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全國"最美醫生"揭曉 上海兩人獲殊榮[圖]-朱蘭,吳老,吳孟超...

2020-12-04 東方網

  東方網記者劉軼琳3月16日報導:今晚,「尋找最美醫生」評選結果公布,來自上海的東方肝膽醫院吳孟超教授和徐匯區斜土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家庭醫生朱蘭同時獲得「最美醫生」稱號。「尋找最美醫生」通過媒體尋找、社會推薦、個人自薦三個渠道而誕生,上海醫生為何如此深孚眾望?

  吳孟超:小行星因他得名

  吳孟超是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軍醫大學東方肝膽外科醫院院長,國際著名肝臟外科學家。國際天文學聯合會還將17606號小行星命名為「吳孟超星」。吳孟超被病患親切地稱為「吳老」,他的成績背後是用畢生精力徵服肝癌、給人民健康生活的夢想,他對風險無所畏懼、能在決定病人生死的時候敢於擔,是因為他心中有對病人無限的愛。

  有一年,一個晚期肝癌、肝硬化、肝腹水的病人來看吳老的門診,之前他們輾轉多家醫院均被拒絕收治。吳老拉著病人的手說:「生病不可怕,關鍵是要保持好心態。我給你開張住院證先住下來,咱們一起努力。」病人離開後,助手不解地問吳老:「吳老,這個病人不能手術,用藥也沒有太大意義,幹嗎還把他收進來?」吳老看了一眼助手說,「他已經被多家醫院拒之門外了,如果我們再不收他,他肯定會絕望,說不定會做出傻事來。我們既要看病,更要救人。」

  吳孟超常說:「一個好醫生,要眼裡看的是病,心裡想的是人!」因為心裡有病人,所以90多歲的吳老至今仍然放不下手術刀,活躍在手術臺上。除了星期二門診,如果不出差或開會,他現在每天都還要主刀一臺手術。而在醫院,吳老率先提出肝膽疾病的合理化、規範化治療:病人來醫院看病,一般不讓重新拍片子,用藥時只用對的、不用貴的,該開刀的開刀、不該開的堅決不開。

  從事肝膽外科領域研究60多年來,吳老潛心鑽研,先後在國際國內學術刊物發表學術論文1200多篇,出版《肝臟外科學》、《黃家駟外科學》等著作二十多部,把個人畢生的研究成果毫無保留地呈現給後來人。

  朱蘭:家門口的健康「女神」

  朱蘭是徐匯區斜土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家庭醫生,從醫18年來,朱蘭以愛心、真心和關心溫暖患者心靈;以精心、細心和責任心提升服務水平;治小病、管慢病、防大病,將病人需要視為自己價值所在,社區居民視她為身邊的健康「120」、家門口的「健康女神」。

  家住日暉二村的張阿姨是朱蘭的籤約居民。在一次她無意中說出自己最近大便不太正常,細心的朱蘭再次詢問病史,發現患者伴有消瘦等症狀,便馬上建議其赴三級醫院腸鏡檢查,結果診斷為直腸癌,隨後進行了手術。現在,張阿姨病情平穩,逢人她總是禁不住感嘆「是朱醫生救了我這條命啊!」

  茶陵路105弄趙阿姨的胰腺癌、日暉二村茅老先生的胃癌都在朱醫生細緻的診療中得以早期發現,贏得治療的黃金時期。茶陵路75弄的周奶奶彌留之際還叫著朱醫生的名字。許多老病人已經搬遷到了外區還輾轉幾輛公交車找朱醫生就醫,求得就是那份放心。

  上海新一輪醫改,提出加快建立全覆蓋、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服務體系,而這也恰恰是家庭醫生制服務的核心。朱蘭通過努力,構建了一個適合我們社區家庭的健康評價體系,通過60餘個細化的指標,展開對居民家庭的健康評估。

  朱蘭說,當初選擇留在社區做全科醫生的初衷,就是為了能更好地讓居民防病的關口前移。「今天,我正在不斷向著目標前進,而我夢想的藍圖也越來越清晰。「目前,朱蘭在自己的社區已完成680戶家庭健康評估,而這套評估方案也已在徐匯區得到全面推廣。

相關焦點

  • 【同濟•新聞】熱烈祝賀吳孟超院士館開館
    >10月18日,在「中國肝膽外科之父」、同濟醫學傑出代表、同濟大學附屬同濟醫院名譽院長吳孟超院士的家鄉福州市閩清縣,「吳孟超院士館」正式揭牌開館,同濟醫院程黎明院長出席開館儀式在開館儀式上,程院長代表醫院贈送了陳百先老教授親筆字畫「蒼松青翠志不老,桃李豔紅滿園春」,帶去了全院員工對院士館開館的祝賀和對吳老的崇敬之情。開館前,程黎明院長等專家與來自東方肝膽醫院、廣州中山第三醫院、福建孟超肝膽醫院和閩清縣總醫院的專家聯合舉辦了一場題為「軍地醫院聯合支援院士家鄉醫療結對攜手助力健康福建」的大型義診活動,為群眾現場義診,回饋吳老家鄉的父老鄉親。
  • 無影燈下70年——記我國肝臟外科之父、中國科學院院士吳孟超
    與以往不同的是,這一次,98歲的吳老躺在了病床上。回國、學醫、參軍、入黨,吳孟超的一生猶如一曲壯美的樂章,將青春和生命融於祖國的山河。1949年同濟大學醫學院畢業,2019年從院士崗位上正式退休,吳孟超70年鞠躬盡瘁,成為我國醫療和科研戰線上一盞永不熄滅的無影燈。
  • 記我國肝臟外科之父、中國科學院院士吳孟超
    新華社上海11月10日電題:無影燈下70年——記我國肝臟外科之父、中國科學院院士吳孟超    新華社記者黎雲    吳孟超再一次回到了他再熟悉不過的醫院。    錦旗沒有收,過年時吳孟超還給羅永興發賀卡,祝他健康快樂每一天。羅永興說:「我就是按吳老說的那樣,健康快樂的又活了20年。」    聽說吳老病了,蕾蕾和媽媽從蘇北再一次趕到了上海。1996年,吳孟超為15歲的蕾蕾做了肝移植手術,從早上9點一直做到下午6點,整整9個小時。24年過去了,蕾蕾如今大學本科畢業,成為了一名中學美術老師,結婚生子。
  • 裘法祖院士去世 87歲院士吳孟超雨中悼恩師(圖)
    裘老的大兒子(右)攙扶著吳老離開靈堂。 1954年至1958年,吳孟超從查房、檢查病人到科研、開刀,一直與裘法祖在一起。 裘老教我如何做好醫生 4年的貼身學習,讓吳孟超直接接觸了裘氏刀法(以精準見長,手術時不多開一刀,不少縫一針,儘量減少病人的創傷),「後來就學他的方法,基本上到現在,我的手術開刀方法風格都是他教的。」
  • 上海遠程醫療醫教研「援建」升級 吳孟超獎學金在同濟醫院啟動
    記者了解到,上海同濟醫院醫療集團成立一周年,包括全國33家醫療機構,以醫療集團為依託,同濟品牌的上海遠程醫療的發展不僅使外地患者異地問診疑難雜症的需求得到了實現,利用網際網路+「授人以漁」,也使得醫療集團內的學科聯盟建設和學科規範化發展得到了全面升級。
  • 吳孟超院士:一位96歲軍醫的忠誠和堅守
    新華社上海8月31日電題:一位96歲軍醫的忠誠和堅守——記海軍軍醫大學東方肝膽外科醫院院長吳孟超院士    張鵬、丁汀、吳登峰    他忠誠於職業,醫生一做就是70多年。    他忠誠於選擇,當兵一當就是一輩子。
  • 華中科技大學全國第3,走出116位傑出醫學校友,附屬醫學院更硬核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其前身為德國醫生寶隆博士於1907年創建的上海德文醫學堂,後發展成為國立同濟大學醫學院,是全國首批同時擁有國家級基礎醫學、臨床醫學、預防醫學三大實驗教學示範中心的兩所院校之一。吳孟超,1922年8月生於福建,1949年畢業於同濟大學醫學院(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前身),1991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2005年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2011年5月,中國將17606號小行星命名為"吳孟超星"。2012年2月3日,吳孟超光榮當選感動中國2011年度人物。
  • 一個九旬老人還可以做些什麼 聽吳孟超講述手術室的幸福故事
    原標題:一個九旬老人還可以做些什麼   圖為吳孟超院士回想走過的人生路,從醫73年、有著60年軍齡和黨齡的吳孟超告訴記者:「選擇回國,我的理想有了深厚的土壤;選擇從醫,我的追求有了奮鬥的平臺;選擇跟黨走,我的人生有了崇高的信仰;選擇參軍,我的成長有了一所偉大的學校。」   在自己選擇的路上,吳孟超老人執著地前行著。他說,「即使有一天,倒在手術室裡,也將是我一生最大的幸福!」
  • 2016年諾貝爾醫學獎揭曉 日本科學獨攬殊榮
    人民網斯德哥爾摩10月3日電 (記者 李玫憶 實習記者 劉靜 劉歌)10月3日是2016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的日子,作為第一個揭曉的諾貝爾獎項,它拉開2016年諾貝爾周的帷幕。上午11時30分,新聞發布會正式開始。
  • 吳孟超院士館開館,傳遞東方肝膽醫院救死扶傷精神
    多年來,上海東方肝膽外科醫院院長,中國科學院院士吳孟超因在醫療行業做出了傑出貢獻,為全國無數患者帶來專業細緻的治療,受到了患者認可,更受到了自從醫以來,吳孟超院長親手挽救超過1.6萬名病人的生命,並創造了許多醫學奇蹟。2005年,吳孟超院士還獲得了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吳孟超院士館於2018年9月動建,歷經兩年時間終於落地。院士館的建立初衷是為了發揚吳孟超院士對病人無限熱愛,對醫療技術不斷鑽研的精神。
  • ——記中科院院士、第二軍醫大學東方肝膽外科醫院院長吳孟超(下)
    本報記者 李爭平 姜天驕 2006年1月9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召開的全國科學技術大會上,吳孟超獲得了2005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建設創新型國家」的號召,讓耄耋之年的吳孟超再一次熱血沸騰。 2006年全國科學技術大會閉幕後,從北京回到上海,吳孟超把國家獎勵給他的500萬元獎金和解放軍總後勤部獎勵給他的100萬元,全部拿出來用於他深愛的肝臟外科研究事業。 吳孟超對記者說,「我所有的知識和榮譽都是黨和軍隊給予的,而我回報祖國和人民的還太少太少。我們還有很多事要做。」
  • 吳孟超的原名你絕對想不到!
    吳孟超,1922年8月31日出生於福建省閩清縣,馬來西亞歸僑,1940年進入同濟附中,1949年畢業於同濟大學醫學院,獲學士學位。
  • 我館「2020年度科學家精神電影全國科普場館巡映」活動啟動
    為大力弘揚愛國、創新、求實、奉獻、協同、育人的新時代科學家精神,中國科學技術館聯合全國39家科普場館共同舉辦,「光影科學夢」——科學家精神電影全國科普場館巡映活動,在36座城市全面開啟科學家電影巡映之旅。
  • 中科院院士林鴻宣入選2020年上海「最美科技工作者」
    「最美科技工作者」名單揭曉,中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研究員林鴻宣入選,並將作為上海地區候選人參加2020年(全國)「最美科技工作者」的遴選。經過各相關單位的廣泛動員、層層發動、三輪遴選和公示環節,最終確定10名2020年上海「最美科技工作者」。
  • 蒼生大醫——記中國科學院院士、海軍軍醫大學第三附屬醫院教授吳孟超
    次日下午談話時,吳孟超解釋:「手術的病人是一位河南農民,60多歲了,病得很重,家裡又窮,鄉親們湊了錢才來上海的,多住一天院對他們都是負擔。實在抱歉,讓你們等我了。」考核組的同志聽了非常感動。直到去年1月宣布退休前,時年96歲高齡的吳孟超一直沒有放下手中的手術刀。從醫77年,他主刀完成了1.6萬多臺肝膽手術,成功救治了1.6萬餘名患者。
  • 2016年中國木門十大品牌震撼揭曉
    歷時兩個多月,經過異常激烈的投票比拼、專業評審團的嚴苛審查及用戶調研分析,2016年中國木門十大品牌終於迎來了懸念揭曉的最後時刻。9月10日,由中華門窗網主辦的「2016年中國木門十大品牌」震撼揭曉,王者榮耀,登頂桂冠。
  • 【創新之力】——吳孟超院士先進事跡系列報導②
    當時,全國連一本有關肝臟外科的專著都找不到。吳孟超一頭扎進圖書館,努力想從理論上尋找突破的路徑。苦苦尋覓之下,一本英文版《肝臟外科入門》跳入眼帘。如獲至寶,他當即下定決心翻譯這部著作。為了能儘快譯出,吳孟超找到英文基礎較好的同事方之揚,共同參與翻譯工作。由於是第一次翻譯英文專著,加上對肝臟解剖和病理學知識知之甚少,兩人舉步維艱。
  • 歷時20年!上海大學首次作為牽頭單位獲此殊榮,4位院士給出超高評價!
    日前,2020年度冶金科學技術獎評審結果揭曉,上海大學先進凝固技術中心(簡稱CAST)原創並獨立完成的&34;榮獲一等獎。這是學校首次作為牽頭單位獲此殊榮,標誌著上海大學CAST團隊的原創技術成果不斷得到國內同行的認可。
  • 珍福泰(「三聯因子」寡核苷酸)膠囊:獲世博會創新品牌殊榮
    珍福泰(「三聯因子」寡核苷酸)膠囊:獲世博會創新品牌殊榮國際創新製造傑出貢獻獎行業十大創新品牌在上海世博會DEVNET館「國際製造創新節」上,由北海市巨欣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的珍福泰(「三聯因子」寡核苷酸)膠囊等40餘個中國創新製造的品牌喜獲「2010年上海世博會國際製造行業十大創新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