出《一公斤牛奶引發的追問》,以下為節目實錄:

  一桶奶份量少一公斤。日前,新華社一篇關於黑龍江雙城雀巢公司剋扣奶農的報導,引發了社會各界普遍的關注和熱議。根據新華社記者的調查,當地雀巢公司剋扣奶農已經延續多年,這已經成為「公開的秘密」。為什麼雀巢這類奶企會常年的剋扣奶農?如何增強奶農在市場當中的博弈的能力?央視財經頻道主持人史小諾和著名財經評論員馬光遠、劉戈共同評論。

  雙城雀巢被指長期剋扣奶農,短稱收購,常年壓價已成公開秘密,奶農為何選擇平靜接受?雀巢為何會在雙城市一家獨大?

  一桶奶少一公斤,奶農多年被剋扣已成「公開秘密」。這兩天新華社一篇雙城雀巢低成本奶業經營模式調查的報告倍受民眾關注。

  新華社記者程子龍:專門對奶農反映的剋扣問題進行了一個調查,所以我們選取了當時跟蹤奶農過秤,就是奶農自己家擠完奶,擠完奶量完斤數,然後再到奶站去看他給多少斤數,奶農反映說他們在秤上做手腳,在秤上做沒做手腳雖然沒有證據,但是奶農實際上擠出來的奶,和最後他給奶農的斤數不一致,比奶農擠出來的奶要少。

  新華社記者程子龍:正好我親眼目睹了,他們在POSS機上做手腳處理,比如顯示屏上面有小數點,但小數點後面的數字都被他處理成0和5了,然後我就問他怎麼處理,為什麼不按照多少公斤來實際算呢,他說我們採取了一種4舍5入的辦法,結果我發現4舍5入的辦法是有問題的,就說如果小數點後面是3,就被舍為0,如果是4就進為5,如果小數點後邊那位數是8,就舍為5,如果是9才進為0,就說舍掉的多,進位的少,所以我覺得在記數上,是採取了一種剋扣奶農的辦法。

  何彤(雀巢中國有限公司集團事務部公關經理):雀巢不欺騙農民,我們也絕對不容忍這種做法的發生,我們也正在雙城工廠建立一種新的農民服務熱線。這個服務熱線會接聽和解決農民的諮詢與投訴,我們也歡迎政府對收奶站進行審計和監督,雀巢沒有壟斷,雙城其實還有其他的乳品企業,這種合資的公司的關係,是一種歷史遺留的問題,我們現在正在跟(地方)政府進行商討,我們也希望能夠找到一種方法,能夠繼續保持雙城市的這種成功的態勢。

  劉戈:一公斤的損耗被轉嫁到了奶農身上

  (《今日觀察》評論員)

  我對記者有一個建議,如果做這樣的調查,那就把奶農家裡的秤,拿去技術監督部門做一個驗證,這樣就能真的抓住證據。如果奶站現在真的通過大鬥進小鬥出的方式來剋扣奶農,那確實是比較惡劣的。它產生的原因就是,過去農村收牛奶都會存在一個問題,就是在收購和運輸當中會有損耗,這個損耗本來應該由企業來承擔,但如果奶企和奶站之間考核的標準有問題,沒有照顧到這一點,那麼他可能就要轉嫁這種損耗,那麼這樣每一桶裡面70多公斤,最後就有一兩公斤的自然損耗轉嫁到奶農這兒。如果這件事真的是像新華社的記者調查這樣,那麼可能這是其中的一個原因。

  馬光遠:這是一個強勢的企業和弱勢的奶農之間的博弈

  (《今日觀察》評論員)

  這個事本身就是1公斤消失的奶,從目前奶農,包括雙城雀巢公司在市場地位來看,這個事情似乎非常符合邏輯。比如,在這個城市裡,獨家的收購奶的企業面對的是大量的養殖戶,所以他們矛盾的焦點,除了量少了,還有價格。在整個的過程中,我們現在看到的是一個強勢的企業和弱勢的奶農之間的博弈。這種博弈裡邊一旦出現,比如媒體報導的短斤缺兩,價格上的玩貓膩,包括在別的方面剋扣奶農,這在大家看起來就非常符合邏輯。

  這1公斤奶反映的不是矛盾的全部,這背後還埋藏著雙方利益照顧不到的一些地方。這個報導出來以後,有很多媒體做了評論,把矛盾的焦點全部轉向雀巢公司,包括後面的比如以前雀巢公司跟雙城市政府之間有股權關係等等,一系列的矛盾全查出來了。所以我覺得這符合我們一貫的邏輯,但這背後究竟反映的是什麼?可能還是一個雙方的利益,奶農跟強勢的企業的利益之間出現了一個很大的矛盾,那麼這個矛盾的爆發,我想不僅僅是我們看到的少了1公斤奶。

  新華社記者調查,雙城市奶農反映,在2010年黑龍江省實施《鮮奶收購政府指導價》之前,雀巢公司給奶農的收購價是最低的,有時才1.6元/公斤。雙城市畜牧局介紹,雙城市在2002年前後曾跟雀巢公司籤有協議,不準雙城市再建其他乳品企業,雙城市的鮮奶原則上必須交給雀巢。

  程子龍(新華社記者):當年雙城以招商引資的方式把雀巢引來的時候,地方政府和雀巢公司就有一個承諾,不再建奶站或者說不再建其他乳品企業。

  劉戈:奶農在產業鏈裡處於弱勢地位

  (《今日觀察》評論員)

  雀巢雙城的這個工廠是雀巢公司在中國的第一家工廠,因為雙城是一個農業大縣,它現在的糧食產量在全國排前五名。所以在這樣的一個大縣裡,它具備非常好的畜牧業、養殖業的條件。當地的很多農民都是因為養牛而富起來的,當地農民的年均收入從十一五年計劃的4000多元,現在到了8000多元,這裡邊養牛做了非常大的貢獻。因為雀巢很早在這個地方安營紮寨,那麼其他的奶企可能就很少去染指這個地方,所以它就形成了自然壟斷,那麼奶農就只能把牛奶賣給這家公司。作為一個小農經濟,那麼奶農在這樣的一個產業鏈裡,就處在一個弱勢的地位裡。

  之前,有位專家寫了一篇專門的文章,把這個模式叫做「雀巢模式」,這個模式就是互相之間探討出來的一條路,也就是公司+農戶,中間收奶的奶站是屬於第三方的,但在雀巢的工廠裡,他們是和公司一體,這是為了確保收奶的質量,奶站的工作人員是公司的員工,這也是雀巢所謂的「雀巢模式」的一部分。另外,在2007年的下半年,針對奶源市場無序競爭,原奶外流等嚴重實際情況,雙城市抽調由畜牧、工商、公安等部門組成的稽查小組,對流動收奶者進行集中打擊和清理。專家把這一條作為「雀巢模式」的一個條件來講述的。

  馬光遠:壟斷局面的形成造成了雙方矛盾的一個焦點

  (《今日觀察》評論員)

  從雙城本身養奶牛的發展歷史來看,我們可以講,如果當年沒有引進雀巢,那麼也許沒有雙城今天的奶牛業。所以從整個歷史發展來看,雙方應該有一個「蜜月期」。比如,奶農的收入不斷地在增長,在「十一五」到「十二五」期間中增加了1倍,這是一個巨大的成績。但在雀巢走進雙城的第一天,其實就埋下了雙方利益出現裂痕的一個引子。第一,當時為了引進雀巢,當地政府跟雀巢籤了一個獨家的協議,今天壟斷局面的形成也造成了雙方矛盾的一個焦點。比如在整個過程中,有些奶農認為價格低了,我想賣給別的企業,當地政府又派出很多人阻止。這種模式如果繼續下去,這個矛盾遲早會出現。

  奶農利益受損調查引發關注,公平交易規則為何會在雙城失靈?怎樣增強奶農在市場中的博弈能力?

  劉戈:奶農沒有談判權 利益就很難得到保障

  (《今日觀察》評論員)

  其實,中國的乳業乳品生產的基本模式,決定了互相之間的矛盾不斷,因為我們不像很多發達國家,他們是大規模的養殖廠,是牧場對工廠,而我們是農戶+公司的模式。這種模式的好處就是讓農民在整個的過程當中,能夠實現他們的利益增長。

  這些年,原材料漲了3倍,但是奶價漲了1倍不到。在這個過程當中,這個成本誰來消化?雖然雙方在一個產業鏈上,但是各有各的利益。作為強勢方,雀巢建立了所謂的「雀巢模式」。那麼,在這樣互相之間的利益再分配的時候,那麼自然要保護自己的利益。在這過程當中,由於農民是一家一戶的小農經濟,所以他沒有談判能力,而且雙城也不像在有一些地方,同時有好幾個企業互相競爭,在爭鬥奶源。如果是這樣,農民就有談判權。而雙城長期以來,自然形成了這樣壟斷的局面,農民缺乏談判權,所以利益就很難得到保障。

  這些年,當地政府也做了一些努力。比如在奶價低的時候,跟企業做工作,但是這不是一個長久解決之計。而且這個合作到目前為止,由於缺乏競爭,現在又出現了裂痕。

  馬光遠:要增強奶農的議價能力 形成一個比較好的利益平衡機制

  (《今日觀察》評論員)

  根子還是在於壟斷,而且是一個純粹的壟斷,甚至連寡頭壟斷都算不上。哪怕有兩家奶企,比如完達山或光明在雙城,那麼雀巢的市場競爭策略不會是這樣。我們現在看到的整個市場是在完全沒有競爭的情況下,在一家獨大的情況下,出現的一個利益的裂痕,這對於一個企業來講,當他到壟斷地位以後,他自然會顯示出他壟斷的天性。

  事實上,雙城的模式本身雖然比較極端,但最根本的反映的是奶製品的企業跟奶農之間,長期以來存在的利益失衡的問題,沒有利益平衡的機制。比如奶農是周期性的,在產業比較景氣的時候,大家爭著去養牛,但是當產業出問題的時候,就會出現把奶牛殺了,把牛奶倒了的情況出現。那麼,怎樣來制衡這種機制,不僅僅是雙城,對我們全國的養殖產業來講,都是會面臨一個很大的問題。

  那麼,最根本的原因,最根本的路徑在什麼地方?那就是怎麼樣來增強奶農的議價能力。面對一個強大的奶製品企業來講,奶農完全可以予以分頭的來擊破。整體來講,奶農本身沒有自己的代表,沒有自己的制衡機制,靠政府本身去做工作,它本身就不是一個制度化的東西。所以國外很多的奶農是單獨進行養殖的,但是他有一個奶農的協會,他有代表自己利益的機構,由這個機構去進行議價,形成了一個比較好的利益平衡機制。對於我們現在的整個養殖來講,最根本的是我們怎麼樣去平衡這種利益機制,讓產業鏈上的每一個鏈條都能各得其所,都能實現利益的最大化,這是需要我們整個產業努力的。

  王丁棉:奶農根本就沒有話語權

  乳品企業的地位決定了奶農的利益得不到保障

  (奶業專家 《今日觀察》特約評論員)

  首先,作為奶農在整個奶業產業鏈中,處的地位是最低微的,他們根本就沒有話語權,主動權在乳品企業身上,他們的地位決定了奶農的利益得不到保障。

  現在的出路我個人認為:首先,觀念轉變,對農民的養牛積極性要鼓勵,給他們基本保障,乳品企業不能太苛刻他們,要善待他們;第二,要放開收奶價;第三,採取政府干預或者行業協會出面,制定最低的保護價。最起碼現在養牛雖然不掙錢,但是不能讓他們虧本。收奶價低於成本價,可以適當的飼料補貼,甚至有可能規定他們有10%、5%這樣的低利。

  劉戈:原有的公司+農戶的方式隨著時間的推移需要做出調整

  (《今日觀察》評論員)

  以前我們總結出來的是,公司+農戶的這樣一個方式,但是現在看來,這種方式隨著時間的推移需要做出調整。比如現在有些地方已經在搞飼養合作社或者大規模的養牛廠,這樣的一種新的方式來取代原來的方式。這種新的方式可能對協調互相之間的利益,比老的方式會有所進步。

  馬光遠:現在需要重新構造自己的產業政策模式

  (《今日觀察》評論員)

  對於我們的養殖業來講,現在可能需要重新構造自己的產業政策模式。

  (《今日觀察》欄目播出時間:周一至周五21:55-22:25)

相關焦點

  • 10.31研討會:探討雀巢剋扣奶農事件
    近日,有媒體報導食品加工業世界排名第一的巨頭雀巢公司在中國黑龍江省雙城市剋扣奶農。根據報導,雀巢在雙城市存在著壓低收購價格以及收購過程不透明等問題。除了關注事件本身,我們更應通過此事件探索問題出現的經濟和社會背景。
  • 雀巢否認收購全時 全時便利店目前有400家門店
    原標題:雀巢否認收購全時便利店創業|雀巢否認收購全時便利店針對有傳言稱雀巢借道旗下銀鷺集團實現對全時便利店在北京、天津、成都的所有門店的收購,雀巢公司回應稱,公司控股的是廈門銀鷺食品集團有限公司,山海藍圖與廈門銀鷺食品集團有限公司沒有任何關聯,此事與雀巢公司沒有關係。
  • 奶農遭遇乳業轉型陣痛 收購價格每公斤僅1元
    《經濟參考報》記者在山東省齊河縣見到奶農牛繼芳時,他正滿面愁容地在電話裡和乳企討價還價。始終低位運行的生鮮乳價格,讓牛繼芳從2014年11月至今「沒有睡過一個安穩覺」,「從4月1日開始,連著幾十天了收購價都是每公斤1元,比礦泉水還便宜」。  山東省畜牧獸醫局畜牧科技處處長李流航說,山東生鮮乳收購價格從2014年3月開始持續走低,11月、12月急劇下滑。
  • 三鹿辯稱 有毒物由不法奶農加入鮮奶 與己無關
    發布時間: 2008-09-12 15:23   來源:    進入電子報   今天(9月12日)上午,記者從三鹿集團獲得的一份材料稱,此事件是由於不法奶農為獲取更多的利潤向鮮牛奶中摻入三聚氰胺。
  • 雀巢加速全球業務重組的背後,藏著哪些「小心機」?
    作為全球最大的食品飲料公司,雀巢近幾年動作不斷,加速調整全球範圍內的產品組合。 2018-2019年,雀巢公北美先後出售了美國糖果以及冰淇淋業務。此外,雀巢北美在今年6月還宣布正在考慮出售北美地區的大部分包裝引用水業務。  而就在上周,國內一直備受關注的「雀巢打算出售銀鷺」事件也塵埃落定。
  • 雀巢拋棄八寶粥和花生奶在華業務 接盤者為銀鷺創始人
    傳言多時的拋售事件,終於成真。 11月25日,國際食品巨頭雀巢公司宣布,同意向Food Wise有限公司出售銀鷺花生奶和銀鷺罐裝八寶粥在華業務。該交易包括銀鷺食品集團位於福建、安徽、湖北、山東和四川的五家企業的全部股權。該項交易沒有透露銷售價格,但預計在今年年底前完成。
  • 出售銀鷺卻9.5億美元買下了它,雀巢加速全球業務重組的背後,藏著...
    2018-2019年,雀巢公北美先後出售了美國糖果以及冰淇淋業務。此外,雀巢北美在今年6月還宣布正在考慮出售北美地區的大部分包裝引用水業務。而就在上周,國內一直備受關注的「雀巢打算出售銀鷺」事件也塵埃落定。據了解,雀巢同意向Food Wise有限公司出售銀鷺花生奶和銀鷺罐裝八寶粥在華業務。除了拋售,雀巢的收購動作其實也一直沒有停下。
  • 與雀巢分道揚鑣,增長乏力的銀鷺能否再度「起飛」?
    從2011年被雀巢收購,到如今「單飛」,銀鷺曾一度為雀巢帶去了中國市場的增長,但隨著銀鷺近幾年業績增長乏力,最終與雀巢分道揚鑣。重回創始人手中的銀鷺,未來要走什麼樣的道路,怎樣重拾增長,值得期待。11月26日晚,銀鷺一位負責人對新京報記者表示,這是雙方新的合作模式的開啟。雀巢咖啡的代工仍然是由銀鷺來完成,這樣的合作方式對雙方來講都是一個好的安排。
  • 銀鷺變賣,水業出售,不停「剁手」的雀巢陷於被「圍獵」的焦慮!
    據了解,Food Wise由銀鷺創始人之一的陳清水家族控股,此次交易可視為銀鷺在被外資收購後的「回歸」。  2011年,雀巢收購銀鷺60%股權,銀鷺成為合資企業。2017年-2018年,雀巢分兩次收購了銀鷺的剩餘股權,完成控股。
  • 雀巢的「轉基因食品」之亂
    「轉基因事件」發生後,雀巢中國公司上下做出了最快的反應,12月5日,雀巢公司傳真給記者的聲明及一些相關資料就長達12頁。「轉基因事件」發生後,雀巢中國公司上下做出了最快的反應,12月5日,雀巢公司傳真給記者的聲明及一些相關資料就長達12頁。
  • ...區執行長,​雀巢健康科學收購保健品公司 IM HealthScience
    02 雀巢健康科學收購保健品公司 IM HealthScience 雀巢健康科學宣布,已同意收購 IM HealthScience (下稱IMH)及其擁有的品牌 IBgard,FDgard,FiberChoice 和 REMfresh
  • 在穗新設體驗中心 雀巢深耕專業餐飲
    「中國是雀巢專業餐飲的全球第二大市場。隨著中國的消費者需求升級,雀巢專業餐飲將致力於為中國食客提供更高質量、更美味和更健康的飲食產品。」雀巢專業餐飲策略業務單元全球高級副總裁翟國彪接受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採訪時表示,廣州體驗中心的建立彰顯了雀巢對中國餐飲市場的信心。加碼專業餐飲據了解,該新體驗中心位於廣州海珠區,佔地700多平方米。
  • 百事可樂要賣能量飲、雀巢進軍外送平臺
    疫情肆虐,各大品牌看好宅經濟、拼健康 瑞士食品大廠雀巢近3年才剛跟旗下北美業務群道別、且將自身業務不斷做買賣調整,立志走上健康路線,且看準疫情生態系統下的宅食文化以及健康需求,雀巢2020年立馬涉足抗過敏藥製造,也一舉買下鮮食餐盒外送平臺,就連M&M’s與士力架等多牌巧克力的母公司Mars
  • 雀巢向左達能向右,外資巨頭加速在華變陣誰會領先
    雀巢展臺雀巢兜兜轉轉 創始人成了接盤俠「選擇Food Wise接手銀鷺,是因其能夠確保平穩過渡的同時保證銀鷺業務的長期成功。」雀巢方面如是解釋出售銀鶩。2011年,雀巢收購銀鷺60%的股權,但那時雙方還是合資關係,並不是屬於併購。之後,銀鷺又經歷了兩次股權收購。2017年,雀巢從銀鷺的合資夥伴處收購了額外的20%股權;2018年又再次收購了剩餘的20%股權,完成控股。
  • ...十大投資併購事件:巴黎銀行收購法國新興科技公司Compte Nickel
    巴黎銀行收購法國新興科技公司Compte Nickel  法國新興科技公司Compte Nickel 被法國巴黎銀行收購,具體交易數額尚未被披露。該公司是一家法國領先的金融科技公司。Eyeo收購了Flattr具體數額未知  Flattr位於瑞典馬爾默市,是一家專注於開發在線支付擴展方式現已經被德國著名的軟體開發商eyeo收購,其合作的公司有AdBlockPlus,具體數額還未被披露。Flattr是一個瀏覽器擴展,用作處理和自動化在線出版商和創作者支付。在去年兩家公司曾有合作,現在eyeo已經全額收購了Flattr。
  • 可口可樂戰略重組,雀巢出售中國低端水業務,元氣森林推酸奶新品…
    11、蒙牛終止收購澳洲乳企LDD,因未獲得澳大利亞監管批准 12、水果酒品牌MissBerry獲得數千萬元A輪融資,經緯中國獨投 13、a2牛奶公司擬花12億收購馬陶拉乳業,擴大奶粉產能 14、貝因美與澳大利亞Bubs達成協議,支持山羊奶粉在中國的生產、分銷
  • 雀巢奶粉發現黑色活蟲 爬出1釐米正在蠕動蟲子
    記者王飛/攝(圖片來源:西安晚報)  繼「碘超標」、「奶粉因化學物質滲透在歐洲被大量召回」等危機事件後,全球最大的食品公司雀巢又因奶粉中發現活蟲,再次面臨新一輪困局。  家住西安安東街的王女士12月4日晚11時許,像往常一樣給出生6個多月的孩子餵奶粉。
  • .| 聯影醫療獲得33.33億人民幣A輪融資,雀巢5億美元收購Blue...
    今日國內的焦點是聯影醫療獲得33.33億人民幣A輪融資,海外的投融資關注重點則是雀巢5億美元收購Blue Bottle Coffee。本日國內外共有38起融資事件,分布在16個行業中。國內32個項目獲得融資,國外6個項目獲得融資。國內投融資事件企業服務1.
  • 雀巢喜提星巴克,可樂收購咖世家,快消巨頭為何迷上咖啡?
    日前,在可口可樂宣布以51億美元收購咖世家的時候,雀巢也以71.5億美元收購星巴克部分產品營銷權。巨頭豪飲咖啡背後,究竟意欲何為?快消巨頭迷上咖啡4天時間裡兩筆天價交易,咖啡市場正吸引快消巨頭的目光。8月28日,全球食品巨頭雀巢宣布以71.5億美元完成對星巴克部分產品營銷權收購。
  • 雀巢否認米粉含砷 是因在華標準「寬」幾百倍?
    瑞典國家食品局稱,瑞典卡羅林斯卡研究院化驗雀巢、喜寶在內的知名嬰兒食品時發現,裡面可能含大量有毒元素如砷、鎘、鉛、鈾,像喜寶的有機桃和香蕉早餐麥片含1.7微克砷、0.13微克鎘和0.33微克鉛(單位均為每公斤)。這些主要來源於以稻米為基礎的原材料食品,這些稻米含高濃度的砷。研究稱,嬰兒每日進食2次米糊等食品,砷的吸入量會較單獨餵母乳高50倍,鎘高150倍,鉛則高8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