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繪太陽磁場圖景,帕克找到新「拼圖」

2020-11-02 光明網

天聞頻道

從盤古左眼化作太陽的古老神話,到夸父逐日、后羿射日的遙遠傳說,神秘莫測的太陽之火點燃了人類的各種想像,激發著古往今來不曾休止的探索欲望。

2018年8月,人類終於實現了「觸摸」太陽的偉大夢想。具有歷史意義的帕克太陽探測器(Parker Solar Probe,以下簡稱帕克)由德爾塔4重型火箭發射升空,踏上了奔赴太陽的漫長徵途。

如今,帕克離開地球1年多了,它已3次近距離接觸太陽,創下了人造太空飛行器的多項紀錄,成為當之無愧的人造太空飛行器中的大哥。

近日,《自然》雜誌上發表的4篇論文,展示了帕克靠近太陽時觀察到的一些結果。帕克大哥,究竟發現了什麼?

帕克「盲人摸象」探磁場

「帕克這次最重要的一個成果就是證實了低速太陽風起源于冕洞。」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懷柔太陽觀測基地團隊主任兼總工程師鄧元勇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

為什麼在帕克之前,低速太陽風的起源沒有得到證實呢?

首先,太陽風本身很難追蹤。「一般來說,太陽風離開日冕層以後我們才能跟蹤觀測它,所以它從哪裡來,就不清楚了。就好比說,當我們看見龍捲風的時候,龍捲風已經形成,但並不知道龍捲風來源於何處。」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懷柔太陽觀測基地團隊研究人員表示。

其次,與高速太陽風相比,低速太陽風較難找到標識物。專家解釋道,因為高速太陽風一般和太陽上的劇烈活動現象相關,而這類現象比較容易確認位置,但低速太陽風就比較難找到這麼明顯的標識物。

這一次,帕克直奔太陽而去,因而能夠提供低速太陽風起源于冕洞的直接證據。

他們表示,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帕克之所以受到關注,也主要是因為它能與太陽「親密接觸」,而這本身就是劃時代的成果。

此外,帕克還發現了太陽磁場反轉的現象。

對此,鄧元勇告訴記者:「只能說帕克是觀測到了磁場反轉的現象。這種現象在科學上有多大意義,還需要看造成現象的原因是什麼。」

他表示,目前,科學界對於帕克觀測到的磁場反轉這一現象原因的解釋,還沒有形成定論。「出現這一狀況的主要原因是因為帕克的探測是『就位』(in situ)探測,從這一點來看,它具有劃時代意義,即人類真的把探測器送到太陽上;但這同時也是帕克的局限性所在,因為它只能探測它所在的『點』的信息,但太陽風覆蓋的太陽系空間是一個完整的因果鏈,帕克的『就位』探測就好比『盲人摸象』。所以,要想得到完整的物理圖像,帕克任重而道遠。」

空間地面觀測各有優勢

我國的懷柔太陽觀測基地開展的工作主要涉及太陽磁場速度場形態演化、磁場非勢特徵、磁螺度觀測與理論、小尺度(弱)磁場及磁場內稟性質和基於矢量磁場觀測的太陽大氣三維重構等方向,近年來還拓展了太陽發電機、日震學等理論研究。

雖然都是觀測太陽磁場,但懷柔基地側重的是測量太陽表面(光球層)的磁場,而帕克關注的是日冕層到地球空間這一部分的磁場。「如果把研究太陽磁場看作拼圖,帕克與懷柔基地的工作是互相補充,再加上近地空間的諸多其他觀測,最終目的是為了拼出一塊完整的太陽—地球空間的磁場圖。」鄧元勇表示。

據介紹,我國的太陽觀測目前僅為地基觀測,未來數年將實現近地軌道衛星平臺的空間觀測。如果能夠飛到太陽的極區去看看,這將是令世界矚目的一項探測工程,也是世界航天大國的太陽和空間物理工作者竭力爭奪的高地。

過去20多年來,懷柔基地的研究者們致力於研究太陽磁場結構的複雜性,及其與太陽活動之間的關係。

「太陽磁場的複雜性可以用磁螺度等參數來描述。螺度這個概念,有個簡單的理解,就好比繩子被打了結,扭作麻花,繩結越多表示結構越複雜。我們的一部分工作,可以說是在揭開繩結背後的機制。近年來,在磁螺度的研究方面我國太陽物理工作者作出了顯著貢獻,居於世界前列。」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懷柔太陽觀測基地團隊負責人向科技日報記者透露。

專家表示,電磁相互作用導致的太陽劇烈活動是災害性空間天氣事件的源頭,太陽磁場研究不僅具有科學意義,而且對人類活動也有重要的現實意義。(代小佩)

來源: 科技日報

相關焦點

  • NASA帕克太陽探測器繞太陽飛行破紀錄 太陽磁場或在翻轉
    新浪科技訊,北京時間12月10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NASA2018年8月發射的帕克太陽探測器實現了距太陽最近的一次飛越,距離太陽僅1500萬英裡(約合2400萬公裡),並利用尖端科學儀器收集了大量數據,無意間創下了人造物體有史以來距太陽最近的飛行記錄
  • 「追日夸父」-帕克太陽探測器揭示了太陽令人驚訝的細節
    「來自帕克的第一批數據以新穎而令人驚訝的方式揭示了我們的恆星,」華盛頓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總部科學副主任Thomas Zurbuchen說,「近距離觀察而不是遠距離觀察太陽,使我們對重要的太陽現象及其對地球的影響產生了前所未有的見解,並為我們提供了與了解整個星系中活動恆星有關的新見解。在新發現的先驅下,帕克的太陽物理學只是一個令人激動的令人興奮的時代的開始。」
  • 帕克太陽探測器靠近太陽,發現快速翻轉的磁場和異常的等離子波
    一項史無前例的探索太陽的任務,發現了一個奇怪的空間區域,那裡充滿了快速翻轉的磁場和異常的等離子波。 這些驚喜只是美國宇航局發射的帕克太陽探測器首次觀測到的其中一部分,帕克太陽探測器於去年發射升空,是為了與我們最近的恆星近距離接觸和探測。
  • 帕克太陽探測器的5個新發現
    帕克太陽探測器比以往任何探測器都接近太陽,意味著我們將以前所未有的方式理解太陽高能粒子和太陽風。太陽高能粒子是來自太陽的高能量粒子,對太空中的太空人和衛星有害,太陽風是來自太陽的超高速等離子體流。以下簡述下帕克太陽探測器的5個新發現。帕克太陽探測器看到的宇宙塵埃(模擬圖),在靠近太陽的地方開始變得稀少。
  • 離太陽最近的探測器新發現:太陽磁場或正在翻轉!
    點擊「國家空間科學中心」關注我們吧 " 2018年8月,NASA的帕克太陽探測器實現了距太陽最近的一次飛越這些研究發現將改寫我們對恆星誕生、演化和死亡過程的理解,還將幫我們找到保護太空人在長途太空旅行中免受宇宙嚴酷環境傷害的新方法。 「剛開始分析這些數據時,它們的複雜程度簡直超出了我們的想像。」帕克太陽探測器科學儀器的首席研究員斯圖爾特·貝爾表示,「現在我已經習慣了。
  • 迴轉和驚喜,帕克太陽探測器的數據印證了20年前的理論
    Donahue教授和Lennard Fisk領導的那些現任和前任UM研究人員在2018年8月帕克探測器著陸之前就模擬出了太陽工作的複雜圖景。帕克的太陽風電子阿爾法和質子(SWEAP)儀器套件的首席研究員卡斯珀說:「這不是有了數據後才恰好提出來的一個理論,這像對是二十年前提出的一種理論的觀察成功擬合。(原文是閉合,)。」
  • 最靠近太陽的人造衛星「帕克」即將升空!
    由於極端的高溫,觀測太陽的太空飛行器難以在足夠近的距離觀測日冕活動的完整圖景。裝備有特製防護盾的帕克太陽探測器將到達距離太陽光球僅640萬公裡的位置,進行近距離觀測。這一距離比水星和太陽的距離(約為9300萬公裡)近了14倍。而且,它將是有史以來最靠近太陽的人造物體,本質上將「觸摸到太陽」。
  • 人造衛星 「帕克」:為何它敢 「觸碰」太陽?
    考慮到太陽是一團極為熾熱的氣體,沒有固體表面,那麼「觸摸太陽」意味著什麼呢?在發射之後,帕克探測器將穿過太陽大氣層的最外層——日冕,此處的溫度高達200萬攝氏度。更加奇怪的是,日冕溫度其實比光球(photosphere)高300倍,後者是太陽大氣最內側的部分,也是耀斑和黑子形成的地方。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依然是個謎,這也是帕克探測器希望解答的問題。
  • 帕克探測器「觸摸太陽」首秀成果 揭示古怪磁場和「滔天巨浪」
    參考消息網12月6日報導 外媒稱,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發布了帕克太陽探測器「觸摸太陽」任務的首批成果。據美國《新聞周刊》網站12月4日報導,初步成果顯示,太陽磁場會出現奇怪的活動,比如僅僅維持數秒的磁場反轉。
  • NASA帕克太陽探測器新進展 熱防護系統可承受超高溫
    NASA帕克太陽探測器新進展 熱防護系統可承受超高溫2018-07-06 15:35出處/作者:cnBeta.COM整合編輯:Evelyn責任編輯:huangshihong 為了更近距離地觀測太陽,必須讓儀器設備能夠承受更高的溫度,這也是 NASA 帕克太陽探測器所面臨的最大挑戰。
  • 越來越靠近太陽了!帕克太陽探測器又有新發現!
    近日,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立體」宇宙飛船拍攝到的一張照片顯示,在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帕克太陽探測器(Parker Solar Probe)發現了「隱形」的日冕物質拋射!NASA的帕克太陽探測器(Parker Solar Probe)順利完成了它在太陽背後的第一次近距離探測任務,把它的儀器放在一個完美的位置,以便觀察這一神秘的事件中到底發生了什麼。現在帕克探測器已經越來越靠近太陽,對太陽的觀測數據也會越來越詳細,這些日冕物質拋射就是觀測的數據之一。
  • NASA帕克飛船數據解密:太陽磁場正在來回翻轉,空間扭曲導致的?
    科學前沿觀天下 篤學明理洞寰宇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帕克太陽探測器在2018年8月進行了距離太陽最近的一次飛越,利用最先進的科學儀器從1500萬英裡外收集了大量數據。直至今日,大量研究成果被公開發表。在此之前,科學家對宇宙的研究多是通過望遠鏡或者理論推導,但是此次是人類在距離太陽最近處,利用最先進的技術傳回了源頭數據。最令研究小組吃驚的發現是,太陽形成的磁場似乎正在出人意料地來回翻轉,並造成了嚴重的局部的幹擾——天文學家稱之為「回折」——甚至有時會導致磁場方向指向太陽。
  • 離太陽更近一步!帕克太陽探測器告訴我們關於太陽的更多信息
    重型火箭l發射升空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帕克太陽探測器項目的科學家努爾·拉烏菲在一份聲明中說道:「我們從帕克太陽探測器的儀器上得到的數據向我們展示了我們從未見過的太陽結構和太陽活動過程的細節。」這些分析揭示了難以捉摸的緩慢太陽風的來源,並展示了磁場的變化如何使太陽風加速。這些數據收集於2018年末和2019年3月和4月,當時飛船距離太陽約0.25天文單位(AU)。一個天文單位是地球和太陽之間的近似距離,大約9300萬英裡,所以探測器距離太陽只有23250000英裡。這個距離可能看起來很遠,但它是目前最接近太陽的人造天體。
  • 離太陽更近一步!帕克太陽探測器告訴我們關於太陽的更多信息!
    美國宇航局專為深入太陽大氣層設計的帕克太陽探測器距離太陽表面約400萬英裡,比任何其他太空飛行器都更接近我們的恆星。霍普金斯大學帕克太陽探測器項目的科學家努爾·拉烏菲在一份聲明中說道:「我們從帕克太陽探測器的儀器上得到的數據向我們展示了我們從未見過的太陽結構和太陽活動過程的細節。」
  • 美國宇航局帕克太陽探測器成為最接近太陽的太空飛行器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帕克太陽探測器(Parker Solar Probe)自2018年發射以來已經完成了24個計劃中的3個,成為有史以來首個進入太陽大氣層部分日冕的太空飛行器。
  • 在太陽的邊緣瘋狂試探,「帕克」太陽探測器即將迎來近日點!
    據美國航空航天局預測,「帕克」的第三次近日點將發生在今年的9月1日。此前,在4月4日,「帕克」剛剛完成了它的第二次近太陽探測,並以2414公裡記錄為距離太陽最近的太空船。顯然,一周以後這一數據將會被它自己再一次刷新。
  • 帕克太陽探測器傳回首批數據:揭曉太陽神秘面紗
    在觀測數據中,我們可以看到高能氣體(等離子體)從太陽噴湧而出的圖像。圖中一個明亮的點是水星,黑色點則是因為圖像生成方式而出現的水星重複影像。11月8日,帕克太陽探測器的廣域成像儀在距離太陽表面僅2720萬公裡的位置拍攝了這一遠景畫面。這臺成像儀位於探測器厚厚的隔熱罩後面,從側面對太陽進行拍攝。
  • 追風少年——尤金·帕克和帕克太陽探測器
    北京到上海直線距離約一千千米,按照帕克太陽探測器這個速度,只要10秒就可以跑一個來回。         帕克太陽探測器的飛行軌道涵蓋了從地球到八個半太陽半徑的廣闊太空,這意味著它可以探測沿途各處的太陽風狀態,有點像氣象學家開著載滿儀器的汽車研究地球上的風。
  • 帕克太陽探測器即將公布飛越太陽的完整細節!
    還記得NASA的帕克號太陽探測器嗎?人類派遣的首個太陽探測器帕克號於2018年8月發射,任務為期7年,目標是觀測來自太陽持續不斷的高電荷等離子體流,即太陽風,以及恆星的外層大氣,即日冕。由於研究這些現象需要非常接近太陽,因此帕克號宇宙飛船主要在離我們的恆星3700萬公裡範圍內收集數據,也就是說它將是人類歷史上離太陽最近的探測器,比以往任何一個太空飛行器都更接近太陽,僅僅位於太陽表面上方9個太陽半徑處,同時它第一個飛入太陽日冕的飛行器!
  • 探索更大的未知世界:帕克太陽探測器
    據外媒報導,NASA帕克太陽探測器的打造靈感可以追溯到半個多世紀以前。1958年,一位名叫Eugene Parker的天體物理學家發表了一篇詳細描述了其所認為的高速物質和磁場的論文。據其介紹,這些物質和磁場從太陽發射而出然後還會通過太陽系向外流動。今天我們已經知道這是太陽風,其會對GPS、衛星和電網產生破壞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