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高溫等離子體在1億攝氏度下保持20秒,韓國的核聚變是什麼突破
近日,韓國聚變能源研究所在大田總部舉行新聞發布會,宣布成功將韓國超導核聚變研究裝置KSTAR的超高溫等離子體在1億攝氏度的溫度下保持20秒。他們經過10年25860次實驗取得了這一成果。並稱韓國的核聚變技術由此上升到世界最高水平。
-
韓國核聚變研究取得新突破
來源:科技日報科技日報訊(記者邰舉)韓國聚變能源研究所11月23日在大田總部舉行新聞發布會,宣布成功將韓國超導核聚變研究裝置KSTAR的超高溫等離子體在1億攝氏度的溫度下保持20秒。KSTAR研究中心負責人表示,自2008年裝置開始運行以來,平均每年進行2000至3000次試驗。
-
韓國核聚變研究取得新突破,技術水平成世界最高
,宣布成功將韓國超導託卡馬克核聚變研究裝置KSTAR的超高溫等離子體在1億攝氏度的溫度下保持20秒,韓國的核聚變技術由此上升到世界最高水平。 (KSTAR韓國超導核聚變裝置。圖源:百度百科) 2018年,KSTAR研究中心首次成功將等離子體保持在1億攝氏度下1.5秒。
-
韓國KSTAR 核聚變裝置在 1 億度下運行 20 秒,打破世界紀錄
IT之家12月26日消息 據微博 @環球科學雜誌社消息,韓國名為 KSTAR 的超導託卡馬克核聚變裝置,本月成功在 1 億度下運行 20 秒,打破了目前的世界紀錄。▲ 圖片來自韓國聚變能源研究所,下同KSTAR 全名 「Korea Superconducting Tokamak Advanced Research」,被稱為 「韓國太陽」,該裝置此前於 2019 年能夠在 1 億度下運行 8 秒。
-
韓國核聚變實驗打破世界紀錄:控制1億度高溫的等離子體運轉20秒
韓國超導託卡馬克領航者(KSTAR)是一種超導聚變設備,也被稱為韓國人造太陽。它剛剛打破了世界紀錄,成功地將高溫等離子體保持了20秒,其溫度超過1億度。韓國聚變能研究所(KEF)的KSTAR研究中心宣布,在與首爾國立大學(SNU)和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聯合實驗中,成功地使溫度高於1億度的等離子體連續運行20秒,這是KSTAR等離子驅動核聚變的核心條件之一在2019年,KSTAR等離子體持續了8秒。
-
1億度20秒,韓國核聚變打破我國保持的世界紀錄,技術難關在哪
11月24日,韓國聚變能研究所的超導託卡馬克研究中心宣布,他們成功地將高於1億度的等離子體連續運行了20秒。這項舉動打破了由我國東方超環所保持的世界紀錄,此前我們在1億度的高溫下運行了將近10秒。韓國的聚變研究發展迅猛,2018年它們只保持了1.5秒,2019年就已經能保持8秒了,而今年時間再次翻倍。聚變技術在恆星中,巨大的引力為聚變創造了正確的條件,但在地球上,這很難實現。當把氫氣加熱到很高的溫度時,它從氣體變為等離子體。在等離子體中,帶負電的電子和帶正電的原子核彼此分離。
-
韓國核聚變實驗打破世界紀錄:控制1億度高溫的等離子體運轉20秒
2020-12-26 22:11:33 來源: 煎蛋網 舉報 韓國超導託卡馬克領航者
-
韓國「人造太陽」創紀錄的在1億攝氏度下運行了20秒
大多數技術創造者會認為進行為時數秒的測試令人失望,但這在聚變能源領域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功。韓國超導託卡馬克高級研究(KSTAR)創造了新的世界紀錄,超導聚變設備也被稱為韓國人造太陽,其離子在超過1億度(攝氏溫度)下維持了20秒鐘。
-
韓國人造太陽在1億度溫度下創造了20秒運行時間的新世界紀錄
韓國超導託卡馬克先進研究(KSTAR)是一種超導聚變設備,也被稱為韓國人造太陽,由於成功地將高溫等離子體保持了20秒,離子溫度超過1億度,創造了新的世界紀錄
-
韓國人造太陽創造世界紀錄,在1億度高溫下,成功運行20秒!
韓國人造太陽創造世界紀錄,在1億度高溫下,成功運行20秒!人造太陽的概念在很早之前就已經提出了,目的並不是真正的製造出一個可以掛在天空當中的太陽,而是希望人類可以利用太陽的核聚變,為人類源源不斷的提供新的能量。
-
韓國人造太陽創下奇蹟!1億度高溫維持20秒,打破我國保持的紀錄
在核聚變研究領域,我們也取得了不錯的成績,曾經我國東方超環所保持的世界紀錄是一億度高溫下運行了10秒,而現在這一紀錄被打破,韓國人造太陽創造了奇蹟,成功將高於1億度的等離子體連續運行了20秒,消息一經公布立馬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
-
韓國人造太陽刷新1億度持續運行20秒的世界紀錄
韓國超導託卡馬克先進研究(KSTAR)是一種超導聚變設備,也被稱為韓國人造太陽,在離子溫度超過1億度的情況下,成功維持高溫等離子體20秒,創造了新的世界紀錄。該項成果是與首爾國立大學(SNU)和美國哥倫比亞大學聯合研究獲得的。
-
1億度維持了10秒!中國人造太陽核聚變技術取得重大突破
來源:小央視頻、快科技、國際核電的那些事近日,我國大科學裝置「東方超環」取得重大突破,等離子體中心電子溫度首次實現1億攝氏度運行近「東方超環」是我國自主設計研製的磁約束核聚變實驗裝置,也被稱為「人造太陽」。據央視國防軍事頻道報導,我國大科學裝置「東方超環」近日取得重大突破,等離子體中心電子溫度首次實現1億攝氏度運行近10秒。
-
韓「人造太陽」刷新世界紀錄 1億度下持續運行20秒
科技日報北京12月28日電 (記者劉霞)據物理學家組織網近日報導,韓國超導託卡馬克先進研究(KSTAR)中心宣布,在與首爾國立大學(SNU)和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聯合研究中,成功讓等離子體在超過1億攝氏度高溫下連續運行了20秒!比2019年的時間(8秒)延長了2倍以上,創下新世界紀錄。
-
韓國人造太陽獲新突破!1億溫度下運行了20秒!此記錄已超越中國
太陽核聚變我們知道,太陽內部在持續進行著核聚變,這也是太陽能夠向外輻射能量的原因,但太陽的核聚變是無法控制的!鑑於核聚變龐大的能量,科學家們希望能夠人為控制核聚變的進程,從而為人類提供巨大的能源,這便是「人造太陽」!
-
韓國「人造太陽」刷新世界紀錄 有望促進可控核聚變反應從夢想走向...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近日報導,韓國超導託卡馬克先進研究(KSTAR)中心宣布,在與首爾國立大學(SNU)和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聯合研究中,成功讓等離子體在超過1億攝氏度高溫下連續運行了20秒!比2019年的時間(8秒)延長了2倍以上,創下新世界紀錄。這一成果有望促進可控核聚變反應從夢想走向現實。
-
離子溫度超過1億度,運行20秒,中國人造太陽已被韓國反超?
根據韓國超導託卡馬克先進研究(KSTAR)發布的公告顯示,在11月24日的時候,韓國「人造太陽」成功地使等離子體連續運行離子溫度高於1億度持續20秒,這是2020 KSTAR等離子運動的核聚變的核心條件之一,並且創造了新的世界紀錄,這個數據比2019年運行的時間8秒,足足的延長了2倍多,所以提升速度非常的快。
-
東方超環實現1億度運行10秒,離可控核聚變又進了一步
近日據央視報導,中國自主設計的核聚變實驗裝置、被稱為「人造太陽」的東方超環日前取得重大突破,在1億度的超高溫度下運行了近10秒。要知道,太陽表面溫度才5500度,中心溫度也在2000萬攝氏度。這個溫度被稱為小太陽當之無愧。實際上,太陽就是核聚變能量體,為太陽系內的所有行星輸送能量。
-
中國人造太陽獲重大突破,1億攝氏度運行近10秒,白宮:大事不妙
反而是一些海外國家已經呈現出爆炸狀態了,其中疫情最為嚴重的就是美國,美國從確診人數為零增長到10萬,用了一個多月,然而從10萬到20萬僅僅用了5天。過去24小時之內,美國境內的新增確診人數高達2.4萬人以上,死亡已經達到了6000人以上,而且截止到目前美國高層還是一片慌張,沒有任何系統性治理此次疫情的方案。
-
實現首次等離子體放電!世界最大核聚變研究設備仿星器運行
可控核聚變一直被認為是解決能源問題的主要選擇。1公斤核聚變原料產生的電能等同於1.1萬噸煤產生的電能,而核聚變反應所需的氚和氘在自然界中廣泛存在,核聚變反應堆比目前核電站的核裂變反應堆產生的核廢料更少,放射性也會在短期內消失。因此,可控核聚變也一直是人類研究的重點。近日,科學家在這一研究上又邁出重要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