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問題重點專項「肝膽胰腫瘤單細胞精準捕獲及高分辨單分子...

2020-11-26 中國科大..

秉持「理工醫交叉融合、醫教研協同創新、生命科學與醫學一體化發展」理念的科大新醫學實踐迎來又一新突破。由中國科大附一院執行院長、肝膽外科專家劉連新教授牽頭,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變革性技術關鍵科學問題重點專項「肝膽胰腫瘤單細胞精準捕獲及高分辨單分子分析」日前獲批,近日,項目啟動會暨項目實施方案論證會在中國科大附一院南區召開。

科技部高技術研究發展中心車子璠主管、王東洋主管,中科院前沿科學與教育局孔明輝處長,中國科大科研部副部長王峰,中國科大附一院副院長劉新峰、科研處負責同志、課題組骨幹成員參加會議。

項目論證專家組組長由中國科學院院士卞修武擔任,中國科大杜江峰院士、上海仁濟醫院劉穎斌教授、南京師範大學黃和教授、南京鼓樓醫院孫倍成教授、陸軍軍醫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楊樺教授、中國科大田長麟教授擔任項目論證專家組成員。

原發性肝臟、膽道和胰腺腫瘤是臨床常見的惡性腫瘤,發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死亡率居高不下。如何提高肝膽胰腫瘤的診療和研究水平,改善患者生活質量、延長生存期是近年來醫學界關注的焦點和熱點。

由於肝膽胰腫瘤的發生原因及侵襲轉移過程涉及分子生物學、免疫學、遺傳學等多學科交叉和多體相互作用,其複雜性使得現有技術難以做到早期準確診斷,患者預後和耐藥問題更是幾十年來國內外團隊無法攻克的難題。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習近平總書記在科學家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為科技創新進一步指明了方向,更為醫學科學研究指明了方向。

立足中國科大、中科院相關研究所理工技術優勢與中國科大附一院的臨床優勢,「肝膽胰腫瘤單細胞精準捕獲及高分辨單分子分析」重點專項旨在通過醫學、化學、物理等多學科的交叉融合,依託多個國家及省部院級研究平臺,基於臨床精準預防、精準診斷、精準治療的需求,發展原創性診斷和治療技術,重點探索新材料及其在循環腫瘤細胞(CTCs)的分離富集技術方面的應用,利用高分辨臨床磁共振技術進行單細胞磁共振探測與成像及活細胞膜上單個藥物受體動態結構測量,一方面使腫瘤患者在出現臨床症狀前得到早期準確診斷;同時為臨床醫生提供更多疾病信息,判斷腫瘤病因,為制訂個體化的治療方案提供可能,從而在出現耐藥及復發轉移前得到有效臨床處置,提高肝膽胰腫瘤臨床治療水平,改善患者預後。

項目由四個課題組成,分別是由劉連新教授負責的「高分辨臨床磁共振檢測及成像技術」、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王樹濤研究員負責的「痕量循環腫瘤細胞的分離富集材料與技術」、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張榕京教授負責的「單細胞磁共振探測與成像」和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李明研究員負責的「測量活細胞膜上單個藥物受體動態結構」。

項目研發的CTCs分離富集材料具有捕獲效率高、可規模化生產、成本低等特點,將在臨床應用中顯示出極大優勢。該項目計劃經過5年的研發及實驗室測試、臨床研究,為肝膽胰及更多腫瘤患者診療方案制訂及術後治療持續監測提供可靠的技術手段。我國將在該產品及技術上具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成果轉化顯示度高。

啟動會上,科技部高技術研究發展中心車子璠主管強調,變革性技術關鍵科學問題重點專項是以國家重大科學問題為牽引,通過多學科交叉融合,建立科學研究和成果應用新體系,期盼各課題組能夠按目標完成,取得突出成果。中科院前沿科學與教育局孔明輝處長介紹了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的重要意義,對中國科大及附一院近兩年在科學研究領域的顯著進步給以充分肯定。

中國科大科研部副部長王峰表示,該項目是附一院首個獲批牽頭的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意義重大,充分體現了理工醫交叉融合,契合科大新醫學精神,學校和醫院都高度重視。學校將全方位給予支持,確保項目高質量實施。


國家重點研發計劃

由原來的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973計劃)、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863計劃)、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國際科技合作與交流專項、產業技術研究與開發基金和公益性行業科研專項等整合而成,針對事關國計民生的重大社會公益性研究,以及事關產業核心競爭力、整體自主創新能力和國家安全的重大科學技術問題,突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主要領域的技術瓶頸。

「變革性技術關鍵科學問題」重點專項

變革性技術是指通過科學或技術的創新和突破,對傳統技術、工藝、產品進行另闢蹊徑的革新,產生重塑行業乃至全球經濟的顛覆性進步。

該重點專項屬於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戰略性前瞻性重大科學問題領域,以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為牽引,以解決重大共性科學問題為導向,圍繞可能產生變革性技術的前沿交叉基礎研究進行戰略部署,服務於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項目負責人劉連新作匯報

▲「痕量循環腫瘤細胞的分離富集材料與技術」課題組孟靖昕研究員作匯報

▲「單細胞磁共振探測與成像」課題組張榕京教授作匯報

▲「測量活細胞膜上單個藥物受體動態結構」項目組陸穎研究員作匯報

項目負責人劉連新從項目背景與研究內容、擬解決關鍵問題與創新點、研究目標與技術路線、任務分解與進度安排、研究團隊與研究基礎、風險分析與預期成果等六個方面對項目整體情況進行了匯報。四個課題組逐一匯報了研究的具體內容和目標以及研究方案等。

專家組在聽取匯報後一致表示,該研發計劃具有非常重要的臨床意義,四個子課題來自理工醫不同方向,但研究目標緊緊圍繞解決提高早期腫瘤診斷率等臨床實際問題,環環相扣、結合緊密,創新性極強。

杜江峰院士強調,項目充分體現了理工醫的深度交叉,成像背景乾淨,長期信號穩定,磁標記和光標記可同時呈現,可能會為新設備、新技術研發提供參考價值,為臨床診療和醫學研究提供新的支撐。

卞修武院士對學校和醫院獲批並啟動該項目表示祝賀。他指出,項目挑戰性強,前景更值得期待。希望各課題組在保持基本內容、目標不變的情況下,突出重點,充分結合中國科大、附一院和中科院相關研究所的理工技術與臨床優勢,力求在基礎研究方面獲得重要進展,同時在臨床應用上取得新突破。

專家組成員就如何利用「高分辨臨床磁共振結合生物內源性功能分子或代謝產物」對腫瘤患者進行精準檢測,怎樣實現對血液中「痕量循環血腫瘤細胞」的精準捕獲,實現「毫米到微米解析度的磁共振成像」以達到單細胞到單分子的研究,如何精密測量「活細胞原位狀態下的膜蛋白動態行為」應用於臨床治療等重點問題與課題組進行了深入討論,提出了寶貴的意見和建議。


(附屬第一醫院)

相關焦點

  • 理工醫跨界融合協同攻關,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聚焦肝膽胰腫瘤早期診斷
    秉持「理工醫交叉融合、醫教研協同創新、生命科學與醫學一體化發展」理念的科大新醫學實踐迎來又一新突破。由中國科大附一院執行院長、肝膽外科專家劉連新教授牽頭,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變革性技術關鍵科學問題重點專項「肝膽胰腫瘤單細胞精準捕獲及高分辨單分子分析」日前獲批,近日,項目啟動會暨項目實施方案論證會在中國科大附一院南區召開。
  • 桐樹出品 | 桐樹基因推出首款涵蓋免疫治療肝膽胰腫瘤中型NGS Panel
    美國臨床腫瘤學會(ASCO:世界上最大的也是最具有影響力的腫瘤組織)在五月底舉行了首次線上會議,會議報告了免疫聯合治療方法在肝膽胰腫瘤治療領域取得的矚目成果
  • 徵求意見 | 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變革性技術關鍵科學問題」重點專項...
    根據《國務院關於改進加強中央財政科研項目和資金管理的若干意見》(國發〔2014〕11號)、《國務院關於深化中央財政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管理改革方案的通知》(國發〔2014〕64號)、《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管理暫行辦法》(國科發資〔2017〕152號)等文件要求,現將「變革性技術關鍵科學問題
  • 繪製肝臟單細胞圖譜開啟肝臟疾病的精準治療-解讀Nature最新研究
    原創作者介紹:Dr.李(炎症、代謝 、腫瘤基礎研究)、肝膽醫生蔣貝格(東方肝膽外科醫院肝膽外科,博士,副教授,副主任醫師。)一.肝臟我們知多少肝臟是消化系統中最大的消化腺,也是人體內臟裡最大的器官,位於人體的腹部位置,在右側橫隔膜之下,膽囊的前端且在右邊腎臟的前方及胃的上方。
  • 科室素描丨西安交大一附院肝膽外科
    他們是國家首批碩士學位授予點,博士學位授予點,衛生部臨床重點專科建設單位,全國「青年文明號」單位,陝西省「優勢醫療專科」,陝西省抗癌協會肝膽胰腫瘤精準醫療示範中心,中國ERCP技術人才規範化培養項目培訓基地。學科在肝臟腫瘤、腔鏡外科、複雜膽道疾患、胰腺腫瘤及重症胰腺炎、門脈高壓症等急、危、重症疑難病症的診治方面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
  • 用「光」治腫瘤?璧醫「追光者」為患者帶來福音
    璧山區人民醫院肝膽外科結合患者體徵特點,與患者家屬充分溝通後,在1月12日為患者進行了內鏡下光動力手術治療。光動力治療是一種微創、精準腫瘤局部治療,這項治療手段無需開刀,治療過程無痛,也避免了化療、放療對原本身體正常組織的傷害。光動力療法屬於雷射醫學的範疇,用特定波長照射腫瘤部位,能使選擇性聚集在腫瘤組織的光敏藥物活化,引發光化學反應破壞腫瘤。
  • 還在講精準醫療的你,不知道單細胞測序就OUT了!
    2008年開始,NIH和NSF就對該領域持續進行投入,截止2019年NIH已投入接近16億美元,期間啟動的相關大型研究項目包括Human Cell Atlas及人類生物分子圖譜計劃等;國內的研究起步相對較晚:2017年,中國國家精準醫學研究重點項目提出單細胞組學技術的開發及臨床應用的重要性,並於2017年參與了「人類細胞圖譜計劃」;截止目前,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在單細胞領域已經累計投入約
  • 北京醫師協會2020結直腸腫瘤論壇在北京大學首鋼醫院召開
    2020年11月20-21日,由北京大學首鋼醫院院胃腸外科承辦的北京醫師協會2020結直腸腫瘤論壇暨北京西部醫學結直腸腫瘤論壇在我院召開。石景山區衛健委副主任吳麗萍,北京醫師協會副會長、我院院長顧晉,我院黨委書記向平超等領導班子成員出席大會並致辭。
  • 2020 細胞產業大會 2020第五屆(上海)細胞與腫瘤精準醫療高峰論壇...
    9月4日,2020細胞產業大會2020 第五屆(上海)細胞與腫瘤精準醫療高峰論壇在上海寶龍艾美酒店(上海市閔行區漕寶路3199號)圓滿落幕!主論壇(9月3日)全國衛生產業企業協會細胞治療產業與臨床研究分會會長 劉保池清華大學教授 紀家葵廣東香雪精準醫療技術有限公司總裁兼CSO 李懿浙江泰林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細胞培養工程師 李銀花北京深藍雲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產品經理 李冰南京傳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分析方法/QA/QC部的高級總監 蔣忻坡
  • 謝曉亮做客水木清華生命科學講座講述單分子水平上的生命
    謝曉亮做客水木清華生命科學講座講述單分子水平上的生命清華新聞網12月22日電 12月10日,清華大學生命科學聯合中心承辦的第35期水木清華生命科學講座在清華大學舉行。謝曉亮指出,他們在2012年發明的新的單細胞擴增方法——「多重退火環狀循環擴增法」(MALBAC)。這個技術的最大優勢是線性擴增,而不是指數擴增,不針對DNA拷貝再做拷貝,只拷貝原始DNA。由此能更準確地檢測點突變和拷貝數變異,將覆蓋率大大提高到了93%。
  • 新型測序技術實現對單分子調控結構的捕獲
    新型測序技術實現對單分子調控結構的捕獲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6/27 17:21:13 美國哈佛醫學院John A.
  • ——記中科院院士、第二軍醫大學東方肝膽外科醫院院長吳孟超(下)
    「研究和攻克肝癌問題,要進行『集團會戰』,不但要注重臨床治療和基礎研究相結合,還要注重行業內和行業間的結合。」吳孟超說,「只有這樣才能事半功倍。」 衛生部將肝病研究納入了「十一五」重大傳染病專項,吳孟超帶領學生承擔了其中的3項重大課題。吳老的老伴說,為了完成這3項課題,老頭子身體就像「鐵打的」,學生們直說吳老太神奇了。
  • 科技部發布「變革性技術關鍵科學問題」等4個重點專項2020年度定向...
    各重點專項業務諮詢電話如下。(1)「變革性技術關鍵科學問題」重點專項諮詢電話:010-68104823。(2)「量子調控與量子信息」重點專項諮詢電話:010-68104388。(3)「大科學裝置前沿研究」重點專項諮詢電話:010-68104776。
  • 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納米科技」重點專項青年項目啟動會召開
    11月17日,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納米科技」重點專項青年項目「面向腫瘤精準免疫治療的活體內活性氧自由基動態可視化定量檢測」啟動會以線上會議的方式召開。該項目由南開大學化學學院分析科學研究中心劉書琳研究員牽頭承擔。南開大學副校長陳軍院士出席並致辭。
  • :單細胞信號通路蛋白分析為抗癌藥物的促凋亡特性提供新見解
    雖然單細胞DNA分析技術為許多生理和病理過程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見解,但是相比之下,在單細胞中進行蛋白分析的技術卻落後了。因為蛋白質沒有DNA類似PCR擴增那樣的分析技術,所以單細胞信號蛋白的分析仍然是一個難點。傳統的信號蛋白分析如ELISA和WB等需要大量的細胞,並且無法在活細胞中進行分析。
  • 單細胞DNA做基因捕獲,要注意什麼?
    很多客戶諮詢,單細胞,或者少量細胞擴增後的DNA如果拿來做捕獲測序,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今天,小艾將相關問題匯總整理一下。Ⅳ 均一性問題單細胞DNA必須經過擴增,而PCR是有不均一性的。事實上,根據LIANTI的論文,單細胞擴增的均一性很難達到和bulk cells樣本一致的水平。
  • 循環腫瘤細胞(CTC)捕獲及檢測技術進展
    在過去的一年中,循環腫瘤細胞(CTC)捕獲和檢測市場飛速增長,多個公司將此類技術推向臨床並應用於癌症的診斷,與此同時,一大批新興公司憑藉其獨有技術從科研機構中脫穎而出,開啟了循環腫瘤細胞捕獲和檢測的商業化之路。
  • 我國科學家實現單細胞表觀組學新突破:兩種革新單細胞ChIP-seq技術...
    ChIP-seq技術-CoBATCH實驗設計思路 圖2 單細胞ChIP-seq技術-sc-itChIP實驗設計思路 在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幹細胞及轉化研究重點專項(批准號:2017YFA0103402)等資助下,北京大學分子醫學研究所、北大-清華生命科學聯合中心何愛彬課題組近期突破單細胞表觀遺傳研究的瓶頸,開發了兩種具有普適性、操作簡單
  • 精準醫學,對人類意味著什麼?
    中國精準醫學的現狀究竟怎樣?發展精準醫學意味著什麼?精準醫學熱的背後究竟是什麼?  帶著一系列問題,新華社記者近日深入北京、上海、廣東等地調研發現,精準醫學熱的背後,一場科技革命乃至產業革命正在全球發生,一扇通向未來的大門已經打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