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進展 | 清華大學饒子和院士解讀非洲豬瘟病毒背景、病毒結構...

2021-01-21 騰訊網

饒院士團隊利用結構生物學方法解析了非洲豬瘟病毒的顆粒結構,發現了16740多個蛋白,並找到了合適的疫苗靶點,為後續藥物開發打下了良好基礎。

非洲豬瘟病毒結構與組裝機制研究

非洲豬瘟病毒自去年下半年肆虐中國以來,至今仍未上市相應疫苗產品。近日,中國科學院學部主席團成員、全國政協常委、清華大學教授饒子和院士在華東理工大學第41期通海講堂暨第7期俊棠論壇,帶來了主題報告:非洲豬瘟病毒結構與組裝機制研究。

饒子和院士團隊主要從事新發、再發傳染病病原體的結構與功能研究,以及創新藥物的研發。在SARS冠狀病毒、禽流感病毒、A肝病毒顆粒結構、伊波拉病毒、皰疹病毒結構以及結核分枝桿菌重要靶標蛋白結構與功能的研究中做出了突出貢獻。已在國際科學期刊上發表同行評審論文360餘篇,其中包括在《Cell》《Nature》《Science》三大科學雜誌的主刊上發表研究論文12篇,被引用逾16000次。

病毒背景

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即非洲豬瘟病毒,是非洲豬瘟病的主要病理成因。後者自1921年在肯亞被發現後,迄今已成為全球性的豬養殖防治難題,其發病致死率為100%,而至今針對ASFV的結構、抑制基因、逃逸相關蛋白、感染調節因子、天然免疫應答、有效抗體等的研究皆為空白。歷史上,西班牙在沒有有效疫苗的情況下,花了30年才將非洲豬瘟趕盡殺絕。2018年8月,國內瀋陽市出現首例非洲豬瘟病例,至今疫情已擴散至33個省份,超過130萬頭家豬被撲殺,全國能繁母豬存欄數量從2018年1月的4000萬頭降至了2019年7月的不足500萬頭,造成巨大經濟損失。

病毒結構

饒子和院士及其團隊首次在冷凍電鏡下得到了高解析度的非洲豬瘟病毒結構。ASFV是一種多層包被結構,具雙鏈DNA的大型正二十面體病毒,徑長約250-260 nm,由基因組、核殼、內層衣殼和外層衣殼組成,含有至少160個基因和超過160種蛋白(目前僅鑑定5個,剩餘未標註)。

這是一種正二十面體的巨大病毒,饒院士形象地將其形容為套娃結構,即像俄羅斯套娃一樣層層嵌套,外層衣殼保護著內層蛋白和核酸結構。病毒衣殼上分布著形態各異的蛋白,饒院士在匯報中不時走到大屏幕前,庖丁解牛般比劃著其上五花八門的種種蛋白類型:「這個結構像海星,一共是對稱的十個,它的上面長著觸鬚……這兒分布著180個六邊形葉片的結構……看,這一串蛋白的獨特排列,就像一種拉鏈結構,兩邊螯合在一起……」

雖然ASFV在病毒譜系樹種的位置已經找到,但是人們對其的了解十分匱乏,同時因其形態遠大於一般病毒(流感病毒、SARS病毒等僅幾十納米),使得結構觀測具有難度。饒院士團隊使用連續和非連續梯度離心純化得到ASFV後,首先使用負染色法觀測病毒結構,發現效果不理想後,遂決定使用冷凍電鏡進行觀測。由於ASFV體積過大,每次鏡頭只能容下1到2個完整病毒顆粒,需要通過精挑細選才能獲得理想的電鏡圖片。團隊首先獲得的是2D圖片,隨後在此基礎上重構了3D結構,達到了8.8 (長度單位:埃,1^10-10 m)的整體解析度,其中點解析度為0.1 ,邊解析度為4.7 ,面解析度為4.8 。

針對ASFV病毒顆粒獲得如此之高的解析度,這是之前在整個學術屆都未曾達到的!饒院士團隊將ASFV的結構研究推向了一個全新的高度。

表面蛋白

所謂表面蛋白,指的是組成衣殼的基本蛋白元件。p72蛋白即是代表性的表面蛋白之一,它位於ASFV外層衣殼,由四個蛋白亞基ER1-ER4組成。它是一種潛在的表位蛋白,即可能作為基因的呈遞通道,幫助病毒向外層表達一些信號分子。模式圖顯示,p72具有四個環結構,饒院士認為,這可能作為未來疫苗的開發靶點。p72的四個亞基在正二十面體的平面區域、「拉鏈」結構和頂點位置的組合方式有所不同,具體有頭對頭、頭對尾、尾對尾三種結合方式,以適應不同條件下的需求。

而另一種蛋白p17,則ASFV的內膜具有10個海星狀的頂點結構,呈現為類似海星的五聚體,其上有觸鬚向外伸展;此外還有180個六葉螺旋槳結構蛋白,和30個空洞結構。頂點和頂點之間通過一個像拉鏈的結構相連。實際上,這條「拉鏈」的骨架由1249個胺基酸相互鉚合組成,有三個頂點構成三角結構,就擁有了三條「拉鏈」,也就具備了合成內層衣殼的框架。此外,其團隊發現曾有觀點認為空洞是由p49蛋白或p42蛋白包圍的,但根據數據,實際上該空洞應該是由240個胺基酸包圍組成,其下方才是起鉚定作用的p49蛋白。

裝配過程

所有的病毒為了生存和繁殖,都要經過基因的轉錄翻譯,形成蛋白,並裝配進入衣殼,形成保護內層核酸物質的屏障,就像病毒在穿衣服。其中p17蛋白在裝配中起主要作用,負責最早鉚釘在內膜上,並招募p72蛋白,通過配對方式形成拉鏈結構。在「拉鏈」周圍開始進行更多的蛋白裝配,並最終填滿整個平面。饒院士團隊製作了一個精巧的非洲豬瘟病毒的模型為大家作演示,同時還播放了一段病毒組裝外殼的3D動畫,讓師生們直觀地看到了病毒蛋白裝配的過程。

總結

ASFV病毒直徑約250 nm,共有3000多個蛋白拷貝,其中p72有8280個,p17有8280個,五聚體有60個,p49有60個,M1249L有60個;此外,核殼上尚有約10000個蛋白拷貝待鑑定。

今年年初,饒院士團隊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對ASFV結構核裝配過程開展研究。從去年年三十開始,其團隊就「駐紮」在了上海科技大學,在生命科學電鏡平臺,投入了5個月多的光陰,分析了愈100 TB的數據,終於得到了理想解析度的病毒結構,值得欣慰的是,該成果業已被國際頂級學術期刊Science接收。

饒子和院士簡介

饒子和院士,清華大學教授、上海科技大學特聘教授、中國科學院學部主席團成員、全國政協常委;曾任第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南開大學校長、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所長。曾獲多項國際和國內榮譽,包括長江學者特聘教授、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獎、第裡雅斯特科學獎、陳嘉庚科學獎和談家楨生命科學成就獎等。2003年以來,先後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牛津大學赫特福德學院研究員、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及愛丁堡皇家學會通訊院士、哥拉斯哥大學和香港浸會大學榮譽博士,曾任中國晶體學會第三屆理事長、中國生物物理學會第八/九/十屆理事長,2014年至2017年任國際純粹與應用生物物理學聯合會(IUPAB)主席。

相關焦點

  • 非洲豬瘟病毒結構研究獲進展
    非洲豬瘟病毒作為非洲豬瘟的病原體,是導致非洲豬瘟疫情的罪魁禍首,理解其基本構成和組裝機制對於疫情防控和疫苗研發至關重要。  通過收集大量的冷凍電鏡數據,研究人員成功解析了非洲豬瘟全病毒的精細三維結構。  值得指出的是,近日生物物理所饒子和團隊也發表了相似的研究成果,兩個團隊分別獨立解析了非洲豬瘟病毒的高解析度結構,並相互印證了其研究成果。這些精細的結構信息為人們了解非洲豬瘟病毒的基本結構和組裝機制提供了堅實基礎,對疫苗研發和疫病防控具有重要指導作用。
  • 我國科學家成功解析非洲豬瘟病毒顆粒精細三維結構
    在18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饒子和院士介紹,非洲豬瘟病毒是一類古老的病毒,自1921年在非洲肯亞首次發現,至今約有百年歷史。在這一背景之下,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饒子和/王祥喜團隊和中國農業科學院哈爾濱獸醫研究所步志高團隊聯合上海科技大學、清華大學、微生物所、武漢病毒所、南開大學等單位,於2018年12月開始對非洲豬瘟病毒顆粒和相關抗原分子從基礎科研到臨床檢測以及高效疫苗多方面展開聯合攻關研究。
  • 中國科學家解析出精細三維結構:非洲豬瘟病毒就長這樣!
    北京時間今天凌晨2點,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饒子和/王祥喜團隊和哈爾濱獸醫研究所步志高團隊在國際學術期刊《科學》雜誌上發表了學術論文,首次解析了非洲豬瘟病毒全顆粒的三維結構,新鑑定出非洲豬瘟病毒多種結構蛋白,揭示了非洲豬瘟病毒多種潛在的保護性抗原和關鍵抗原表位信息,提出了非洲豬瘟病毒可能的組裝機制,為開發效果佳、安全性高的新型非洲豬瘟疫苗奠定了堅實基礎。
  • 我國科學家非洲豬瘟病毒結構研究獲進展
    據中科院網站11月29日消息,近日,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高福團隊聯合中國農業科學院哈爾濱獸醫研究所仇華吉團隊、南方科技大學王培毅團隊、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章新政團隊以及微生物所施一團隊,在非洲豬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結構領域取得新進展
  • 中國科學家全球首次解析非洲豬瘟病毒結構 為疫苗研發提供重要依據
    好消息是,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饒子和/王祥喜團隊和哈爾濱獸醫研究所歩志高團隊聯合上海科技大學、清華大學等單位,針對非洲豬瘟病毒顆粒和相關抗原分子,去年12月開啟從基礎科研到高效疫苗多方面聯合攻關研究。昨天,研究成果「非洲豬瘟病毒結構及裝配機制」在國際頂尖學術期刊《科學》(Science)上在線發表。
  • 中國科學家成功解析非洲豬瘟病毒結構 助力新型疫苗開發
    孫自法 攝由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饒子和院士/王祥喜研究員團隊和中國農業科學院哈爾濱獸醫研究所所長步志高研究員團隊最新完成的這一重要科研成果論文,北京時間18日凌晨獲國際權威學術期刊《科學》以《非洲豬瘟病毒結構及裝配機制》為題發表。這也是繼2003年SARS後,饒子和院士領導的研究團隊又一次在關鍵時刻為國家疾病防控工作做出重要貢獻。
  • 中國科學家成功解析非洲豬瘟病毒結構 助新疫苗開發
    中國科學家成功解析非洲豬瘟病毒結構 助新疫苗開發 2019-10-19 10:50:05 來源:人民日報  |  作者:佚名 | 字號:A+ | A- 【中國解析豬瘟病毒】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饒子和
  • 中國科學家首次「看清」非洲豬瘟病毒,是個「大塊頭」
    2018年12月,步志高團隊和擅長病毒蛋白質結構解析的中國科學院院士饒子和、王祥喜研究員團隊,聯合上海科技大學、清華大學、微生物所、武漢病毒所、南開大學等單位,開始對非洲豬瘟病毒顆粒和相關抗原分子從基礎科研到臨床檢測以及高效疫苗多方面展開聯合攻關研究。
  • 非洲豬瘟可怕,但非洲豬瘟病毒長得很「漂亮」,圖文詳細解說病毒
    無論是細胞結構還是人體解剖圖,即完美再現了真實的形態,又不像彩色照片會引起不適。這些插圖均出自「被學醫耽誤的畫家」之巧手。現今的學術論文也是如此,也要(或借用計算機軟體)畫出研究成果 - 三維的蛋白結構或病毒結構,以展示論文的完美。一、非洲豬瘟病毒是由什麼組成的?
  • 哈獸研參與成果「揭示非洲豬瘟病毒結構及其組裝機制」入選
    黑龍江日報2月27日訊 27日,科學技術部高技術研究發展中心發布了2019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由中國農業科學院哈爾濱獸醫研究所參與完成的重大科學進展「揭示非洲豬瘟病毒結構及其組裝機制」入選。非洲豬瘟病毒(ASFV)是一個巨大而複雜的DNA病毒,能夠引發家豬、野豬患急性、熱性、高度傳染性疾病,發病率和死亡率可高達100%,對生豬養殖產業鏈造成巨大經濟損失,目前尚未有可用的疫苗。
  • 清華醫學院饒子和院士團隊合作破譯抗新冠病毒關鍵藥靶三維結構
    清華新聞網4月23日電 近日,由清華大學醫學院饒子和院士領導,由清華大學醫學院婁智勇教授、閆利明博士和上海科技大學楊海濤教授、王權教授等組成的「清華大學-上海科技大學新冠病毒聯合攻關團隊」,在新冠病毒抗病毒藥物核心靶點主蛋白酶(Mpro)和RNA依賴的RNA聚合酶(RdRp)三維結構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為抗新冠病毒藥物研發提供了關鍵的結構生物學基礎
  • 哈獸研參與成果「揭示非洲豬瘟病毒結構及其組裝機制」入選中國...
    27日,科學技術部高技術研究發展中心發布了2019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由中國農業科學院哈爾濱獸醫研究所參與完成的重大科學進展「揭示非洲豬瘟病毒結構及其組裝機制」入選。非洲豬瘟病毒(ASFV)是一個巨大而複雜的DNA病毒,能夠引發家豬、野豬患急性、熱性、高度傳染性疾病,發病率和死亡率可高達100%,對生豬養殖產業鏈造成巨大經濟損失,目前尚未有可用的疫苗。
  • 中國團隊首次解析非洲豬瘟病毒全顆粒三維結構
    記者從中國農業科學院獲悉:我國非洲豬瘟病毒科研攻關取得重要進展,科學家團隊成功分離國內生豬生產中發現的非洲豬瘟病毒流行株,採用冷凍電鏡單顆粒三維重構的方法首次解析了非洲豬瘟病毒全顆粒的三維結構,為防治非洲豬瘟的新型疫苗開發創造條件。
  • 饒子和院士官洲論壇披露重要技術路徑:如何率先發現新冠病毒關鍵...
    11月16日-18日,2020官洲國際生物論壇在廣州國際生物島舉行,鍾南山、裴鋼、徐濤等近20位國內外院士、科學家出席論壇。16日,清華大學饒子和院士發表了《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加強傳染病基礎研究,從2003年的非典到2020年的新冠》主題演講,介紹了世界上首個新冠病毒關鍵藥物靶點的發現過程,以及其團隊對新冠病毒轉錄複製機器的研究。
  • 美國成功研製出非洲豬瘟疫苗了?中國的疫苗什麼時候能面市?
    能治療目前在中國肆虐的非洲豬瘟疫情嗎?參與非瘟疫苗最新研究的Douglas Gladue表示:「我們認為這個疫苗是有可能商業化的。」據悉,他們研製的這款疫苗在初期實驗非常成功。小規模驗證表明保護率100%,免疫豬也沒有向未免疫豬傳播病毒。
  • 非洲豬瘟病毒長這樣啊!
    非洲豬瘟病毒整體結構(左:5層切面圖;右:衣殼層整體結構)非洲豬瘟是由非洲豬瘟病毒引起的家豬、野豬的一種急性、熱性、
  • 中國科學家首次解析非洲豬瘟病毒的高解析度結構 助力新型疫苗開發
    非洲豬瘟病毒整體結構(左:5層切面圖;右:衣殼層整體結構)2013年以來研究團隊解析了四類三十餘種全病毒原子解析度的結構,從結構比較中可以看到非洲豬瘟病毒(ASFV)是一個十分巨大、複雜的病原體國際在線報導
  • 與病毒賽跑!饒子和團隊破解新型冠狀病毒關鍵水解酶晶體結構
    聯合小組由兩位中國科學院院士——蔣華良、饒子和共同領銜,先後有20多個課題組參與。他們利用前期冠狀病毒研究以及抗SARS藥物研究積累的經驗,共同開展抗新型冠狀病毒藥物研究。早在2003年「非典」暴發之後,饒子和院士便果斷促成多方合作組成了一支富有戰鬥力的「SARS研究小組」,僅一個月就首次解析出SARS冠狀病毒蛋白酶的三維結構,為抗SARS研究奠定了科學基礎。
  • 饒子和院士:中國蛋白質晶體學研究40年
    由清華大學生命科學與醫學研究院和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學者組成的聯合研究小組,在世界上率先解開了線粒體上一個和呼吸氧化作用密切相關的膜蛋白質複合體的三維精細結構,這個鮮花般盛開的蛋白質結構,證實了該膜蛋白質複合體是一個「穿膜蛋白複合物」,而不是傳統教科書中描述的「外周膜蛋白質」。7月2日上午,饒子和院士向本報記者講述了以上重大科學發現背後的故事。
  • 中國動衛中心「非洲豬瘟病毒(ASFVⅡ型)基因組DNA標準物質」獲得...
    中國動物衛生與流行病學中心研製的「非洲豬瘟病毒(ASFVⅡ型)基因組DNA標準物質」獲得國家標準物質定級證書中國動物衛生與流行病學中心國家非洲豬瘟參考實驗室2019年9月申報的二級標準物質「非洲豬瘟病毒(ASFVⅡ型)基因組DNA標準物質」經「全國標準物質管理委員會辦公室」評審鑑定,批准為國家二級標準物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