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巴彥淖爾市烏拉特前旗先鋒鎮黨委、政府立足全鎮實際,以「平安建設」為目標,以基層基礎工作為重點,聚焦鄉村治理,全面推行村民小組網格化「微治理」新模式,努力打造社會和諧穩定、群眾安居樂業、經濟穩步發展、社會各方力量共建共治共享鄉村善治的工作格局,使全鎮社會大局和諧穩定,群眾的安全感、幸福感、獲得感、滿意度顯著提升。
一、組建「微組織」,增強鄉村治理凝聚力
(一)組建黨小組,強化基層組織建設。以村民小組為單位,全部建立黨小組,從解決村級議事決策難、化解矛盾難、聯繫服務群眾難、村民集中學習難、群眾活動開展難、黨員作用發揮難等方面的問題著手,充分發揮黨小組上聯村黨支部,下聯黨員和群眾的功能和作用,推進村級各項事務順利開展。
(二)組建議事理事會,增強輻射帶動力。在每個村民小組全部組建議事理事會,圍繞村民小組財務開支、公益事業、集體經濟、產業發展、矛盾調處、鄉風文明等各項重要事項開展議事理事,形成了簡單易操作、管用見實效的村民小組協商格局。同時賦予議事理事會一定的「微權力」,凡是涉及到集體和農戶的所有相關事項,均需村民議事理事會全體成員籤字蓋章、審核把關。
(三)組建志願服務隊,增強價值導向引領力。積極鼓勵村民小組發動黨員、群眾組建黨員先鋒服務隊、巾幗服務隊、青年志願服務隊等各類志願服務組織,在村民小組黨小組的領導下,組織開展扶貧濟困、環境整治、政策宣講等各類志願服務,廣泛動員群眾參與文明家庭、「精巴媳婦」「乾淨人家」評選等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導群眾講文明樹新風。
二、實行「微管理」,提升基礎治理水平
(一)推行網格化管理,推動村民自治更加科學。以村民小組為單位,按照居住相鄰、管理幅度適宜、易於集中、便於活動的原則,每10—20戶村民劃分一個網格,每個網格推選一名群眾基礎較好,威望較高的黨員或戶代表擔任網格員。主要負責本網格內的事務管理、示範引導和政策宣傳、村民管理、民情民意的收集上報等工作。通過建立「一對一、一對多」結對聯繫服務群眾機制,積極了解社情民意,幫助解決問題,化解矛盾糾紛,反映群眾訴求,做到提戶知人、提人知事、提事知情。
(二)制定村規民約,規範群眾的行為自覺。按照合法合規、發揚民主、價值引領、因地制宜和「易記、易懂、易行、可成習慣」的原則,圍繞規範日常行為、維護公共秩序、保障群眾權益、調解矛盾糾紛、引導民風民俗等方面統一制定村規民約,充分發揮村規民約在基層治理中的獨特功能,倡導文明誠信向善鄉風村俗。
三、開展「微服務」,提升群眾幸福感
(一)開展「六小治理」,促進農村社會和諧穩定。由黨小組、議事理事會、網格員嚴格按照每月入戶走訪不少於2次、每月通過電話、見面等方式最少聯繫1次的標準要求,廣泛開展「六小治理」活動(即:排查小隱患、控制小苗頭、調處小糾紛、解決小困難、整治小環境),對網格內的各類安全隱患、矛盾糾紛、群眾訴求等進行摸底排查,及時掌握苗頭性問題,建立治理臺帳,逐項銷號辦理,做到早預防、早發現、早化解。
(二)開展聯繫服務群眾活動,實現服務群眾「零距離」。以「串串門、貼貼心」的形式,組織黨員和志願服務隊定期深入到農戶家中、田間地頭、小賣部等地,廣泛開展政策宣傳、產業指導、扶貧幫困、脫貧攻堅、便民服務、矛盾化解、民主議事、思想教育、文化宣傳、種養殖技術講授等服務群眾活動,積極為群眾答疑解惑和解決生產生活困難。
(三)建立「黨群連心站」,築牢基層組織前沿陣地。在村民小組活動陣地設立「黨群連心站」,主要承擔村民小組內的村民自治網格化運行,開展黨員、群眾教育管理、村民說事議事、村情民意收集、方針政策傳達、聯繫服務群眾等工作。使「黨群連心站」真正成為農村基層黨組織開展黨員活動、強化黨員管理、聯繫服務群眾的前沿陣地,成為最貼近群眾的黨組織窗口。
四、推行「微教育」,提升全民整體素質
充分利用「板凳講習所」「黨群連心站」等陣地載體,定期組織黨員和群眾以村裡事和身邊人作為素材,用「嘮家常、講故事」通俗易懂的形式,開展培訓教育和交流討論活動,讓黨員和群眾坐得住、聽得懂,既上心又入腦,不斷提高黨員和群眾的思想素質。利用微信群開設「微課堂」,定期上傳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種養殖實用技術知識問答等連結,以方便廣大群眾隨時隨地進行互動交流和學習,不斷提高全民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和便捷性。廣泛動員群眾參與文明家庭、道德模範、「乾淨人家」「精巴媳婦」評選等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引導和動員群眾參與鄉村治理,革除陳規陋習,培育鄉風文明,弘揚公序良俗。同時加大普法力度,加強法治宣傳教育,引導農民群眾依法表達訴求、解決糾紛、維護權益。
五、強化「微監督」,全力打造陽光村務
(一)開展民主議事監督活動,激發群眾「參政議政」的積極性。嚴格按照村級事務管理「四議兩公開」工作法,開展民主議事監督活動,健全完善村級民主議事規則,建立村「兩委」成員、人大代表、黨員代表、村民代表、網格員聯席會議制度。從村「兩委」換屆選舉、集體經濟發展、土地治理項目等事關全村發展的重大事項,到涉農補貼發放、最低生活保障費發放、新型合作醫療等涉及個人利益的零碎事項,通過民主議事說事、民主監督的方式,讓群眾共同參與,全程監督管理,充分發揮群眾能力智慧,激發群眾「參政議政」的積極性。
(二)推行「紅黑榜」制度,保障鄉村治理穩步推進。積極推行「紅黑榜」制度,對於積極響應支持鎮村兩級號召、支持網格化「微治理」、服從網格長和網格員管理、配合村民小組事務理事會工作、遵守村規民約的村民,列入「紅榜」名單。對於不交環境衛生整治費用、不繳納水費、不出義務工或者無故阻攔美麗鄉村建設、村莊環境衛生整治、公益項目實施、產業發展等不遵守村規民約的村民,列入「黑榜」名單。「紅黑榜」統一由村黨支部在各村民小組人員聚集地和村民小組「三務公開」微信群張榜公布。對列入「紅黑榜」名單的村民,村黨支部根據《先鋒鎮村民小組網格化微治理「紅黑榜」制度》的相關規定,落實相應的獎懲措施。
先鋒鎮通過全面推行村民小組網格化「微治理」模式,進一步加強了村組兩級隊伍力量,增強了村黨支部的凝聚力和戰鬥力,切實解決了村民小組議事決策難、化解矛盾難、服務群眾難、黨員集中學習難、活動開展難、作用發揮難等方面的問題,夯實了黨組織的基層基礎,激發了基層黨組織活力,暢通了聯繫服務群眾「最後一公裡」,加快推進村民自治進程,形成了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村級事務網格化管理新格局。
[責任編輯:周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