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勤勞智慧自古以來就廣為人知,不僅有造紙術,活字印刷術,火藥,指南針等四大發明,更有蘊含了高科技的天體運行測定儀器—渾天儀。這個渾天儀可不簡單,古代天體運行到哪裡了,它都能第一時間知道。而就是這樣一個瑰寶,最近竟然被印到了韓國的萬元大鈔上!
渾天儀是我們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結晶,早在遙遠的西漢早期,閬中人落下閎就發明了這個東西。後來到了東漢,張衡有對它進行了改良,使渾天儀使用起來更加準確,方便。可以說,有了這個東西以後,大漢王朝的統治又有了一件法寶,渾天儀為大漢的江山穩固做出了重要貢獻。
說起渾天儀的發明,還得說古代的科技和社會環境。眾所周知,古代科技沒有今天這樣發達,更沒有今天的人造衛星測量大地和天體的技術。但是,我們古代勤勞智慧的勞動人民,還是根據長期的生活經驗,總結了地震時候的規律,發明了這個東西。
渾天儀由「渾儀」和「渾象」構成,是這兩個機械加在一起的產物總稱。渾儀是用來測量古代天體坐標的儀器,而渾象則是用來測量古代天體運行位置的儀器。我國現在還保留著最早的渾天儀是明代製作的,現在這個寶貝藏在南京。
在古代,皇帝自稱為天子。意思也就是蒼天的兒子,以此來確定自己的統治地位合法性。而王朝統治也常常說自己受命於天,動不動就要進行祭天大典什麼的,表示自己非常尊重上天。而且不止於此,古代人非常迷信,認為天象預示著該做什麼事情。
因此,觀測天象就成了一項堪比稅收的一項重大事項,掌握觀測天象的官員,有時候說話往往比朝廷宰相說話更管用,因為他代表的是天意。所謂天意不可違,天象顯示了什麼,就證明天子應該做什麼,不應該做什麼,因此在古代,觀測天象的官員的地位非常顯赫。周朝的時候,負責觀測天象的就是周公。
由於張衡的父親就是做太史令的,所以張衡那時候就做了這樣一個官員。我們都知道,著名的《史記》的作者司馬遷以前做的也是太史令這個職位。張衡是河南南陽人,是南陽五聖之一。
張衡為中國天文學,地震學等等領域做出了重大貢獻,他的另一項舉世聞名的發明是地動儀。因為張衡對天文學的傑出貢獻,聯合國天文組織將月球上的一座環形山命名為了「張衡山」,還把太陽系中的1802號行星命名為了「張衡星」,可以說是巨大的榮耀。
可是,就是這樣一個舉世知名的大科學家,天文學家的發明,竟然被韓國公然竊取,印到了他們國家的萬元大鈔上,簡直是欺人太甚!韓國古代的確也發明過類似的觀察天文的東西,但是那是「渾天表」,和我們的渾天儀根本不是一個檔次的東西。
早在2005年,韓國就搶先把我們的「端午節」申請註冊為世界遺產。到了今年,他們又來玩這種把戲。對此,韓國首爾大學的歷史學教授文重亮認為,渾天儀百分百是最早源自於中國的發明,斷然不能印在韓國的貨幣上。而韓國媒體則辯稱,他們印的渾天儀,這種設計屬於韓國獨創。這真的是極盡無恥之能事!
無論是之前韓國將端午節申遺的做法,還是現在他們把渾天儀印在貨幣上的做法,都顯示了韓國對我國文化的剽竊之心。我們應該警覺起來,努力保護和捍衛我們老祖先的傳統文化,你們說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