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論壇上,上海高中生談方琳與2019年沃倫·阿爾珀特獎獲得者吉羅·麥森伯克和中國工程院院士陳賽娟一同討論科研中遇到的困難和收穫。語言、年齡和學術地位的差異並未橫亙在他們當中。與科學家討論完畢,談方琳在桌布上記錄下自己的收穫。
在今天舉行的第二屆頂尖科學家論壇上,百餘名青年科學家與近百位諾貝爾獎、沃爾夫獎、拉斯克獎、圖靈獎、菲爾茲獎等世界頂級科學獎項獲得者和兩院院士共同參與桌布論壇,討論過程中,他們可將討論的內容和自己的收穫寫在桌布上。
桌布上的記錄
現場的青年科學家中有12名中學生,由上海市科協選拔推薦,均為「英才計劃」成員,在高中階段跟隨高校導師團隊開展科技創新項目探究,並已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九成以上已在國內青少年科技創新類賽事或學科競賽中獲得獎項。
談方琳今年15歲,是華東師範大學第二附屬中學的高一新生,也是12名與會中學生中年齡最小的。升高中之前,談方琳曾在高校導師的指導下完成了一項「斐波拉切數列與貝祖數的估計」的研究,並憑藉該項研究獲得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比賽一等獎。目前,她正在進行多項式方程組解的研究,試圖解答多項式與結式間的關係。在桌布討論中,談方琳向吉羅·麥森伯克提問,科研最重要的品質和精神是什麼?「不要害怕重新開始,科研中失敗總比成果多」,這個答案對於目前研究未有進展的談方琳而言無疑是一劑強心劑,「研究停滯了快兩個月了,有些喪氣,這種時候就更加需要前輩科學家的鼓勵。」談方琳對第一財經記者說道。
15歲的高一新生談方琳
目前在研究視覺識別的高二學生郭子楊在桌布論壇中和科學家們討論了機器人的算法和材料優化,以及量子計算在太空中的應用問題。郭子揚告訴記者,「和我們一起討論的約瑟夫·泰勒教授是諾貝爾物理學家,但他和我們一起討論的是計算機方面的問題,我感覺科學的思維方式都是相通的」,郭子楊說道,「我目前還在進一步優化視覺識別防治人體遭受工業傷害的算法,我覺得可以借鑑他們的思維方式。」
上外附中的高二學生胡詩成作為本桌代表在論壇上總結了與同桌十幾位科學家的討論成果,「講好故事和做好科研同樣重要,科研工作者需要提高敘事能力。」
胡詩成與吉羅·麥森伯可交流
2015年阿爾巴尼醫學獎獲得者謝曉亮談起桌布論壇時,反覆用了「勵志」兩個字,他認為這對年輕人來說是一個絕佳的好機會。他對記者表示,「青少年和大科學家們的交流完全沒有障礙,年輕人很敢提問,科學家們也很願意分享。」同一張桌布所串聯起的少年和科學家,擁有的同樣的對科學的熱忱。
朱棣文在論壇中說道,許多著名科學家在20多歲時就在進行所謂諾獎級別的研究工作,今天的年輕人同樣有潛力在20多歲時做出跨時代意義的科學成就,重要的是如何找到他們,並且為他們提供優厚的研究條件和走出實驗室的機遇。
推薦閱讀
10個月408家房企破產!花式回籠資金只為續命等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