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影燈下70年——記我國肝臟外科之父、中國科學院院士吳孟超

2020-11-11 光明網

↑2019年3月,97歲高齡的吳孟超主刀手術

新華社上海11月10日電題:無影燈下70年——記我國肝臟外科之父、中國科學院院士吳孟超

新華社記者黎雲

吳孟超再一次回到了他再熟悉不過的醫院。與以往不同的是,這一次,98歲的吳老躺在了病床上。

回國、學醫、參軍、入黨,吳孟超的一生猶如一曲壯美的樂章,將青春和生命融於祖國的山河。

1949年同濟大學醫學院畢業,2019年從院士崗位上正式退休,吳孟超70年鞠躬盡瘁,成為我國醫療和科研戰線上一盞永不熄滅的無影燈。

人民軍醫的精神血脈

又有肝病患者敲開了吳孟超的家門,他白天沒能掛上吳老的號。

吳孟超招招手,讓這位來自安徽鄉下的病人躺在客廳的沙發上。女兒吳玲拿出布單,說鋪一下沙發乾淨些。吳孟超眼睛一瞪:怕什麼?我都不怕!

吳玲回憶,接待上門的病人是吳老行醫生涯中經常發生的事,她往往會退到一邊,看著父親上前給病人「叩診」。父親會上前握著病人的手問病情,甚至額頭碰額頭去試病人的體溫。

70年,吳孟超對病人的愛,由內向外溢散。每年大年初一,吳孟超都會穿著軍裝,帶領值班醫護人員,到病房裡去給住院病人拜年。吳孟超會先搓搓雙手,才將溫暖的手伸向病床。

「吳老說,大年初一不能回家的病人,得的都是大病,要投入多一些。」東方肝膽醫院護理部主任李麗跟隨吳孟超工作多年,從未見過吳孟超對病人說一句重話。

退役老兵羅永興已經年近70歲。20年前,羅永興確診肝癌晚期,是吳孟超主刀切除了13釐米的惡性腫瘤。羅永興後來做了一面錦旗送過去,吳老不高興了:「100元錢不是錢?你生病不花錢嗎?」

錦旗沒有收,過年時吳孟超還給羅永興發賀卡,祝他健康快樂每一天。羅永興說:「我就是按吳老說的那樣,健康快樂的又活了20年。」

聽說吳老病了,蕾蕾和媽媽從蘇北再一次趕到了上海。1996年,吳孟超為15歲的蕾蕾做了肝移植手術,從早上9點一直做到下午6點,整整9個小時。24年過去了,蕾蕾如今大學本科畢業,成為了一名中學美術老師,結婚生子。

輪椅上的吳老見到蕾蕾,非常高興:「來來來,我給你把把脈。」蕾蕾的脈象從容和緩,不浮不沉,節律均勻,吳老豎了一個大拇指:「不錯不錯,身體不錯!」

↑上世紀60年代,吳孟超在製作肝臟血管鑄型標本

白髮老者的人格魅力

別看吳老對病人從不發火,對護士也不生氣,但醫生們都怕吳孟超。

這是因為他唯獨對醫生兇得不得了。挨罵,幾乎成為所有醫生們的共同記憶。一個人挨了罵,另外的人就會上前安慰他:「吳老罵你,是因為他沒有放棄你。」

姜小清在吳老身邊工作了40多年,就沒少挨罵。「用藥貴了會被罵,病歷寫得再好,也會被他挑出毛病。」姜小清現在已經是科主任,成為全國著名的膽管外科專家,他首創的姜式吻合法,術後併發症低,他主刀的手術用藥少、耗材省。「都是被吳老罵出來的。」姜小清說。

吳孟超罵人總能罵到點子上,很多學生被他訓多了,也就訓出了嚴謹細緻、精益求精的作風。已是國內著名肝膽專家的沈鋒教授形容自己對病人是「戰戰兢兢」,從術前準備到術後管理,流程務必清晰。「他對保障醫療安全太嚴格了,抓得事無巨細。」

這種作風后來被提煉成為「勇闖禁區、勇於創新、勇往直前、勇攀高峰」的吳孟超精神。

吳孟超只要不出差,每晚7點35分就開始在病房裡轉。就算出差,他也會晚上突然打電話到值班室,看醫生在不在位。跟隨吳孟超36年的博士嚴以群寫的「醫囑記錄單」,吳孟超翻來覆去看了幾遍沒發現大毛病,仍把桌子敲得「咚咚」響,說是字寫得不好。

「他總是能在你最熟悉的領域找到你想不到的錯誤。」嚴以群說,他辦公室的牆上,掛有一份和規章制度釘在一起的檢討書,那是當年他代開一張處方單寫下的3000字反思。

罵歸罵,不過吳孟超還有一個習慣,就是學生們出國進修回來,他都會親自到機場迎接。面對學成歸來的年輕人,吳孟超會熱情伸出雙手:「歡迎回國!」

醫學泰鬥的樸實無華

吳孟超被譽為「中國肝膽外科之父」,卻始終不願做廟堂中的神。

「我最大的幸福就是倒在手術臺上。」——這句話吳孟超說了很多年。從1963年首次突破「中肝葉」手術禁區後,吳孟超一直堅持做手術,直到2018年,96歲高齡才告別手術臺。在無影燈下,吳孟超握緊16000多名肝膽患者的手,帶領他們走向重生。

「他都已經是頂級專家了,出差還住過經濟型連鎖酒店。」院士陳孝平回憶說,這種情況不是一次兩次。吳孟超吃飯的原則是不能剩飯,自己「光碟」,還要提醒同桌的人要吃完,盤子裡剩的菜他會分配下去。

吳老的「小氣」在醫院裡是出了名的。去奧地利開學術會議,吳老把飛機上省下的小麵包帶回酒店,當第二天的早餐。後勤的人找吳老籤字報銷發票會很緊張,吳老會一張一張的看。下班的時候,他的聲音會在走廊上迴響:「關燈!關燈!怎麼又不關燈!」

吳孟超的眼裡看的是病,心裡裝的是人。主刀手術後,吳孟超會堅持儘量用手工方式縫合傷口,因為用吻合器縫合需要好幾千塊錢,而手工縫合是不收費的——這個傳統在他工作的東方肝膽專科醫院一直延續了下來,成為外科醫生們的一項規矩。能用普通消炎藥,就不用高檔抗生素;能用患者隨身帶來的診斷片子,就絕不做二次檢查。

幾十年來,吳孟超團隊的手術平均費用,要遠遠低於國內其他醫院。「這種血脈傳承,就是人民軍醫的責任擔當。」海軍軍醫大學第三附屬醫院院長許勁松說。隔不了幾天,許勁松就會跑到吳孟超的病房裡,陪吳老坐一坐,盼著他好起來,再帶著大家查一次房。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來源: 新華社解放軍分社

相關焦點

  • 記我國肝臟外科之父、中國科學院院士吳孟超
    新華社上海11月10日電題:無影燈下70年——記我國肝臟外科之父、中國科學院院士吳孟超    新華社記者黎雲    吳孟超再一次回到了他再熟悉不過的醫院。    回國、學醫、參軍、入黨,吳孟超的一生猶如一曲壯美的樂章,將青春和生命融於祖國的山河。    1949年同濟大學醫學院畢業,2019年從院士崗位上正式退休,吳孟超70年鞠躬盡瘁,成為我國醫療和科研戰線上一盞永不熄滅的無影燈。
  • 中國肝臟外科之父吳孟超
    光明學人【中國肝臟外科之父吳孟超】吳孟超,1922年生於福建閩清。1949年畢業於上海同濟大學醫學院,199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歷任第二軍醫大學長海醫院肝膽外科主任、肝膽外科研究所所長,第二軍醫大學副校長,第二軍醫大學東方肝膽外科醫院院長等職。他創立創建了我國肝臟外科的理論體系和技術體系,被譽為「中國肝臟外科之父」。先後榮立一等功一次,二等功兩次,三等功六次。1996年被中央軍委授予「模範醫學專家」榮譽稱號,2005年榮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 【光明日報】我國肝膽外科奠基人:吳孟超
    古人有「才不近仙者不可為醫」的斷言,吳孟超也許的確有當外科醫生的天賦,但他的老師,「中國近代外科之父」裘法祖院士卻說:「我這個學生就是勤奮。」 吳孟超回憶起求學的經歷。「1954年,裘老被聘為第二軍醫大學的客座教授,我就黏在他身邊,他一步一步教,我一步一步學,連他對我的呵斥都要回味幾遍。」
  • 吳孟超院士館開館,傳遞東方肝膽醫院救死扶傷精神
    多年來,上海東方肝膽外科醫院院長,中國科學院院士吳孟超因在醫療行業做出了傑出貢獻,為全國無數患者帶來專業細緻的治療,受到了患者認可,更受到了吳孟超不僅是中國科學院院士,也是我國肝臟外科的開拓者和主要創始人之一
  • ——記中科院院士、第二軍醫大學東方肝膽外科醫院院長吳孟超(下)
    2006年全國科學技術大會閉幕後,從北京回到上海,吳孟超把國家獎勵給他的500萬元獎金和解放軍總後勤部獎勵給他的100萬元,全部拿出來用於他深愛的肝臟外科研究事業。 吳孟超對記者說,「我所有的知識和榮譽都是黨和軍隊給予的,而我回報祖國和人民的還太少太少。我們還有很多事要做。」
  • 蒼生大醫——記中國科學院院士、海軍軍醫大學第三附屬醫院教授吳孟超
    2005年,吳孟超榮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被中央軍委授予「模範醫學專家」榮譽稱號,2010年還被評為「感動中國十大年度人物」。但當一部以他為原型拍攝的傳記電影計劃在全國上映時,製片方請他題寫片名,這位聲名遠播的「中國肝臟外科之父」沒有選擇準備好的大詞,而是揮筆寫下了「我是醫生」這個樸素的名字。「中國『肝癌大國』的帽子還沒有扔進太平洋,我還要繼續同肝癌鬥爭。」
  • 裘法祖院士去世 87歲院士吳孟超雨中悼恩師(圖)
    老人一直沒有言語,沒有落淚,鞠躬後站立了半分鐘,在門口的弔唁簿上籤上自己的名字「吳孟超」。 吳孟超,中國「肝臟外科之父」,中國科學院院士,第二軍醫大學附屬東方肝膽外科醫院院長,裘老的第一批學生。今年87歲的老院士和裘老有著60載的師生情,「既是恩師,又是摯友」,昨日,吳孟超從上海乘坐飛機來漢。
  • 吳孟超院士:一位96歲軍醫的忠誠和堅守
    新華社上海8月31日電題:一位96歲軍醫的忠誠和堅守——記海軍軍醫大學東方肝膽外科醫院院長吳孟超院士    張鵬、丁汀、吳登峰    他忠誠於職業,醫生一做就是70多年。    他忠誠於選擇,當兵一當就是一輩子。
  • 【同濟•新聞】熱烈祝賀吳孟超院士館開館
    【同濟•新聞】熱烈祝賀吳孟超院士館開館 2020-10-19 19: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創新之力】——吳孟超院士先進事跡系列報導②
    從成功完成我國第一臺肝癌手術,到切除世界最大的肝海綿狀血管瘤;從創立肝臟「五葉四段」理論,到形成完善的肝臟外科診療體系;從組建肝臟外科「三人小組」,到成立國家肝癌科學中心……從醫77年,吳孟超手執柳葉刀,在崎嶇的山路上披荊斬棘、不斷攀登,以創新之力突破多個「禁區」,帶領中國肝臟外科邁向世界領先地位,為無數肝病患者帶來福音。
  • 吳孟超的原名你絕對想不到!
    吳孟超,1922年8月31日出生於福建省閩清縣,馬來西亞歸僑,1940年進入同濟附中,1949年畢業於同濟大學醫學院,獲學士學位。
  • 中國院士眼裡的氫科學
    2008年以後陸續傳入我國,也成為我國在醫學、健康、植物、能源等領域的重要研究與應用學科。率先研究的學者除大專院校與科研院所的專家教授以外,素有學術領域成就最高的兩院院士也紛紛發表論文,參與實踐,將氫醫學、氫農學、氫能源的研究和應用推向了一個新的臺階。
  • 2016年全國"最美醫生"揭曉 上海兩人獲殊榮[圖]-朱蘭,吳老,吳孟超...
    吳孟超:小行星因他得名  吳孟超是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軍醫大學東方肝膽外科醫院院長,國際著名肝臟外科學家。國際天文學聯合會還將17606號小行星命名為「吳孟超星」。吳孟超被病患親切地稱為「吳老」,他的成績背後是用畢生精力徵服肝癌、給人民健康生活的夢想,他對風險無所畏懼、能在決定病人生死的時候敢於擔,是因為他心中有對病人無限的愛。  有一年,一個晚期肝癌、肝硬化、肝腹水的病人來看吳老的門診,之前他們輾轉多家醫院均被拒絕收治。吳老拉著病人的手說:「生病不可怕,關鍵是要保持好心態。
  • 一個九旬老人還可以做些什麼 聽吳孟超講述手術室的幸福故事
    原標題:一個九旬老人還可以做些什麼   圖為吳孟超院士   吳孟超院士在這樣的高齡,依然每周親自主刀多臺高難度的肝膽手術,坐堂周二上午的專家門診,主持著第二軍醫大學東方肝膽外科醫院院長的日常事務,並親自帶教著多名研究生。   是什麼力量,使這位年逾九旬的老科學家依然充溢如此的生機?   「樸素的報國心,伴隨一生的選擇。為人民服務,則是一生的信仰!」
  • 裘法祖:用一把小小手術刀,劃開中國外科手術的一個時代
    國家勳章和國家榮譽稱號、「最美奮鬥者」,是新中國成立70年來,為偉大祖國獻身、為幸福生活奮鬥的傑出代表。這其中,有五名國家榮譽獲得者和十餘名「最美奮鬥者」與杭州有著不解的淵源,杭州,一路見證他們全力實踐「幸福源自奮鬥、成功在於奉獻、平凡造就偉大」的價值理念。 偉大時代呼喚偉大精神,崇高事業需要榜樣引領。
  • 裘法祖:當之無愧的「中國外科之父」
    1946年10月,一艘從德國開往上海的海輪,一位中國醫生在甲板上成功為一名肝臟破損、生命垂危的病人實施了肝臟縫補手術,病人轉危為安。這位醫生就是我國醫學界公認的一把寶刀,「中國外科之父」——裘法祖。1936年,裘法祖隻身遠赴德國,3年後,他獲得了慕尼黑大學醫學博士學位。1937年在慕尼黑大學醫學院以一等優秀成績獲得博士學位。1946年回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