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星5號,人類火箭巨無霸!

2021-01-17 太空精釀的空間站

土星5號火箭的研究背景很簡單:60年代,火箭運載能力已經成為限制美國航天發展的最核心因素。

因為60年代,美國航天發展最重要的目標是阿波羅登月。正如甘迺迪總統1961年在萊斯大學演講時說的那樣:「我們選擇登陸月球,不是因為它簡單,而是因為它真的很難」。

當時,為了阿波羅登月,一系列輔助工程上馬。

1961-1965年,9個遊騎兵(Ranger)任務,全方面獲得月球表面情況。

1966-1967年,5個月球軌道器(Lunar Orbiter)任務,重點勘查適合載人登陸的區域並繪製出詳細地形地貌圖。

阿波羅12號任務時降落地點就在為它做前期準備的測量員附近,也造就了人類兩個航天任務在月球表面相遇的神奇紀錄


1966-1968年,7個測量員(Surveyor)任務,著陸器直接降落月球,獲得未來阿波羅載人登月著陸地區的第一手資料,其中5個任務著陸成功。

1964-1966年,12個雙子座(Gemini)載人航天任務,驗證了出艙行走、交會對接等核心技術,所有的阿波羅登月太空人都是這個項目培養出來的。

也就是說,在阿波羅登月之前,NASA(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已經完全了解了月球著陸區的環境、相關的載人航天技術都儲備完畢。例如,阿姆斯特朗在雙子座8號任務時成為世界首個完成太空飛行器交會對接任務的人,登月第一人的資格足夠。

但是,當時還有極其重要的一個環節:怎麼過去?火箭怎麼辦?

登月遠比地球附近的載人航天複雜,近地軌道運力幾噸、幾十噸的火箭遠遠不夠,火箭成為限制載人登月方案的最大因素。

當時總共有四種方案。1.月球直接往返;2.月球表面集合,用重型火箭分兩次任務發射;3.地球軌道集合,用大中型火箭多次發射,在地球附近組裝後載人登月;4.月球軌道集合,飛船到月球後,一部分登陸,一部分留軌。

選擇第4種方案的阿波羅飛船實際上也由4個部分組成


第1種方案要求重達4000-5000噸級別的火箭,實在太難,人類也許在阿波羅登月後100年內都不會造出來。因為我們在登月50年後,連土星5號級別的火箭都還沒造出來;第2種,對月球著陸技術要求太高,幾乎不可能;第3種,當時交會對接技術還沒突破,多次對接風險也特別大。最終,阿波羅載人登月選擇了方案4,它需要一枚近地軌道運力達到140噸級、月球轉移軌道運力達到45噸級的火箭。

馮·布勞恩站在他的得意作品土星5號「前」


任務最後落到了馮·布勞恩團隊頭上,這位在二戰結束後被「迴紋針」絕密行動帶回美國的德國火箭專家事後也被證明是人類史上最偉大的火箭科學家、沒有之一,他在二戰後幾乎主導了美國所有火箭的研發。1961年登月計劃公布後,他們獲得天量的資金。

那時候,錢不是問題,問題是能不能把「問題」解決。馮·布勞恩團隊不負眾望,在他們此前的研究基礎上,最終給出了土星A(Saturn-A1,Saturn-A2)、土星B(Saturn-B1)和土星C(Saturn-C1、Saturn-C2、Saturn-C3、Saturn-C4、Saturn-C5)的龐大土星系列火箭家族。當然,馮·布勞恩還提出了C8這個型號,它理論上可以完成直接登月、直接返回(前文方案1),不過以當時的資源、甚至今天的資源都很難實現。

土星是個龐大的載人火箭家族,只不過土星5號(C5)實在太出名掩蓋了其他的光輝


人們常說的土星5號,就是指Saturn-C5這一個型號。

土星5號的很多指標是非常驚人的,它的總重量約為2970噸,最大直徑10.1米,高度110.6米,近地軌道運力140噸,地月轉移軌道極限運力48.6噸。以中國現役最強火箭長徵5號對比而言,長徵5號總重量約為867噸,最大直徑5米,高度57米,近地軌道運力25噸,地月轉移軌道運力8噸。

那個時代孕育了多麼恐怖的鋼鐵巨獸,可見一斑。


火箭第一級總重約2290噸,其中殼體和發動機質量僅為130噸,2160噸都為燃料,為液氧煤油,發動機工作時間標準流程為165秒,發動機總推力達到了驚人的3510噸!第一級平均每一秒燃燒13.1噸燃料,換算成汽油差不多夠一輛百公裡油耗10升的小汽車圍繞地球赤道開4圈半!


第二級總重約496噸,其中殼體和發動機質量僅為40噸,456噸都為燃料,為液氧液氫,發動機工作時間標準流程為360秒,發動機總推力為514噸;對於第二級消耗的燃料(液氧液氫能量密度是液氧煤油的1.6倍左右),足夠開車繞地球赤道250圈。


第三級總重約123噸,其中殼體和發動機質量僅為13噸,110噸都為燃料,為液氧液氫,發動機工作時間標準流程為兩次共計500秒,發動機總推力為100噸。第三級的燃料夠開車繞地球60圈。

美麗的《地出》來自阿波羅8號任務,人類首次到月球附近,阿波羅11號時才著陸


更驚人之處在於,這個火箭的可靠性也是很高的。1967年11月9日,阿波羅4號無人測試任務,土星5號成功首飛。但是,1968年的12月11日,它就已經送阿波羅8號乘組前往月球,他們也拍下來載入史冊的經典圖片《地出》,這是人類首次從月球看地球。從1967年到1973年,土星5號火箭完成了13次發射任務(12次阿波羅,1次天空實驗室)。除了阿波羅6號無人測試時出現了發動機技術問題、但並未釀成大禍,其餘都是完全成功,運送了24人前往月球,最終12人登陸月球。

這12人也因而被命名為新物種:能生存在地球和月球的生物。

土星5號對比N1(右)


相比較而言,蘇聯同時代的登月火箭N1卻反覆遭遇失敗,連續4次試射均在升空後不久爆炸,成為人類載入史冊的最強人工(非核)爆炸,蘇聯最終退出登月競賽,秘密開始載人空間站計劃,也就是禮炮1-7號共計9個空間站(7個成功)。禮炮1號在1971年4月19日秘密升空,隨後震驚世人,美國在載人空間站領域被蘇聯超越。

此時,又是土星5號脫穎而出,把天空實驗室空間站(Skylab)送入太空。這個空間站的設計邏輯可以這麼簡化為「來不及了,還設計啥空間站,直接把土星5號的最上級裝大量儀器不就行了,做個百噸級的空間站夠用麼?而且所有儀器你地面都裝好,不用螞蟻搬家往天上運,反正我們能一次發上去!」。至於載人飛船,則使用阿波羅18-20號飛船,這幾個原計劃登月的任務在後期被取消。

從各方面指標來看,天空實驗室都遠超禮炮系列空間站


1973年5月14日,天空實驗室升空,它由土星5號的第三級S-IVB改造而來,有軌道艙、空間望遠鏡、對接艙、氣閘艙、服務單元、儀器單元等部分,空重77噸,對接阿波羅飛船狀態下超過90噸。內部加壓空間超過351立方米,相當於一棟巨大的房子飛在空中。載人對接任務時,甚至不需要用巨大的土星5號火箭,用近地軌道運力在20噸的土星IB火箭發射阿波羅飛船即可。

相比較而言,蘇聯首個空間站禮炮1號重18.4噸、加壓空間99立方米。

強大土星5號火箭的存在,使得美國立即又在空間站領域趕上並超過蘇聯。但是,在70年代後,土星5號還是遺憾退役了。有一系列原因。

首先,它實在太貴了。以1960-1970年代的美元計,土星5號研發費用是64億美元,一次發射的價格就是1.8億美元,那個年代的1.8億美元大概可以等同於今天的12億美元。

其次,應用需求不再。美國靠著這個火箭,登上月球,在太空競賽中制霸蘇聯,在冷戰中佔據先機,在東西方兩大陣營對抗中重奪主動權。但1975年前後,蘇美籤訂了一系列協議,中止太空競賽,雙方砍掉了大量航天項目,尤其是需要重型火箭的任務,土星5號一下失去了需求。

蘇聯解體後,更沒有需求。

土星5號創造了人類火箭天頂科技,那是特殊政治的時代、不計成本的投入、深厚積累的技術等一系列原因共同促成的,如今很難再有機會達到當年那個狀態了。

如果刻意追求復現甚至超過土星5號,是極其不明智的決定,時代變了。

NASA在研的新一代重型火箭太空發射系統和獵戶座飛船同樣昂貴,目前研製花費已經近400億美元

目前,世界各航天大國都在「慢慢來」,NASA的太空發射系統、SpaceX的大獵鷹火箭、藍色起源的新阿姆斯特朗、俄羅斯的新聯盟和安加拉、中國的長徵9號都處在在研或論證階段,它們的最終設計目標都是達到土星5號的級別,但達到這種成熟版本預計都會在2030年以後。

也就是說,土星5號成功後,60多年內都沒有對手。

而要想超過土星5號,例如達到曾經的土星C8級別,就目前的環境來看,阿波羅登月後100周年紀念時能實現就已經是人類航天的新奇蹟。


(本文圖片均為公共版權且註明來源)

(本文是航天系列科普24講第6篇,全部文章將在一年內更新完畢,敬請期待!)

系列文章:

[1]航天到底能做什麼?

[2]航天究竟是怎樣一個行業?

[3]火箭,擺脫地球引力的起點

[4]火箭發動機,為什麼這麼難?

[5]火箭如何選擇發射場和發射方式?

相關焦點

  • 土星5號:最高最重推力最大的火箭
    這是人類星際遠徵邁出的第一步。然而,在冷戰時期,蘇聯的這項成就無疑加深了美國對於自己在太空競賽中落後的恐懼。於是,那個叫做「阿波羅」的計劃誕生了。小火箭在這裡不再贅述冷戰時期美蘇在宇宙探索領域的爭霸的是非成敗,也不僅僅只在表面描述在那個時代誕生的土星5號火箭。而是要撇開政治因素,單純從總體設計的角度來分析土星5號火箭,畢竟這才是小火箭寫這些東西的初衷。
  • 土星5號火箭為什麼如此強大?
    土星5號火箭「強大」的一個關鍵原因(我說的是「有效載荷」),是它的第二級J-2發動機的比衝(Isp)性能(相對而言)有了巨大的提升。我們可以看到,前蘇聯設計並製造了N-1這種巨型火箭,這個巨大的火箭產生的推力比土星5號還高50%,但是它的有效載荷大大低於土星5號。 怎麼會這樣呢?
  • NASA真的把土星5號火箭的設計圖紙弄丟了嗎?
    》美國的發達,就是集中了人類工程師和科學家的精英。 作為二次世界大戰的戰勝國,美國從軸心國搶走了成千上萬的工程師和科學家。 在回形針行動中,把著名的德國火箭專家馮布勞恩搶到了美國。馮布勞恩主持設計的土星5運載火箭讓美國完成了人類歷史上首次登月壯舉。
  • 美國SLS火箭助推器測試成功,超越土星5號最強火箭誕生!長九要加油!
    SLS火箭全稱叫做太空發射系統,從太空梭演變而來的超重型火箭(也叫巨型火箭),是美國NASA設計的一款用於替代太空梭,以及應用於未來載人登陸月球甚至登陸火星的運載火箭。 土星5號和SLS SLS火箭的貨運版本推力達到4173噸,近地軌道運載能力達到130噸(據稱最終版本可達
  • 最大火箭進入拼裝階段,推力超土星5號,運力是長徵5號6倍多
    說到世界上最強大的火箭,我們通常會想到土星5號,土星5號確實是強大的存在,到目前為止,它仍然是人類歷史上製造的最大的火箭,作為美 蘇爭霸太空的產物,土星五號超重火箭高達110.6米,起飛重量為3038.5噸;總推力為3408噸,月球運載能力為45噸,低地球軌道運載能力為118噸,即美 國阿波羅登月計劃中的專用火箭可以將阿波羅太空飛行器直接送入月球
  • 美國登月最大疑點是土星5號技術的真實性,還是土星5號技術丟失?
    土星5號火箭還有個名字叫月球火箭,因為所有阿波羅載人宇宙飛船,其實都是土星5號運載火箭完成發射的。哪怕是五十多年後的今天,在自重運載火箭這個維度,美國當年製造的土星5號依然是全世界範圍內最大的,只不過它的生產線早在1970年的時候就關閉了,最後一次執行發射任務已經是1973年了。
  • 全球四種最高火箭:土星5號霸主地位難撼(圖)
    以下是人類歷史上個頭最大的四種運載火箭。「土星5號」火箭「土星5號」火箭美宇航局「土星5號」火箭可謂火箭中的「霸主」,這種三級火箭在20世紀60年代末、70年代初用於將美國宇航局送上月球。同「戰神I-X」火箭和太空梭一樣,「土星5號」火箭也是從位於佛羅裡達州的甘迺迪航天中心發射,它高363英尺(110米),儘管最後一次發射是在1973年,但仍是迄今建造的動力最強勁的火箭,可以將最多45噸的有效載荷發射到月球,將120噸的有效載荷發射到地球軌道。
  • 樂高21309NASA阿波羅土星5號火箭
    土星5號是人類航天史上的一個傳奇,是美國宇航局於1960年代為阿波羅登月計劃所建,直到50年後的今天,它仍然是歷史上最高,最重,運載能力最強的火箭
  • 中國最強火箭長徵五號,距離超級火箭土星五號,差距還有多遠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歷經實踐二十號衛星、天宮載人飛船、火星探測器以及最近的嫦娥五號探月工程,在十二個月內密集完成四次發射任務,四發四中,可以說中國最強火箭長徵五號已經充分驗證了其強大的性能。
  • 為紀念人類登月50周年,土星5號火箭被投影到華盛頓紀念碑
    【視頻/觀察者網 周千千】連續3天晚上,50年前搭載「阿波羅11號」登月的「土星5號」火箭,將被全尺寸投影在華盛頓紀念碑上! 據《華盛頓郵報》報導,7月16日-18日晚上9:30至11:30,土星五號運載火箭影像將被投影到華盛頓紀念碑的東側。
  • 土星5號,人類火箭巨無霸!
    8月21日,編號為[2019]第800號的戰爭片華誼兄弟股價綜合多方面因素考慮,這部籌備近十年、網傳斥資5.5但在國產片中,聚焦近現代純粹戰爭題材影片,長年處於空缺狀態,縱觀中國影史,未有一部突破10億元票房,2011年《金陵十三釵》之後也未有一部突破5億元的影片,突破1億元票房的僅有10部作品。
  • 最大的運載火箭土星5號!
    有了這樣的設備,火箭就可以完成部分的自主導航,在遇到了大氣層中的空氣影響之後,能夠自行的進行修正,減少推力的損失。這部分也將是土星5號的重要組成部分,甚至都被馮布勞恩認為這是土星5號最為重要的一級。1964到1965年,土星一號一共進行了六次測試,到了1966年,新的土星火箭土星1B型火箭就已經開始登上歷史舞臺了。
  • 美國最強火箭土星5號,為何無法再造,真是因為圖紙丟失?
    ,其中的代表就是蘇聯的能源號運載火箭和大家都知道的美國土星5號運載火箭。土星五號土星5號運載火箭是世界上僅次於能源號運載火箭的重型運載火箭,長約110米,直徑10米,重量3408噸,近地軌道運載能力達到了驚人的
  • 土星五號火箭以什麼流程把阿波羅11號送往月球?
    飛船(Apollo 11)由土星五號火箭發射,實現了人類首次登月。 發射前8.9秒一級火箭就開始點火,並花了大約12秒才離開發射塔。土星五號在海拔超過1英裡(1600米)時達到每秒400英尺(120米/秒)。火箭飛行初期的大部分時間都花在了提高高度上,之後再提升速度。發射約1分鐘,土星五號在約5.5至7.4公裡的高度上速度已經在音速附近,產生音障。
  • 美國土星5號運載火箭淺析
    土星5號運載火箭是土星運載火箭系列的一個型號。土星運載火箭是在紅石飛彈(Redstone)和丘闢特飛彈(Jupiter)的基礎上開始研究的,包括土星1號、土星1B號和土星5號三個型號,由馬歇爾太空飛行中心總指揮沃納•馮•布勞恩與他的火箭團隊設計研發。
  • 美媒:長徵9號比肩土星5號 獵鷹重型火箭相形見絀
    參考消息網3月25日報導美媒稱,中國正在研製新一代重型運載火箭長徵九號,旨在將中國航天員送往月球和更遠的深空,這將令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的「獵鷹重型」運載火箭相形見絀。報導稱,長徵九號的下一步研製工作是完成一款火箭發動機驗證機,中國稱之為工程樣機。可能在今年年底前完成的這款火箭發動機樣機設計通過燃燒煤油來產生480噸推力。據報導,負責研製這款火箭發動機的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AAPT)已經製造出了它所使用的大型渦輪泵,設計使用液氫燃料的二級和三級發動機也在研製之中。報導稱,長徵九號是中國迄今為止規模最大且野心最大的運載火箭計劃。
  • 中國能否造出土星五號那樣的巨型火箭?答案是:十年後見!
    土星五號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巨無霸,它的長度超過110米,重量超過3000噸,近地軌道運載能力118噸,即使到了2020年,這些參數也超過了所有現役火箭。發射臺上的土星五號而中國在2020年5月成功發射了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和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在重型火箭領域的步伐越來越穩健,那麼我們現在的火箭,能否達到上世紀60年代末土星五號的水平呢?                                                     .
  • 蘇聯N1火箭無力追趕土星5號,問題究竟在哪裡?
    在美方的土星5號,搭載阿波羅號完成登月之後,蘇聯方面的壓力是非常大的。畢竟雙方當時正是出於一個競爭的狀態。但是,著急也是沒有什麼用的,更何況是科技這種東西,即使是花錢,也買不來的技術。而當時的蘇聯也是因為著急,所以,他們直接選擇了對於N1火箭進行研發。並且,當時的蘇聯要求,研發這款火箭讓他可以完成登月,這也就是正面的向土星5號發起攻勢了。
  • 俄羅斯欲造世界最大火箭,推力相當於我國長徵9號火箭加上長徵5號
    但是要說到世界上最強大的火箭,就必須得提美國50年前製造的土星5號火箭,它也是美國阿波羅登月計劃中的專用火箭,可以將阿波羅飛船直接送往月球,不需要通過地球的引力彈弓效應加速就能做到。雖然50年都過去了,但它仍然是人類歷史上所製造出來的最大的火箭。
  • 發射全部失敗,蘇聯N1火箭無力追趕土星5號,原因到底是什麼?
    上世紀60年代,美蘇兩國太空爭霸進入到白熱化階段,美國率先在1969年7月16日,由土星5號搭載阿波羅11號飛船,成功登陸月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