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源村蝶變之社會治安
每天3509棟裝有藍牙門禁的房屋開關門達12萬人次;每天300萬件快遞包裹從大源發出;每天111名網格員行走在大源548條街巷上,1363支高清攝像頭覆蓋全村,守護著街坊們的安全……
大源村綜合治理中心網格監控
這是廣州市白雲區大源村日常繁忙的一天。
大源村為廣州最大城中村,面積為25平方公裡,居住著近16萬人口,容納了5000多家電商經營戶,經濟非常活躍。由於生產生活要素高度集聚,管理難度驟增,守護好這座「巨無霸」村莊的安全,並不容易。
城市實現「善治」,關鍵是要走精細化治理之路。
2018年白雲區啟動大源「重點村」綜合整治行動以來,強力整治黃賭毒、涉黑惡犯罪及其保護傘問題,增強群眾安全感。同時,大源村以推進網格化管理服務工作為切入點,提升技防水平,推行「五長」微治理,推動居民群眾融入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格局,以「繡花」功夫努力實現「管理全覆蓋、服務零距離」,讓生活在這裡的人們安全感滿滿。
重拳治亂
村民感嘆整個村「亮堂」起來了
2018年,位於大源村龍口山莊附近的私人「豪宅」違建被徹底清拆。去年,「豪宅」所在位置被打造成供群眾休閒、娛樂的龍口公園,原來通往龍口山莊的路也升級為一條柏油路,真正還綠於民。
這正是大源村重拳治亂的一個縮影。重點整治以來,白雲區在大源村開展掃黑除惡行動,重點查處中央掃黑除惡重點督辦的龍口山莊金某黑惡勢力案件,一舉消滅橫行多年的「村霸」團夥,拆除違建6950平方米,問責21人。同時,大源村鐵腕整治「黃賭毒」,加大深挖打擊力度,抓獲黃賭毒違法犯罪嫌疑人284人。今年以來共接案件類警情447宗,同比降27.2%。
白雲區派駐大源村第一書記彭志良說,白雲區將掃黑除惡與大源村整治結合起來,通過狠打擊、治亂源、深挖傘、強根基,取得了顯著成效。
說起治安環境的改變,生活在這裡的每個人都深有感觸。「過去飛車搶包時有發生,晚上不敢出門。」大源村第十六經濟社村民張銀帶說,如今整個村都「亮堂」起來了,出門不用「挑時間」了,晚上到公園休閒娛樂成了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精細治理
網格更小,服務力量更強了
重拳治亂之後,建立一套常態化的治理體系至關重要。大源村就靠「網格化」一招,實現管理全覆蓋,將服務送到村民家門口。
在大源村,讓網格化工作落到實處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最初大源村500多條街路巷中只有25條有正式路牌。」大源來穗中心負責人楊智新說,人多屋多,門牌號不清,基礎數據不清,網格化管理服務工作最開始無從下手。
破解方法是,通過大排查徹底摸清底數。白雲區委政法委出租屋管理科科長戴慶忠表示,從2018年開始,大源村展開一輪又一輪的基礎信息大排查工作,用一年多時間掌握了管理底數。大源村將原來的39個網格進一步精細劃分為111個基礎網格,並推動屬地黨建、出租屋管理、市政環衛等工作力量向網格流動,「網格更小,服務力量更強了。」
「每天都要入戶巡查,採集更新基礎信息,排查安全隱患,收集社情民意信息。」李崟是大源村一名網格員,他負責巡查38棟(含8間工廠)、639間出租屋。「發現問題會通過移動終端上報,督促房東整改、相關部門介入解決,形成閉環。」
面對龐大的服務對象,李崟善於抓住「牛鼻子」。他與網格內的幾十名出租屋屋主組建了微信群,「實時傳達新要求,把每一條要求落到每位租客身上。」
這樣的微信群,大源村的每一名網格員都有幾個。目前,大源村建立111個網格員工作群和3509個棟長群,約5.8萬來穗人員入群,「網格員可以24小時下沉到網格中去,隨時呼叫,隨時處理。」
一張安全網
「高清眼」與「硬核」藍牙門禁
111個網格、548條道路、6730個門牌、106622個詳細地址……這是大源村綜治中心「智慧大腦」告訴我們的數據。
在大源村綜治中心大屏前,工作人員輕點滑鼠,每棟樓有多少個房間、租客詳細情況便「跳」到眼前、一覽無遺。「每個網格內的每棟樓都有唯一身份編碼,每位租客開關門的軌跡都可追蹤。」楊智新說,綜治中心資料庫與村內高清攝像頭、出租屋電子藍牙門禁連通,「共同織成一張安全網。」
據了解,大源村依託智慧社區系統建設,全力推進「綜治中心+網格化+信息化」建設,截至6月,大源村共有接入攝像槍1418支,其中高清攝像槍1363支,正逐步將轄區單位、企業安裝的視頻監控接入村委會的監控平臺進行聯網應用,精準推動打、防、管、控工作。
藍牙門禁
電子門禁是又一件「硬核」利器。目前,電子藍牙門禁系統已覆蓋房屋3509棟。該禁系統實現了與「平安白雲」聯網,可以對住戶信息的精確採集。
在一棟出租屋門前,大源村治安聯防隊副隊長李承輝講解說:「要取得打開藍牙門禁的鑰匙,租客先要打開微信小程序『平安白雲』註冊相關信息,公安後臺審核後才能入住。住戶使用手機藍牙開門,定位更精準了,網格員上門巡查,發現租戶信息變動可在後臺實時更新。」
「五長」微治理
各顯所能,共同解決問題
大源村在網格化服務管理上不斷先行先試,探索出網格「微治理」的工作機制,把黨的全面領導傳導延伸到基層。目前,大源村的111個網格全部都建有黨支部或黨小組,劃分了212個黨員責任區,約280名本地黨員和千餘名流動黨員按責任區履職服務。同時,建立了黨員聯繫群眾機制,並開展星級黨員評選。
大源村還開展「五長」微治理,建立黨小組長、網格長、議事長、監事長、警長組成的網格「五長」共治體制,讓資源力量向基層、向重點事務有序集中,群眾身邊的問題在基層快速解決。整治以來,大源村累計辦結網格事件3萬多宗,基本實現「小事不出網格、大事不出社區」。
「每天我們都要入戶巡查,採集更新基礎信息,排查安全隱患,收集社情民意信息,當遇到自己解決不了的難題,我都會找『五長』幫忙。」大源村35網格的網格員張俊龍介紹,網格員對自己「責任田」的情況了如指掌,殘疾人、孤寡老人等特殊人群成為網格員們最牽掛的對象,「『五長』們總能協助群眾解決問題。」
「『五長』是群眾身邊人,網格微治理是群眾身邊事,通過網格內的充分對話,充分了解群眾所想所急。同時,『五長』隊伍分工不分家,發揮黨小組長先鋒模範作用,廣泛發動群眾參與,促進公共事務協商共議,並強化屋主責任意識,落實安全防範工作深入每一個網格,有利於問題就地解決,矛盾就地化解。」戴慶忠說,「五長」微治理突出了治理的協同力量,「大家各顯所能,共同解決問題。」
築牢安全網,守護穩穩的幸福
「大源村現在的治安越來越好,我們的安全感大大提升!」多位受訪的大源村村民表示,以前晚上都不敢單獨出門,路上也很少見到單身女性,現在任何時候上街,都沒有這種擔心了。村民的認同和發自內心的安全感,正是對大源村目前治安現狀的最佳讚譽。
社會治安如何,直接關乎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我們常說,人心思「安」,「安」指的就是安全、安穩、安康、安心……可以說,沒有「安」字,幸福生活就失去了最堅實的基石。為了這個「安」字,大源村創新治理模式,強力整治黃賭毒,打掉黑惡勢力「保護傘」,鏟掉利益鏈,不僅恢復了良好的治安生態,社會風氣開始好轉,人們放心出門了,也為經濟發展提供了強力支撐。
給人民群眾穩穩的幸福,需要長治久安。大源村在網格化的基礎上,建立了村綜治中心,運用科技手段,大力推廣信息化防控。如今,大源村主幹道和重點部位已全面覆蓋人臉識別監控,藍牙門禁已覆蓋全部3400餘棟出租屋。這一系列舉措,為村民們織就了一張安全防護網。大源村連續兩年案件類警情同比下降20%以上。
平安,是民生所盼、發展之基。我們基層治理的最終目標就是為了老百姓能安居樂業。要不斷築牢安全網,讓老百姓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我們的發展才有源源不斷的動力,這正是大源村的治安之變帶給我們的啟示。
來源丨廣州日報
編輯丨小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