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山東網—感知山東12月15日訊(記者 楊廣科 盧偉霞 孫小茹 胡高彤) 人居環境提升、多維度監測、精細化治理……近年來山東各地在基層治理中因地制宜、一切從實際出發,在創造性落實、創新性轉化的過程中,解好基層治理「方程式」,不斷增強群眾的獲得感。
聚焦鄉村治理難題 提升人居環境品質
現河水面,河水清沏,鳥飛魚躍;精心打造的「2O2O公園」不時有遷徒和過境的候鳥在這裡棲息,周未時人們或陪父母在公園散步,或同好友騎行,或在河邊垂釣……
近年來,青島平度市鳳臺街道走智慧化、精細化的發展之路,用足「繡花」功夫,做實做細管理文章,致力於打造和諧、宜居、幸福新鳳臺,全力打造更有溫度、更富魅力、更具吸引力的新城區,讓居民在鳳臺生活的更方便、更舒心、更安全、更美好。鳳臺街道組織環衛、村「兩委」、執法等部門採用「日巡查、周考核、月匯總」的模式實施精細化管理,累計清理各類衛生死角1660餘處,整改道路破損、地磚缺失等問題670餘件。堅持獎罰分明,對服務公司以罰為主,督促公司加強管理,對服務人員以獎為主,激發工作積極性。
對「2020」公園進行了改造提升,聚焦村莊「四大堆」、汙水橫流等問題,精準施策、狠抓整改,在平度、青島、省和國家四級考核驗收和10餘次省市暗訪抽查工作均取得較好成績,環衛一體化考核在全市排名第一。紮實開展大氣汙染防治,加強對重點企業、建築工地等的巡查力度和灑水、噴淋、路面硬化等抑塵措施,壓實揚塵汙染防治責任。嚴格落實「河長制」,完善村級河長巡河制度和考核辦法,年內無違法違規侵佔河道問題。開展小泥河水體專項整治,累計排查周邊企業、住宅區和村莊200餘家次,整治違規排汙單位8家,改道和截流汙水排放管線6處,水體質量逐步好轉。
投資約3.38億元實施7個基礎設施類項目建設工程,其中,廣州路(深圳路至上海路)翻建工程、登州路(規劃東外環至惠州路)新建工程、勝利路(惠州路至漳州路)新建工程已完工並投入使用;潮州路(廈門路至長江路)翻建工程、漳州路(308國道至深圳路)新建工程計劃12月底投入使用;澳門路(重慶路至南外環)新建工程、杭州路(上海路至南外環)新建工程計劃12月底完成主路施工,2021年4月投入使用。完成全長4400米的長江路(海州路—白沙河段)、廈門路(漳州路—白沙河橋段)路燈亮化,全長約1300米的雨汙水管網配套提升和香苑小區、生產資料公司家屬院、公安局家屬院老舊小區改造工程,推動街道面貌進一步靚化。
「梯隊級、網格化」扶貧新模式
為推進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煙臺開發區潮水鎮建立扶貧專幹五級梯隊,實現網格化全覆蓋管理。將全鎮劃分16個片區,依託片區網格化管理,構建以包片領導、包村幹部、片扶貧專幹、村書記、網格員為成員的扶貧網格隊伍,專項研究本轄區內貧困人口數據信息及政策享受情況,確保穩定脫貧。
一本臺帳在手,創新數據分析共享機制。潮水鎮建立了貧困人口信息電子臺帳,包含「人口基本信息、各項收入信息(預警)、各項政策享受情況、教育、醫療、住房等監測情況、家庭特殊情況備註」等等。創新監測類別,採取「跟進監測」「特殊監測」「穩定監測」「一般穩定監測」等類別對不同家庭進行等級標註,隨時督促各行業部門落實相關政策,進行更新銷號管理或變更監測等級管理。,根據臺帳分級監測管理,潮水鎮牽頭與民政、殘聯、人社、各片區監測梯隊專幹對接共享數據,實現了「牽一髮動全身」的數據管理,全方位推動政策落實。
一個機制在施,建立多維度監測。為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潮水鎮建立精準扶貧穩定脫貧長效機制,制定出臺了《潮水鎮動態監測即時幫扶機制的實施意見》,實現多維度全方位監測:第二幫扶責任人(即村「兩委」成員)落實「隨訪監測」責任,村主要負責人及第一書記落實「遍訪監測」責任,第一幫扶責任人落實「結對監測」責任,實行隨發即報機制。鎮包村包片幹部落實「全面監測」責任,深入各自包幫村居,對隨訪、遍訪及結對訪負具體協助職責。鎮扶貧專乾落實「專項監測」責任。針對數據開展多維度大數據分析,因戶施策。
一個標準在幹,採取靈活方式鞏固幫扶成效。在貧困人口家居環境專項治理中,潮水鎮結合人居環境整治及美麗庭院創建等工作要求,制定了「四整潔三明亮兩有序一規範」標準,即居室、宅院、廁所、廚房「四整潔」,室內頂棚、牆面、門窗「三明亮」,生活用品和生產農資物品擺放「兩有序」,畜禽飼養分離「一規範」。針對問題進行分類,共分為「修繕加固、一般整修、衛生清理」三大類,藉助扶貧梯隊專項隊伍廣泛發動村「兩委」幹部、第二幫扶責任人、黨員、群眾、愛心志願者,主動作為,齊抓共管,開展「扶一把、幫一下」結對整治活動。
法律服務延伸到基層一線
今年,濰坊壽光市部署開展「重點工作攻堅年」工作以來,社會治理工作專班堅持以問題為導向、以群眾滿意為目標,著力防風險、保穩定、破難題、補短板,推動社會治理重心向基層下移,運用法治方式化解矛盾、破解社會治理難題。
近日,在古城街道彌景苑社區,籤約法律顧問毛相順正就集體尾欠清繳工作向壘村村兩委成員提供法律意見。此次,在籤約法律顧問的幫助下,不僅對村內涉村集體欠款、村級合同審查等進行全面排查摸底,也通過法與理相結合的工作方式,打通了農村綜合治理工作的關鍵所在。
壽光興源法律服務所主任毛相順說:「第一是通過法律的途徑依法來進行清收。最後我們也對其中的5戶進行了訴訟保全措施,通過查封帳號,凍結財產,督促當事人依法自動繳納。第二我們對群眾還是要曉之以情動之以理,積極的做思想教育工作,對這次清收我們要按照不定期不定時靈活機動的方式。來積極的向其宣傳法律講解政策。使群眾自覺按時的來完成了這次尾欠的繳納任務。」
鄉村振興,法治先行。壽光市通過深化「一村一法律顧問、一社區一律師」工程,真正把法律服務觸角延伸到基層一線,法律顧問充分發揮法律「智囊」作用,為幹部群眾提供法律服務、調解矛盾糾紛、開展普法宣傳,參與村級事務管理等,引導基層幹部群眾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解決問題,推動基層治理走上制度化、規範化、法治化軌道,助推鄉村振興。
「五卡工作法」助推社區基層治理全域提升
興隆社區位於濟寧市任城區西南部的越河街道,總面積0.76平方公裡,轄區居民2044戶、6248人。在興隆社區休閒廣場,有一個由居民自己命名的「民意亭」。今年8月,幾位老大娘在亭下納涼時說起她們居住的宿舍都是地下儲藏室,電瓶車放置、充電很不方便。正在小廣場收拾衛生的社區工作者恰好聽到,於是向社區書記反映。隨後,樓組長、居民代表開了「居民說事會」,研究建設「放心車棚」的問題。興隆社區按照服務群眾專項經費申請程序,經過施工人員的現場論證後,僅用10天的時間就建成了兩處「放心車棚」。「放心車棚」佔地140餘平方,內部安有充電樁,切實解決了居民沒處放電動車和充電難的問題。
記者了解到,興隆社區屬於老舊小區,共有職工宿舍和居民樓宇23棟,獨居和空巢老人就有428人。這些老人大多年老體弱,子女又不在身邊,生活中很多不便。社區幹部們對此毫不怠慢,通過逐戶走訪和全面排查,圍繞老年人常見的各方面需求,組織社區工作人員為這些老人提供了5個方面的精準服務,被工作人員稱作「五卡工作法」。
興隆社區有著濟寧市唯一一家24小時社區書屋。目前,這個社區書屋各類圖書達到5000餘冊,通過智慧門禁、自助借閱儀器,實現了24小時居民自助借閱功能。書屋的投入使用,進一步提升了社區的書香氛圍,成為居民群眾「人人學習、終身學習」的主要陣地。
此外,興隆社區還充分挖掘社區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開展了一系列的積極嘗試和探索。社區黨員志願者張躍廣,從事剪紙藝術工作30多年,積極參與志願活動並向居民傳授剪紙手藝,豐富居民的文化生活的同時,也使非物質文化得到發揚和傳承。任城區越河街道興隆社區通過點點滴滴、方方面面的工作布局,推動了基層黨建的全面進步和全域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