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南京雨花臺景區蝴蝶不斷減少 目前僅剩21種
雨花颱風景區的綠地覆蓋達到90%以上,一些保存較好的原始森林和溼地,甚至成為南京生態文明教育館的「落腳點」。然而,和紫金山的遭遇不同,同樣的綠化覆蓋率卻讓景區內的蝴蝶品種、數量不斷減少,從2006年普查時的八九十種,下降到目前僅僅只有21種。
這是為什麼呢?日前,南京市共青團路中學「蝴蝶監測小組」,在南京曉莊學院生物化工和環境工程學院李朝暉教授的指導下,用2年時間完成了風景區內蝴蝶監測調查報告,或許能告訴大家是什麼原因。
>>調查喜歡在花間迴旋的蝴蝶的種類和數量被看做一個地方的生態質量好壞指標,只有環境優良的地方才能吸引蝴蝶駐居,李朝暉告訴記者,蝴蝶是「寡食性」昆蟲,只有擁有其獨特的食物資源,才會留住蝴蝶讓它眷戀著不走。而雨花颱風景區特有的氣候條件,以及豐富的植被都是適宜蝶類生存的樂土。
為了摸清雨花颱風景區蝴蝶的「家譜」,2012年3月開始,市共青團路中學祝興凱帶著學生由北大門進入景區,選了一條1公裡長的樣本地區做監測。
2006年時,南京曉莊學院曾經做過一次蝴蝶普查,當時發現蝴蝶9科109種。其中紫金山和雨花臺景區的蝴蝶數量、品種不相上下,大約有80%左右的蝴蝶在雨花臺景區內「生活」著。但是,祝興凱老師告訴記者,「截至目前,雨花臺地區我們只發現了5科21種蝴蝶。」
>>探因祝興凱說:「我們在2012年5月,偶然在雨花颱風景區發現了一種未知蝴蝶,後來經過確認,才發現是碎斑青鳳蝶。」
南京人對青鳳蝶不陌生,這種以香樟樹為寄主植物的蝴蝶,隨著樟樹作為旅遊地區主要行道樹被大量引進,種群數量迅速增加。而「碎斑青鳳蝶」並非江蘇本地蝶種,在江蘇蝴蝶名錄中,也並沒有出現過。李朝暉說,這種蝴蝶分布在我國的浙江、江西、廣東、廣西、海南、重慶、四川等地,為什麼會出現在我們南京的雨花臺內呢?原來,這種蝴蝶幼蟲的宿主植物是廣玉蘭,「也許是城市建設的過程中,從外地引進了許多廣玉蘭樹,而碎斑青鳳蝶的幼蟲或是卵隨樹被帶了過來,於是它們便在南京安家落戶了。」
通過監測,「蝴蝶監測小組」還發現,在雨花颱風景區的21種蝴蝶中,黑紋粉蝶、菜粉蝶、琉璃灰蝶基本上每個月都會出現,遠高於其他蝶種;而像柑橘鳳蝶、東亞矍眼蝶、燕灰蝶等只是偶然出現,可能從其他地方飛來「訪花」的。祝興凱分析,「環衛工人定期除草,修理草坪,使雨花颱風景區草本植物的種類單一,多樣性不足,造成了蝴蝶幼蟲食物的匱乏。黑紋粉蝶、菜粉蝶的幼蟲都是以野生十字花科植物的葉子為食,琉璃灰蝶幼蟲以黃花酢漿草為食,這三種植物在雨花臺較多,所以這三種蝴蝶成為了雨花臺地區的優勢種。」
>>發現由於每個月份的蝴蝶的數量與種類都大不一樣,共青團路中學「蝴蝶監測小組」還對雨花颱風景區內「蝴蝶的數量與月份的關係」進行了初步分析。通過監測發現,蝴蝶的品種與氣溫、降水的相關性比較密切。
據介紹,早春(3月至4月)時期,雨花臺地區蝴蝶的種類都是以黑紋粉蝶為主,數量較多,到了5月份就逐漸減少;進入暮春至盛夏(5月至7月)階段,蝴蝶的種類都是以菜粉蝶為主,數量極多,隨處可見,遍布於叢林,直至8月才有所減少;而在暮春至初夏期間(5月至6月)也有大量的灰蝶,但數量不及菜粉蝶那樣多,多出現在低矮、有陽光照射的草地上。6月份時,青鳳蝶、大紅蛺蝶、長尾射鳳蝶、波紋眼蝶等大型的蝴蝶種類也被監測到。而有趣的是,在夏季,特別是7-8月份時,蝴蝶的飛行速度很快,飛行高度也比平時要高。(於飛)
聲明:凡註明為其他媒體來源的信息,均為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也不代表本網對其真實性負責。您若對該稿件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質疑,請即與東方網聯繫,本網將迅速給您回應並做處理。
電話:021-6085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