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是二十一世紀了,你的觀念科學嗎?」
這是一句略帶譏諷的反問,表達對別人無知、愚蠢、迷信等不科學態度的嘲笑。
在當代,科學是最流行、最普遍、最受社會容納的現實之一。
可是,究竟什麼是科學?
在學生眼裡,教科書上寫的便是科學;在大眾眼裡,與科學沾邊的都是科學;在學者眼裡,科教平臺發表的就是科學;在科學家眼裡,大自然的現象及規律才是科學。
那麼,科學是如何產生的?
一、科學的來源:自然
科學離不開自然,自然是科學誕生的源泉。
可以毫不誇張的說,假若自然是非自然的,科學一定非科學。這說明自然決定了科學的實質。
因此,任何科學研究必須基於宇宙現實,一切脫離自然現實的研究及結論都是非科學的。反之,自然界中存在的一切現象都是科學的,忽視、否定自然現實的科學一定是非科學的。
所以,鑑別科學的最佳標準就是自然。自然中存在、出現的就是科學,自然中不存在的便不科學!
二、科學的基礎:智能
科學離不開智能,智能是科學誕生的基礎。
如果沒有人類智慧,就不會出現科學。人類運用智力把自然規律轉化成科學知識,智能是科學誕生的基礎。
以自然現實為前提,智能輸出科學;脫離自然現實,智能輸出非科學。所以,智能不等於科學。
因此,無論神學家、哲學家、數學家還是物理學家,一旦思維脫離現實現象所發表的言論、創造的理論或思想,即便很完美、很自洽,也只是智能構造,缺失真實性、虛乏不科學。
智能輸出不代表科學,切勿盲目崇拜信奉不確定的言論及科學理論。
三、科學的價值:應用
科學以知識呈現,科學的價值是實際應用。
正確、嚴謹的科學結論會被歸納為科學定律,並通過教育的方式廣泛傳播。科學的最終價值是發明創造,改善人類的社會生活。
脫離現實的科學結論一定是偽科學,不能推動科技發明的科學理論近似非科學,能為科研創造提供理論支撐的科學才是真科學。
以上是科學的三大真相,也是正確認識科學的最佳標準。希望對大家建立正確科學觀有所幫助和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