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各地,非法野生動貿易對許多動物物種產生了毀滅性的影響。 瞄準那些參與者的利潤可以幫助保護他們。
動物——無論是死的還是活的——都被當作食物、寵物、藥品甚至裝飾品,以工業規模進行買賣和銷售。
這種貿易影響了從類人猿到戴頭盔的犀鳥等眾多物種,但可以說對穿山甲的影響最大。
這些看起來不尋常的動物在一些國家因其肉類和鱗片而受到珍視,被認為是世界上被販運最多的哺乳動物,每年從野外捕獲大約10萬隻,並被送到越南和中國。
全球的注意力通常集中在象和犀牛等物種上,而在許多國家,這些動物的數量直線下降。例如,在坦尚尼亞,政府數據顯示,大象的數量從2009年的10.9萬頭下降到2014年的43000頭,下降了60%。
這種交易背後隱藏的驅動力是一個最基本的驅動力:不惜犯法對利潤的追求。
對於每種被販賣的動物,金錢會通過腐敗官員的手掌,在市場上和網際網路上參與交易的人員之間交換。
然而,在遏制非法野生動物貿易的鬥爭中,這些資金流動往往被忽視。在本周於倫敦舉行的一次會議上,將討論有關打擊犯罪網絡的金融方法。
儘管涉及的數字很大,但是官方使用最常見的方法不是「跟著錢走」,而是「跟著動物走」。即只追查動物在哪裡,在誰手上。
儘管無法精確計算,但非法野生動物貿易每年的估值在70億美元(54億英鎊)至230億美元(176億英鎊)之間,這筆錢大部分是在個人之間交換的,但大量資金也通過銀行。
受保護的物種
令人鼓舞的是,最近已經做出了一些努力來擾亂中斷這些非法資金的流動。
例如,在烏幹達,在2017年查獲1.3噸象牙後,有三人被起訴。他們不僅被控非法擁有受保護的物種,還被控洗錢——涉及在寮國和烏幹達的帳戶間轉移19萬美元。
2014年,泰國反洗錢辦公室牽頭對一個從泰國走私野生動物到中國的犯罪集團展開調查。調查結果是沒收了價值超過3600萬美元的資產。
2014年,印尼又發生了一起保護自然資源的犯罪案件,這進一步證明了追蹤這筆錢的可能性。在那裡,一名初級警官因洗錢、非法伐木和燃料走私被該國最高法院判處15年監禁。證據顯示,大約有1.27億美元通過了他的銀行帳戶流通。
然而,像這樣追蹤金錢定案的案例仍然很少,而且非常罕見。部分原因是,追蹤與非法野生動物貿易相關的資金需要專業知識和足夠的資源——這是許多國家所缺乏的。
金融調查還需要許多不同方面的合作。這可能包括野生動物機構、金融情報機構和資產回收機構——其中一些機構不習慣相互交談合作。
凍結、扣押和沒收資金財產
考慮到瀕危動物面臨的持續危機的規模,金融情報收集可能是保護它們的一個關鍵工具。通過針對那些從瀕危物種貿易中獲利最多的人,可以消除賺錢中關鍵的一環。凍結、扣押和沒收資產可以剝奪犯罪者的犯罪收益,也可以剝奪他們投資於未來非法活動的手段。
然而,聯合國毒品和犯罪問題辦公室和皇家聯合服務研究所(Rusi)最近的研究表明,這種機會經常被忽視。
在大多數涉及非法野生動物貿易的案件中,定罪都是通過證明擁有動物或其身體部位來確定的。這些罪行通常只會導致最低限度的懲罰——罰款和短期監禁——使其成為相對低風險的活動。
通常情況下,「成功」是用每年查獲的被禁野生動物產品數量來衡量的。這與其他國際罪行形成鮮明對比,例如販毒,金融調查和沒收資金及其他資產是優先事項。
在本周的倫敦會議上,一個關鍵的主題將是將非法野生動物貿易視為一種國際性的、有組織的犯罪。
在這場戰鬥中沒有輕鬆的勝利。但只要我們不能將交易收益作為目標,我們就有可能抓不到最嚴重的違法者。
長久以來,人類對動物的觀念停留在其自然資源地位,即它們可以滿足人類吃、穿、用的需求,但是卻忽視了其作為環境因素之一的生態價值,以及其自身的生命價值。
野生動植物是世界自然歷史的遺產,也是全人類的寶貴資源和共同財富。物種一旦滅絕,將不再重現。
據悉,在已經滅絕和行將滅絕的物種中,有許多尚未經過科學家進行分類和仔細研究過,人類對它們的情況幾乎一無所知。這些物種所攜帶的基因中儲存著巨大的潛在價值,很可能成為新的食物、藥物、化學原料、病害蟲的捕殺物以及建築材料和燃料等可以持續利用的資源。
因此,物種滅絕對整個地球的食物供給所帶來的危害和威脅以及對人類社會發展帶來的損失和影響是難以預料和挽回的。反對和遏制走私經營野生瀕危動物,是政府的職責,但同時,更需要每一位社會公民的參與。
聲明:本素材來源於網絡
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