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喝不了海水,為什麼海洋動物可以?

2020-08-12 萬物雜誌

本文由微信公眾號「把科學帶回家」提供


來源 | 《萬物》等

編輯 | Mirror


人喝不了海水,為什麼海洋動物可以?


圖源:pixabay


海上的落難者即使再渴也只能幹瞪著汪洋,不是因為海水又鹹又苦太難喝,而是因為這如同「飲鴆止渴」。喝下海水之後,我們的腎臟為了排出多餘的鹽分,需要製造比你喝進去的海水還要多的尿液,讓你脫水更嚴重。

每1升海水中含有約35克鹽(濃度3.5%),而人的血液滲透壓相當於濃度0.9%的生理鹽水。血液中的鹽離子對維持人體正常滲透壓和傳遞細胞間的信息至關重要,但如果濃度過高,不僅會使人脫水,還會擾亂細胞之間的交流,導致生理功能紊亂。


氯化鈉使人中毒的半數致死量(使半數實驗動物死亡的劑量)約為3.3克/千克體重,所以當攝入的海水達到100毫升/千克體重時就可能致命,早在這之前,你就已經會出現神志不清、痙攣、昏厥等症狀。

海洋動物的體液未必比人的更鹹,但它們的尿可比我們的鹹得多。海豹、海獅的尿液比海水鹹2.5倍,說明這些海洋動物平常其實也會喝海水,但它們的腎臟擁有更強的排鹽能力。海洋魚類的鰓上還有能夠幫助過濾鹽分的特殊細胞。

要不是沒得選,海洋動物肯定也想喝點清淡爽口的,它們從食物中就可以喝到鹹度正常的「蔬菜湯」或「肉湯」。科學家發現,一類海蛇會專門遊到海面附近喝剛降下的雨水。


貝類死了為什麼就燙不開口了?


開殼的蛤蜊 | 圖源:pixabay


貝:我都掛了,還怎麼開口?

從菜市場買回的蛤蜊下鍋爆炒之後總有幾個怎麼也不張口,打開一看才發現都是早就掛了的,含了不少沙子(感謝它們不開口)。

鮮活的貝會被燙開口,跟我們被燙到的時候會縮手尖叫一樣,屬於正常的應激反應。而死去的貝,肌肉應該也已經鬆弛,是什麼維持著它們「最後的倔強」?


貝類的閉殼肌(箭頭處)| 圖源:bio.libretexts

這倔強靠的是它們分泌的一種特殊蛋白質—— 副肌球蛋白,它是閉殼肌(乾貝就是風乾的扇貝閉殼肌)的關鍵成分。當閉殼肌收縮時,殼就會閉合。副肌球蛋白能夠維持閉殼肌收縮長達一個月,除非貝類自己想開。如果在想開之前就掛了,那你就只能撬開了。

自然界中的貝死去後,在海水侵蝕、以及風吹日曬下,副肌球蛋白逐漸分解,貝殼最終還是會鬆口,變成你在海灘邊撿到的空殼。

所以光靠貝類的開合狀態來判斷它們新不新鮮是不夠準確的,只有還有動靜的,比如從邊緣探出個水管,才能確定它們還活著。

恐龍的叫聲真像電影裡那樣嗎?


霸王龍(右)想像圖 | 圖源:owlcation


影視作品裡的恐龍叫聲多是「以貌取龍」,一副惡霸形象的霸王龍配上虎嘯獅吼般的咆哮聲,毫無違和感。

恐龍的真實叫聲究竟是怎樣?恐怕沒人能知道。這些巨獸已經滅絕了 6000多萬年,只留下了一堆骨骼化石,連外貌重建都容易出差錯,「以貌取龍」自然也不會靠譜到哪兒去。


不過,同樣是通過形態推測,科學家研究得更深入,他們從化石分析恐龍身體內部的發聲結構,並用計算機進行模擬,再結合現代鳥類、爬行類的叫聲,得出了一些顛覆性的推論——很多恐龍並不會咆哮嘶吼,因為它們缺少聲帶

但沒有聲帶不代表沒法發聲,恐龍可能和鳥類一樣擁有鳴管結構。

像鳥一樣嘰嘰喳喳的恐龍?


倒也沒有這麼反差萌……不是還有鴕鳥、火雞、鴿子這些身體比例大的鳥嗎?一些恐龍的叫聲更類似它們發出威脅信號時,振動鳴管的低鳴

恐龍之間的形態差異很大,它們的叫聲也各不相同。對頭骨特徵鮮明的恐龍,科學家更容易推測出它們的叫聲。例如副櫛龍Parasaurolophus)頭骨上有一條長長的管狀結構與鼻腔相通,就像一把號角。研究者用計算機建立了副櫛龍的頭骨模型,模擬出了洪亮的共鳴聲,聽上去仿佛在吹奏低音號角(文末附叫聲)。


兩種副櫛龍屬恐龍的頭骨 | 圖源:Wikipedia

不過,化石中的線索畢竟有限,大部分恐龍的叫聲都還未得到科學的重建。

假如有一天人類也成了化石,未來的智慧生物大概也會好奇:人類是怎麼叫的?(這題超綱了啊喂!


太陽看起來是黃色的,

為什麼陽光是白色的?


宇宙中的太陽看起來是白色的 | 圖源:NASA


小時候畫太陽一定會用黃色或紅色,平常我們看到的太陽,尤其是朝陽和夕陽看起來確實是黃色甚至橙紅色的,為什麼照到我們身上的卻是白光?

天文界將太陽歸為黃矮星,這個「黃」並非太陽本色,只是我們從地球觀測到的太陽顏色,而太空人在太空中看到的太陽其實是明晃晃的白色。二者的區別就在於有沒有大氣層這個「濾鏡」。


陽光包含了從紅外線到紫外線的所有波段,稜鏡分出的七色光只是其中的可見光波段,大部分波段都是人眼看不到的。所有顏色的可見光匯合到我們眼裡會呈現為白色——真正五彩斑斕的白。


陽光中分離的可見光譜 | 圖源:N.A.Sharp, NOAO/NSO/Kitt Peak FTS/AURA/NSF


但是當陽光遇到各種物體時,原本集合在一起的可見光就會被「拆散」。到達地球的它們首先要闖過的是大氣層,在那裡它們會遇到氣體分子,發生瑞利散射。它對藍光這類短波光作用更強,這也是天空呈現藍色的原因。


清晨和傍晚時的太陽位置較低,陽光斜射進大氣層,需要經過的路更長,導致更多藍光被散射,太陽看起來就更偏黃色或紅色了,此時的陽光也會有種金燦燦的感覺。


請勿直視太陽,小心亮瞎。

相關焦點

  • 海水這麼鹹,海洋動物怎么喝到淡水?
    水是生命之源,但海水可能不是。 我們知道,人類在海上航行的時候,需要供應大量的淡水,海水中的含鹽量過高,不適合飲用。那就有了一個疑問,生活在海洋中的動物是怎麼讓自己補充到淡水的?海洋中的動物也需要淡水維持生命,但它們卻一生生活在鹹水中,這實在讓人有些想不通。
  • 海水很鹹不能直接喝,那海洋動物又是如何喝到淡水的?原因很簡單
    ,又不斷匯集於海水中,經過漫長的歲月,於是海洋中的水就是鹹的了,並且受海水的保護,生物首先在海洋中誕生了。 海洋裡面也是一個龐大的生態系統,曾也出現過海洋霸主,後又走向了滅亡,不少人想當然的認為海洋動物生活在汪洋之中
  • 海水很鹹不能直接喝,那海洋動物又是如何喝到淡水的?原因很簡單
    並且受海水的保護,生物首先在海洋中誕生了。1957年10月4日,蘇聯發射了世界上第一顆人造衛星,之後蘇聯太空人加加林成為了世界上第一個進入太空且從太空看到地球全貌的人,自此人類清楚的知道地球是圓,地球是一顆藍色的星球。
  • 海蛇不愛喝海水
    不管是人類、植物還是動物都離不開水,如果體內水分不足,會造成脫水,嚴重的甚至會危及生命。我們也知道海水是鹹的,如果人大量飲用海水,非但不能解渴,還會影響人體正常的生理功能。那生活在海洋裡的動物怎麼辦?它們是如何利用海水來維持生命的?別擔心,它們各有奇招來適應這如同沙漠般的鹹水環境。比如海龜,它的眼窩後面有排鹽的腺體,多餘的鹽分能通過鹽腺排出。
  • 為什麼流落海島的人,寧願渴死也不喝海水?你知道為什麼嗎?
    為什麼流落海島的人,寧願渴死也不喝海水?你知道為什麼嗎?大家看過跟著貝爾去旅行,就會知道,一旦貝爾遇到過綿延萬裡的看不見的孩子,還是非常絕望的,但是兩個人當中一個人人要是後面,當然過程當中做到一個,他身處孤島,一起去看一個到明天了。
  • 海水為什麼不能喝?
    陽光下的沙灘像是細細的白沙堆積成的,閃著細碎的光,海水湛藍湛藍的,純淨得像是沒有一絲雜質。但是,千萬不要認為海水看著乾淨就覺得可以喝了。從遙遠的太空之中看,我們的星球是一顆蔚藍色的星球,而地球之所以呈現一片蔚藍的狀態,正是因為海洋的折射。
  • 為什麼人類喝海水死得快?鯨和魚類卻可以飲用海水,what?
    其實不說我們都知道,海水是不能喝的,如果說你在渴了的時候喝了海水,那麼會越來越渴,最終可能會渴死的。 這時候就會有人提出這樣的疑問了,為什麼終生生活在海洋裡的生物,它們卻不會有這種危險了?我就想問了,那麼海底生物都喝什麼了?
  • 船員就算渴死,為什麼也不去喝海水?看海水燒乾後就明白了!
    船員就算渴死,為什麼也不去喝海水?看海水燒乾後就明白了!相信大家都有過這種疑問,為什麼地球上的海洋資源已經超過了71%,但還是經常說水資源缺乏呢?實際上,對於地球的環境,地球上的水資源還是非常豐富的,只不過人類所飲用的水資源大部分都是淡水資源,因此那些海洋資源是不能夠被人類飲用的,而現在地球上的淡水資源只有1%左右,因此,生態學家們才呼喚,要保護水資源,對此有些人認為,為什麼我們不能將海洋資源進行有效的利用,能用這些海水來澆灌土地?將它們轉換成幫助人類的海水資源呢?
  • 水是生命之源,海水又鹹的不能喝,那海洋動物如何能生存下來?
    水對於人體的重要性俗話說得好「水是百藥之王」,人類可以長時間不吃飯,但是一天不喝水就不行,可以說,即使人體在微量缺水的狀況下,就會產生不適感,不管是頭暈還是注意力不集中等等,這些都會因為身體水分的多少在改變,但是大家都知道,海水的濃度對於人體來說是非常高的,喝海水不僅不會幫助人類解渴,反而還會導致人體水分的流失,更甚者還會引起脫水,所以說淡水資源對於人類來說是非常重要的,那麼那些海洋動物在海裡又是怎樣生存的呢?
  • 海水這麼鹹,不能直接喝,那海洋裡的生物是怎么喝到淡水的?
    這個問題可能小學生都知道,海水中富含大量的氯化鈉以及其他礦物鹽,所以海水不僅比淡水更鹹,而且密度還大。人體一旦喝入海水,就會面臨脫水的危險,這也就是為什麼很多電影中,主角在海上漂泊,無比口渴卻不願喝海水的原因。那麼這麼多海洋生物呢?
  • 你遇上海難在海上漂泊,為什麼不能靠喝海水活下來?
    你可能聽說過有人在海上漂流,最後活活渴死的事情,但很多人,尤其是內陸地區的人恐怕很難理解,海裡那麼多水,為什麼就不能喝呢?二戰時納粹德國的醫生就做過殘忍的海水試驗,目的是尋找將海水變成飲用水的方法,這個實驗是納粹做過的12個臭名昭著的人體實驗之一,受害者是大約90多名吉普賽人。
  • 海水很鹹不能喝,那海洋中的魚是怎么喝到淡水的呢?
    對於生活在海洋中的動物,它們的身體運轉也需要水。但我們知道,海水是鹹的不能喝,那麼,海洋或者鹹水湖中的動物是怎么喝到淡水的呢?事實上,一些海洋魚類可以直接攝入海水,比如鯊魚,因為它們體液的溶質濃度要比海水更高。當這些海魚攝入海水之後,由於海水的滲透壓更低,其中的水分子將會流向它們的體液中。
  • 為什麼說人類喝海水死得快,而魚類就可以呢?
    由於人類的活動,使大地的大體環境受到了嚴重的破壞,其中最為突出的是水資源的問題,面對我們人類不斷的丟垃圾,排放各種汙染水資源的化學物品,使地球上可以供人類飲用的水資源更為減少。雖說水佔地球的百分之70,但是這水人類卻不能飲用。那為什麼人是不可以飲用海水的呢?
  • 落難的船員為什麼不喝海水?看海水燒乾後的樣子,誰能敢喝
    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大家都知道在地球上70%的面積是被海洋覆蓋的,地球上的水資源非常豐富,但是大部分的海洋水是不能被人類利用的。地球上能讓人類飲用的只有淡水資源,而淡水資源在地球上只佔1%而已。海洋可以幫助人類航運,發電以及養殖,但是不能讓人類直接飲用。
  • 為何船員渴死也不喝海水?見過海水煮幹的殘渣嗎?觸目驚心
    蔚藍的海洋佔地球的百分之七十,出水量如此豐富的海洋當中包容著無數的物種,看得見的看不見的,大的小的,已知的未知的,您是否想過這樣一個問題,如果出海時遇上水資源缺乏,那海水可以喝嗎?喝了會不會對人體造成傷害呢?為什麼說寧願渴死也不喝海水呢?
  • 為什麼就算快渴死了也不能喝海水?倘若喝了會怎麼樣?要注意了
    地球上的海水就佔了地球表面積的71%,可以說地球上一些生物的生命全靠海洋的孕育,但是大家也知道,海水不是飲用水,它是不能喝的。那為什麼同樣是水,海水卻不能喝呢?如果人不小心喝了海水,會怎麼樣呢?
  • 海水為啥不能喝?老外煮「海水」煮幹,打開後愣住了,難怪喝不得
    海水為啥不能喝?老外煮「海水」煮幹,打開後愣住了,難怪喝不得!在我們生活的地球上面,我們也知道對於陸地的面積來說是沒有海洋的面積大的,地球上最豐富的資源就是海洋了,只有那些生活在海邊的人,他們應該都知道海水是不能夠喝的,就算是再乾淨的海水也是不能夠直接喝的,如果你直接喝海水的話,還會對你的身體造成一定的傷害,如果嚴重的話甚至還會致命,對於海邊的人他們都知道這是一個小知識,那麼老外做了一個這樣的實驗,就是把一湖的海水煮幹以後,等到打開看到鍋裡面的東西愣住了,難怪很多的人都說海水是不能喝的
  • 海水為什麼不能喝?不僅是因為鹹,看看將海水煮開后里面都有什麼
    海水為什麼不能喝?不僅是因為鹹,看看將海水煮開后里面都有什麼網羅天下趣事,縱觀世界奇聞。大家好,歡迎收看本期內容。地球上有非常豐富的水資源,但是人類仍然面臨缺水的狀況,這是因為地球上的水大多數都是海水,那麼海水為什麼不能喝呢?不僅僅是因為鹹,看看將海水煮開后里面都有什麼!
  • 小朋友大百科 | 難喝的海水-海水為什麼是鹹的?
    這個周末假期啊,我終於見到大海啦,看到大海藍藍的顏色,就像好喝的鹽汽水一樣,我就迫不及待的想嘗一嘗,丁丁我喝過湖水,河水,這一次就讓我嘗嘗海水吧。誒呦,這海水怎麼又鹹又苦啊,好難喝啊。海水是被廚師放多了鹽嗎?這個廚師可比媽媽的廚藝差多了,飲料做得這麼鹹。其實啊,在海洋剛形成時,海水和江河湖水一樣,也是淡的。
  • 海水為什麼不能喝?難喝不是關鍵,看看煮幹後的樣子你就明白了
    全世界有七成以上的陸地都被海洋覆蓋,水資源十分豐富,但是我們都知道,海水是不能喝的,不然咱們多面靠海非洲大陸也不會那麼乾涸了。海水苦澀又難聞,不僅沒人願意喝,也不能喝。關於海水為什麼不能喝?難喝不是關鍵,看看煮幹後的樣子你就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