饒子和院士官洲論壇披露重要技術路徑:如何率先發現新冠病毒關鍵...

2020-12-05 手機鳳凰網

11月16日-18日,2020官洲國際生物論壇在廣州國際生物島舉行,鍾南山、裴鋼、徐濤等近20位國內外院士、科學家出席論壇。16日,清華大學饒子和院士發表了《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加強傳染病基礎研究,從2003年的非典到2020年的新冠》主題演講,介紹了世界上首個新冠病毒關鍵藥物靶點的發現過程,以及其團隊對新冠病毒轉錄複製機器的研究。

饒子和院士團隊從2003年就開始從事冠狀病毒SARS的研究,今年疫情爆發後,由饒子和/楊海濤團隊與合作者組成的「抗新冠病毒攻關聯盟」,率先在國際上解析新型冠狀病毒關鍵藥物靶點——主蛋白酶。

饒院士介紹,新冠病毒的生命周期有3個非主要的階段,一是入侵,第二個是轉錄複製,第三個是組裝與釋放。除了新冠病毒主蛋白酶以外,饒院士/樓智勇教授/王權教授聯合團隊專注新冠病毒的轉錄複製機器研究,今年3月份,饒院士的團隊在上海科大的電鏡平臺的支持下,製備了大量樣品,收集了海量數據,最終獲得一套質量非常高的電鏡數據,在世界上首先拿到了一個2.9埃解析度的新冠病毒轉錄複製複合體的三維結構,結果分別發表在《Science》、《Cell》雜誌上。該團隊又解析出轉錄複製過程中一系列不同狀態的轉錄複製複合體高解析度的三維結構;論文近日被《Cell》雜誌接受並在線發表。

饒院士同時介紹,他和楊海濤教授領導的團隊率先解析了新冠病毒主蛋白酶的結構和它抑制劑的結構,這個結構發表在《Nature》上,在大年初二就向世界公布了。同時,團隊推薦的6個化合物有2個,依布硒和雙硫侖被美國FDA批准,同時雙硫侖也被英國批准,進入了二期臨床。

饒院士團隊還參與了科興新冠滅活疫苗的早期研發。由於團隊在蛋白、病毒的純化方面有獨到之處,改善了工藝,保留了這些滅活病毒的Spike,這個工作發表在《Science》上,將成果共享給全世界的醫藥工作者。

科學研究需要耐得住寂寞,饒子和院士團隊今天的成就源於2003年「非典」以來17年的不懈積累和努力,最近他們團隊15年前發表的冠狀病毒引物酶複合體的工作能夠被公認為是冠狀病毒轉錄複製複合體研究的起點,饒院士說覺得自己非常開心。

饒院士表示團隊的新冠病毒研究還在緊張地進行,接下來希望能夠進一步理解冠狀病毒轉錄複製的機理,為新冠藥物或者廣譜的抗冠狀病毒的藥物來奠定基礎。

如何將科研成果儘快轉化為造福社會的產品,在新冠疫情的大背景下,成為了全行業關心的重要議題,這個過程需要不斷凝聚來自前沿實驗室和生物醫藥企業之間的共識與協作。在開幕式現場,饒院士還接受了生物島實驗室黃埔學院的聘書,成為這所立志貫通全行業鏈條,培養生物科技領軍人才的新型學院的第一批院士級導師。

在論壇上,默克創新中心董事總經理孫正潔作為生物醫藥企業的代表,從科技公司和產業的角度表達了對全行業創新生態建設的看法。她表示,為了更好地釋放大灣區生物經濟發展潛力,生物產業生態圈應當努力對內建設符合產業特色的公共服務平臺,對外充分利用國際前沿的先進技術、國際化視野等全球資源,最終助力提速大灣區創新能力和成果轉化。(內容來自 醫藥衛生網)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相關焦點

  • 清華醫學院饒子和院士團隊合作破譯抗新冠病毒關鍵藥靶三維結構
    清華新聞網4月23日電 近日,由清華大學醫學院饒子和院士領導,由清華大學醫學院婁智勇教授、閆利明博士和上海科技大學楊海濤教授、王權教授等組成的「清華大學-上海科技大學新冠病毒聯合攻關團隊」,在新冠病毒抗病毒藥物核心靶點主蛋白酶(Mpro)和RNA依賴的RNA聚合酶(RdRp)三維結構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為抗新冠病毒藥物研發提供了關鍵的結構生物學基礎
  • 2020官洲國際生物論壇開幕在即!
    01大咖雲集共話生物科技與人類健康 本屆論壇是在我國「新冠」疫情得到穩定控制之後,國際生物科學界,最重要的科學盛會之一。發表精彩演講 中國科學院院士饒子和 從新型冠狀病毒生命周期關鍵蛋白質複合體開始深入探討2003「非典」 到 2020「新冠」的前世今生。
  • 杏林·名師名家論壇 | 饒子和院士做《從2003「非典」到2020「新冠」》報告
    在新冠病毒疫情出現後,饒子和院士團隊利用多年在冠狀病毒領域的研究經驗,針對抗病毒關鍵靶點,迅速展開科研攻關。研究團隊今年率先在新冠病毒抗病毒藥物核心靶點——主蛋白酶(Mpro)和核糖核酸(RNA)依賴的RNA聚合酶(RdRp)三維結構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為研發具有臨床潛力的抗新冠病毒藥物提供了關鍵的結構生物學基礎。
  • 2020官洲國際生物論壇開幕 鍾南山院士致辭 生物島實驗室黃埔學院...
    本屆論壇以科技創新引領健康未來為主題,對當前應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具有很強的現實針對性。他希望通過官洲國際生物論壇這個平臺,建立聯繫和合作機制,把基礎研究、研究轉化以及臨床應用更緊密地結合起來,形成一個比較好的有機體。「無論是癌症免疫,還是腦部疾病領域,我們需要首先了解基本原理,然後才能研發藥物來應對這些挑戰。」Thomas C.Sudhof教授在致辭視頻中也表示,官洲國際生物論壇能夠有效地推動對疾病的理解,促進關於研究路徑與療法的討論。
  • 2020官洲國際生物論壇開幕 近20位國內外院士、科學家共話抗擊疫情
    作為該區乃至廣州生物醫藥產業的一張靚麗「名片」,自從2017年舉辦以來,官洲國際生物論壇一舉打響知名度,影響力已走出國門,逐漸成為全球知名的生物技術與產業國際論壇,成為立足珠三角、服務全國、影響世界的生物技術與產業交流和合作發展平臺。
  • 2020官洲國際生物論壇開幕 生物島實驗室黃埔學院揭牌
    官洲國際生物論壇自2017年舉辦以來,已逐漸成為全球知名的生物技術與產業國際論壇,成為立足珠三角、服務全國、影響世界的生物技術與產業交流和合作發展平臺。本屆論壇由廣州市人民政府主辦,廣州開發區管委會、生物島實驗室承辦,廣州醫科大學、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協辦。
  • 與病毒賽跑!饒子和團隊破解新型冠狀病毒關鍵水解酶晶體結構
    此次疫情爆發,在拿到新型冠狀病毒基因組的一周時間內,饒子和/楊海濤課題組就快速表達了2019-nCoV水解酶(Mpro)並獲得了高解析度晶體結構。課題組發現,新型冠狀病毒的3CL水解酶與SARS的相似度達到96%,而當年SARS病毒被攻破,3CL水解酶恰是突破口。
  • 我國科學家揭示新冠病毒遺傳物質複製「機器」核心「引擎」結構特徵
    摘要:為開發針對新冠肺炎的藥物奠定了重要基礎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從上海科技大學獲悉,上海科技大學-清華大學抗新冠病毒聯合攻關團隊率先在國際上成功解析新型冠狀病毒「RdRp-nsp7-nsp8複合物」近原子解析度的三維空間結構,揭示了該病毒遺傳物質轉錄複製機器核心「引擎」的結構特徵,為開發針對新冠肺炎的藥物奠定了重要基礎
  • 鍾南山在2020官洲國際生物論壇發言:防控新冠肺炎疫情仍有諸多問題...
    央廣網廣州11月17日消息(記者鄭澍)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2020官洲國際生物論壇昨天(16日)在廣州國際生物島開幕。論壇的主題為「科技創新引領健康未來」。本屆國際生物論壇吸引了近1000名專家學者、企業領袖、創新人才齊聚廣州國際生物島,20餘位中科院院士、工程院院士出席。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在開幕式上作了主旨發言,他認為,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方面,目前仍有很多主要問題沒有解決,需要持續開展科技創新。
  • 研究進展 | 清華大學饒子和院士解讀非洲豬瘟病毒背景、病毒結構...
    非洲豬瘟病毒結構與組裝機制研究 非洲豬瘟病毒自去年下半年肆虐中國以來,至今仍未上市相應疫苗產品。近日,中國科學院學部主席團成員、全國政協常委、清華大學教授饒子和院士在華東理工大學第41期通海講堂暨第7期俊棠論壇,帶來了主題報告:非洲豬瘟病毒結構與組裝機制研究。
  • 饒子和/婁智勇團隊解答新冠病毒RNA延伸與帽結構合成的分子機制
    近日,清華大學醫學院饒子和院士、婁智勇教授團隊在Cell、Nature Communications上連續發表研究論文,闡明新冠病毒生命周期中核心的超分子蛋白質機器「轉錄複製複合體」的「帽結構合成中間狀態」與「核酸合成延伸狀態」兩個過程的分子機制,揭示新的抗病毒藥物作用靶點。
  • 饒子和/婁智勇團隊解答新冠病毒RNA延伸與帽結構合成分子機制
    新冠疫情發生後,饒子和院士團隊針對抗病毒關鍵靶點,迅速開展科研攻關。先後闡明了兩個最關鍵藥物靶點蛋白的結構信息,即主蛋白酶Mpro,以及由聚合酶nsp12、引物酶nsp8和輔因子nsp7組成的「核心轉錄複製複合體」(C-RTC),以及C-RTC與核酸和瑞德西韋複合物的三維結構,為認識病毒的生命過程、發展高效抗病毒藥物提供了關鍵信息。
  • 新冠病毒的「邪惡之眼」,中科院院士用3D列印「積木」拼出來了...
    、南開大學原校長饒子和「偷偷」帶了個小包上臺。這位鶴髮童顏的「頑童」院士就是中國科學院院士、南開大學原校長饒子和。在11月27日召開的首屆中國衛生健康科技創新發展大會上,饒子和院士用手裡的3D列印「積木」,拼出了新冠病毒的「邪惡之眼」——吸入從人體細胞中掠奪的生物資源,噴湧出海量病毒。
  • 2020官洲國際生物論壇開幕!看諾獎得主說了什麼
    11月16日-18日,2020官洲國際生物論壇在廣州國際生物島舉行。論壇的主題為「科技創新引領健康未來」。2013年諾貝爾生理學、醫學獎得主託馬斯·克裡斯蒂·聚德霍夫在視頻致辭中表示,目前部分疾病的藥物研發存在困境,現有藥物並未能在治療中起到作用,召開官洲國際生物論壇這樣的會議能夠有效地推動對這些疾病的理解,促進關於研究路徑與療法的討論。
  • Nature|新冠病毒水解酶結構!多種病毒抑制作用小分子!
    依賴RNA聚合酶)被認為是新冠病毒的兩大重要靶點。饒子和院士團隊在疫情發生以來通過與中科院上海藥物所蔣華良院士團隊、上海科技大學免疫化學研究所楊海濤等組成的新冠病毒應急公關團隊就利用前期抗SARS藥物研究積累的經驗,開展抗2019-nCoV藥物研究。
  • 中國攻關聯盟解析新冠「要害」,篩選出多種病毒抑制小分子
    該研究揭示了2.1Å新冠病毒Mpro(又稱3CLpro)與 N3複合物的高解析度結構,這也是世界上第一個被解析的新冠病毒蛋白質的三維空間結構。他們還分析探討了多種藥物發現策略,該研究為迅速開發具有臨床潛力的抗新冠肺炎的藥物奠定了重要基礎。通過計算機輔助藥物設計,攻關團隊確定了新冠病毒主蛋白酶的強效抑制劑N3。
  • 新冠病毒重要藥物靶點-RNA聚合酶精細結構獲解析—新聞—科學網
    近日,「上海科技大學—清華大學抗新冠病毒聯合攻關團隊」率先在國際上成功解析新型冠狀病毒「RdRp(RNA依賴的RNA聚合酶)-nsp7-nsp8複合物」近原子解析度的三維空間結構,揭示了該病毒遺傳物質轉錄複製機器核心「引擎」的結構特徵,為開發針對新冠肺炎的藥物奠定了重要基礎。
  • 中國科學家全球首次解析非洲豬瘟病毒結構 為疫苗研發提供重要依據
    記者了解到,饒子和院士於2012年受聘上海科技大學,擔任特聘教授,他本月末將來滬參加第二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並就該項最新研究做主旨演講。2015年阿爾巴尼生物醫學獎獲得者謝曉亮、2016年麥克阿瑟天才獎獲得者餘金權等多位知名華人科學家也將亮相本次論壇。
  • 科學網—新冠病毒「複製機器」核心部件的三維結構現身
    魡解析度電子顯微結構   本報訊(記者黃辛)近日,「上海科技大學—清華大學抗新冠病毒聯合攻關團隊」率先在國際上成功解析新冠病毒「RdRp(RNA依賴的RNA聚合酶)-nsp7-nsp8複合物」近原子解析度的三維空間結構,揭示了該病毒遺傳物質轉錄複製機器核心「引擎」的結構特徵,為開發新冠肺炎藥物奠定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