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通華為的5G技術還不算重大突破?那只能等突破香農極限了

2021-01-13 環球時報

鼎盛微胖

昨天在網上拜讀了一篇自媒體文章《高通華為緣何熱衷於將4.9G包裝成5G 並不遺餘力推廣》, 文章中將5G對4G的技術升級比作將車道拓寬,而不是讓原來的車道上跑更快的車,更多的車,因此儘管5G的理論速度提升到了4G系統的10倍,通訊技術也沒有多大進步,5G只不過是包裝後的4.9G,是華為高通等大企業騙錢的手段。該文作者期待著通訊技術的重大突破。筆者作為從業將近20年的通訊行業老兵,對文章中的這些說法如鯁在喉。如果速度提升10倍還不叫重大進步,那該作者期望什麼通訊技術的進步?難道要突破香農極限才叫進步?

首先,要介紹一個常識。現代資訊理論的創始人香農(Claude Elwood Shannon)在1949年提出了著名的香農公式,嚴格證明了在被高斯白噪聲幹擾的信道中,傳送的最大信息速率C由下述公式確定:

C=H*log(1+S/N)

其中C是信息速率的極限值,H為信道帶寬,單位Hz;S是信號功率(瓦),N是噪聲功率(瓦)。任何通訊信道裡都有噪聲,用戶越多噪聲越強,所以N不可能任意小;信號功率不能無限提高,事實上考慮到對人體健康的影響和對專業通訊頻點的幹擾,各國政府對基站和手機的發射功率都有限制,所以S的上限被鎖定了;那麼提升C就只有增大H了。

香農資訊理論設定了單一信道中的信息速率極限,宛如光速一般不可超越,所以也成為香農極限。那麼4G LTE系統達到了香農極限的多少?

按照理論分析,計算機模擬和實際路測的結果,4G LTE網絡在SISO(單入單出,基站和手機都只用1根天線)的條件下,通訊速率已經達到香農極限的約90%左右。因為各個研究機構所研究的系統裡噪聲水平有差異,所以數字略有出入。但是達到香農極限的九成左右是大家都能看到的事實。事實上我們家用的WIFI系統在最新的標準裡,也差不多是這個數字。

是的,人類通訊技術已經達到極限的90%了。這意味著只要香農資訊理論沒有被推翻,未來人類無論發明什麼樣的調製方式,多麼先進的編碼方式,相對於4G系統裡的256QAM調製和Turbo碼的效率提升,都只能有個位數的百分點。難道人類可以就此止步不前了嗎?當然不會。

多天線技術就是人類想出的方法之一。4G標準裡的MIMO技術,5G標準裡的相控陣波束成形技術,都是多天線的應用。需要強調的是,MIMO和波束成形技術並沒有打破香農極限。香農極限應對的是單一信道,MIMO和波束成形實際上是用多天線在同一頻點上製造了多個信道,在每個信道裡都是符合香農極限的。已經有學者對香農公式在MIMO條件下進行了改造,這裡不再介紹。

另一個技術就是開拓更高頻段。這裡也不再多說。

然而實際環境要比理想環境要複雜得多。無線電在空氣中的傳播並非簡單的衰減,接收方收到的信號要受到多徑傳播(發射方的信號由不同物體反射,經過不同路徑,在不同時間受到不同衰減抵達接收方),幹擾(白噪聲,工業幹擾,其他用戶越多幹擾越大等等),傳播延遲等等因素的影響。在速率達高一定程度的時候,再提高就很難了。這幾十年間,人類發明的OFDM,CDMA,各種糾錯碼,各種處理技術,總算能將通訊速率在單一信道提高到了香農極限的九成。雖然5G採用的各種技術比4G的效率只提高個位數的百分點,但是如果沒有這些技術,效率會下降更多。

總之,那篇文章的作者貶低通訊行業的努力是沒有道理的。修寬車道也是解決問題的方法。他期待的通訊技術的重大突破,恐怕只能是突破香農資訊理論了。

香農資訊理論公式是純數學的推導,過程完美,其中並沒有物理學公式中常見的假設常量。這個公式的確對信道噪聲有預設的條件,但目前來看這些條件是合理的。世界上的確有些學者在研究新的理論,試圖突破香農資訊理論,比如FTN(Faster Than Nyquist超奈奎斯特)就是其中一個方向。但目前所有理論離突破都還遠,離實用更遠。到底什麼時候能夠突破,誰也說不好,也許10年,也許100年。

所以人類科技進步不會停下腳步,5G系統在逼近香農極限的情況下提供了4G系統10倍的速率,是整個通訊行業努力的結果,是巨大的技術進步。如果停止不前,等上10年或者100年,再開發下一代系統,那才是人類的悲哀。

相關焦點

  • 5G技術已經逼近香農極限,6G還能怎麼玩?
    5G(第5代移動通信)使用的低頻頻段,跟我們現在用的4G(第4代移動通信)沒有本質差異,主要是通過多輸入與多輸出技術(MIMO),非正交復用技術(NOMA)來提升信道的容量。到了6G階段,由於5G技術已經逼近「香農極限」,所以會採取提升信道帶寬的方式。
  • 炙手可熱的5G,如何逼近信道容量的香農極限?
    從英國首次5G電視直播,到中美5G牌照的發放;從對華為的制裁,到美國議員說要賴掉華為的專利,近一個月的新聞實在是讓人目不暇接。但是,5G究竟是什麼?有什麼關鍵技術?背後又有什麼故事?為了做一名合格的「吃瓜群眾」,我們最好還是來了解一下。
  • 楊振寧徒弟張首晟,暴斃美國另有隱情,幫華為突破5G晶片關鍵技術
    楊振寧徒弟張首晟,暴斃美國另有隱情,幫華為突破5G晶片關鍵技術如今,提起華為便不得不將5G、晶片和美國制裁聯繫在一起。華為受到美國壓力和制裁的原因與5G技術有關。經過多年的產品研發,華為掌握了5G的關鍵技術,成為國家標準的管理者。
  • 後香農時代,華為徐文偉提出面向數學的十大挑戰問題
    IT之家獲悉,華為徐文偉表示,過去 20 多年,數學在提升華為產品競爭力方面起了極大作用,我們非常願意與大家分享華為如何把工程問題轉變為數學問題的經驗,同時我們也將在本次大會,發布信息產業面臨的十大挑戰問題,張榜求賢,希望與數學家們攻克難題。我們一路走到現在的 5G 時代,幾乎達到了香農定理的極限。同樣馮諾依曼架構等,也都是幾十年前提出的。
  • 華為發布:後香農時代,面向數學的十大挑戰問題
    徐文偉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董事,華為戰略研究院院長 基於70年前香農發布的這個定理,信息產業有了超過50年的高速發展,發明了一代又一代的通信產品。 但是,我們一路走到現在的5G時代,幾乎達到了香農定理的極限。同樣馮·諾依曼架構等,也都是幾十年前提出的。可以說,當前的創新主要是把幾十年前的理論成果,通過技術和工程來實現。
  • 華為徐文偉:後香農時代,面向數學的十大挑戰問題
    基於70年前香農發布的這個定理,信息產業有了超過50年的高速發展,發明了一代又一代的通信產品。 但是,我們一路走到現在的5G時代,幾乎達到了香農定理的極限。同樣馮·諾依曼架構等,也都是幾十年前提出的。可以說,當前的創新主要是把幾十年前的理論成果,通過技術和工程來實現。
  • 後香農時代,華為提出10大數學挑戰問題,你能看懂嗎?
    機器之心報導編輯:杜偉後香農時代的通信技術會如何發展?又有哪些值得業界關注的數學問題呢?在上月底結束的長沙「數學促進企業創新發展論壇」上,華為董事、戰略研究院院長徐文偉拋出了後香農時代信息產業發展面臨的了十大挑戰數學問題。提到香農定理,通信領域的小夥伴應該是非常熟悉的了,可稱得上是該領域的「金科玉律」。
  • 華為的5G技術,源於這種數學方法-科技創新-每日科技網-多維度報導...
    【每日科技網】  來源:環球科學  撰文 | 張華  近日,華為遭美國貿易制裁後,任正非的表態受到各大媒體關注。任正非對華為的5G技術充滿了信心:「華為的5G是不會受影響,在5G技術方面,別的國家兩三年內肯定追不上華為。」
  • 華為搶佔5G先機背後:一位科學家和他的二十年「冷板凳」
    十年前,他在資訊理論領域有了重大發現。隨後,華為發掘出他的理論突破,並藉助大量投資和頂尖工程人才將其轉變為商業價值。通過努力和談判,華為又把這種創新變成了一個更大的項目:基礎的5G技術,目前正在世界各地推廣。在中國,華為過去30年崛起被視為智慧、汗水和勇氣的勝利。也許,沒有哪家公司比它在國內更受歡迎,同時也更受到美國的挑戰。
  • FinFET技術物理極限是5nm,臺積電採用GAA技術成功突破2nm
    GAA全稱Gate All Around,中文名字叫做環繞式柵極,隨著電晶體到達5nm,FinFET已經達到了物理極限,如果再生產3nm或2nm,FinFET技術已經無法滿足電晶體的製造要求了,GAA技術的誕生解決了這個問題,其原理就是增加閘極與電子通道的接觸面積,可以增加控制效果減少漏電流,通過這個技術能夠對晶片核心的電晶體進行重新設計和改造
  • 前華為專家:5G將是一個徹底失敗的通信技術!
    因為UFR並不是專利,所以高通其實在CDMA上就兩個核心專利,其中軟切換專利獲得美國專利局的授權還載入了高通發展史。3G在編碼領域的主要進展是採用了Turbo碼,這是法國電信所資助的教授發明的,是通信發展史上的裡程碑,因為它首次充分逼近了香農在1948年所提出的信道容量。在多天線領域,Alamouti編碼應用到了廣播信道多編碼。
  • 後香農時代 華為提出10大數學問題 網友:看懂題目都算我輸
    學過通訊的網友應該知道香農定律,這是通訊領域的金科玉律,我們現在使用的移動通訊技術都離不開它的指導。70多年去了,還有什麼數學定律能夠給通訊行業帶來變革呢?日前華為心聲社區公布了華為董事、戰略研究院院長徐文偉在長沙由中國工業與應用數學學會舉辦的「數學促進企業創新發展論壇」上的發言,談到了華為對數學的重視,並拋出了十大數學問題。徐文偉表示,隨著智能社會的到來,通信的場景發生了根本變化,也更加多樣化。
  • 華為5G與數學
    2019 年 4 月 13 日,筆者在深圳南山區深圳人才公園做了題為《數學推動現代科技——從華為重視數學談起》的公眾演講,人才公園的大講堂裡座無虛席
  • 後香農時代信息產業發展面臨的十大挑戰數學問題
    後香農時代的通信技術會如何發展? 華為也不例外。在全球化戰略發展中,華為也充分彰顯出了其對數學的重視。華為先後在俄羅斯和法國設立了數學研究所,旨在加強基礎研究,特別是數學算法方面的研究。這些舉措為華為的技術發展提供持續不斷的理論源泉。 同樣,在國內,華為與眾多的數學領軍專家開展了深度合作。華為與張平文院士、徐宗本院士、李安民院士都建立了數學聯合實驗室,並且與高校和科研機構有大量合作課題。
  • 屢次突破拍照極限,華為P40帶來手機攝影更多想像
    「『高端』不是堆料,而是引領性的技術和創新。」餘承東在華為P40系列發布後的專訪中如是說道。這一次,似乎在情理之中,華為P40系列再一次突破了影像極限,不管是1/1.28英寸的大底,還是10倍光變的超長變焦,都在硬體端刷新了全新的紀錄,而且預計在相當長的時間內都不會被超過。
  • 楊振寧師徒與華為達成合作,突破5G技術後,徒弟在美國「自殺」
    華為的5G技術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先進的技術,目前還沒有任何一個企業可以超越華為,這是因為華為早在十幾年前就已經開始研發的原因的,在研發上華為從來都是不遺餘力的,去年一年華為的研發費用超越了1000億,這比很多企業的市值還要多。
  • 為什麼說人類下一個重大技術突破可能是量子計算?
    而如今在市場經濟中,計劃趕不上變化,只能叫做規劃,「市場不斷產生信息——比如地攤經濟,『管用』就發展下去,『不管用』就停了。這不算事先有一個設計,而是在變化中不斷摸索道理。」「每次變化就多一份信息的輸入,確定性也就越來越高。」
  • 堪與E=mc²比肩的香農公式,5G背後的主宰
    即使經歷了從1G(FirstGener⁃ation)到2G,從2G到3G,從3G到4G的移動通信變更,各家巨頭AT&T、摩託羅拉、愛立信、英國電信、諾基亞、高通、蘋果、中國移動、華為……你方唱罷我登場,但始終沒有誰能坐穩通信業的「鐵王座」。    面對即將到來的5G,誰是這場通信變革的新起之秀?
  • 5G信道編碼之爭
    由於LDPC可以使用高效的並行解碼構架,其解碼器在硬體實現複雜度和功耗方面均優於Turbo碼,在利用計算機找到最優秀的LDPC碼,其極限性能距香農理論限已經縮小到0.0045dB水平。在制定5G標準過程中,經過前期的較量,眾多編碼方案經過討論、考核後,只剩下三個比較有前途的編碼,分別是法國電信的Turbo code、美國高通主推的LDPC  Code,還有來自中國華為主推的Polar Code。而這三者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非常接近香農極限。
  • 華為主推的PolarCode極化碼方案到底是什麼
    Polar Code是人類已知的第一種能夠被嚴格證明達到香農極限的信道編碼方法,糾錯性能超過目前廣泛使用的Turbo碼和LDPC碼,最終成為信道控制編碼方案。華為與澳大利亞運營商Optus合作完成了5G網絡測試,使用73GHz超高頻段實現了高達35Gbps的傳輸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