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則報導引發看牙者恐慌
近日某媒體報導,本市的口腔醫療機構80%以上都是患者共用洗牙機頭和高速渦輪機頭,且多數採用簡單的消毒液或酒精擦拭方法消毒。甚至有的個體和非法診所的機頭從不消毒,極易造成患者交叉感染傳播肝炎、愛滋病等傳染病。
報導一出,市內各大醫院的口腔門診電話不斷,患者紛紛詢問醫院:醫院是否能做到嚴格消毒?怎樣消毒?有的患者在洗牙前還不時地問大夫:「探頭消毒了嗎?」還有患者本來打算近期洗牙,看到消息也戰戰兢兢:「洗一次牙再染上愛滋、B肝,多冤哪!」
洗牙、補牙真能感染愛滋、B肝嗎?記者就此詢問了有關專家。
■專家解釋:愛滋「嬌氣」B肝難除
據口腔醫學專家稱,80%至90%的牙病患者在洗牙或者補牙時伴有牙齦出血,給前一個患者洗牙或補牙的機頭如果消毒不徹底,那麼確實有可能通過機頭上殘存的血液將疾病傳播給下一個患者。
一位醫學專家告訴記者,愛滋病毒存在於人的唾液、血液等體液中,離開了體液就很容易死亡。如果在陽光下照射1分鐘,病毒就會被殺死。而且溫度越高,生存時間越短。儘管愛滋病毒很「嬌氣」,但是如果消毒不嚴格,愛滋病毒躲藏在牙科機頭的溝溝縫縫裡,誰敢保證不能通過洗牙和補牙傳染病毒呢?
而B肝病毒傳染的可能性就更大了。據北京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大夫介紹,B肝病毒比較「頑固」,在30℃的血清中能存活6個月,在130℃以上的高溫下10分鐘才能殺滅它。而且,別以為注射了B肝疫苗就能對B肝病毒「絕緣」,由於一部分人不產生抗體,即使注射了B肝疫苗,感染B肝的機率大概還有10%到20%。
那麼洗牙和補牙是否能傳染B肝病毒呢?記者隨後採訪了該中心的消毒科。這裡的大夫對此問題諱莫如深,稱目前他們還未收到因洗牙和補牙感染B肝的病例,但他們同時也承認,血液性疾病傳播的一個重要渠道,就是牙科治療。
■病從口入:口腔門診存在隱患
北京口腔門診的消毒做得究竟怎麼樣呢?記者分別對一些私人診所、社區醫院和正規大醫院進行了暗訪。
在一家小診所,記者指著剛剛用完的一把洗牙機頭問護士,這上面的血汙能消毒乾淨嗎?護士竟說:「這些血汙拿水一衝不就乾淨了?」血汙和唾液等可以用水衝去,那麼血汙中的病菌單單用水就能夠衝洗掉嗎?護士的醫療知識實在讓記者擔心。據北京牙醫協會有關人士說,一套齊全的消毒設備最少也要兩三萬元,多則幾十萬元,還不算消毒所用的藥液、人工費用。到小診所來就診的患者不多,所以,小診所一般不會投入大量消毒費用。而且像這種私人診所、社區醫院等醫療機構的消毒情況也很難監督。
小診所的消毒無法保證,那么正規大醫院做得怎麼樣呢?記者近日走訪了京城一家頗有名氣的三級甲等醫院。
據記者了解,這家醫院共有牙科機頭1000把左右。而該醫院日接待患者達到了2000人。那麼,多出來的這1000個患者的時間是怎麼擠出來的?
記者在牙科診室看到,前一位患者用完的機頭,並沒有從機器上卸下來拿走消毒,而只是由一位護士用棉球在機頭上抹了兩下,下一位患者仍然接著使用這把機頭。讓記者不解的是,一個椅位上明明配備了3把「機頭」,但是在記者觀察的一個多小時裡,那兩把機頭一直在「休息」,大夫只緊著一把機頭用。
記者在診室外問一位大夫:「患者這麼多,怎麼能保證消毒時間呢?」這位大夫說,如果人太多,就只能用碘伏對機頭做基本消毒。記者問,用碘伏能徹底消毒嗎?這位大夫笑而不答,不置可否。
據某口腔醫院牙科大夫說,補牙的高速渦輪在操作完畢後會產生一種「回吸」力,將患者的血液吸進機頭的腔隙中。洗牙等牙科機頭的內部縫隙間也難免進入患者的唾液、血汙等。用碘伏消毒對機頭表面能夠達到較徹底的消毒,對探頭腔隙內的病菌則鞭長莫及。如果消毒不夠嚴格,當探頭伸入下一個患者的嘴裡時,腔隙中沒被清除乾淨的唾液和血汙將直接噴入患者口中。
■嚴格消毒:執行難難在哪兒?
看來,一些醫院和診所都不能做到嚴格消毒,那麼,怎樣消毒才能杜絕病毒傳染呢?北京大學口腔醫院門診部的王院長告訴記者,嚴格的消毒程序就得「慢工出細活」。
首先,給患者使用過的機頭要從機器上卸下,然後到消毒室進行熱清洗。一般在這一階段,愛滋病毒就可完全殺滅。初步清洗後讓機頭「休整」一下,放在專門的儀器中滴油養護,然後封裝。最後將封裝的機頭放入預真空高壓鍋內,抽空機頭腔隙內的水分和雜質,反覆3次。然後在134℃的高溫下做30分鐘滅菌處理。經過了這一套程序,什麼A肝啊、B肝啊都可完全殺滅。整個過程至少30分鐘,這樣消毒出來的機頭才能達到真正「無菌」。
一些醫院為什麼無法執行嚴格的消毒程序?簡單地說,就是醫院負擔不起高昂的消毒成本。
記者了解到,消毒一個機頭成本為2元。這2元包括消毒液、養護用油和人工費等。上文記者暗訪的那家大醫院有1000把機頭,如果全部消毒,醫院每天就得支付2000元的消毒成本。一個月就是6萬!一年呢?72萬!這還不算,消毒對機頭有損耗,會減少機頭的使用壽命,醫院還得為此添置機頭。而每個機頭都價格不菲,好的機頭要四五千元,便宜的也在1000元左右。這所有的費用都加起來,醫院哪吃得消?
因此,在如此沉重負擔下的個別醫院,自然就有可能想到降低消毒成本的招兒。1000把機頭用碘伏、酒精等擦拭消毒,成本當然會大大降低。而且,在使用中能少用就少用,能不用就不用,力爭把這些機頭的消毒成本和損耗程度降到最低。(記者這下也明白了暗訪時那位大夫為什麼緊著一把機頭使的原因。)
■怎麼消毒:衛生部門有標準
可問題是,如果醫院擅自在消毒中「偷工減料」,就不怕違反行業內的有關消毒「規範」和「標準」嗎?
在《醫院感染管理規範(試行)》中規定,對於一些手術器具及物品等首選壓力蒸汽滅菌。對於口腔科器械的消毒,應儘量採用物理滅菌法滅菌,有條件的醫院可配備快速壓力蒸汽滅菌器。
規範中「儘量採用」、「首選」、「有條件」等詞彙讓各醫院有了選擇的機會。也就是說,是使用碘伏還是蒸汽消毒可以視「條件」而定,在「沒條件」下使用碘伏的消毒方法也並沒有違反規範條例。
由於目前國內醫院醫療條件的巨大差異,又由於這「規範」是總則,沒有嚴格細化到每個醫院的每步消毒程序中去,如此說來,目前「沒條件」的口腔門診在具體的消毒操作中既不是「違規」操作,對安全隱患的漠視也就不存在「責任」一說了。
■杜絕感染:患者能否多點選擇?
面對這樣的現狀,不少患者也許會更加恐慌。有的患者提出,只要醫院把機頭消毒消得乾乾淨淨,讓我們心裡踏實點兒,我們寧願多花一倍的錢!
顯然,目前有些醫院難以滿足患者的這種需求。但記者在一些「外資」醫院裡卻看到了「另類」的服務。在北京某外資醫療中心,記者看到了頗具國際水準的服務流程。這裡的患者已經可以「一人一機」了。所謂「一人一機」,並不是說每個患者都有屬於自己的一個機頭,而是指一個患者用完一個機頭,這個機頭馬上被送去高溫高壓消毒。而患者每次進行洗牙、補牙時使用的機頭,必須是消毒之後沒有打開封裝的機頭。
護士長告訴記者,這裡用過的機頭先用藥液浸泡。用這種進口藥液「密克十」(Micro10)浸泡30分鐘後,再放入高溫高壓消毒鍋內進行徹底消毒。其實,該中心治牙的機頭也不多,共有4把座椅,一個椅位上配備4把機頭,另外還有4套潔牙機。但是,該中心通過控制不同類型病人的流量,將不同患者的就診時間錯開,以保證機頭有充分時間消毒,使醫療器械達到合理使用。由於消毒嚴格,這裡的洗牙費用高達40至50美元。
(實習記者王會昌/文)
採訪後記記者在採訪中發現,消毒不嚴格,醫院也有苦衷:條件有限,醫院還要運轉,總不能把現有的資金全用在消毒上吧?
但越活越在意的患者也有理由理直氣壯:那你也不能讓我們冒感染肝炎的風險啊?
而且,醫院沒有發現,與「落後」的醫院條件不太匹配的國情是,如今老百姓的健康觀念已經達到相當「先進」的高度了。
不止一位大夫向記者介紹「行內」情況時認為,有些疾病的傳播確實不是「資金」、「設備」問題造成的,而往往僅僅是由一個小小的疏忽、一絲放鬆了的責任感、一種工作中常見的冷漠……造成的。
我們相信大多數醫院的消毒狀況還是好的,但面對「個別」門診存在的消毒隱患,咱們的醫院、管理部門能不能抓緊想想轍,防患於未然,讓患者安安心心地治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