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韓國銀行於當地時間1月22日正式發行新版萬元和千元的韓元紙幣,在新版的萬元紙幣上赫然印著中國古代天文儀器渾天儀!
作為中國古代天文學的集大成者——渾天儀,漢武帝時洛下閎發明了渾天儀,又經過東漢天文學家張衡改進,在南京紫金山天文臺還陳列著現存最早的渾天儀;
雖然只有一些銅鑄圓圈,一點水滴,但它卻可以展現各種天文現象。雖然被安放在靈臺大殿的密室之中,但室外某時某刻出現的天象都能從渾天儀上讀出來——它也可以作為活動日曆,時刻表示著朔、望、弦、晦等日期;
在這臺儀器幫助下,張衡指出在中原可以見到的星有2500個,與現在相差無幾;更是得出了一周天為三百六十五度又四分度之一的結論,也就是現在的地球繞日一周曆時365天5小時48分46秒!
如此精密令人驚嘆,再加上圓潤的線條,英氣逼人的雕像,完全可以作為藝術品!
明朝時期,韓國科學家張英實將渾天儀與西式鬧鐘原理結合起來,製成「渾天表」天文時鐘,也就是說它的只要功能是時鐘,而不是天文儀器,因此它也沿襲了鐘錶的箱體結構。
2007年,韓國銀行發行新版萬元的韓元紙幣,一般來說,國家的貨幣都會印有國家標誌性特色性的物體,提升文化自豪感,比如說人民幣印有長城、黃河,這款萬元的韓元紙幣也一樣——正面印有韓國世宗大王的肖像,背面印有《天象列次分野之圖》和普賢山1.8米望遠鏡,還有「渾天表」——
只是一個盒子放在貨幣中央感覺實在格格不入,韓國銀行最終選擇了渾天儀——
原本應該是中國人先反對先不滿,哪知韓國人自己先不樂意了,首爾大學歷史系教授文重亮說:「渾天儀源於中國,因此不能印在我國的貨幣上。」
韓國央行出來解釋道,這個並非是中國製造的渾天儀,而是韓國製造的渾天表的一部分,因為渾天表的渾天儀中間有一個地球儀,這個設計是韓國獨創的,中國的渾天儀是沒有的!
最終還是不了了之了,值得注意的是,在韓國貨幣圖案諮詢委員會裡沒有科學史專家!
只得說:沒文化真可怕了。。。QW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