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五味子屬生落葉木質藤本植物,種子具有較強休眠特性

2020-12-05 小佳農業說

五味子,別名北五味子,烏梅子,遼五味子,山花椒等,為五味子科五味子屬多年生落葉木質藤本植物。五味子在我國藥用歷史悠久,最早記載於漢代《神農本草經》,列為上品。宋代蘇頌著《圖經本草》記載「五味子皮肉甘酸,核中辛苦,都有鹹味,此則五味具也」,故名五味子。具有收斂、滋補、強壯、保肝、安神、益氣生津、補腎寧心等功效。五味子是東北地區著名的地道藥材之一,產於遼寧及周邊地區的油性大、紫紅色、肉厚、氣味濃、質量佳,故有「遼五味「之稱。五味子以果實入藥。

五味子為多年生落葉木質藤本植物。主要分布在東北地區的遼寧、吉林、黑龍江三省,其次是河北、山西、陝西、寧夏、山東、甘肅、湖南、湖北、安徽、內蒙古、江西、四川等地。日本、朝鮮及俄羅斯遠東地區也有分布。以東北三省分布範圍最廣、產量最大。

遼寧省以東部山區的本溪、撫順、鐵嶺市為分布中心,不僅分布集中,而且產量也大。主要分布在西豐、昌圖、開原、鐵嶺、撫順、清原、新賓、恆仁、本溪、寬甸、鳳城、岫巖、莊河等地,另外,遼南的蓋縣、海城、遼陽及遼西的綏中、北寧、建昌等地也有少量分布。

野生的五味子多數生長在雜木林中、山坡、林緣、灌木叢及山谷的溪流兩岸,生長地土壤多為偏酸性,土層深厚,土質疏鬆肥沃,含腐殖質豐富。五味子多數是纏繞在其他樹木上生長,主要的伴生植物有:山裡紅、烏蘇里鼠李、短梗五加、圓棗子、胡枝子、地榆、興安升麻、穿地龍、玉竹、東風菜、龍牙草、東北鐵線蓮等。

(一)生物學特性

1.種子和幼苗的生物學特性

五味子的果實幹燥後呈不規則的圓球形,直徑0.5~1.0釐米,表面紫紅色,皺縮不平。種子千粒重25~26克,一般發芽率可達到80%以上,適宜發芽溫度18~22℃。種子收穫後要進行沙藏,如果幹燥儲藏1~2個月,種子就會失去萌發能力,種子壽命為1年。

五味子種子具有較強的休眠特性,休眠期長達160天。種子收穫後在適宜的溫度和溼度條件下儲存60天後,胚的發育基本成熟。五味子剛出土的幼苗二片子葉,呈廣橢圓形,出土後不久開始長出真葉,慢慢再長出地上莖,幼苗初期不耐強光照射,長出5~7片葉後喜光照,不耐高溼多雨季節的長期溼澇,當年生苗株高10~25釐米,最高可達35釐米以上。可以在地上安全越冬。

2.生長習性

五味子的生長器官,是根、莖、芽、葉,只有了解各器官特性,滿足其生長的需求,才有取得好的產量和效益。

(1)根五味子的根分為實生根和不定根。實生根是指用種子繁育的苗(實生苗)。目前栽培的五味子苗多數為實生根,這類根由主根和側根組成,由於側根發達,主根顯得不十分明顯。不定根是指用扦插和壓條以及用橫走莖繁育苗的根稱為不定根,這類苗的根系,由各級側根、鬚根組成,沒有主根,根系分布較淺,大部分在20~30釐米。五味子根系在土壤中分布,因土層深淺,地下水位高低,栽培管理方法不同,其分布深淺和範圍也不一樣。一般深度在10~70釐米,多數集中在20~50釐米深處,水平分布範圍距根頸100釐米,集中在距根頸50釐米的範圍內。五味子根系趨肥性較強,深施肥有利引導根向縱深處伸展,能增加抗旱能力。

(2)莖蔓五味子是木質藤本植物,莖多數以順時針方向向上纏繞生長,因此莖也叫做蔓。從地面發出的莖為主幹,從主幹發出的枝為主蔓,從主蔓上分枝為側蔓,側蔓上著生結果的蔓,是主要結果部位,也就是當年生成熟的新梢。從結果蔓上的芽眼抽生的新梢有果穗的為結果枝,沒有果穗的叫發育枝,可選留為下年結果母枝。從主莖基部萌發枝為萌櫱枝,不需更新的應及時去除,避免和主蔓爭奪營養。當年生枝是下年主要結果部位,根據其長短分為葉叢枝(長5釐米以下)、短枝(長5.1~10釐米)、中枝(長10~30釐米)、長枝(長30釐米以上)。中、長枝是主要結果母枝,是重點保留和培養的枝。

(3)芽五味子芽為窄圓錐形,由數枚鱗片包被,在新梢葉腋內多著生3個芽,中間大的為主芽,比較肥大,多數抽生結果枝(雌花枝);兩側芽瘦小為副芽。一般春季主芽萌發,副芽不萌發,當主芽受到傷害時,也能刺激副芽萌發,營養條件好,有的三個芽均能開花結果。當年主芽和副芽不萌發的,隨著枝加粗生長,包在莖皮內,成為隱芽或潛伏芽。受刺激時抽生強旺枝,可作為更新枝。在葉腋處也有著生比較瘦小的一個芽(單芽)或2個芽(雙芽),抽生枝多為營養枝或雄花枝。五味子的芽分為花芽和葉芽,花芽肥大,葉芽瘦小。花芽為混合花芽,即能抽枝又能開花,抽生雌花枝可坐果,抽生雄花枝為授粉枝。而葉芽只能抽枝不能結果。在冬剪時,可根據芽的飽滿程度,確定剪留長度。調節生長與結果關係。

(4)葉五味子葉呈寬橢圓形、卵形或近圓形,葉片具有耐蔭喜光的特性,不同光照條件,對葉片光合作用有明顯影響。光合作用好壞,對形成雌花多少有直接關係,如野生五味子,生於林地外圍植株雌花多結果多,相反雌花少結果少。在栽培園地條件下,植株的上部雌花多,而下部雌花少。可見保護好葉片,通風透光,利於光合作用,養分積累多,易形成雌花。這是增加產量不可忽視的技術措施。五味子在一年生長中分兩個時期,即生長期和休眠期。生長期從春季萌動到秋季落葉止,休眠期即從落葉到翌年芽萌動止。在生長期,當10釐米土層內土溫達到5℃時,根系開始活動,能吸收水分開始生長。在瀋陽地區3月下旬芽萌動,4月初開始露綠,5月中下旬開花期。5月下旬至7月下旬為新梢生長高峰期,弱樹7月下旬有的封頂。6月下旬至7月中旬為第二次新梢生長高峰期。在生長高峰期,控制營養生長有利營養積累,花芽分化,增加雌花形成數量,也是增加產量不可缺少的技術措施。

3.開花和結實特性

五味子一般以5月中旬至5月下旬開花,花期15天左右。五味子的花為單性花,雌雄同株,個別有異株現象。肥水管理好的園有4~7個雌花輪生在新梢基部,肥水管理較差的園只有1~3個雌花輪生在新梢基部。從一株的雌、雄花分布看,上部雌花多,下部雌花少而雄花多。有的一株從下到上全是雌花,也有的全是雄花。這種差異除了品種外,很重要一個因素是和肥水管理有直接關係。管理好營養積累多,合理控制不能結果過多,避免大小年現象,就易形成雌花,相反易形成雄花。五味子是兩性結實,即必須授粉才能結實。

可能五味子花有特殊味,或花粉和蜜少所致蜂類不採粉。據報導,五味子的傳粉昆蟲為鞘翅目昆蟲、纓翅目昆蟲和雙翅目昆蟲等,以鞘翅目昆蟲為主,具有非專一性傳粉的特點。在7~8月份是花芽分化形成期,加強肥水管理,保護好葉片,通風良好,搞好夏剪,結果負擔量不要過大,有利雌花形成。

相關焦點

  • 適合陽臺院落的幾種美麗藤本植物推薦
    藤本依莖質地的不同,又可分為木質藤本(如葡萄、紫藤等)與藤本草質(如牽牛花、蔦蘿、苦瓜、瓠子瓜等)。而藤本植物就可以彌補以上不足,首先藤本屬於攀援生長,可以在陽臺院落牆壁上扶搖直上,不佔用空間,而且不少藤本植物有著美麗的枝葉和鮮豔的花朵,有的還散發著芳香,垂掛著晶瑩的果實,因此是值得推薦的陽臺院落的綠化植物首選。
  • 種子的休眠
    具有休眠特性的中藥材種子:人參、西洋參、三七、黃連、細辛、貝母、五味子、牡丹、芍藥、北沙參、紫草、延胡索、蒼耳、水紅籽、天冬、金蓮花、大楓子、酸棗、銀杏、山茱萸、皂角、黃芪、甘草、鹽膚木、穿心蓮、訶子、催吐蘿芙木、黃柏、厚樸、核桃、杏、穿山龍、蓽芨、使君子、草果、益智等。
  • 寶天曼的全能中藥材——五味子
    寶天曼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物種資源豐富,保護區內生長著數量眾多的野生植物,其中許多植物具有獨特的生態、經濟或藥用價值,常見的如紅豆杉、山茱萸、鐵皮石斛等。在寶天曼管理局正在開展的本底植物調查中,我認識了一種具有重要藥用價值的植物——五味子。
  • 園林景觀植物系列(木質藤本樹種)
    木質藤本樹種是只能纏繞或攀附它物而向上生長的木本植物,依其生長特點可分為絞殺類(具有纏繞和 較粗壯、發達的吸附性根)、吸附類、卷鬚類和曼條類等。在園林中類的樹種很少,大多是後三類。本質藤本樹種常配置於牆壁、格架、棚架、柱、門、竿、枯樹、山石之上,既可軟化一些僵硬的截面,又可成為園林景觀要素之間的過渡,還可收到一般綠化所達不到的觀賞效果,對垂直綠化具有重要意義。
  • 五花八門的藤本植物,它們沒有粗大的枝葉,也能長得很高
    吸盤大顯神通葡萄科中的爬山虎屬植物為木質藤本。它也有卷鬚,能攀緣到廣闊的牆壁上去,可牆是不能被卷的,它們是怎麼爬上去的呢?原來,爬山虎的卷鬚頂端有個吸盤。這個吸盤能分泌出一種膠質,可以緊黏在牆壁上。爬山虎一面生長,其卷鬚一面黏住牆面,終於使其莖枝的生長遍及牆面。
  • 柔美的藤本植物
    然而,當我看到眾多的藤本植物後意識到這只是詩人對藤本植物的偏見。其實藤本植物對原生林的生態構成起著重要的作用。園林中利用藤本植物做立體花牆那是最好不過的選擇。利用藤本植物的攀援或垂吊生長的特性可以拓展綠化空間,增加城市綠量,是提高整體綠化水平,改善生態環境的重要途徑。▲蒜香藤
  • 藥材種子休眠_天極網
    因此,分析藥用植物種子休眠原因,探討打破休眠方法,對解決藥材生產中的實際問題有特定意義。種子休眠通常是指種子在有利於幼苗生長的條件下,仍不能萌發的現象。1、原初休眠。種子在母株上或剛脫離母株時便進入休眠狀態,這種現象是生理休眠,受遺傳基因決定,因而稱為原初休眠。
  • 什麼是植物,植物分為草本植物、木本植物、藤本植物,三大分類!
    植物的數量我們目前已經知道的植物種類多達50餘萬種,它們包括藻類植物、地衣植物、苔蘚植物、蕨類植物和種子植物等。它們的大小、形態和生活方式各不相同,共同組成了複雜的植物王國。植物的構成一株高等植物通常由根、莖、葉花、果實、和子幾部分組成。
  • 18種南方常見藤本植物
    藤本依莖質地的不同,又可分為木質藤本(如葡萄、紫藤等)與藤本草質(如牽牛花、長豇(jiang)豆等)。分布 : 原產於墨西哥及中美洲科屬: 蓼科,珊瑚藤屬形態 : 半落葉性藤本植物,地下根為塊狀,莖先端呈卷鬚狀。單葉互生,呈卵狀心形,葉端銳,基部為心形,葉全緣但略有波浪狀起伏。葉紙質,具葉鞘。圓錐花序與葉對生,花有五個似花瓣的苞片組成。果褐色,呈三菱形,藏於宿存之萼中。
  • 陽光中燦爛微笑的植物圖庫 J組植物 絡石屬
    熱愛生活,走進大自然,學習植物並保護植物。
  • 植物所發現乙烯調控種子休眠形成新機制
    防止穗發芽發生的有效途徑是使種子成熟後保持適度的休眠,但休眠過深也會導致田間出苗率低,引起不必要的經濟損失。種子休眠受多種植物激素調節,除廣泛報導的脫落酸和赤黴素外,乙烯也在種子休眠調控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但對其分子機制知之較少。因此,對種子休眠的相關分子調控機制進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 藤本植物介紹——馬兜鈴
    我國以往所應用的園林植物存在類型不全和比例失調的缺陷,如應用喬灌木的比例過大,而極少應用建築基礎種植植物和巖石園植物;藤本植物也很少被利用。藤本植物佔地少,生長快,綠化效益大,可用於快速綠化,這是其他花木所不能比的。人們完全可以利用藤本植物的這些特點加以引種栽培。
  • 植物所發現擬南芥調控種子休眠和萌發的新成員
    研究種子休眠和萌發的調控機理對於植物生存和農業生產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種子休眠屬於數量性狀,受環境因素和遺傳因子的共同調控。DOG1功能缺失突變體的種子休眠徹底喪失,並且DOG1相關蛋白在其它植物中具有功能保守性,DOG1是促進植物種子休眠的特異性關鍵因子。
  • 幾種很實用的常綠藤本植物,可以了解一下
    下面我結合從事園林工作的體會,介紹幾種比較常見常綠藤本植物,與大家共同交流學習。一,常春藤:別名還有爬牆虎、爬樹藤、三角楓、牛一楓、山葡萄、三角藤、狗姆蛇、爬崖藤等等,是五加科常春藤屬植物。學名為Hedera nepalensis K.Koch. var.sinensis(Tobl.)Rehd.,是尼泊爾常春藤的一個變種。
  • 中科院植物所揭示種子休眠與萌發的表觀遺傳調控機制
    SNL1和SNL2參與調控種子休眠和萌發的分子機制 種子休眠與萌發是植物由生殖生長過渡到營養生長的重要發育轉變進程,涉及大量基因的激活或者沉默。 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劉永秀研究組利用遺傳和生理生化等手段,揭示了擬南芥SNL1和SNL2調控種子休眠和萌發的分子機制。2013年,研究人員發現SNL1能夠結合組蛋白去乙醯化酶HDA19,調控組蛋白H3K9K18的乙醯化水平,影響基因轉錄。SNL1/SNL2功能缺失影響脫落酸和乙烯相關基因的表達,增強了乙烯對脫落酸的拮抗作用,降低了種子休眠。
  • 藤本植物的家族很龐大,在熱帶雨林中有很多品種
    在熱帶林中,本植物是生態群落裡重要的組成部分,緊緊繞在樹幹上的枝、茂密的綠葉形成了熱帶雨林特殊的景觀本植物一般莖十細長、不能直立、需攀附別的植物,它們成是繞、像、附著支持物,或是在地面上生長、或是懸掛在幾十米的樹幹上。由於熱帶雨林章林植物爭十分激烈,一些森林下層的植物為了爭存更多的陽光,經過長期的演化形成了具有爬能力的器官。
  • 科學網—闡釋杉木種子休眠新機制
    本報訊 北京林業大學在杉木種子休眠分子機制研究領域取得新進展。有關成果日前發表在《植物生理學》上。
  • 植物所揭示種子休眠與萌發的表觀遺傳調控機制
    種子休眠與萌發是植物由生殖生長過渡到營養生長的重要發育轉變進程,涉及大量基因的激活或者沉默。組蛋白修飾介導的表觀遺傳基因轉錄調控可能在其中發揮關鍵作用,但其分子機制尚不完全清楚。  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劉永秀研究組利用遺傳和生理生化等手段,揭示了擬南芥SNL1和SNL2調控種子休眠和萌發的分子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