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鴨嘴魚」入侵中國,一胎能產600萬,為何專家連連稱妙?

2021-02-12 談財金

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藍色字體,再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免費收到我們的最新內容了,每天都會有更新,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本文轉自網絡,著作權屬歸原創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隨著時代的進步,世界上各個國家的交流也日漸緊密起來了,在很早的時候,網際網路和各種交通工具的出現,將人與人的距離驟然縮短,整個世界將緊縮成一個「村落」。這就是「地球村」的由來,那既然地球都變成「村落」了,那大家所飼養的雞鴨魚牛也會互相接觸了。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沒有被飼養的動物,它們有的是偷渡到別的國家去,有的則是國家為了發展而從別的國家引進外來物種。就比如說澳洲的野兔,已經發展的非常龐大了,以及美國的小龍蝦,那可是讓中國人嘴饞的美食,沒想到國外的人居然找不到處理方式,導致物種泛濫,嚴重的甚至影響生活。

一開始,引進新物種是為了國家發展,以為能對環境和經濟方面有所改善,但是沒想到的是,沒有天敵和周圍適宜的生活環境,導致這些外來物種大量繁殖。甚至嚴重影響到了原始的生態環境,危害到一些原住民,這就不好處理了,破壞生態環境不說,關鍵國家為了管理好物種入侵,還要投入大量資金,其中造成的損失也是不可估量的。

但是前幾天發現的一個物種入侵事件就大不一樣了,有喜歡垂釣的居民在長江就獲得了這麼一條魚。外形上和普通的魚沒多大區別,最大的不同就在它頭部,居然長了一個「鴨嘴」,這也是它名字的由來。其實它並不是生活在我國的,原產於美國密西西比河,大多數人都叫它為「鴨嘴魚」,其實學名叫做匙吻鱘。

這種魚性格溫順,生長的非常快,平時就吃一些浮遊生物和甲殼類生物,對其他的魚類並不會有什麼很大影響。早在1988年的時候我國就從美國引進了,那時候人們認為它的基因可以改善其他魚類,但是他們不知道的是,相比較於科研事業,中國人還是更喜歡吃它們,鴨嘴魚肉質鮮美,口感細嫩,而且它的刺非常少,幾乎只有一根龍骨連接到鴨嘴

而且成年的鴨嘴魚最少能生長到2米,體重有100斤,而且每次生產,一胎就有600萬魚子。這麼好吃的魚兒,大家都恨不得它多泛濫一點,但是鴨嘴魚對水質要求比較高,所以野生鴨嘴魚是很少見的。大家要是釣到了也不用害怕不敢吃,大家還看過什麼比較特殊的魚類嗎?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

相關焦點

  • 美國「鴨嘴魚」被引進中國,體長可達2米,在中國卻成了這樣
    鴨嘴魚」,這種魚平時主要分布在美國的密蘇裡河,屬於典型的淡水魚,適應能力很強,繁殖力也很快,因此在北美的時候被廣泛的養殖,據說在那裡它們的體重可長到100斤。在美國屬於比較兇猛的魚類,只是不知為何這種魚在引進中國以後卻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 美國的鴨嘴魚「跑」到了長江,躲得過自然災害,卻逃不過中國吃貨
    同時還有入侵大部分生物都具有的特性,那就是有超高的適應能力和超快速的繁殖能力。所以在美國的時候鴨嘴魚就是被人工廣泛養殖的一個物種,並且體重最高的時候還可以達到100多斤。根據專家們的研究,鴨嘴魚更是在恐龍時期就存活於世了,那麼這麼一說
  • 鴨嘴怪魚驚現廣州珠江?鴨嘴怪魚確是美洲雀鱔
    本報訊(記者祝勇)本報日前報導的珠江鴨嘴怪魚終於得以驗明正身。昨日,珠江水產研究所農業部水產種質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專家根據本報提供的資料,確認該怪魚為雀鱔,並認為其將影響本地漁業資源。  該中心主任鄭光明表示,經過對本報提供的資料及圖片的研究鑑定,初步認為該魚可能是長吻鱷魚火箭(又叫尖嘴鱷或雀鱔、鴨嘴鱷),原產北美的五大湖區,屬雀鱔科。
  • 國外「鴨嘴魚」現身長江,在美國能長到2米,在中國卻活不過童年
    美國「鴨嘴魚」現身國內,在美國能長到2米,在國內卻活不過童年我們都知道,每一種生物都有一個屬於自己特有的生存環境,不管是在國外還是在我們的國內,只要不是我們國內原本就有的物種,從國外引進的物種我們都稱之為外來物種,有些外來物種可以對一個生態系統造成很大的影響
  • 澳洲遭中國海星入侵,一胎能產2000萬粒,網友:煲湯不香嗎?
    如果說印度是個「奇葩」的國度,那麼澳大利亞就是一個「神奇」的國家,在澳大利亞,這裡的土著人以及動物非常瘋狂,一些常見的物種都能在澳洲長得很大,並且它們能無憂無慮的在此繁衍,像野兔。本身澳大利亞領地大,再加上環境十分適宜各種生物,因此澳洲經常遭到大量生物入侵,就在前段時間,澳洲就遭到原產中國海星入侵,大量海星佔領了澳洲海岸邊,並大肆繁衍。可能提到海星,大家都比較陌生,除了「派大星」之外,生活在內陸的人們倒是活了幾十年都沒親眼見到海星,更別說吃海星了。
  • 易被認為是鴨嘴獸的魚,鴨嘴魚嘴巴形似鴨嘴,但長度是鴨子好幾倍
    鴨嘴魚的學名是美國匙吻鱘,是因為這種魚原產美國密西西比河流域,是一種大型淡水魚類,鴨嘴魚成體一般在50釐米左右,但又長又扁的嘴巴形似鴨嘴,而且鴨嘴魚的魚嘴已經佔了魚身的一大半,比一般的鴨子的嘴巴都要長好幾倍,所以又稱為鴨嘴魚。
  • 一種容易被認為是鴨嘴獸的魚,鴨嘴魚的嘴巴形似鴨嘴,但長度是鴨子...
    美國匙吻鱘,是因為這種魚原產美國密西西比河流域,是一種大型淡水魚類,鴨嘴魚成體一般在50釐米左右,但又長又扁的嘴巴形似鴨嘴,而且鴨嘴魚的魚嘴已經佔了魚身的一大半,比一般的鴨子的嘴巴都要長好幾倍,所以又稱為鴨嘴魚。
  • 原產北美的鴨嘴魚,在株洲也有養殖基地
    鴨嘴魚學名又叫美國匙吻鱘,原產於美國密西西比河流域。但是你知道嗎,在天元區群豐鎮,也有個鴨嘴魚的養殖基地。這個漂洋過海的特色魚種,帶動了當地上百戶農民增收。 鴨嘴魚生性溫順且內向,用時下流行的話來說,就是「宅」。想要看到鴨嘴魚的廬山真面目,還得靠眼前這張大網。
  • 溧水一魚塘撈出兩條鴨嘴「怪魚」,一查竟…
    如此怪魚,吸引了當地不少人跑到魚塘旁觀賞,紛紛稱從沒見過這種魚,十分稀奇。 據介紹,這兩條魚長度1米左右,鴨嘴部分就長達40多釐米,體重3斤多。而其白色的肚皮和黑色的後背,都沒有鱗片覆蓋,體表裸露在外。因為奇特,被陳師傅捕出魚塘後養在了一個大池裡。
  • 長江發現美國「鴨嘴魚」,在美可長到2.5米,在中國只能上飯桌
    長江發現美國「鴨嘴魚」,在美可長到2.5米,在中國只能上飯桌如果有人問起我國哪裡有魚,那自然少不了長江。在我國的長江有一種魚名為「鴨嘴魚「,這種魚原本並不生長在長江,而是後來被人們引進的。被引入到我國長江的鴨嘴魚之前的生長地在美國密西西比河流域。
  • 鴨嘴魚:古老鱘魚新「錢」途
    ,又稱鴨嘴鱘、鴨嘴魚,屬鱘形目白鱘科匙吻鱘屬,原產於美國,是一種生活在密西西比河流域緩慢流動水域的一種大型濾食性淡水魚類,其形態奇特。匙吻鱘的名字和學名來自其獨特的吻部,在頭部前方、口的上端有一個長而扁平的長吻,形如鴨嘴又像湯匙,吻長度為體長度的1/3。鴨嘴魚被認為使用長吻裡的感應器檢測獵物,以及在遷徙到產卵地時用以導航。&nbsp&nbsp&nbsp&nbsp&nbsp鴨嘴魚是3億年前就在地球上生活,目前匙吻鱘科僅存的兩種之一,另一種為生活在中國長江的白鱘,已幾近滅絕。
  • 「蛇頭魚」在美國橫行無忌,能長到200斤,入侵中國後只能靠養殖
    入侵物種在全球範圍內引起了非常嚴重的生態危機,幾乎所有國家都為入侵物種頭疼不已。它們給當地生態造成嚴重破壞的同時,也給國家的經濟帶來了巨大的損失。美國就是一個深受入侵物種迫害的國家,比如在我們這邊作為美食的亞洲鯉魚,就讓美國損失慘重,每年花數億元治理,依舊沒有什麼效果。
  • 食蚊魚是入侵物種?官方:適量投放(圖)
    相關處室負責人向記者表示,但是其依然沒有回應「本地和尚能念經,為何請外來殺手?」的疑問。   市水務局告訴本報記者,相關專家表示,食蚊魚為暖水性小型魚類,原產北美洲,1924年由菲律賓引進我國,在杭州西湖放養,後來其棲息地不斷擴大,目前已廣泛分布於我國長江以南各地區,在廣州及珠三角地區成為「定居者」已數十年。
  • 在地球上生活了三億年,魚的嘴巴扁平似鴨嘴,吃魚還不用吐骨頭
    我偶然一次碰見鴨嘴魚,就被它非常奇特魚嘴巴給驚詫了,後來進一步學習和了解,才知道這種魚,不僅非常古老悠久,而且觀賞價值高,珍稀美味。據悉,鴨嘴魚是一種大型淡水經濟魚類,原產美國密西西比河流域,學名美國匙吻鱘。
  • 它是魚卻長了一張「鴨嘴」,作釣分享:零基礎進黑坑釣鴨嘴魚
    下面我就以自己的垂釣經歷為例,給大家分享一下我對垂釣鴨嘴魚的看法,當然了,對於這個魚我也是零基礎,說的不對之處請多包涵、指正。首先這個魚的學名是美國匙吻鱘,原產美國密西西比河流域,是一種大型淡水經濟魚類,據網上說它是從三億年前就已經在地球上生活了,是和恐龍同時期的物種,屬於珍稀鱘魚類,當然了我們現在垂釣的是批量養殖出來的。之所以將匙吻鱘稱之為鴨嘴魚(也叫鴨嘴鱘),是因為它的吻呈湯匙狀,和鴨嘴非常的像,但實際比鴨嘴更扁更長,鴨嘴魚的吻可以佔到身體的三分之二,乍一看幾乎是等長的。
  • 入侵物種 鱷雀鱔絕非「善茬」
    近日,在廣州白雲區的白雲湖中發現了一種「怪魚」,經白雲區漁政專家對所拍到的幾張圖進行鑑定辨認後,大家認為此「怪魚」很可能是一種外來入侵物種——鱷雀鱔。 它為何會出現在白雲湖中?又為何會引起如此關注,會帶來什麼樣的後果?一時引來議論紛紛。
  • 原產美國的太陽魚,送給日本後卻泛濫成災,中國引進後怎麼樣了?
    ,很快就泛濫成災,如今來到中國後,這種魚依舊不改「兇殘」本色,有泛濫成災的趨勢,你們是否見過這種魚?01原產美國的太陽魚,外表豔麗,味道鮮美今天要介紹的這種入侵物種,是一種淡水魚類,叫做太陽魚,這是一種原產於美洲中南部地區,美國南部及墨西哥北部的淡水水域中的魚類,成魚體長24-40公分,
  • 垃圾魚入侵全球,在中國也泛濫成災,能不能靠吃把它絕種?
    要說你常見到的最噁心的魚,可能非清道夫魚莫屬了。清道夫噁心到什麼程度呢?據說在世界東方那個著名的吃貨國度,清道夫是少有的成功入侵物種之一,連最饕餮的吃貨,聽到它的名字都要反胃,更遑論做成菜端上桌了,所以清道夫成功殖民,前兩年就在長江珠江泛濫成災,人們卻束手無策。其實在這個國度裡還有一句俗話,只要能吃,就沒有任何物種能夠入侵成功。
  • 水葫蘆入侵我國多年,為何如今很少看到?原來是敗給了中國專家
    引進植物、動物都是有風險的事情,一旦在本國泛濫成災這就是生物入侵事件,要想將其清除掉就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曾經在農村地區隨處可見的水葫蘆,就屬於入侵類植物,它入侵我國多年,為何如今卻鮮少看到?原來是敗給了「中國專家」。
  • 廣州發現美國「巨型魚」,在美國能長到300斤,在中國卻沒有天敵
    ,而老外對這些入侵物種可以說束手無策,就算花重金都無法將他們清除,最後不得不來求助中國的吃貨,只要中國吃貨一張嘴,就可以將它們完全消除掉,所以不得不佩服中國人。算並非所有的入侵物種都能使用。最近在廣州發現的美國「巨型魚」,在美國能長到300斤,在中國卻沒有天敵,中國吃貨更是不敢下嘴。前段時間,在廣州的白雲湖地區,發現了一種魚類,這種魚類並不屬於中國的物種,經過專家的分析,這是一種來自北美的入侵物種,叫做鱷雀鱔,是北美最大的一種魚,身長可達3米,重量超過300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