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饒子和院士官洲論壇披露重要技術路徑:如何率先發現新冠病毒關鍵...
11月16日-18日,2020官洲國際生物論壇在廣州國際生物島舉行,鍾南山、裴鋼、徐濤等近20位國內外院士、科學家出席論壇。16日,清華大學饒子和院士發表了《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加強傳染病基礎研究,從2003年的非典到2020年的新冠》主題演講,介紹了世界上首個新冠病毒關鍵藥物靶點的發現過程,以及其團隊對新冠病毒轉錄複製機器的研究。
-
第六屆中歐生命科學論壇在天津舉行
中國科學院院士、天津市科協主席饒子和,中國工程院院士、天津中醫藥大學校長張伯禮,德國哈勒大學醫學微生物研究所所長、病毒學家亞歷山大·凱庫萊,康希諾生物高級總監莘春林等近百位來自中歐的生命科學領域業內專家、學者和企業家齊聚「雲端」,圍繞新冠疫情防治技術與生命科學進展深入交流研討。
-
清華醫學院饒子和院士團隊合作破譯抗新冠病毒關鍵藥靶三維結構
清華新聞網4月23日電 近日,由清華大學醫學院饒子和院士領導,由清華大學醫學院婁智勇教授、閆利明博士和上海科技大學楊海濤教授、王權教授等組成的「清華大學-上海科技大學新冠病毒聯合攻關團隊」,在新冠病毒抗病毒藥物核心靶點主蛋白酶(Mpro)和RNA依賴的RNA聚合酶(RdRp)三維結構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為抗新冠病毒藥物研發提供了關鍵的結構生物學基礎
-
2020官洲國際生物論壇開幕 鍾南山院士致辭 生物島實驗室黃埔學院...
本屆論壇以科技創新引領健康未來為主題,對當前應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具有很強的現實針對性。鍾南山院士表示,這首先得益於「生命至上」的指導思想,並在此基礎上做到早期預防、早期診斷、早期隔離、早期治療,尤其是社區群防群控機製做得非常出色。「這個過程我感覺跟2003年有很大的不一樣。」鍾南山院士認為,2003年非典疫情是一場典型的遭遇戰,當時相關科技研究、科學研究做得不夠。
-
饒子和團隊破解新型冠狀病毒關鍵水解酶晶體結構
點擊查看 2020新春,中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形勢仍然嚴峻。根據國家衛健委公開發布,截至1月25日24時,全國30個省(區、市)累計報告確診病例1975例,現有疑似病例2684例。
-
2020官洲國際生物論壇開幕 生物島實驗室黃埔學院揭牌
央廣網廣州11月16日消息(記者鄭澍 通訊員範敏玲 張成 鄭君燕)11月16日上午,2020官洲國際生物論壇在黃埔區、廣州開發區開幕。鍾南山、裴鋼、徐濤等近20位國內外院士、科學家出席論壇,圍繞「科技創新引領健康未來」主題共話生物醫藥與健康科技產業發展前沿,繪就廣州生物產業發展藍圖。
-
流感、非典、新冠,哪一種傳染性更高?鍾南山院士給出這樣的答案
新冠肺炎是一種傳染性疾病,由新冠病毒作用於機體細胞造成,如今已經在全世界造成了350多萬人感染,遠超17年前的非典疫情,可見新冠病毒的傳播率也是極強的。將新冠病毒與造成普通的流行性感冒的流感病毒,和導致非典出現的SARS病毒相比較,哪種病毒的傳染性更強呢?
-
饒子和/婁智勇團隊解答新冠病毒RNA延伸與帽結構合成的分子機制
近日,清華大學醫學院饒子和院士、婁智勇教授團隊在Cell、Nature Communications上連續發表研究論文,闡明新冠病毒生命周期中核心的超分子蛋白質機器「轉錄複製複合體」的「帽結構合成中間狀態」與「核酸合成延伸狀態」兩個過程的分子機制,揭示新的抗病毒藥物作用靶點。
-
饒子和/婁智勇團隊解答新冠病毒RNA延伸與帽結構合成分子機制
新冠疫情發生後,饒子和院士團隊針對抗病毒關鍵靶點,迅速開展科研攻關。2020年,這三項工作先後發表在Nature(詳見BioArt報導:Nature|饒子和/楊海濤/蔣華良合作團隊解析新冠病毒水解酶結構並篩選出多種具有病毒抑制作用的小分子
-
2020官洲國際生物論壇開幕在即!
01大咖雲集共話生物科技與人類健康 本屆論壇是在我國「新冠」疫情得到穩定控制之後,國際生物科學界,最重要的科學盛會之一。發表精彩演講 中國科學院院士饒子和 從新型冠狀病毒生命周期關鍵蛋白質複合體開始深入探討2003「非典」 到 2020「新冠」的前世今生。
-
新冠病毒的「邪惡之眼」,中科院院士用3D列印「積木」拼出來了...
、南開大學原校長饒子和「偷偷」帶了個小包上臺。這位鶴髮童顏的「頑童」院士就是中國科學院院士、南開大學原校長饒子和。在11月27日召開的首屆中國衛生健康科技創新發展大會上,饒子和院士用手裡的3D列印「積木」,拼出了新冠病毒的「邪惡之眼」——吸入從人體細胞中掠奪的生物資源,噴湧出海量病毒。
-
2020官洲國際生物論壇開幕 近20位國內外院士、科學家共話抗擊疫情
11月16日上午,2020官洲國際生物論壇在廣州國際生物島正式開幕,並迎來鍾南山、裴鋼、徐濤等近20位國內外院士、科學家出席論壇,1000多位專家學者、企業領袖、創新人才齊聚。論壇上,生物島實驗室黃埔學院在眾多大咖的關注下揭牌。
-
2003年非典是怎麼消失的?
「眾志成城,抗擊非典」,這句話到現在仍記憶猶新。那是80後正在參加高考或者上大學的年代。非典最早在2002年底出現在廣東,相傳是吃了果子狸而被感染的,直到15年後,中科院的石正麗教授所率領的團隊才回答了這個問題:非典的源頭是蝙蝠。
-
《鍾南山:蒼生在上》——從抗擊「非典」到「新冠」疫情,全面展現...
本書側重描寫了在 「非典」「新冠」這兩場「戰疫」中,鍾南山所履行的醫者責任。同時穿插了鍾南山的家學淵源、成長求學經歷,他所帶領的團隊的專業素養和職業操守等故事,立體地展現了這一位備受敬仰的院士形象。鍾南山令人景仰的學術勇氣、高尚的醫德和深入的科學探索給予了人們戰勝疫情的力量。
-
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有突破、有預測、有態度!戰新冠,世界最強大腦集結
通過2014年1型糖尿病和寨卡病毒爆發的兩個事例,戴宏傑表示,利用這種方法,檢測出新冠病毒的抗體,並和其他種類冠狀病毒予以區分,不是什麼太難的事情。多年的積累體現了出來——饒子和團隊自2013年非典爆發以來,重點研究了這些病毒的16種非結構蛋白,並在複製機制上形成了轉錄。經過今年半年多的努力,最終得到了新冠病毒序列。
-
研究進展 | 清華大學饒子和院士解讀非洲豬瘟病毒背景、病毒結構...
近日,中國科學院學部主席團成員、全國政協常委、清華大學教授饒子和院士在華東理工大學第41期通海講堂暨第7期俊棠論壇,帶來了主題報告:非洲豬瘟病毒結構與組裝機制研究。 饒子和院士團隊主要從事新發、再發傳染病病原體的結構與功能研究,以及創新藥物的研發。
-
鍾南山在2020官洲國際生物論壇發言:防控新冠肺炎疫情仍有諸多問題...
央廣網廣州11月17日消息(記者鄭澍)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2020官洲國際生物論壇昨天(16日)在廣州國際生物島開幕。論壇的主題為「科技創新引領健康未來」。本屆國際生物論壇吸引了近1000名專家學者、企業領袖、創新人才齊聚廣州國際生物島,20餘位中科院院士、工程院院士出席。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在開幕式上作了主旨發言,他認為,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方面,目前仍有很多主要問題沒有解決,需要持續開展科技創新。
-
非典傳染性更強?那為什麼新冠感染人數有300萬,非典只有8000?
2002年首次發生在廣東,於2003年爆發的非典,曾是一代人眼中的噩夢;而2020年爆發的新冠肺炎似乎更為嚴重,甚至於全世界範圍內都鮮有國家倖免於難。兩個如此恐怖的魔鬼,都同屬於冠狀肺炎,哪一個更容易感染人呢?
-
非典與新冠病毒的區別
新冠病毒的傳染性比SARS強很多,傳染係數可以達到3.5,也就是說,1個傳3個半,而SARS頂多是1個傳2個,所以現在有些國家每天增加上萬名確診病例。 新冠病毒的傳播方式除了直接傳播和接觸兩種外,還有氣溶膠傳播。 氣溶膠傳播:是指飛沫混合在空氣中,形成氣溶膠,吸入後導致感染; 4、特點。
-
饒子和院士團隊解析新冠病毒RNA聚合酶的結構(瑞德西韋的靶點)
2020年3月17日,饒子和院士領導新冠病毒攻關小組(主要成員包括上海科技大學的王權以及清華大學的婁智勇,均為本文的共同通訊作者)在生物學預印本bioRxiv發表文章Structureof RNA-dependent RNA polymerase from 2019-nCoV, a major antiviral drug target,報告了新冠病毒全長nsp12與輔助因子nsp7和nsp8複合物的冷凍電鏡結構,解析度為2.9埃(蛋白質結構資料庫PDB ID: 6M71),對於解析高解析度的病毒RdRp來說,是一個重要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