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想到除了用來炸船以外,水雷還有這麼多奇葩的用途!

2020-12-05 軍武次位面

【軍武次位面】作者:楊樹

戰爭中的武器五花八門,而人們向來會對那些一線兵器,比如機關槍、戰鬥機、坦克、巡洋艦之類直接輸出火力的平臺最感興趣,這可能是由於多數人對戰爭的體驗主要來自於影視劇——這些個武器一開火,聲音震天,火光四射,視聽效果實在太好了,肯定是軍事片導演們用來表現戰爭的第一選擇。但如果置身於真正的戰場,無論是指揮官還是大頭兵,不會有人去關心這些,他們只會為勝利和生存而想盡一切辦法,當然也就幾乎什麼都要用,包括那些在影視劇中不怎麼上鏡的武器。

水雷無疑就是「不上鏡」的武器之一,它既沒有鮮亮的彈道,也沒有漂亮的外形,不要說上不上鏡,在戰場上甚至都很難發現它們,然而水雷卻是海上戰爭中不可或缺,又非常難纏的兵器,這種無聲無息,守株待兔的水下伏兵,自從發明以來就是軍艦和民船揮之不去的夢魘。

說起來水雷還是我大中華四百大發明中的一種,當然這也是建立在火藥被發明的基礎上。最早有記載的水雷是明代的「水底雷」,在1558年明朝人唐順之(儒學大師、軍事家、散文家、數學家)編纂的《武編》一書中,描述了一種用木箱作殼,內裝黑火藥,以油灰粘縫密封,人工拉火引爆的水下爆炸裝置,從功能上看,具備了水雷的基本特徵,可算作水雷的鼻祖了。這種發明在當時是有實際用處的,主要用來對付侵擾東南沿海的倭寇船隻。

▲「水底龍王炮」以牛膀胱聯接在木板之下,用雁翅管和羊腸通氣,確保水不能灌入,香火不至熄滅,再下墜以合適的石塊,使之重心穩定,不會翻覆

人工拉火引爆的優點是結構簡單,可以準確掌握引爆時機。但同時也有視距受限和拉火人員不易隱蔽,風險大的缺陷。為了能夠實現「自動引爆」,大約在明代萬曆年間,發明了更接近於現代水雷的「水底龍王炮」。在明代茅元儀所著的《武備志》中(茅元儀為明末的兵農學家,水底龍王炮出現早於此書才有會被收錄),敘述了這種水下兵器的原理,簡單地講就是「香到火發」,也就是事先算好漂流到敵船的時間來確定引線的長度,點燃後順水而飄,攻擊敵船,實際上是一種定時漂浮炸彈。

水底龍王炮需要目測水流速度來估算時間,雖然不再需要有人拉發,但也有引爆時間不可控的問題,於是這種武器被繼續改進,出現了外形相似,但原理有所不同的「水底鳴雷」。在《天工開物》的火器篇中有對「水底鳴雷」的描述:「漆固皮囊裹炮沉於水底,岸上帶索引機。囊中懸吊火石、火鐮,索機一動,其中自發。敵舟行過,遇之則敗。」水雷與岸上或船上的固定裝置相連,形成類似攔阻索的觸發裝置,「水底鳴雷」中的火石與火鐮會在敵艦碰到攔阻索時發生摩擦生火而引爆火藥,是世界上最早的觸發水雷。明代的水雷走在了世界前列,然而這些發明卻基本屬於某些將領或技術人員的個人行為,在接下來的清代,這些技術不被重視,很快就歸於沉寂了,現代意義上的水雷還是起源於西方。

西方最早使用水雷作戰是在1769年的俄土戰爭期間,俄軍使用漂雷炸毀了土耳其的浮橋。但真正能把船炸沉的水雷卻出現在美國獨立戰爭中,1776年,大衛·布希內爾設計出西方第一顆水雷,當時也把它稱作「魚雷」。這一年的8月,他試圖攻擊用水雷攻擊英國的「西勃拉斯」號。但這個新武器取得戰果的方式卻很有意思——英國士兵率先發現了在水面漂浮的怪傢伙,派人將這個酒桶一樣的東西撈了上來。正當英軍興致勃勃地想研究一下時,突如其來的爆炸不僅直接炸死了3名英軍士兵,「西勃拉斯」號也被炸沉,這次小戰鬥也因此得名「小桶戰爭」。「小桶」會突然爆炸是因為它的基本構造跟明代的水底龍王炮差不多,只是容器變成了木桶。

在接下來的歷史中,水雷慢慢開始大放異彩,第九次俄土戰爭中,沙俄已經把水雷作為港口防禦的主要手段了。在同一時期在美國南北戰爭中,水雷亦被大量使用——南方聯邦發明的水雷共造成北方政府軍41艘艦艇受損或沉沒,只有9艘艦艇被火炮擊沉,看似沒有主動攻擊能力的水雷取得了不錯的戰果,開始全面登上戰爭舞臺。

到了工業化的近代,結構簡單的水雷能夠被大量製造,成為一種廉價而有效的兵器。在俄羅斯電影《無畏的海軍上將高爾察克》中,就有高爾察克率警戒號布雷,遭遇德軍腓特烈卡爾號巡洋艦後,冒險將對手引入雷區,利用水雷擊沉德艦的情節。

這個情節與歷史有出入,腓特烈卡爾號被水雷炸沉是真的,不過與高爾察克沒有關係,他們並沒有遭遇過,而且一枚水雷也不可能瞬間就把一艘大艦炸成兩半。但高樂察克的確擅長水雷戰,這段情節可能是取自他在日俄戰爭中指揮驅逐艦塞爾迪特伊號布下水雷炸沉日軍高砂號巡洋艦的事實,只不過真實戰鬥中布雷和擊沉敵艦間隔時間太長,碰不上面,據實拍片那就不好看了。

▲錨雷放在岸上是左下角那樣,放進水中就成右邊那樣(圖中是模型)

影片中出現的水雷屬於在一戰之前和一戰期間最為常見的錨雷,外貌特徵是長著許多「觸角」,這些其實是引信,弄成這樣是為了無論哪個方向撞上都能引爆。錨雷由雷體和雷錨兩部分組成,通常是球形,塗成黑色(為了隱蔽)。雷體下部是炸藥室,裝有炸藥和電雷管,上部中空以容納定深機件,控制水雷的深度,加上用來固定雷體的雷錨,水雷就不會隨波逐流了。

▲引信是並聯的,隨便哪個碰上了都會爆炸

「觸角」一般有五個,每個觸角由鋅杯、碳棒和裝有電解液的玻璃管組成。觸角是按電池原理製作的,每一個觸角就像一節乾電池,鋅杯等於是電池外層的鋅皮;碳棒類似乾電池中帶銅頭的碳芯;玻璃管中的電解液相當於乾電池中的糊狀物。當船身把碰彎觸角,玻璃管就會破碎,電解液流到鋅和碳之間,形成電流通到電雷管,水雷就爆炸。這種由俄國科學家B·C·亞圖比在19世紀中期發明的引信解決了明火引爆方式在水中可靠性不高的問題。當然,這種水雷在使用時也得小心,因為這觸角敵船撞了自然會彎,要是在自家布雷艦上因為磕碰、掉落而搞彎了的話……。

對付這種水雷也不難,如果條件許可,只要讓軍艦拖著帶剪刀的鋼索割斷錨雷的雷索,水雷就會浮到水面上(因為水雷上半部分是空的),然後派人乘小艇前去拆掉引信就可以讓水雷失效,因為小艇質量小,不會撞彎觸角,相對比較安全——很多時候雙方你布我掃,來回拉鋸,就看誰運氣不好了。

日俄戰爭中,雙方都使勁布雷,戰果也不錯,11艘日本軍艦,5艘俄國軍艦被水雷擊沉,平均125枚水雷就能炸沉1艘艦船。一戰中,交戰各方布下了31萬枚水雷,擊沉排水量600噸以上的水面艦艇148艘(戰沉軍艦的27%)、潛艇54艘(戰沉潛艇的20%)、商船586艘。1918年5月,英美兩國為了封鎖住德國海軍,花了半年時間,用7萬枚各式水雷在英國北部和挪威西南部之間的海域上布設了海戰史上最大的水雷陣,這個水雷陣是立體的——寬250海裡,水深124~199米,史稱「北海大障礙」。在戰爭結束後,為了清除這些水雷(包括別處的),82艘掃雷艦連續不斷地工作了五個月。

▲這是一艘被水雷炸傷的軍艦,扭曲的船體和冒出的白煙顯示龍骨和動力裝置受到了損害

傳統的錨雷由於底細大家都門兒清了,所以實際上不大容易產生真正的威脅。為了佔得先機,二戰中的納粹德國在水雷方面先下手為強,搞出一個神秘的新品種。1939年9月,已經對英宣戰的納粹德國在泰晤士河口到哈姆貝爾附近的海域布放了大量水雷,還並不刻意掩飾,英國立即展開掃雷行動,但是卻好象什麼也掃不到。皇家海軍在疑惑中出動了,結果卻在隆隆的爆炸聲中損失了17艘軍艦,這讓英國一時陷入了恐慌。

兩個月後,英國人的運氣來了,德軍飛機在布雷時將一枚水雷扔在了泰晤士河口一處退潮後的泥灘上,英國不費吹灰之力得到了一枚完好的德國新式水雷,如獲至寶,立即組織專家進行研究。專家們猜測水雷可能使用了磁傳感器,所以在拆解時避免使用金屬,甚至把金屬鈕扣都換掉了,並使用了無磁性的黃銅工具。事實證明他們猜得不錯,這果然是一個採用磁引信水雷。

▲經常的敲擊振動會使鋼鐵產生磁性,可以想像為原來雜亂無章的原子被「震松」的同時,受到地磁的導引而變得有序

磁引信的原理是這樣的,由於造船造艦要花比較長的時間,鋼板會因頻繁的振動(鉚接、電焊、鑽孔……)而被地球磁場逐漸磁化,產生磁性。下水後的艦船就會象一個浮動的大磁鐵一樣,這就給水雷提供了另一種信號源。

德軍的磁性水雷為看上去就象是一個大號的火箭彈,引信部分主要集中在尾部,由磁針、電雷管和電池等部件組成。當艦船接近到一定距離時,磁針就會受到吸引而擺動,當距離足夠近時,磁場也就足夠強,磁針會擺動到聯通中間機構開始工作的程度,數秒鐘後開關閉合,電雷管隨即通電引爆水雷。不過事後英國發現德國水雷的觸發機制過於敏感,這使得破解了磁引信後,掃雷又變得比較容易。

▲英軍在惠靈頓式轟炸機上裝上個大通電線圈產生磁場來「欺騙」磁性水雷,軍艦上也可以裝上類似裝置來掃除磁性水雷

這種引信擺脫了錨雷需要直接觸碰的限制,因為無需直接接觸,所以可以直接沉底待機,難怪英軍用對付錨雷的方法掃除不了。這種非觸發水雷通過爆炸引起的強烈水壓變化來反覆擠壓船體,比接觸型水雷的殺傷力更大,300千克的磁性水雷就能擊沉一艘5000噸左右的艦船,從此軍艦的維護又多了一項消磁的工作。但是沉底水雷的缺點是只能布設在淺海,因為爆炸產生的衝擊波衰減很快(要是布放得像馬裡亞納海溝那樣深,水面上只會冒幾個泡)。

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1944年1月,德國海軍少校弗蒂又開發出了壓力水雷和音響水雷,其中又以壓力水雷最難對付。壓力水雷的原理是利用艦船經過時產生的水壓變化來確定引爆,這種感應方式很難象對付磁引信那樣去採用欺騙手段來掃除,只能用加固的船硬著頭皮去引爆,這種類型的水雷至今仍是無解。1944年6月初,德軍在多佛海域布設了216個壓力水雷,4天內炸沉了盟軍29艘艦船,炸傷多艘。請注意這個日期,倘若德軍選擇在諾曼第大量布設這種水雷,盟軍的登陸能不能成功還得打個問號,所幸德軍被盟軍的戰略欺騙所誤導,把雷都布到多佛那一邊去了。

▲抗戰時期中國的幾種水雷,大部分為漂雷,分別為海乙式(左上)、海丙式(右上)和海辛式(右下),左下為武漢保衛戰期間使用的一種沉底雷,型號不詳

水雷之所以受到青睞,是由於水雷具有其它武器很難達到的高費效比,這對於戰爭中不那麼強大的一方是很有吸引力的。通常生產和布設水雷的成本只有掃雷的0.5%至10%,而且掃雷花費的時間可能會達到布雷的200倍之多。如果說象美蘇英日這樣的海上強國還不那麼依賴水雷的話,抗戰時期的中國在水上對抗日本侵略軍,水雷戰就成了主要作戰樣式。

▲中國布雷隊員準備出發

抗戰時期的中國海軍總排水量只有六萬噸,是日本海軍的三十分之一,基本上只能江防,許多艦艇還是清朝的遺物,完全不具備與日軍進行海上對抗的能力,僅有的一些軍艦也很快損失殆盡。但失去戰艦的海軍官兵組成布雷隊,利用水雷這一簡單廉價的武器以及長江的流向優勢,頑強地打擊日軍。

▲抗戰勝利後率艦隊收復南海諸島,後來在解放戰爭中起義的林遵將軍(左一),就是布雷隊的一員,他曾在不能找到船隻的情況下鳧水布雷,炸毀日軍艦艇多艘,也數次遇險

海軍部長陳紹寬下令建立辰溪水雷廠製造水雷,海軍布雷隊穿越敵軍戰線,在敵後以遊擊方式布雷,沉重地打擊了日軍,據日本隨軍記者回憶:「在江面上布下了無數的水雷,使南京和漢口之間成了可怕的水雷區。」日軍在航行時心驚膽戰,始終不能將長江作為主要的水路運輸線,作戰不得不依靠效率很低的陸路,實際上起到了限制日軍戰鬥力的作用。抗戰時期中國海軍布放的水雷數量相當龐大。通過現有1938~1941年的數據,在這四年間大約投放了16794枚,全部集中於長江流域,八年之中沒有間斷,總數就難以統計了,但效果是明顯的——侵華日軍被擊沉擊傷的321艘艦船中,絕大多數是被水雷的功勞。

▲日軍為了對付水雷,也設法掃雷,但由於水雷太多,許多掃雷艇都怕炸沉了,左上是日軍很難得地撈起一枚水雷(貌似海丙式),左下和右側為日軍被水雷擊沉的「勢多」號炮艦

如果算一算水雷的經濟帳,就更加顯示出水雷的優勢。

成本——中國戰前向英德採購的水雷,每具需耗費法幣4000元,而自製的水雷成本僅及外國產品的十分之一。

收益——布雷隊半年內就在長江水面炸沉了大中小日本海軍艦艇60餘艘,其中最大者7000噸以上,最小者也有100—200噸。根據造價計算,日軍損失達6000餘萬元(銀元),這還不包括船運物資和人員傷亡的損失,而布雷隊所付出的代價僅1%。

效用——基本上中國海軍每消耗10枚水雷即可炸沉敵艦一艘,就算以每個水雷1000元計算,也是消耗10000元就可擊沉日艦一艘;即使以100噸計,這一艘也值100餘萬元,實在是大大的划算。

▲B-29正在投放水雷

除了費效比高以外,中國選擇水雷戰還抓住了日本反水雷能力差的弱點,因為日本一貫以進攻強而自恃,看不上用來防守的水雷,對於如何掃雷就更不重視了。這樣一個大漏洞,日本更加強大的對手美國如果不好好地利用起來簡直沒天理——1944年底,美軍開始航空布雷,以此封鎖日本本土和殖民地(東南亞和朝鮮)的港口,主要由美陸軍第20航空隊使用80~100架B-29型轟炸機完成。美軍共出動1528架次,布雷12053枚,炸沉炸傷包括海鷹號航母在內的670餘艘船隻,炸沉和重創431艘,總噸位140餘萬噸,相當於摧毀了之前日本船隻的75%。平均每21枚水雷就能炸沉日本船隻1艘。日本的航運量在1945年上半年下降了98%,朝鮮的大米和東南亞的橡膠、石油等戰略物資無法運回日本,掙扎於死亡線上的日本人在物質上和精神上都遭到了沉重打擊。小小的水雷,是除了原子彈之外,打擊日本最為有效的武器。

▲第一次海灣戰爭中被老式義大利水雷炸傷的「普林斯頓」號飛彈巡洋艦,巨大的破口觸目驚心

除了費效比高以外,水雷還有一個其它兵器都不能比的優點——軍事壽命長。哪怕把一戰二戰時期的水雷布放在海裡,也仍然能起到殺傷艦船的作用,而同時期的其它兵器,飛機坦克軍艦等基本上都早已經更新換代了。1988年4月14日凌晨,在波斯灣的黑夜裡,一枚價值1500美元的M-08式古董水雷炸傷了剛剛下水四年的美國海軍「羅伯茨」號飛彈護衛艦(FFG-58)。這種水雷已經是76年前的型號了,仍然給年紀輕輕的現代化軍艦造成了近1億美元的損失。

▲這就是給的黎波裡號上了眼藥的LUGM-145水雷,還是個頭上長角的古老接觸式錨雷

在第一次海灣戰爭中,海陸空都被打成烏雞眼的伊拉克,卻靠著老掉牙的水雷挽回了一點點面子——伊軍在伊拉克和科威特沿海布放了1000枚水雷,多國部隊居然沒有足夠能力來掃雷,停戰後花了1個多月時間,才算清除了全部水雷。而這些水雷也結美軍造成了損失,除了巡洋艦普林斯頓號以外,兩棲攻擊艦的黎波裡號也被伊拉克自製的LUGM-145水雷炸了個大口子,三分之一的燃油漏光,修理費花了350萬美元。

可以看出,水雷和地雷一樣,都屬於窮人的「戰略武器」,成本低,收效大。在中國海軍還比較弱小時,水雷很自然地成為海軍的主力兵器之一,抗戰時如此,建國後也是如此,只不過沒有遇到過實戰罷了。

與那些引人注目的水面艦艇不同,低調的水雷似乎沒有多少人關心,但實際上中國海軍裝備的水雷卻是一直以來被稱為美國海軍最頭疼的煩惱(沒有之一),在這一點上著名的DF-21D反艦彈道飛彈只能屈居其次。 另外在水雷戰技術與概念的發展上,中國處在了最前沿的位置,並且它所擁有的作戰系統是那些發達國家--比如美國--的兵器庫裡所沒有的。比如獨具一格的戰術: 「攻勢水雷戰」,它可以在現代戰爭中取得無與倫比的戰爭效費比優勢。

上圖為中國海軍正在布放火箭助推沉底雷

中國海軍的水雷數量不少,質量上乘,種類也很齊全,這可以從名字上看出來——水雷的命名一般都會加上「沉」、「漂」、「錨」的字頭,後面加上數字,如沉一、錨四等等,一看就知道是什麼種類,如果前面是「特」,則表明這是特種水雷,可能是火箭上浮水雷(可以放進深海沉底,遇敵船後用火箭推動快速浮上水面)、智能水雷(不見鬼子不掛弦,能識別目標種類,專炸某一艦種)或自航式水雷(能象魚雷一樣自己航行到布放海域潛伏,也確實是由魚雷改裝的)。

目前,我海軍驅逐艦和護衛艦均裝備有布設水雷的軌道,約200艘掃雷艇等小型艦艇也具備布雷能力。另外,轟-6和殲轟-7等空中戰機還可以空投水雷。再不濟還有30萬艘漁船,每艘船帶兩顆漂雷,就有六十萬顆,區域拒止能力真不是吹的。

用局座在中央電視臺《海峽兩岸》節目公開的話總結:「玩封鎖,日本玩不過中國,一封一個準,中國水雷世界第一」。

在和平時期,我們是不大有機會和水雷打上交道的,不過,就像有人能用子彈殼做出漂亮的工藝品一樣,解除了武裝的水雷也能被充分利用起來——

▲水雷燈

▲大班臺

▲水雷床……敢睡嗎?

▲水雷浴缸

▲水雷嬰兒車,這得多重……

▲水雷壁爐,會不會燒炸了……

▲敢去拉嗎?

想歪了?這其實是一個水雷殼做的「異形」消防車……

參考資料

《兵器知識》雜誌2016年第6期

chinesemahan的博客

沉雷張蜂鳥的博客

抗日戰爭紀念網

中國在線

機械美學

《軍武次位面》是中國最受年輕人歡迎的網絡軍事節目之一,每周五在網易、騰訊視頻、優酷、愛奇藝、搜狐視頻、鳳凰網、樂視、秒拍、小米、A站、B站、風行等二十多家網站同步更新,在年輕一代軍迷中有著很高的人氣,歡迎大家關注我們的節目更新。

相關焦點

  • 蛇瓜除了像蛇,長相比較嚇人以外,還有什麼用途?
    說起蛇這個字就會讓人毛骨悚然,身後腳上或者後背都會有種被監視的感覺,蛇這種冷血動物,真的讓人說起名字就望而生畏,不知道為什麼蛇會有這麼強大的能力,讓人感到害怕,而和蛇有關係的水果或者蔬菜,其實也挺遭殃的。
  • 萬萬沒想到,食用白醋還有這麼多神技能,很實用哦
    萬萬沒想到,食用白醋還有這麼多神技能,很實用哦食用白醋大家都不陌生,幾乎每家每戶的廚房裡都會有那麼一瓶,但是你知道嗎,白醋除了食用以外還有很多作用,可以有效的解決我們生活中遇到的麻煩,下面就為你搜羅了白醋的妙用,保證能讓你當上生活的小能人。
  • 大學宿舍的「奇葩」做飯方式,電熨鬥出場,最後一個不得不服
    大學宿舍的「奇葩」做飯方式,電熨鬥出場,最後一個不得不服很多人在工作之後會非常懷念在學校的日子,特別是大學生活,大學時間不像高中那麼緊湊,所以大學算是學生生涯中,最美好的日子了吧,而且在大學宿舍也能交到很多有趣的朋友,特別是在宿舍中會有一群奇葩的室友們
  • 水雷陣容攻略推薦!
    《萌將風雲》水雷陣容怎麼搭配?隨著新武將的到來,連擊陣容也慢慢發生了變化,許多小夥伴表示不知道在新版本中,武將的連擊陣容應該怎麼搭配,那麼接下來小編為大家帶來萌將風雲水雷陣容推薦,一起來看看吧。
  • 這道奇葩數學題,用了N種方法沒有答案,網友:這是用來坑人的吧!
    這道網上數學題,用了N種方法算不出答案,網友:這是用來坑人的吧!說起數學,很多網友表示:數學不會就是不會,真是學生時代的噩夢呀!上學時,被自己的數學題折磨;沒想到呀沒想到,現在還要被自家孩子的數學題「摧殘」。
  • 穆雷由「水雷」變「彗星」 與巨星相比還有差距
    穆雷由「水雷」變「彗星」 與巨星相比還有差距 2013年01月28日14:39 來源:解放網-新聞晚報
  • 常見的雞毛居然還有這麼多的作用,雞毛的用途真不小
    記得那時候釣魚也是經常使用到雞毛,將雞毛上端剪去,只留下根本發白變硬的部分,用針線將魚線串將過去,整整齊齊的串上七個,就是過去的傳統七星漂,用來釣魚感覺不比現在幾百塊錢的魚漂差多少,其實最主要的是過去池塘小河裡面的魚多,著實的好釣。
  • 挪威海島眾多,除了令人驚嘆的優美風景以外,還有這樣的奇葩習俗
    朗伊爾城是其中最寒冷的地方,由於環境的關係,所以當地政府規定了一些大部分人都沒聽說過的條例,比如人們如果生病就必須去其他城市治療,老年人也必須離開這裡,因為死亡是一件違法的事情。更令人驚訝的是,就連生孩子都是不允許的。孕婦必須在產前一個月就去其他地方待產,看似不近人情的法律規定,實際上是對當地人最好的保護。
  • 塑料瓶不要扔了,用來養多肉原來用途這麼多,好用!
    塑料瓶不僅用來養花用處多,用來養多肉也是特別好使,除了切成一般做花盆,還有很多很多妙用,不信你看。你要是肉多還可以做成這種花灑,澆一陽臺的多肉幾壺水就搞定。桶鏟 平常種花種多肉,桶鏟是少不了的,相信你肯定有一個。用個大塑料瓶,5分鐘做好。
  • 農村裡常見的黑野果,沒想到這麼值錢,價值竟然比藍莓還要高!
    你可能會這麼想,其實它的藥用價值很高,味道也不錯,其實這種果子在農村裡面非常的常見,但很少的時候就特別的值錢,而且它的藥用價值竟然比藍莓還要高,就連營養價值也是特別的高。如果你現在還不了解龍葵,那我們接著往下看吧。
  • 磁性水雷
    他們在5月28日周二晚上開始正式進行布雷任務,重點是「X航道」周圍的各個點位,水雷繫著降落傘,從飛機上落下,飄到海中。它們可能是浮在水面上的觸發水雷,船一旦碰到水雷的觸角,就會爆炸。磁性水雷深潛在水中,由炸藥和一套相連的磁力裝置組成,一旦有鋼製船體的船隻從頂上開過,就會爆炸。
  • 除了加熱飯菜?微波爐還有這麼多用途,後悔知道太晚了!
    幾百塊錢買進家裡的微波爐似乎成了擺設,除了加熱剩飯剩菜簡直一無是處。真相真的是這樣嗎?當然不是!除了加熱飯菜,微波爐還有很多用處,趕緊學學吧!看完之後你一定會愛上微波爐的!一、西紅柿皮更好剝西紅柿皮很難剝,且入菜影響口感,很多人都會選擇在西紅柿上劃十字,然後用開水淋一下再剝皮。
  • 《歌手》決賽成鬧劇,奇葩設定喪失公正,華晨宇歌還沒驚雷好聽?
    這一期的《歌手》可以說從一開始就備受爭議,原本以為總決賽的質量會高一些,沒想到總決賽在觀眾看完之後,紛紛覺得這次的總決賽簡直就是一場鬧劇,不僅歌手們一些選歌出現了錯誤是,甚至一些幫唱以及參賽歌手唱歌都一個比一個難聽,除此之外節目的一些設定更是讓人無法理解。
  • 貓咪上艦艇:除了消除鼠患以外,還有緩減艦員心理作用
    艦船上養貓,可謂船員和艦員的傳統,早在帆船出海的年代,船員就將貓帶上了船隻,除了能用來捕捉令人生厭的老鼠以外,貓咪的歡叫聲,無疑也給海上乾燥無味的生活,增添了些許樂趣,貓咪顯然成了船員的親密夥伴。
  • 你平時用來洗碗的海綿,居然還有這麼大用處
    這不就是平時用來洗碗的海綿嗎?沒想到它,還有這麼大的用處!簡直賺到了! 1、肥皂墊 每次用肥皂盒,底部會囤積很多殘餘的肥皂水,不定期清洗便會發黴。
  • 萬萬沒想到 娛樂圈除了金星外還有這4位是變性人
    萬萬沒想到 娛樂圈除了金星外還有這4位是變性人 時間:2018.01.05 來源:深八娛樂圈 作者:深八
  • 食用醋用途多!除了去腥,還有這幾個用途
    那麼,在日常生活中食用醋還有其它用途嗎?當然有,下面就來說一說其它用途:1.肉燉不軟怎麼辦?可以在裡面加點食用醋。肉下鍋後加點食用醋,這樣肉更容易熟、更容易爛。 2.手上、衣服上有腥味怎麼辦?別著急,可以用食用醋去除。把食用醋倒手上,雙手來回搓,幾分鐘之後衝洗乾淨即可。
  • 萬萬沒想到~原來手機上有這麼多傳感器
    運用在手機中時,可用來切換橫屏與直屏方向,運用在賽車遊戲中時,則可透過水平方向的感應,將數據運用在遊戲裡,來轉動行車方向。 陀螺儀 陀螺儀:手機中的「搖一搖」功能(例如搖動手機就能抽籤…)、體感技術,還有
  • 吃鴕鳥肉的人不多,為啥還那麼多人養?原來還有這些用途
    那麼久以來,居然都沒見過鴕鳥肉「入駐」菜市場,畢竟豬肉都貴成這樣了,也該是別的肉出來分佔市場的好時機。然而,連大型超市的冰櫃都只是偶爾看到過,不是說鴕鳥肉很健康很有營養的嗎?出色的營養價值其實鴕鳥肉真的很健康,從營養上說甚至優於牛肉。首先,鴕鳥肉與其它肉類相比,其脂肪含量極低。
  • 揭秘水雷發展歷程:曾被譽為「窮國的原子彈」
    儘管中國水雷起步較早,但後續發展異常緩慢。到清朝道光三年,著名官商潘仕成編撰《水雷圖說》,上面記載在廣州督辦戰船期間,製造水雷竟需聘任美國軍官壬雷斯擔任技術顧問。  中國第一次在戰爭中大規模使用水雷是在二戰時期。為封鎖日軍進入長江流域,中國先後製造了「海甲」「海乙」觸髮式水雷、「海丙」電髮式水雷等14型水雷布設於長江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