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鞋,華為又突破了!華為發布創新的5G天線技術CableFree

2021-01-09 原呵呵科技

在華為最近推出的天線技術5G稱為Cablefree公司。這項技術在諸如基站天線集成。該設備開啟了5G時代天線發展的新階段。據該公司稱, CableFree 技術消除了天線設計的當前限制。

顧名思義,華為的新型CableFree天線採用了無電纜設計。它還提高了天線的集成度和性能。除32T32R Massive MIMO產品外,CableFree技術已經運用到設備上了,包括Munich Pro,Golden Mini和London Pro系列天線。這有助於運營商快速部署高質量的5G網絡。

華為CableFree的技術細節

良好的高頻段覆蓋範圍5G技術使用了更高的頻段,並且需要更高的天線才能獲得更好的覆蓋範圍。同時,5G網絡的覆蓋範圍需要通過幾個頻段進行協調。

如果將1.8GHz /2.1GHz和其他頻段用作5G,則高頻覆蓋範圍在5G體驗的連續性中起著重要作用。而CableFree技術則將天線效率提高了約20%。這也提高了天線覆蓋範圍的質量。

滿足對功率和頻率的不斷增長的需求:在5G時代,高容量和高速要求要求使用更多頻譜。這項技術使得天線的承載功率增長了一倍多。CableFree技術將天線的功率容量提高了80%以上。這滿足了5G時代的輸出功率要求。

重量輕,易於安裝:天線組件的高度集成有效地減輕了天線的重量。以6頻段天線為例,總重量減少了約10 kg。多頻帶控制天線的重量為50千克。這避免了使用起重機,簡化了安裝過程並節省了安裝成本。

天線的PIM性能更好: CableFree技術更加的一體化了。這也降低了PIM的風險。PIM代表「無源互調」。CableFree附帶較少的螺釘和接頭,因此可以保證PIM的長期穩定性。這種新的體系結構和過程提高了生產自動化的速度。它還確保了批量生產性能的更好一致性。

喜歡本文的朋友別忘了轉發、點讚、評論和關注哦!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原呵呵科技


相關焦點

  • 華為發布突破性5G天線技術
    5月25日,據外媒報導,華為發布突破性5G天線技術承載功率一千瓦以上,輻射效率提高20%。該5G天線技術,名為CableFree。
  • 為5G部署提速,華為發布5G微波長距E-band創新解決方案
    11月16日,在MBBF2020上,華為發布5G微波長距E-band創新解決方案,結合IBT智能波束跟蹤天線和高功率E-band,將E-band承載能力從20Gbps@3公裡提升到20Gbps@5km,同時降低了站點部署的要求和限制,為5G部署提速。
  • 華為推出全新5G技術方案,英澳等國或將後悔!華為,為什麼要賣榮耀?
    華為推出全新5G技術方案!英澳等國或將後悔,損失不止592億?而作為全球5G通信行業的領導者,華為卻因美國的勸說等非市場因素,遭到英國、澳大利亞等國的拒絕。 不過,目前,華為已經推出全新5G技術方案,預計5G網絡建設性能將更優、成本也將更低。如果以更低的新成本計算,英國、澳大利亞等國或因失去華為而蒙受更大的損失。
  • 楊振寧徒弟張首晟,暴斃美國另有隱情,幫華為突破5G晶片關鍵技術
    楊振寧徒弟張首晟,暴斃美國另有隱情,幫華為突破5G晶片關鍵技術如今,提起華為便不得不將5G、晶片和美國制裁聯繫在一起。華為受到美國壓力和制裁的原因與5G技術有關。經過多年的產品研發,華為掌握了5G的關鍵技術,成為國家標準的管理者。
  • 訪華為5G首席科學家童文:針尖戰略引領5G突破—新聞—科學網
    4月13日,飛象網記者有幸在華為成都研發所見到了這位多年來一直馳騁在全球電信領域最前沿的技術先驅,就5G的技術創新、統一標準和產業進程等話題進行了採訪。   「在5G技術領域,華為一直採用開放創新的方式推進研發。」童文說。華為在2009年啟動了5G早期研究,此後與哈佛大學、劍橋大學、加州大學等開展了大量合作。
  • iphone12毫米波5g與華為5g對比一覽
    iphone12毫米波5g與華為5g有什麼區別?小編帶你了解下iphone12毫米波5g與華為5g的對比分析~ iphone12毫米波5g與華為5g對比一覽 5G 網絡的支持自然是消費者最在意的點。 眾所周知,當通信技術發展到5G時,全球有兩大主流方案,分別是毫米波方案與Sub-6方案。
  • 華為FreeBuds Studio發布:全球首款智慧動態降噪頭戴耳機
    騰訊數碼訊 隨著TWS耳機系列的成功,華為在耳機領域的優勢逐步建立。繼今年九月華為發布了全球首款智慧動態降噪真無線耳機華為FreeBuds Pro後,10月30日的2020華為年度旗艦新品發布盛典上,華為再次發布了旗下首款頭戴式耳機FreeBuds Studio,同時也是全球首款智慧動態降噪頭戴耳機。
  • 高通華為的5G技術還不算重大突破?那只能等突破香農極限了
    鼎盛微胖昨天在網上拜讀了一篇自媒體文章《高通華為緣何熱衷於將4.9G包裝成5G 並不遺餘力推廣》, 文章中將5G對4G的技術升級比作將車道拓寬,而不是讓原來的車道上跑更快的車,更多的車,因此儘管5G的理論速度提升到了4G系統的10倍,通訊技術也沒有多大進步,5G只不過是包裝後的4.9G
  • 【專利解密】華為毫米波天線陣列助力5G終端研發
    【嘉德點評】 華為的這項發明專利提出了一種集邊射和端射於一體的波束掃描天線陣列,可用於毫米波通信並應用於5G終端,獲得高增益的同時,提供較寬的波束覆蓋範圍來克服空間的衰減。 集微網消息,隨著5G商用逐步走向規模化,作為關鍵技術之一的毫米波通信憑藉其高帶寬、低時延等優勢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
  • 華為怎麼開5g網絡 華為手機設置5g網絡信號教程
    華為怎麼開5g網絡 華為手機設置5g網絡信號教程  在華為手機【設置】-【行動網路】中開啟【啟用5G】。想要啟用5G,該華為手機必須是5G智慧型手機,以及所在區域覆蓋了5G信號,這時啟用5G就可以接收5G信號了,手機左上角就會顯示5G信號了。
  • 華為OPPO領跑一眾國產廠商,5G手機天線性能差距明顯
    此次評測共涉及13個品牌的41款手機,共分為4個價格區間,從手機的4大維度、18個場景和27項指標進行全面評測,其中華為、OPPO和榮耀等手機品牌表現優異。 中國移動此次評測,是5G規模商用之後的首次,在其發布的5G手機綜合測評TOP榜單中顯示,四個價格區間中排名前三的全是華為
  • 他高中就輟學,創業時期偶然搭線華為,兩次轉折成5G天線龍頭企業
    在之前,國內很多企業能拿下蘋果手機的訂單,就等於坐穩了年營收和淨利潤,而現在,誰能擠進華為的供應鏈,就代表誰是行業的龍頭,誰在市場中就更有話語權。每年華為都會發布自己的供應鏈和合作商,這其中,有一家企業雖然規模遠比華為小,但是卻與華為合作了20年以上,也正是因為靠著華為給的兩次機遇而成為市值173.95億的大公司:飛榮達。
  • 工信部:石墨烯散熱技術在華為5G產品中得到創新應用
    首頁 > 快訊 > 關鍵詞 > 工信部最新資訊 > 正文 工信部:石墨烯散熱技術在華為5G產品中得到創新應用
  • 華為最新5G全系列解決方案來了
    華為無線,在移動通信領域一直以創新聞名,針對運營商痛點推出過不少劃時代的創新產品,比如4G時代的SingleRAN引領了2G/3G/4G多制式融合的移動基站變革,5G時代的BladeAAU獨領風騷。 正是因為在無線領域的不懈創新,鑄就了華為5G技術的領先地位,我們看到連一些海外運營商的CTO也公開表示華為5G業界領先。
  • 作為背靠華為的5G新寵兒,飛榮達天線振子龍頭地位真就萬無一失了嗎?
    對於飛榮達的新業務——塑料天線振子,雖然說是領先的技術,但可以說這個只是技術上的領先,並非技術上的壟斷。如果5G的設備天線鋪設的時間越長,塑料天線振子的技術很可能被其他企業超越。飛榮達更多的是有領先優勢,而非差異化優勢。這是目前很多投資者關於5G天線的認識。
  • 華為5g網絡工程師學習三個月是嗎?
    5g網絡工程師怎麼樣才能入行呢,5g網絡工程師需要學習多久,這是很多朋友常常找到網絡工程師成長日記作者小編問到最多最多的幾個問題網工記小編給大家介紹一下「5g網絡工程師是幹什麼的」,「5g網絡工程師需要學習什麼」,「5g網絡工程師的具體工作內容是做什麼」,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隨時溝通1 首先所謂的華為5g網絡工程師要看是什麼方向了因為在華為官方所謂的
  • 華為還是輸了,澳大利亞做出最後的抉擇!
    大家都知道近幾年我國的華為企業發展非常迅猛,在各個方面都有所突破,尤其是5G技術上的軟體更新做得非常好,現在在國際上也是接下了很多訂單。尤其是在今年上半年的時候,華為更是讓很多企業都刮目相看,但是在這一系列現象的背後,也引起了美國的注意,美國政府開始大肆宣揚華為的威脅論。
  • 楊振寧師徒與華為達成合作,突破5G技術後,徒弟在美國「自殺」
    華為的5G技術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先進的技術,目前還沒有任何一個企業可以超越華為,這是因為華為早在十幾年前就已經開始研發的原因的,在研發上華為從來都是不遺餘力的,去年一年華為的研發費用超越了1000億,這比很多企業的市值還要多。
  • 華為科技在5G的大舞臺上有婀娜多姿的矯健步伐,這是年輕的活力
    華為科技在5G的大舞臺上有婀娜多姿的矯健步伐,這是年輕的活力對於華為來說華為的5G在世界上也是聞名的。比如就和我們的高鐵一樣小編認為是國內技術走向世界的兩個先鋒我們覺得華為的通信的5G時代,可以說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 華為Mate30射頻天線超預期,該買什麼?(個股排序)
    不論是整個消費電子或是華為手機產業鏈都是一個龐大的產業集群,涉及公司眾多,作為投資者,需要抽絲剝繭,找到確定性受益的品種。因華為Mate30發布,整理了消費電子板塊的三大驅動力:「首先是終端產品的爆發。其次,技術升級下,新一代手機對零部件提出了新的要求。最後,是國產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