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媒:科學家研發出可調節人工晶狀體 可矯正老花眼

2020-12-05 參考消息

參考消息網9月19日報導西媒稱,隨著年齡的增長,人眼的晶狀體會硬化,導致變焦能力降低,這種情況被稱為「老花眼」。矯正老花眼的最終解決方案是用能夠模仿晶狀體功能的鏡片取代晶狀體。

據西班牙《阿貝賽報》網站9月17日報導,西班牙國家研究委員會的科學家在研究員蘇珊娜·馬科斯的領導下研發出一種可調節人工晶狀體,它可以在看遠處和近處的物體時改變形狀以便聚焦。這項成果的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美國《光學》雜誌上。

馬科斯表示,這種新型人工晶狀體由兩個元件組成:一個用於矯正遠視力的屈光元件和一個負責改變人工晶狀體形狀以聚焦的可變形元件。

該人工晶狀體的設計經過了使用有限元模型進行的計算測試,製造出的樣品經過了實驗評估,人工晶狀體內的幾何變化也已通過光學相干層析成像技術得到了測定。

西班牙國家研究委員會研究員安德烈斯·德拉奧斯表示,該人工晶狀體可以複製眼睛晶狀體的行為。他說,儘管以前出現過可調節人工晶狀體,但它們沒有顯示出有效的機能變化,這可能是因為其設計不符合眼睛晶狀體的天然機制,或是因為受到晶狀體囊袋的大小或完整性的影響。德拉奧斯最後說:「我們的人工晶狀體實現了有效的機能變化。」(編譯/蘇佳維)

相關焦點

  • 得了老花眼 四類人群可考慮置換人工晶體
    「老花」為何有人早有人晚 老花眼是眼睛出了什麼問題? 我們的眼球內有個叫做晶狀體的組織,它是一個雙凸透鏡形狀的透明組織,靠很多叫「懸韌帶」的小帶子連接於眼內睫狀肌上。當我們看近處時,睫狀肌收縮帶動懸韌帶鬆弛,使晶狀體變凸,產生調節從而看清近處物體。
  • 老花眼、白內障能一步到位,恢復正常視力嗎?
    陳彬川說,這是由於年齡增長所致的生理性調節減弱,造成眼睛看近處物體調節力不足,稱為老視(俗稱老花眼)。 那麼人為什麼會出現老花眼呢?陳彬川介紹:「當人在40歲以後,晶狀體就像一個放大鏡,是一個扁的球形,與放大鏡不同的是晶狀體有很好的彈性,可改變自己的屈光力。晶狀體由晶狀體囊和晶狀體纖維組成。
  • 西媒:科學家研發出合成納米抗體 可阻止新冠病毒感染人體
    西媒稱,一個國際科學家團隊以羊駝和駱駝體內存在的納米抗體為基礎研發出一種合成納米抗體,可通過其阻止新冠病毒感染人類細胞的功能來對抗新冠。據埃菲社柏林11月4日報導,歐洲分子生物學實驗室(EMBL)4日宣布,這種納米抗體被稱為「sybody 23」,科學家在體外試驗中已證實它能夠滅活新冠病毒。
  • 人工晶狀體越貴越好?
    醫生,我要做那個三焦點的人工晶狀體,再加個飛秒。這個需要檢查了才能決定。這個不需要檢查吧,就選那個最貴的。
  • 為什麼40歲就老花眼了,該如何判斷?兩個症狀可以自測一下
    而且,年輕時越是視力好的人,老花眼出現的時間就可能越早一些!人的眼睛就如同照相機一般,當光線從外界進入眼球之後,就會通過兩個「變焦鏡頭」轉化,也就是角膜和晶狀體。在進行一系列光線處理時,晶狀體發揮了主要的聚焦左右;這主要是依靠了一種名為「睫狀肌」的組織,隨著人年齡不斷增長,睫狀肌的收縮能力也會越來越差,再加上晶狀體的彈性變弱,所以就會影響到人的視力,導致看近處事物時,眼睛調節能力下降,從而出現了近視眼截然相反的症狀,只有看遠處事物才能看清楚。
  • 老花眼有治了?這次不是謠言,是未來!
    不過,科學在進步,一些治療老花眼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未來,還真的有可能通過眼藥水來治療老花眼。今天,我就來跟大家分享一下這些最新的研究。先簡單說說,老花眼是怎麼回事?老花眼是眼睛的正常衰老現象,是每個人老了都要面對。這是因為眼睛老化使得晶狀體硬化、變厚、彈性變差,導致的向近距離調焦的能力衰退,所以看近處不清楚,需要用凸透鏡的花鏡矯正。
  • 晶狀體與人工晶狀體脫位的處理:第一季
    敬請關注這些年我們用過的方法——晶狀體與人工晶狀體脫位處理技術第一季! 擅長玻璃體視網膜手術(視網膜脫離、黃斑病變、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等)、複雜眼外傷以及小兒玻璃體視網膜手術、複雜病例白內障手術、瞳孔成型手術、晶狀體與人工晶狀體脫位手術。完成各種內眼手術數萬例。
  • 35歲老花眼就可能找上你 錯誤應對方式加速晶體老化
    記者日前從愛爾眼科舉行的睛新摘鏡手術產品發布會上獲悉,因認知缺失,國內老花患者數量和矯正數量嚴重不對等。老花眼,又稱老視,是一種生理現象,隨著年齡增長,晶狀體硬化,彈性減弱,睫狀肌收縮能力降低而致調節減退,近點遠移,故發生近距離視物困難。老視通常在38歲左右出現,發病高峰在42-44歲左右。
  • 昊海生物科技(06826):在研產品人工晶狀體完成備案並將啟動臨床試驗
    該產品為可摺疊、疏水性丙烯酸酯、單焦、非球面人工晶狀體,用於矯正白內障超聲乳化手術中無晶狀體眼的視力。它採用創新性一次性模注成型生產工藝,該生產技術預期將顯著降低成本,並製造出性能穩定的高品質人工晶狀體,提高產品合格率,改善手術後視覺質量。該產品將擴充公司疏水人工晶狀體產品線,且產品所應用的模注工藝平臺的使用也將推進公司後續高端功能性疏水人工晶狀體全系列產品的開發。
  • 人工晶狀體龍頭——愛博醫療
    公司主要產品覆蓋手術和視光兩大領域,主要針對白內障和屈光不正這兩大類造成致盲和視力障礙的主要眼科疾病,其中手術領域的核心產品為人工晶狀體,視光領域的核心產品為角膜塑形鏡,以及圍繞這兩項核心產品研發生產的一系列配套產品。首先何為晶狀體?
  • 自主人工晶狀體第一股,打破國際廠商壟斷
    公司以研發生產自主創新的白內障人工晶狀體為起點,目標是開發全系列眼科醫療產品,包括植入類眼科耗材、手術器械、手術設備、眼視光產品、眼科藥品等系列產品,覆蓋白內障、青光眼、眼視光等諸多領域,是國內眼科醫療領域的創新引領企業。 愛博醫療表示,公司是國內首家高端屈光性人工晶狀體製造商,也是國內主要的可摺疊人工晶狀體製造商之一。
  • 一臺手術:白內障、老花眼、近視、散光全搞定!
    眼睛的晶狀體原本是透明清澈的,這樣光線順利經過透明的晶狀體,能把遠近物體的形象,清晰地反映在視網膜上! 晶狀體逐漸變混濁的過程,我們可以想像在煎雞蛋時,透明的蛋清慢慢變成硬硬的蛋白。這就好比患白內障晚期我們眼睛裡晶狀體的狀態。晶狀體已經不再透明,光線無法透過一個完全「變質了」的晶狀體,順利投射到視網膜上,因此,白內障會導致看東西模模糊糊,晚期會導致失明。
  • 白內障還是老花眼?別再傻傻分不清!
    老花眼主要是屈光間質調焦功能減弱造成的。屈光間質通過晶狀體的彈性來正常調焦,隨著年齡增長,晶狀體會慢慢變硬,逐漸失去了彈性,導致屈光間質無法正常聚焦,表現為眼睛只能看到遠處,卻看不到近處。 老花眼直接表現為近距離閱讀模糊、疲勞、酸脹、多淚、畏光、乾澀及伴頭痛等症狀。
  • 晶狀體脫位該怎麼辦?
    馬方症候群引起的晶狀體不全脫位屬於懸韌帶進展性病變,隨時間延長而逐漸加重,往往需要手術幹預。4. 非手術治療對晶狀體尚透明、未引起嚴重併發症的晶狀體不全脫位或玻璃體腔脫位者可作密切隨訪。晶狀體脫位導致的屈光不正可通過佩戴框架眼鏡或角膜接觸鏡矯正以獲得部分有用視力。5.
  • 老花眼吃葉黃素管用嗎 改善老花眼還可以吃這些
    老花眼是人體機能老化的一種現象,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患者的生活和工作。 老花眼屬於一種生理現象,隨著年齡的增長,晶狀體硬化,彈性減弱,睫狀肌收縮能力降低而導致的調節減退
  • 「近視無所謂」,反正老花眼能抵消近視!這是真的嗎?
    一般情況下,50歲後才會出現老花眼,可現在不少人由於用眼過度,40歲開始就出現老花現象了。 當出現100度老花眼時,看遠處還是要戴100度近視,看近則不需要戴眼鏡了。 這下懂了啵? 還是有點懵? 想必困擾大家的或許是一種誤區:老花眼就是遠視!
  • 眼睛內鏡頭的移位---晶狀體與人工晶狀體脫位
    急性閉角型青光眼患者可發生隱匿性懸韌帶異常。三·晶狀體脫位可能會引起哪些併發症?(1)視覺異常:屈光不正,單眼復視等;(2)繼發性青光眼:脫位的晶狀體或人工晶狀體可以影響眼內房水的排出途徑,進而引起眼壓升高;(3)玻璃體視網膜異常:晶狀體或人工晶狀體可以脫位到玻璃體腔對玻璃體與視網膜產生影響,如視網膜脫離等;(4)葡萄膜炎;(5)角膜混濁。
  • 西媒:科學家研製出仿造重力裝置 向人工重力邁進一步
    參考消息網7月4日報導西媒稱,科學家研製出一個將能在宇宙飛船和空間站中仿造重力的樣品裝置,這將幫助太空人保持健康。據埃菲社7月2日報導,美國科羅拉多大學博爾德分校的實驗室向著在科幻電影中才能看到的人工重力又邁進了一步。這裡的研究人員希望在不久的將來,使在宇宙飛船和空間站中製造人工重力成為現實。該校2日發表聲明表示,由研究員託林·克拉克領導的研究團隊研製出一個將能在宇宙飛船和空間站中仿造重力的樣品裝置,這將幫助太空人保持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