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家的印象中「老花眼」,似乎就是老年人的專利,只有6、70的老年人才會出現;
但實際上,老花眼只是臨床對眼睛生理老化的定義而已,在40歲以後就可能病發!
而且,年輕時越是視力好的人,老花眼出現的時間就可能越早一些!
人的眼睛就如同照相機一般,當光線從外界進入眼球之後,就會通過兩個「變焦鏡頭」轉化,也就是角膜和晶狀體。
隨後經過玻璃體,最終在視網膜上聚焦,然後又會通過視神經傳遞給大腦,最終才能讓機體看清東西。在進行一系列光線處理時,晶狀體發揮了主要的聚焦左右;
這主要是依靠了一種名為「睫狀肌」的組織,隨著人年齡不斷增長,睫狀肌的收縮能力也會越來越差,再加上晶狀體的彈性變弱,所以就會影響到人的視力,導致看近處事物時,眼睛調節能力下降,從而出現了近視眼截然相反的症狀,只有看遠處事物才能看清楚。
老花眼是生理老化現象,也就是說每個人都可能出現。但不同人出現的時間也不相同,除了和基因因素有關之外,以下幾個因素也會影響老花眼的病發時間:
1、屈光不正:根據臨床數據表明,有遠視問題的人,更容易出現老花症狀,而近視眼出現老花的年齡較晚一些,而且近視度數還會抵消老花度數,特別是近視度低的人,看近處的時候往往不需要戴老花鏡,但這並不能說明近視的人不會老花;
2、用眼方式:如果整日都從事近距離、精細工作者的人,發生老花的年齡相對較早;
3、身體素質、地理因素影響:如果是手臂較長、個子較高的人,所需閱讀距離也比較遠,發生老花的年齡也較晚一些。
除此外,高溫還會影響晶狀體的調節能力,所以越是生活在赤道附近的人,越早容易出現老花眼!
需要強調一點,遠視眼和老花眼完全不是一回事,大家應學會分辨!
因為老花本身就是近距離視力障礙,所以在臨床上一般都是用凸透鏡來矯正,而遠視也是用凸透鏡來矯正,所以很多人會都將老花和遠視眼歸為一類,但事實上二者有明顯區分;
在正常情況下,光透過角膜和晶狀體後,最終會聚焦在視網膜平面上,這也就是臨床所說的「正視」。而相反的是,當角膜和晶狀體曲率過小、眼球太短時,光最終會聚焦在視網膜後方,這就是遠視眼;
因此,遠視眼和眼球結構有關係,只不過是部分人會出現。而老花眼則是一種和年齡有關的生理現象,隨著年齡增長,幾乎每個人都難逃過。
如果近期有以下兩個症狀,就可能是老花到來的信號:
1、遠視:在老花的最初階段,患者主要表現為細小自己無法看清楚,只有將手機、書本拿遠之後,才能看清楚小字。這種症狀會隨著年齡增長而逐漸加重,近距離閱讀和工作變得越來越困難;
2、眼疲勞:除了逐漸遠視之外,往往還會伴隨視物模糊、用眼疲勞等症狀。比如在看書時,沒一會兒就出現了眼睛酸脹、眼睛疼痛等症狀。特別是到了光線暗、夜晚時,症狀尤為明顯。
如果近期有老花眼症狀出現,且年齡大於40歲以上,應去專業的配鏡機構進行驗光,然後根據眼睛屈光狀態、身高、閱讀習慣等進行綜合考量,並佩戴適合自己的老花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