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人類下一個重大技術突破可能是量子計算?

2020-11-22 量財經AI

莫爾斯電報編碼是如何被發明?柯達膠捲為什麼命名為柯達?計算機的存儲單元英文為什麼是「store」(貨倉)?這些看似沒有聯繫的冷知識,實則與信息產業發展中的每一個受益者緊密相關。



隨科技發展,人類接收、傳遞、存儲信息的方式不斷變遷。在早期,人類在不斷探索嘗試中發明新技術。然而,探索過程中存在各種的不確定性,導致不是每個探索者都能獲得成功,也導致成功者的經驗難以複製。


從前,大數據對多數人來講只是停留在概念階段。而如今,信息創造價值,數據支撐決策。在傳統行業紛紛進行智能化轉型的浪潮之下,掌握海量數據並進行專業化處理,已成為企業在智能商業時代制勝的關鍵。


吳軍博士畢業於清華大學、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他不僅是當前Google中、日、韓文搜索算法的主要設計者,還曾在騰訊擔任搜索業務副總裁,之後回到Google負責計算機問答項目。淵博的學識和豐富的行業經驗,使吳軍對科技、經濟、商業現狀及未來趨勢有獨到的見解。


近日,基於其新作《信息傳》,吳軍與億歐EqualOcean分享了他對於信息、5G技術、量子計算的解讀,以及他對未來技術發展及商業趨勢的展望。


01 資訊理論的劃時代意義


說起信息,就不得不提到資訊理論。提到資訊理論,就不得不說起香農。這位誕生於上個世紀的偉大數學家在1948年發表了著名的《通信的數學理論》(A Mathematical Theory of Communication)並創建了資訊理論,後者從此成為了資訊時代的理論基礎。


在《信息傳》書中,吳軍稱香農為「開啟資訊時代的天才」。他從香農進入麻省理工攻讀碩士研究講起,為讀者展現了一代天才從接到導師任務——用開關取代螺絲刀控制微分分析儀,並由此將電路設計從自發狀態上升到自覺狀態的故事。


吳軍認為,香農對於世界的貢獻遠不止於找到通信的數學基礎,更重要的是,他揭示了信息的本質,給人類帶來了一種新的世界觀。


吳軍對於資訊理論的重要性和其對於當今商業社會的影響頗有感悟。他提到,香農指出「信息本身的含義並不重要,真正重要的是用信息對不確定性的度量」,並且引入熱力學領域的概念「熵」來衡量信息傳遞過程中的不確定性。


對此,吳軍舉了一個生活化的例子:「一場足球賽結束時,已經知道結果,是完全確定;對比賽一無所知則是完全不確定;那麼如果只看了上半場——半場領先的話整場輸的可能性就小一點——這是部分確定。」


確定性和信息兩件事是可以掛鈎的。為了把不確定變成確定,我們就需要輸入信息。大數據對這個時代的關鍵作用便在於此。


從商業思維上講,過去當商業規則、生產製造等流程較為簡單時,人們只需要很少的信息就能將所有事情確定下來。因此,過去的工業、產業發展都是按照確定性來考慮的。「咱們國家以前叫做五年計劃,而改成『規劃』是為什麼呢?」


吳軍解釋,這是因為「計劃」是未來一段時間內做一個計劃去執行的內容,但計劃需要確定性才能執行。而如今在市場經濟中,計劃趕不上變化,只能叫做規劃,「市場不斷產生信息——比如地攤經濟,『管用』就發展下去,『不管用』就停了。這不算事先有一個設計,而是在變化中不斷摸索道理。」


「每次變化就多一份信息的輸入,確定性也就越來越高。」吳軍說。


香農的資訊理論使信息能夠被量化,而量化的信息才能被描述,能夠描述的才能實現控制。


以此為基礎,吳軍將拓寬帶寬的理念引入到商業場景之中:供求關係的形成實質上就是對信息的傳輸和掌握。在網際網路時代,隨帶寬的增加,信息傳播的速率也不斷提升,獲取信息的效率因此提高,成本隨之變低。


簡言之,在大數據時代,企業將有機會通過掌握大量信息,來對抗業務和環境中的不確定性。


02 從自發到自覺


吳軍在《信息傳》中將信息的發展歷程劃分為「自發」和「自覺」兩個時代。如果去細究,今天我們已經到達自覺時代,但在某些細分領域也許還處在自發階段。那麼未來有哪些領域可能會實現從自發到自覺的大突破?


吳軍告訴億歐EqualOcean:「科學和技術不一樣——技術總是不斷地發展,而科學的很多規律一旦確定以後,其實往後不管多長時間,它都是一直適用的。」


他以幾何學舉例——兩千年前提出的一些定理,如今依然適用,基礎的東西是不太會變的。「資訊理論中的香農第一、第二、第三定律也是不會變的。」吳軍說。


至於接下來可預見到的一個重大的技術和認知突破,吳軍認為可能會是量子計算。「現在的計算基本上就是二進位的一些串行處理。如果量子計算突破了,我們在認知上會對計算有全新的認識。」


吳軍解釋道,每一個計算單元只做一件事,做完才能處理下一件事。即使是並行處理,也只能是因為有多個計算單元。而量子計算所能實現的是,一個計算單元同時疊加多個任務,任務疊加起來並不互相干擾。這將是計算數量級上的提升,會大幅拓寬計算的概念。


而我們當前經常討論的移動通信技術,從1G發展到5G,則是在相對「自覺」的框架體系內,有清晰發展路徑的提升。


香農第二定律說的是噪音與信道的通信速率。「比如,下載速度是被一個指標限制的,這個指標就是信道容量。」吳軍解釋,信道容量是信道所能傳輸的最大信息量,而最終的接收效果還與信號和噪音的比例有關。


從1G到5G的進化,實際上就是增加信道容量和提高速率。吳軍指出,實現這件事主要通過兩種方式:一是增加帶寬;二是提高發射功率,即提高信號能量與噪音的比率。


但是在城市之中,不僅發射功率受限,降低噪音也幾乎不可能。因此,5G的基站建造就要更密集一些——隨著5G技術使用波頻的提高,其波長越短,這樣的信號就越難以繞過障礙物(波長越長,繞過障礙物的能力越強,如聲波)。


03 5G與未來


說起5G的作用和意義,吳軍認為其實現的飛躍不亞於1G到2G——1G到2G的跨越在於將原本高耗電、無法普及的手機,變成了大多數人能用的手機。


從4G到5G的飛躍則具體體現在兩個方面:通信和網際網路。


「(這兩件事)從3G、4G的時候開始統一,手機網際網路慢慢取代PC的網際網路,但我們依然有兩套通信系統。」吳軍解釋道,「不是同一個產業:一個是網際網路產業,一個是通信產業,所以收費方式等各方面都不一樣。」


5G時代會導致上述兩個產業進一步合併。


吳軍以手機與固話作比:「就像有了行動電話以後,家裡可能就不裝固定電話了一樣——網際網路產業和通信產業可能也會合併,商業上來看這會是一個很大的改變。」


而5G在另一方面的作用,則是對萬物互聯的影響。


吳軍這樣說:「沒有5G,就不可能實現萬物互聯。」如今,可穿戴設備在增加,IoT在不斷發展。從機器與機器聯網的第一代網際網路,到人與人通過手機互聯的第二代網際網路,再到未來的萬物互聯,這一切的實現需要5G的成熟發展。


吳軍預測,在假設法律不禁止——即在沒有反壟斷的市場之中,如果5G技術基本成熟,大的網際網路公司將實現對通訊公司的併購,這從社會效率與個人收益來說都是大勢所趨。


「很多年前,Google也曾參與過無限頻帶的拍賣——其實它不是真正要運行無限頻帶,而是想讓電信公司為移動網際網路開放帶寬。」吳軍認為,網際網路企業對於通訊公司的併購會導致計費模式等特徵逐漸向網際網路發展,對於用戶來說是有好處的,也能激勵用戶的使用。


如今,5G被稱為信息通訊的巨大飛躍,R16標準已經落地。


對於5G技術完全成熟的時間點,吳軍也給出了自己的預測:「目前一些城市已經有了5G網絡,但尷尬的是沒有完全落地——實際上,已經買了5G手機的話,也不一定比4G快多少,因為建設網絡還需要時間。」


為《信息傳》作序的鄔賀銓院士兩年前曾說,中國5G網絡成熟,差不多需要10年的建設。基於現階段的發展,吳軍判斷這一天的到來會更快些,只要一半的時間。也就是2024年左右,5G通信產業的發展即會相對成熟。


聲明:轉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文章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國際量子計算研究獲重大突破 量子計算機成可能
    國際量子計算研究獲重大突破 量子計算機成可能 來源:中國新聞網 2009年10月29日19:43   中新社合肥十月二十九日電(蔣家平吳蘭)記者二十九日從中國科技大學獲悉,該校微尺度科學國家實驗室杜江峰教授領導的研究小組和香港中文大學劉仁保教授合作,通過電子自旋共振實驗技術,在國際上首次通過固態體系實驗實現最優動力學解耦,使得量子計算機的問世成為可能。
  • 為什麼說中國量子計算原型機九章問世是裡程碑式突破
    潘建偉團隊與中科院上海微系統所、國家並行計算機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合作,成功構建76個光子的量子計算原型機「九章」。中國量子計算原型機九章問世的問世,被中國多媒體譽為「裡程碑式的進步」,為何業界會對中國量子計算原型機九章問世有如此之高的評價?
  • 量子計算機重大突破?人類進入量子霸權時代?
    目前霍尼韋爾宣布了一項重大突破,並且聲稱在未來3個月內推出全球功能最為強大的量子計算機。是的,你沒聽錯,不是微軟,不是IBM,就是霍尼韋爾。雖然目前暫不清楚霍尼韋爾的突破有多大,但其宣稱未來五年每年將其量子計算機的性能提高10倍,到2025年將提高100000倍,這將超越IBM每年將計算性能翻番的目標,如果真能達到這種計算性能,那麼人類的科技又將向前跨越一大步。
  • 小薄膜大突破 人類或將進入拓撲量子計算時代
    上海交大特別研究員錢冬介紹,如果找到了Majorana費米子,將使在固體中實現拓撲量子計算成為可能,這將引發未來電子技術的新一輪革命,人類也將進入拓撲量子計算時代。有關「Majorana費米子」預言得驗證粒子世界有兩大人丁興旺的「家族」:費米子和玻色子,是以物理學家費米和波色的名字命名的。
  • 國際量子計算研究獲重大突破 量子計算機成可能-量子,計算機...
    記者二十九日從中國科技大學獲悉,該校微尺度科學國家實驗室杜江峰教授領導的研究小組和香港中文大學劉仁保教授合作,通過電子自旋共振實驗技術,在國際上首次通過固態體系實驗實現最優動力學解耦,使得量子計算機的問世成為可能。據介紹,將量子力學和計算機科學結合併實現量子計算是人類的一大夢想。
  • 都說量子計算下密碼都是渣,所以清華突破後量子密碼硬體加速技術
    隨著近幾年來量子技術的研究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在發展,我們很多人開始對於量子計算、量子計算機有了初步的了解。量子計算的強大,我們都是時有耳聞。即便我們都沒遇到過量子計算的演示,但一人客覺得我們從科普和技術資訊和嚴肅書籍文章上也能見微知著,明白它的極強算力,在我們目前傳統計算機領域,面對世界頂級最快的計算機量子計算都是王者一般的存在。可以這麼說,現有的一切傳統計算機在量子計算機(由當前理論研究推演)面前都是小弟,一切密碼——哪怕你再複雜位數再長——在量子計算下都會被秒成渣。
  • 我國量子技術不行?近日量子計算機取得重大突破,比谷歌快100倍
    但美國也不甘落後,在2019年,世界科技公司巨頭--谷歌公司表示:已研發出世界上第一臺量子計算機。有業內人士表示,量子計算機的性能遠遠的超過了傳統的計算機,目前世界上最強的電子計算機TOP500的Summit的性能已高達20億億次,但量子計算機的計算性能將高達百億億次,這將是前所未有的突破。
  • 微軟三年前在量子計算上的重大突破是「誤會」?原始論文或被撤回
    三年前,微軟因為在量子計算領域的重大突破——發現「天使粒子」馬約拉納費米子(Majorana fermion)存在的有力證據而聲名大噪。
  • 超冷原子量子計算與量子模擬領域獲重大突破
    超冷原子量子計算與量子模擬領域獲重大突破最新發現與創新科技日報訊 (記者吳長鋒)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潘建偉、苑震生等在理論上提出並實驗實現原子深度冷卻新機制的基礎上,在光晶格中首次實現了1250
  • 量子晶片取得重大突破,技術含量成為全球第一
    打開APP 量子晶片取得重大突破,技術含量成為全球第一 佚名 發表於 2020-04-02 16:00:06 從實際角度來看,我國在科技領域的部署遲到,但隨著國家對科學研究的重視度提高,現在中國科學技術可以說是後來居上。以電子產品和通信領域為例,目前國產手機佔全球市場份額的大部分,而在通信領域,5G技術是最具代表性的例子。 直到今天,中國科學技術在公告,雙邊晶片突破技術限制,世界領先不久!因為說的是量子晶片,所以不能說的是量子技術。
  • 為什麼有人說物理學近100年都沒有重大突破?
    第二次突破,我把它送給麥克斯韋。這是因為,麥克斯韋統一了電磁學,讓人類對物質的認識上升到了一個嶄新的高度。我們在原來對機械運動的基礎上,重新認識了時刻都見到的光,它是一種電磁波。第三次突破我要送給愛因斯坦,是愛因斯坦帶給了我們對於光速的正確理解,對物質和能量之間關係的正確認識。
  • 重大突破,美國陸軍研究人員找到了量子計算在室溫下工作的途徑
    美國陸軍研究人員預測,在大約十年後,不再需要在極端低溫下才能工作的量子計算機電路可能成為現實。多年來,在室溫下工作的固態量子技術似乎遙不可及。雖然具有光學非線性的透明晶體的應用已成為實現這一裡程碑的最可能途徑,但這種系統的合理性始終是個問題。現在,美國陸軍科學家已經正式證實了這種方法的有效性。
  • 裡程碑式突破!中國量子計算原型機「九章」問世,實現「量子霸權」
    >同樣,為什麼隨機量子線路經典計算機很難模擬?,為未來實現可解決具有重大實用價值問題的規模化量子模擬機奠定了技術基礎。事實上,量子計算機的研製是一個極具挑戰並且周期可能較長的工作。為了推動量子計算機的研製,我們必須把其分成一個個的小目標,不斷逐次突破。
  • IBM在量子模擬領域獲得重大突破!技術應用已初現端倪
    最近,IBM Q 團隊在量子模擬領域取得了重大的進展,他們宣布在自己的超導量子設備上實現了一種新的量子算法,這種算法可以模擬真實分子,能夠高效精確地計算出小分子電子的最低能態 (energy state)。
  • 中國量子晶片突破!為什麼讓全世界為之震撼?
    二這麼說吧,一臺臺式機電腦大小的量子計算機,就能達到乃至超過今天最先進的中國天河一號超級計算機的計算能力。舉個例子:要破解現在常用的一個RSA密碼系統,用當前最大、最好超級計算機需要花60萬年,但用一個有相當儲存功能的量子計算機,則只需花上不到3個小時!
  • 量子計算機應該是一個重大突破,一個實驗成果一個理論突破
    量子計算和經典計算機一樣,研究已經很成熟了,相同點就是一個數據,兩種處理,但中間的邏輯鏈,理論完全不同。量子計算機應該是一個重大突破,一個實驗成果一個理論突破,所以超弦理論的完善是它不可缺少的,它並不意味著物理學達到真正的成熟。基本模型都是經典力學。實驗證據已經成為事實,就和牛頓力學一樣。問題是跟不上其他理論發展。沒辦法建立算符空間和微觀形式的轉化關係,或者讓微觀解釋宏觀運動。
  • 我國在超冷原子量子模擬領域取得重大突破
    這一關鍵突破將對新奇拓撲量子物態的研究,進而推動人們對物質世界的深入理解帶來重大影響。  該合作成果以研究長文(Research Article)的形式發表在最新一期的國際權威學術期刊《科學》上。  該工作將對冷原子和凝聚態物理研究產生重大影響,基於此工作可研究全新的拓撲物理,包括固體系統中難以觀察到的玻色子拓撲效應等,從而為超冷原子量子模擬開闢了一條新道路。該工作在中國科大和北京大學兩個單位的緊密合作下完成。這項工作顯示我國在超冷原子量子模擬相關研究方向上已走在國際最前列。
  • 獲得突破!中國超導量子計算雲平臺上線,向全球提供量子計算服務
    本源量子是我國第一家以量子計算機研製、開發以及應用的公司,當然可能在大家驚喜國家突破新技術的同時,很多人又會疑惑什麼是量子計算呢而此次關於超導量子計算雲平臺的上線,也是讓眾人感到驚喜,這一雲平臺,基於超導量子計算機「悟源」,面向全球用戶提供真實的量子計算服務。並且其搭載了6比特超導量子處理器夸父KFC6-130,所以它的保真度、相干時間等各項技術都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可以向用戶提供真實超導量子晶片的計算服務,這將會給未來生活打下一個新的基礎。
  • 致力於量子計算的商業化,量旋科技努力在超導量子技術上取得突破
    今年10月16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就量子科技研究和應用前景舉行第二十四次集體學習,將「量子科技」上升為國家戰略。華安證券發布研報認為,量子科技有望成為中國在全球科技產業中「換道超車」、掌握產業鏈話語權的重要核心技術。從產業技術應用演進來看,量子力學的發展促使量子科技產業第一次浪潮興起,誕生了包括雷射、半導體(矽)和磁共振成像(MRI)等具有劃時代的重大科技突破。
  • 中科大潘建偉項目組實現量子瞬間傳輸技術重大突破
    這種超能力在物理學上並非不可能。如果我們能夠對構成物體的每一個粒子進行測量,然後在目的地用同樣的粒子完全複製其狀態,就可以得到一模一樣的物體。如今,中國科學家在這項技術上取得了重大突破。 今年2月26日,《自然》雜誌發表封面文章,介紹了中國科技大學潘建偉項目組的「多自由度量子體系的隱形傳態」研究。通俗地說,這一技術可以讓科學家在異地瞬間獲知粒子狀態,從而開啟了瞬間傳輸技術的大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