蒼生大醫——記中國科學院院士、海軍軍醫大學第三附屬醫院教授吳孟超

2020-11-13 中國青年網

正在做手術的吳孟超

軍裝是吳孟超最喜歡的衣服。 本文圖片均由曹希攝

吳孟超被推薦參評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後,科技部派工作組對他進行考核,確定第二天上午談話。醫院機關考慮這是件大事,就取消了他原定第二天的手術。吳孟超知道後,堅持手術不能推遲。

次日下午談話時,吳孟超解釋:「手術的病人是一位河南農民,60多歲了,病得很重,家裡又窮,鄉親們湊了錢才來上海的,多住一天院對他們都是負擔。實在抱歉,讓你們等我了。」

考核組的同志聽了非常感動。

直到去年1月宣布退休前,時年96歲高齡的吳孟超一直沒有放下手中的手術刀。從醫77年,他主刀完成了1.6萬多臺肝膽手術,成功救治了1.6萬餘名患者。2005年,吳孟超榮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被中央軍委授予「模範醫學專家」榮譽稱號,2010年還被評為「感動中國十大年度人物」。

但當一部以他為原型拍攝的傳記電影計劃在全國上映時,製片方請他題寫片名,這位聲名遠播的「中國肝臟外科之父」沒有選擇準備好的大詞,而是揮筆寫下了「我是醫生」這個樸素的名字。

「中國『肝癌大國』的帽子還沒有扔進太平洋,我還要繼續同肝癌鬥爭。」在院士退休座談會上,精神矍鑠的吳孟超說,「雖然退休了,但只要組織需要,只要病人需要,我隨時可以進入戰位,投入戰鬥!」

2018年,在央視《朗讀者》節目錄製現場,吳孟超見到了曾經的病人王甜甜。已經步入婚姻殿堂的王甜甜一見到吳孟超,眼裡就泛起激動的淚花。「吳爺爺給了我第二次生命。」她說。

14年前,剛從北京外國語大學畢業的王甜甜發現腹部一天天長大,到醫院檢查後發現,肝上長了個巨大的海綿狀血管瘤,位於中肝葉,嚴重壓迫第一、二、三肝門,去多家醫院看後醫生都束手無策。

有好心人建議他們去找吳孟超。強烈的生存欲望讓她抱著最後一線希望來到上海,吳孟超組織了多次專家會診,最後決定「不做肝移植,就用手術切除腫瘤」。

9月24日,吳孟超主刀為王甜甜進行了10個小時的手術,成功切除了足有排球大小的瘤子,把她從死神手裡搶了回來。

康復以後,王甜甜到一所學校當上外語教師。5年後,她和男朋友選擇在9月24日「獲得再生」這一天,攜手走上婚禮的紅地毯。

這已不是吳孟超第一次勇闖禁區。1983年春天,一對來自浙江的漁民夫婦,抱著4個月大的女嬰找到吳孟超,苦苦哀求「救救我們的孩子」。吳孟超為女嬰檢查後診斷為肝母細胞瘤。

這是一種肝臟惡性腫瘤,多發於3歲以下兒童。由於嬰兒體質差,血管細小且脆弱,長了這種腫瘤相當於被判了「死刑」。吳孟超和同事經過多次會診,制訂了細緻的手術方案,他親自主刀,為女嬰切除了重達600克的腫瘤。

孩子很快康復,出院時身體各項指標全部正常,體重增加了1公斤。23年後,這個名叫朱麗娜的女嬰成為一名護士,她說,「是吳老給了我第二次生命,我也要像他那樣關心護理好別人的生命」。

2007年的冬天,江西病人趙國慶找到吳孟超求治。在此之前,這位被肝硬化和肝癌折磨的患者因病情複雜,被多家醫院拒之門外。吳孟超親切地拉著他,輕輕拍著他的肩膀,還用自己的額頭貼著趙國慶的額頭試體溫。這個被其他醫院放棄治療的中年漢子激動得潸然淚下。

吳孟超兩次組織會診,並親自主刀,歷時6個小時,成功為他實施了手術。當時有好心人勸他,這麼複雜的手術不要親自上了,萬一失敗會晚節不保。吳孟超卻說:「我不怕手術失敗,更不怕晚節不保。想方設法為病人解決問題才是我的『晚節』。」

「為醫之道,德為先。」吳孟超常說,「從醫這麼多年,我時時記著老師裘法祖教授講過的一句話,『醫術有高有低,醫德最是要緊』。」

很多患者為了感謝吳孟超的救命之恩,要請他吃飯,給他送來土特產、紅包、金戒指,都被他婉言謝絕了。曾有一位病人馮愛輝被診斷出巨塊型肝癌,她和丈夫王兵跑遍了老家的醫院,都說「手術難度極大,病人有可能會死在手術臺上」。

後來經人介紹,他們來到上海。吳孟超親自主刀,用了3個多小時成功為她切除了近3公斤重的肝細胞腺瘤。

出院時,王兵抑制不住內心激動說:「吳老,我已經打聽過,送給您錦旗的太多了,都沒地方掛;您對錢財名利又十分淡薄。我也不知道如何感謝您,俗話說,『男兒膝下有黃金』,我就送點黃金給您。」他說著流淚給吳孟超跪下了。此後,王兵一家每年都把吳孟超為馮愛輝開刀這一天定為慶賀的日子。

「今天,我又挨『熊』了。」在肝膽外科,經常會聽到吳孟超的學生樂呵呵地訴說自己的「糗事」。吳孟超從不「熊」病人,一般不「熊」護士,但對自己的學生卻非常嚴厲。然而時間長了,大家發現了其中的「奧秘」:越是喜歡的學生,吳孟超要求越是嚴格。

嚴以群是吳孟超帶出來的博士生,從1984年跟隨吳孟超至今,他挨的「熊」可不少。早年他擔任吳孟超的協理醫生,他的一位研究生同學在醫院實習,找到他希望幫病人開一種藥,當時這名同學沒有處方權,有處方權的嚴以群就幫了同學的忙。

這件事被醫院的督察組知道了,要在全院通報。吳孟超知道後,狠狠批評了嚴以群,並責令他寫出書面檢討,自己卻跑到院領導那裡求情,「小夥子還年輕,這麼早給他一個處分,會打消他的積極性」。

嚴以群將3000字的檢討書交來,吳孟超看後又還給他說:「寫檢討只是形式,目的是讓你反思錯誤、改正缺點。留在我這裡是廢紙一張,放在你那裡卻可以時刻提醒自己,不要再犯類似錯誤。」嚴以群明白老師的良苦用心,將檢討書用夾子夾好,掛在牆上醒目的位置,不時警醒自己。

楊甲梅也是吳孟超的學生。看到他虛心誠實,認真好學,吳孟超就把肝移植的擔子壓到了楊甲梅的肩上。1993年,吳孟超安排楊甲梅以訪問學者的身份,到國外大學考察學習。

楊甲梅到外國後,很快就以他練就的「吳氏刀法」,令國外同行欽佩不已。學習期限快到了,外方希望楊甲梅留下來,並許以優厚待遇。楊甲梅想到老師的殷切囑託,便義無反顧地謝絕了對方的挽留,表明了回國服務的決心。

學生沈鋒也是由吳孟超介紹,1992年赴國外專門從事肝癌免疫方面的學習研究。「你回國時,我到機場迎接。」臨行前,吳孟超對沈鋒說。

沈鋒學成按期回國,吳孟超非常高興。沈鋒乘坐的航班早上6點半到上海,吳孟超5點10分就早早起床登車直奔機場。沈鋒下了飛機看到老師真的來接他了,急忙走過去緊緊握住老師的手,激動得說不出話來。

沈鋒1994年回國後,很快取得了多項高等級科研成果。1996年,年僅34歲的他被評為原總後勤部「科技新星」。

醫學研究表明,中國是肝癌的高發國家,世界上每年新發肝癌患者約62萬人,中國人佔到55%。吳孟超曾說,「我的夢想就是將『肝癌大國』的帽子扔到太平洋去」。獲得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後,吳孟超將國家和部隊獎勵的600萬元全部捐出,成立了吳孟超肝膽外科醫學基金,用於扶持肝膽外科領域的青年才俊。

上世紀50年代初,吳孟超開始向肝臟外科領域進軍,一位國外知名專家看到他們是在兩間破房子的簡陋條件下進行研究時下斷言,「中國肝臟外科要趕上我們的水平,起碼要二三十年。」

吳孟超憋著一股勁兒,帶領「三人小組」首次提出肝臟結構「五葉四段」解剖理論,首創常溫下間歇肝門阻斷切肝法,成功完成世界上第一臺人體中肝葉切除術。僅用7年時間,就將中國的肝臟外科提升至世界水平。

但吳孟超深知,「只會做手術的醫生只能算開刀匠」,一臺手術只能救治一個病人,要從根本上解決肝癌問題,必須在基礎研究上不斷突破。

「肝癌的基礎研究與臨床治療就像一個人的兩條腿,兩者結合才能徹底解決這一世界難題。」他說。

1993年5月,「東方肝膽外科醫院」和「東方肝膽外科研究所」成立。堅持「兩條腿走路」的吳孟超目標是,把東方肝膽外科醫院建成世界上一流的肝膽外科專科醫院,把東方肝膽外科研究所建成世界一流的肝癌研究中心。

醫院設立了病理、生化、免疫等研究室,並相繼成立腫瘤免疫、肝臟移植及內鏡培訓3個中心。1996年,醫院又建立了中德合作生物信號轉導研究中心、中美合作腫瘤免疫和生物治療中心等4個後來在國際上具有較大影響的基礎研究實驗室。

2000年以來,吳孟超又帶領團隊建立起世界上最大的肝癌樣本庫,肝癌介入療法、生物治療、免疫治療、病毒治療等方法也相繼應用於臨床。吳孟超和他的團隊經過長期努力,使肝臟外科手術死亡率降低為0.30%,肝癌術後5年總體生存率為53.6%,小肝癌術後5年生存率達到79.8%。

2015年,一位肝癌晚期病人找到吳孟超時,腫瘤已經發生多處轉移,不能進行手術。專家會診後認為,病人存活可能不會超過半年。綜合評估病人的病情後,吳孟超建議進行免疫靶向治療。這種打破常規的做法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病人不但腫瘤得到有效控制,各項身體指標也逐漸好轉。5年過去了,這位病人還健康地活著。

研究和攻克肝癌,僅靠一家醫院是不夠的,必須向它發起「集團式進攻」。2006年春天,吳孟超聯合其他6位院士向國務院提交了「集成式研究B型肝炎肝癌」的建議案,被列入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如今,由他主持建成的國家肝癌科學中心已經屹立在上海安亭,成為亞洲最大的肝癌研究和防治基地。

2019年1月,97歲的吳孟超響應國家院士制度改革的號召,帶頭光榮退休了,但他仍然一如既往地下臨床進病房,一有空就閱讀最新的學術文獻資料,「肝癌是我今生最大的敵人。」他說,「我活著一天,就要和肝癌戰鬥一天。」

劉璐 來源:中國青年報

來源:中國青年報

相關焦點

  • 中國軍校系列: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軍醫大學
    海軍軍醫大學校園風景建校70多年來,擁有兩院院士8人,長江學著10人,長江青年學者9人,7名「973」首席科學家,26名「傑青」19名「優青」。33名在職三級以上教授。海軍軍醫大學教授,科學院院士:吳孟超吳孟超院士是我國肝膽外科創始人之一,被稱作「中國肝膽外科之父」,中國科學院院士,2019年1月吳孟超院士光榮退休!
  • 記我國肝臟外科之父、中國科學院院士吳孟超
    新華社上海11月10日電題:無影燈下70年——記我國肝臟外科之父、中國科學院院士吳孟超    新華社記者黎雲    吳孟超再一次回到了他再熟悉不過的醫院。    回國、學醫、參軍、入黨,吳孟超的一生猶如一曲壯美的樂章,將青春和生命融於祖國的山河。    1949年同濟大學醫學院畢業,2019年從院士崗位上正式退休,吳孟超70年鞠躬盡瘁,成為我國醫療和科研戰線上一盞永不熄滅的無影燈。
  • 吳孟超院士:一位96歲軍醫的忠誠和堅守
    新華社上海8月31日電題:一位96歲軍醫的忠誠和堅守——記海軍軍醫大學東方肝膽外科醫院院長吳孟超院士    張鵬、丁汀、吳登峰    他忠誠於職業,醫生一做就是70多年。    他忠誠於選擇,當兵一當就是一輩子。
  • 無影燈下70年——記我國肝臟外科之父、中國科學院院士吳孟超
    70年——記我國肝臟外科之父、中國科學院院士吳孟超新華社記者黎雲吳孟超再一次回到了他再熟悉不過的醫院。回國、學醫、參軍、入黨,吳孟超的一生猶如一曲壯美的樂章,將青春和生命融於祖國的山河。1949年同濟大學醫學院畢業,2019年從院士崗位上正式退休,吳孟超70年鞠躬盡瘁,成為我國醫療和科研戰線上一盞永不熄滅的無影燈。人民軍醫的精神血脈又有肝病患者敲開了吳孟超的家門,他白天沒能掛上吳老的號。
  • ——記中科院院士、第二軍醫大學東方肝膽外科醫院院長吳孟超(下)
    為了早日攻克肝癌及相關肝臟疾病,2006年初,吳孟超聯合王紅陽、顧健人等6名院士,向國家呈送了「開展集成式肝癌研究」的報告。「研究和攻克肝癌問題,要進行『集團會戰』,不但要注重臨床治療和基礎研究相結合,還要注重行業內和行業間的結合。」吳孟超說,「只有這樣才能事半功倍。」 衛生部將肝病研究納入了「十一五」重大傳染病專項,吳孟超帶領學生承擔了其中的3項重大課題。
  • 【2020軍隊文職】海軍軍醫大學文職人員招考預告
    【2020軍隊文職】海軍軍醫大學文職人員招考預告大學簡介海軍軍醫大學地處上海,是一所培養衛生事業專門人才的全國重點醫科大學。學校1949年正式建校,稱華東軍區人民醫學院,1951年定名為第二軍醫大學,2015年由原總後勤部轉隸中央軍委訓練管理部,2017年轉隸海軍,更名海軍軍醫大學。
  • 裘法祖院士去世 87歲院士吳孟超雨中悼恩師(圖)
    老人一直沒有言語,沒有落淚,鞠躬後站立了半分鐘,在門口的弔唁簿上籤上自己的名字「吳孟超」。 吳孟超,中國「肝臟外科之父」,中國科學院院士,第二軍醫大學附屬東方肝膽外科醫院院長,裘老的第一批學生。今年87歲的老院士和裘老有著60載的師生情,「既是恩師,又是摯友」,昨日,吳孟超從上海乘坐飛機來漢。
  • 韓勇帶隊赴空軍軍醫大學第三附屬醫院(口腔醫院)調研
    韓勇帶隊赴空軍軍醫大學第三附屬醫院(口腔醫院)調研 恢復窄屏 發布時間:2020-09-10 08:20:36
  • 【同濟•新聞】熱烈祝賀吳孟超院士館開館
    >10月18日,在「中國肝膽外科之父」、同濟醫學傑出代表、同濟大學附屬同濟醫院名譽院長吳孟超院士的家鄉福州市閩清縣,「吳孟超院士館」正式揭牌開館,同濟醫院程黎明院長出席開館儀式在開館儀式上,程院長代表醫院贈送了陳百先老教授親筆字畫「蒼松青翠志不老,桃李豔紅滿園春」,帶去了全院員工對院士館開館的祝賀和對吳老的崇敬之情。開館前,程黎明院長等專家與來自東方肝膽醫院、廣州中山第三醫院、福建孟超肝膽醫院和閩清縣總醫院的專家聯合舉辦了一場題為「軍地醫院聯合支援院士家鄉醫療結對攜手助力健康福建」的大型義診活動,為群眾現場義診,回饋吳老家鄉的父老鄉親。
  • 空軍軍醫大學和海軍軍醫大學2020年招生計劃
    01海軍軍醫大學海軍軍醫大學,校部上海,原第二軍醫大學,2017年轉隸海軍,組建海軍軍醫大學,對外可稱第二軍醫大學;雙一流重點學科建設院校,設有全國唯一的中醫學八年制專業,現有的海軍醫學系、衛生勤務學系、中醫系、麻醉系均為全軍唯一的專業系;開設了臨床醫學(八年制)
  • 第二軍醫大學附屬長海醫院
    、黃浦江畔,創建於1949年7月,始稱華東軍區人民醫學院附屬醫院,1951年7月改稱第二軍醫大學附屬醫院,1958年9月建制為第二軍醫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經過60餘年的建設發展,已經成為一所學科門類齊全、醫療特色鮮明、綜合實力強勁的現代化大型綜合性醫院。
  • 吳孟超院士館開館,傳遞東方肝膽醫院救死扶傷精神
    多年來,上海東方肝膽外科醫院院長,中國科學院院士吳孟超因在醫療行業做出了傑出貢獻,為全國無數患者帶來專業細緻的治療,受到了患者認可,更受到了自從醫以來,吳孟超院長親手挽救超過1.6萬名病人的生命,並創造了許多醫學奇蹟。2005年,吳孟超院士還獲得了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吳孟超院士館於2018年9月動建,歷經兩年時間終於落地。院士館的建立初衷是為了發揚吳孟超院士對病人無限熱愛,對醫療技術不斷鑽研的精神。
  • 第二軍醫大學
    第二軍醫大學位於上海市「楊浦知識創新區」,建築面積100餘萬平方米,擁有現代化的教學樓群、圖書館、實驗室、先進的室內外體育場館和遍及全校的校園網絡,是一所培養衛生事業專門人才的全國重點醫科大學。
  • 第二軍醫大學附屬長徵醫院
    第二軍醫大學附屬長徵醫院 三級甲等 上海長徵醫院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軍醫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是一所集醫療、教學、科研為一體的綜合性三級甲等醫院
  • 中國院士眼裡的氫科學
    第二軍醫大學是國內最早開展氫氣醫學研究的學術機構,第二軍醫大學有7名院士,曾經發表過氫氣醫學研究論文的院士就有3位,分別是吳孟超、王紅陽和夏照帆院士。吳孟超院院士世界著名肝膽外科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被譽為「中國肝膽外科之父」。
  • 中國肝臟外科之父吳孟超
    光明學人【中國肝臟外科之父吳孟超】吳孟超,1922年生於福建閩清。1949年畢業於上海同濟大學醫學院,199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歷任第二軍醫大學長海醫院肝膽外科主任、肝膽外科研究所所長,第二軍醫大學副校長,第二軍醫大學東方肝膽外科醫院院長等職。他創立創建了我國肝臟外科的理論體系和技術體系,被譽為「中國肝臟外科之父」。先後榮立一等功一次,二等功兩次,三等功六次。1996年被中央軍委授予「模範醫學專家」榮譽稱號,2005年榮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 長徵醫院新院開工典禮在浦東曹路鎮舉行
    上海警備區彭水根司令員、第二軍醫大學劉振全校長、陳錦華政委,中國科學院院士、第二軍醫大學第三附屬醫院吳孟超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長徵醫院廖萬清教授,上海市衛生局徐建光局長,上海申康醫院發展中心陳建平主任,空軍上海基地李文富政委,上海武警總隊胡漢武政委,上海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沙忠飛副局長,上海廣播電視臺林羅華副臺長,第二軍醫大學徐慶吉副校長等領導出席了開工典禮。
  • 2020年空軍軍醫大學本科錄取分數線匯總及院校簡介
    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軍醫大學(第四軍醫大學)簡稱「空軍軍醫大學」、「四醫大」,坐落於古都西安,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直屬的重點綜合性醫科大學,是國家」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國家「211工程」和全軍「2110工程」重點建設院校、「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試點高校,是軍隊培養高、中層次醫學專門人才的搖籃。
  • 2019年第二軍醫大學成人高考函授招生簡章
    2019年第二軍醫大學成人高考函授招生簡章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軍醫大學創建於1949年9月,時稱華東軍區人民醫學院。1950年改稱上海軍醫大學。1951年7月正式定名為第二軍醫大學。校機關設四部二院,下轄一部八系、3個師級學員管理單位、3所附屬醫院、1個國家肝癌科學中心和5個幹休所,現已成為我軍面向東南沿海的重要衛勤力量。2019第二軍醫大學成人高考優勢人才培養學校的主要培訓層次有研究生教育、本科生教育、任職教育和留學生教育等。開設臨床醫學、海軍臨床醫學、藥學、公共衛生事業管理、護理學等13個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