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紐約布法羅的一個博物館在整理藏品目錄的時候發現了一枚1.6公斤的象鳥蛋,而這枚象鳥蛋在過去的幾十年裡一直被誤認為是一枚真蛋,而並非化石!
布法羅科學博物館的收藏經理佩奇·朗格在將藏品目錄錄入到電腦系統中的時候,在1000多枚蛋品收藏中發現了這枚象鳥蛋。
朗格稱:「當我看到這顆蛋的時候,它真的好大,通體呈奶白色,在所有收藏的蛋類中屬於最大的,蛋殼的表面很多細孔和點蝕,看起來就和真蛋沒什麼區別,估計這也是被誤認的根本原因。」
這枚象鳥蛋長12英寸(30釐米),周長約為28英寸(71釐米),重達3.5磅(1.6公斤)。而後該博物館的館長將這枚蛋帶到了紐約州立大學布法羅藝術自然保護部門進行X光攝影(使用X光射線來觀察物體內部的技術)。檢測結果不僅確定這枚蛋為象鳥蛋,而且還顯示它已經受精。
據博物館的記錄顯示,之前的館長在1939年從倫敦標本製作者那裡以92美元購得了這枚象鳥蛋。這位動物標本製作者曾在馬達加斯加島(位於印度洋非洲東南海岸附近)上購買了這枚蛋,這個地方也是象鳥的原生棲息地。
這種不能飛翔的鳥類能長到10英尺(3米)高,體重在770到1100磅之間(350公斤至500公斤),它們產下的蛋是所有脊椎動物裡面最大的,甚至比恐龍蛋還大,相當於大約150枚雞蛋的大小,其中一些象鳥蛋可以長到13英寸(33釐米)長。不過象鳥早在600多年前就已經滅絕了。
專家們稱:「像這種完整的象鳥蛋化石在公共機構中的收藏量還不足40枚,最靠近布法羅所發現的象鳥蛋可以在匹茲堡的卡內基自然歷史博物館中找到。」該博物館將於下周二開始向公眾展示這枚象鳥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