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李爭平 姜天驕
2006年1月9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召開的全國科學技術大會上,吳孟超獲得了2005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建設創新型國家」的號召,讓耄耋之年的吳孟超再一次熱血沸騰。
「黨和軍隊培養了我,我要為人民服務」
「從1956年到2006年,作為一個軍隊科技工作者代表,我親身感受了黨和國家對科技發展的殷切期望,對知識分子的親切關懷。」吳孟超說,「我沒有理由懈怠,還要不斷努力。」
2006年全國科學技術大會閉幕後,從北京回到上海,吳孟超把國家獎勵給他的500萬元獎金和解放軍總後勤部獎勵給他的100萬元,全部拿出來用於他深愛的肝臟外科研究事業。
吳孟超對記者說,「我所有的知識和榮譽都是黨和軍隊給予的,而我回報祖國和人民的還太少太少。我們還有很多事要做。」
為了早日攻克肝癌及相關肝臟疾病,2006年初,吳孟超聯合王紅陽、顧健人等6名院士,向國家呈送了「開展集成式肝癌研究」的報告。「研究和攻克肝癌問題,要進行『集團會戰』,不但要注重臨床治療和基礎研究相結合,還要注重行業內和行業間的結合。」吳孟超說,「只有這樣才能事半功倍。」
衛生部將肝病研究納入了「十一五」重大傳染病專項,吳孟超帶領學生承擔了其中的3項重大課題。吳老的老伴說,為了完成這3項課題,老頭子身體就像「鐵打的」,學生們直說吳老太神奇了。
2009年,國家批准在上海建立由吳孟超牽頭的集國際領先性、不可替代性和高度開放性於一體的國家肝癌科學中心。秘書說起吳老時直掉眼淚:「吳老為了中心的事情,真是不要命了。」
吳孟超為什麼還要如此拼命?一段對話讓我們心中滾燙。
吳孟超兄妹7人,只有他在國內。他的名氣最大,而他的錢最少。弟弟曾勸他說,「以你的醫術,出國很快便是百萬富翁。」
吳孟超搖了搖頭說,「我不是為了錢,要想賺錢,在國內也能成富翁。問題是我不能照你說的那樣做。」
「為什麼呢?」
「第一,我1949年到軍隊醫院後,才真正學到了技術,逐漸有一點成就。沒有共產黨,沒有人民軍隊,就沒有我的一切。這不是一句空話。黨和軍隊培養了我,我要為人民服務,否則就是忘本。第二,錢財是身外之物,生不帶來,死不帶走。如果能給後人留下一個事業,留下一種精神,我才會感到真正的富有和欣慰。」
「他的成就令全球同行矚目和敬佩」
在吳孟超還是第二軍醫大學長海醫院肝膽外科主任時,建成世界一流的肝癌治療和研究機構、成立專門的肝膽外科醫院,就是他追求的夢想。
吳孟超深知,肝癌的基礎研究和臨床治療就像人的「兩條腿」,唯有將臨床治療和基礎研究結合起來,齊步走,才能徹底解決肝癌這一困擾人類的世界難題。
「基礎研究確實不像臨床治療那樣立竿見影。但如果沒有基礎研究的推動,臨床治療就只能停留在手術上,我們就不能真正搞通導致肝癌的病因、病理,更不能找出徹底解決肝癌的辦法。」吳孟超說。
為強化基礎研究,醫院先後成立了中德合作生物信號轉導實驗室、中美合作分子腫瘤實驗室等基礎研究基地,每年發表高質量論文30多篇,為肝癌病人早期診治和綜合治療提供了科學依據,為肝癌手術臨床治療提供了可靠參考。同時,也培養出了王紅陽、叢文銘、錢其軍、衛立辛等國際知名研究型專家。
1996年1月29日,中央軍委授予吳孟超「模範醫學專家」榮譽稱號命名大會在第二軍醫大學召開。老人激動地說,「我要站在新的起跑線上,早日建成有一定規模和特色優勢的專科醫院,為國家和軍隊培養更多的一流人才,為人類攻克肝癌這個難題再創新成績、作出新貢獻。要讓中國肝膽外科站到世界前沿!」
1996年,第二軍醫大學上海東方肝膽外科醫院和上海東方肝膽外科研究所成立。同一年,為了學科的健康快速發展,鼓勵和表彰年輕科研人員多出成果,吳孟超用個人積蓄和社會各界捐贈的500萬元,設立了吳孟超肝膽外科醫學基金。這是我國首個肝臟外科領域的專項基金。目前,基金已發展為上海吳孟超醫學科技基金會,總額達到1500萬元,有26名在肝膽外科領域卓有成就的年輕學者獲得基金資助。
進入21世紀,由吳孟超主持或組織實施的肝癌介入治療、生物治療、免疫治療、病毒治療等方法相繼用於臨床並取得重要突破。
幾十年來,吳孟超和他的團隊經過艱苦卓絕的拼搏,使肝臟外科手術死亡率降低為0.30%,肝癌術後5年總體生存率達到53.6%,小肝癌術後5年生存率更達到79.8%。
國際著名肝臟外科學家、國際肝膽胰協會前主席Jeseph Lou說,「吳教授對肝癌的基礎研究和臨床工作,在中國和國際都處於領先地位。他的成就令全球同行矚目和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