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醫院眼科盧奕團隊首次構建了體外晶狀體上皮細胞加熱模型,以嘗試模擬晶狀體的自然衰老過程,為年齡相關性白內障的研究提供了新視角。相關成果日前發表於 Scientific Reports。
年齡相關性白內障是全球首位的致盲性眼病,但其具體發病機制並未完全闡明。以往國內外研究主要依靠動物模型對晶狀體衰老這一科學問題開展詳細研究,而基於晶狀體細胞的衰老模型研究則鮮有報導。
盧奕團隊在前期研究中,已經使用晶狀體組織加熱模型成功模擬出晶狀體數十年來在體溫作用下發生的變化。此次,研究人員更進了一步,利用晶狀體上皮細胞構建了加熱模型,成功觀察到細胞膜流動性的增加、晶狀體蛋白的分布和表達以及蛋白分子伴侶功能變化等現象,能較好地模擬晶狀體的年齡相關性改變。
另外,傳統動物模型構建,對動物傷害較大,不一定能真實反映晶狀體衰老過程;前期實驗中應用到晶狀體組織學模型又需要捐獻者眼球或手術中獲取晶狀體組織,來源有限。盧奕表示,該新晶狀體衰老模型是基於晶狀體上皮細胞的體外培養而來,因此更利於獲得、可幹預度更高,彌補了晶狀體細胞學衰老模型的研究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