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侵物種 鱷雀鱔絕非「善茬」

2020-12-02 東方聖城網

近日,在廣州白雲區的白雲湖中發現了一種「怪魚」,經白雲區漁政專家對所拍到的幾張圖進行鑑定辨認後,大家認為此「怪魚」很可能是一種外來入侵物種——鱷雀鱔。

它為何會出現在白雲湖中?又為何會引起如此關注,會帶來什麼樣的後果?一時引來議論紛紛。

1 鱷雀鱔並無主動傷人的確切記錄

資料顯示,鱷雀鱔在分類學上隸屬於雀鱔科。它屬於一種古老魚類,歐洲曾發現過1.2億年的白堊紀雀鱔化石,那時候,雀鱔的種類繁多,幾乎遍布全球水域。因此,雀鱔也被稱為魚類中的「活化石」。但是現在這種古老的魚類僅存鱷雀鱔和其他6種雀鱔,它們的分布範圍都限於北美洲東部、中美洲一帶。而鱷雀鱔屬大型肉食性淡水魚類,是7種雀鱔中最大的一種,最大能長到3米,體重能達90公斤以上。

鱷雀鱔全身長滿硬鱗,上下頜俱長,且有銳利的尖齒,據說牙齒數量甚至比鱷魚還要多,也更鋒利,所以也有人稱它為「尖嘴鱷」或「火箭魚」。它身上堅硬的菱形鱗片有時會被美洲印第安人拿來做裝飾用的寶石或狩獵用的箭頭。人們通常認為鱷雀鱔生性兇猛,但它實際上看起來挺溫順,平時也挺安靜,只在捕食時,才會動作迅猛地出擊。目前並無它主動攻擊人類的確切證據。

但鱷雀鱔仍是極危險的外來入侵物種。它可能帶來的危害,主要是會破壞原生態的生態平衡,它不僅什麼都吃,它產下的綠色魚卵也含有劇毒,而且它生命力頑強,能活25年以上,對水質也不挑剔,還能呼吸空氣,離開水仍能堅持至少兩個小時不死。因此,現在它們已被世界上許多國家列入「外來入侵物種」名單,嚴格管理引進和養殖,更禁止讓它們進入非原產地的自然環境。

2 鱷雀鱔在中國尚無天敵

鱷雀鱔主要分布在從墨西哥到美國佛羅裡達州的墨西哥灣沿岸河流和河口水域、密蘇裡河和俄亥俄河下遊,以及尼加拉瓜境內的兩個湖泊。它是怎麼來到中國的呢?

其實早有統計數據稱,在2014年,廣東已經調查到有21個地區出現了這種鱷雀鱔,而且有些地方已經形成了鱷雀鱔魚群。此外,在廣西欽州市、山西臨汾市、江西贛縣、福建桐山溪、江蘇蘇州市和溫州市、湖南永州等地也都有發現鱷雀鱔的報導。有專家表示,它們早期是通過觀賞魚貿易渠道,漂洋過海來到我國的。如今鱷雀鱔已是我國觀賞魚市場傳統品種之一,全國各地的觀賞魚市場和養殖場皆有繁育該品種。但有些人家養一段時間後,卻因種種原因又將其任意拋棄,或者在野生水域隨意放生。

早前的相關報導中稱,鱷雀鱔有非常堅硬的鱗片,有捕撈者用魚叉扎到魚頭部位,鱷雀鱔絲毫無損,魚叉尖卻被折彎。看上去鱷雀鱔似乎很難纏。但鱷雀鱔並非沒有天敵。在它的原產地北美一帶,就有美洲鱷、水獺、漁貂以及某些大型猛禽等是鱷雀鱔的天敵。

但這種「殺手」級的魚類在我國水域暫時卻沒有天敵。有人說鱷雀鱔會害怕另一種同屬於兇猛食肉類魚類的孔雀鱸,但那只是因為孔雀鱸的爭搶食物能力很強,與鱷雀鱔共存時,相對溫順的鱷雀鱔可能會因為搶不到食物而餓死,但孔雀鱸一樣會成災,危害環境,它並不是鱷雀鱔的天敵。

3 入侵物種必須引起高度警惕

對於這只在廣州白雲湖出現的鱷雀鱔,專家們表示,當務之急是要把這條怪魚隔離,避免它進入珠江流域,然後再想辦法捕撈、清除。

羅剛說,據不完全統計,自1957年引進莫三比克羅非魚,我國已引進外來水生物種約150種。目前,國內養殖的觀賞魚除極少數本土原生觀賞魚外,其他均為國外外來物種。然而值得注意的是,這些外來物種一旦進入我國的水生生態系統,有可能對我國的水生生物多樣性和水域生態安全帶來嚴重影響和危害。「對於外來水生物種管理,目前主要是依據《野生動物保護法》。該法規定:引進外來物種應採取防範措施防止進入野外環境;放生外來物種造成危害要承擔法律責任。2016年原農業部聯合國家宗教事務局印發了《農業部辦公廳 國家宗教事務局辦公室關於進一步規範宗教界水生生物放生(增殖放流)活動的通知》,加強對放生行為的科學指導。」

其實不僅水域安全要警惕外來物種入侵。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加速,中國已確認的外來入侵物種至少已達544種,中國早已成為世界上遭受生物入侵最嚴重的國家之一。這些外來入侵生物已涉及農田、森林、水域、溼地、草地等幾乎所有的生態系統,大多數都是因為無意識引入,即隨貿易、運輸、旅遊等活動而傳入的物種,對中國生物多樣性、農牧業生產等構成巨大威脅。

相關焦點

  • 白雲一男子捕獲尖牙怪魚 竟是外來入侵物種雀鱔(圖)
    昨日上午記者在現場看到,這條身長近半米的魚長得確實很奇怪,經魚類保護專家鑑定,該魚確是外來入侵物種雀鱔,「兇猛動物,最好不要私自養在家裡」。  圖為雀鱔,它滿口都是尖牙。  這條危險的雀鱔被養在一個水池裡,一般人都不敢靠近。
  • 七種雀鱔之鱷雀鱔
    既然有七種雀鱔,哪七種?每種長啥樣?其實我也一直很困惑,去年查了幾個晚上的文獻和網站,微博之類的總算集齊了七種雀鱔的圖片,最近又請教了幾位魚界的大神,得到沒大問題的回覆我才敢發😂,不多說了,還是直接上圖吧,如有不對的地方還請多多指教,謝謝!
  • 景觀河內有人捉到怪魚 原系外來入侵物種雀鱔
    吳先生擔心那是外來物種,再次被放生會影響生態環境。10日下午四五點鐘,王師傅、劉師傅幫廣益佳苑小區內的景觀河清淤時,發現一個「怪傢伙」。王師傅用鐵鍬敲了一下,它毫髮無傷,繼續往前遊,「魚皮特別硬,像層盔甲」。兩人合力將它扣住,往塑料口袋裡按,這才帶上了岸。「怪傢伙」是一條魚,長約85釐米,七八斤重。有意思的是它的嘴有十多釐米長,嘴中的牙齒特別鋒利,「長得像是鱷魚」。
  • 廣東農村池塘發現鱷雀鱔 有活化石之稱的古老魚種
    頭像鱷南海虎榜村的村民陳先生在村內一個池塘內抽水時發現一條頭像鱷魚,身似鱔魚的奇怪的物種。記者從當地農業部門了解到,該魚很可能是珍貴的鱷雀鱔,是一種有活化石之稱的古老魚種,十分罕見。昨日下午記者在陳先生家中見到了這條怪魚。怪魚長約1米,全身呈灰色,嘴部前突,上下頜有骨板,牙齒鋒利,酷似鱷魚嘴,身體被菱形的硬鱗所覆蓋,鱗質甚硬。
  • 鱷雀鱔:它是史前「活化石」,為何成為各國明令禁止的入侵物種?
    鱷雀鱔在水中最適宜生長的溫度是18-20攝氏度,但是它們可以在溫度更高或者更低的水中生存,而且鱷雀鱔在湖泊,河流,沼澤甚至在鹹水中也可以短暫生存,不得不說,其存活能力是非常強的,所以地球上大部分的水體都是適合鱷雀鱔生長繁衍的!
  • 鴨嘴怪魚確是美洲雀鱔
    昨日,珠江水產研究所農業部水產種質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專家根據本報提供的資料,確認該怪魚為雀鱔,並認為其將影響本地漁業資源。  該中心主任鄭光明表示,經過對本報提供的資料及圖片的研究鑑定,初步認為該魚可能是長吻鱷魚火箭(又叫尖嘴鱷或雀鱔、鴨嘴鱷),原產北美的五大湖區,屬雀鱔科。該魚一般作為觀賞魚飼養,目前我國尚未聽過有從正當的渠道引進這種魚。
  • 600多種物種入侵我國,你以為很遙遠?它就在你家樓下水域內
    生態環境部日前發布的《2019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顯示,全國已發現660多種外來入侵物種。其中,71種對自然生態系統已造成或具有潛在威脅並被列入《中國外來入侵物種名單》。67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外來入侵物種調查結果表明,215種外來入侵物種已入侵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其中48種外來入侵物種被列入《中國外來入侵物種名單》。
  • 雲南賓川:村民河中捕到兇猛「怪魚」 鑑定為史前魚類雀鱔
    這條「怪魚」到底是什麼物種,又是如何來到桑園河裡的,賓川縣漁業技術推廣站和雲南省漁業研究院專家通過鑑定,最終確定這條「怪魚」的身份為雀鱔,是一種外來物種,主要是產於北美、中美等地區,在我國上海、重慶等地方有零星的存在,屬有害物種,以食肉為主。
  • 外來物種入侵 十大最危險"入侵物種"盤點/圖
    外來物種入侵,中國約有450種外來入侵物種 其中大約50%是有意引進後擴散的,年損失約600億。入侵中國的外來物種有哪些?警惕「外來物種入侵」。  廣西外來入侵物種數量在全國位居前列  巴西龜、福壽螺、清道夫、水葫蘆……這些在廣西常見的生物卻是外來物種。
  • 魚塘現史前鱷雀鱔:鱷魚嘴 蛇皮膚 滿口尖牙(圖)
    來自北美  經貢井區水務局水產漁政站站長餘海英辨認,最終確認怪魚名叫鱷雀鱔,是北美7種雀鱔魚中最大的一種,屬於外來物種。至於為何出現在自貢,餘海英分析,估計是觀賞魚愛好者將它買回後又放生到池塘。  破壞性強  鱷雀鱔是肉食魚類,具有極強的破壞性,如若放到天然水域,會對當地的水體生態系統帶來滅頂之災,「只要是水裡的活物,它幾乎通吃」。而且,它的卵有劇毒。如果人去惹它,或者它受驚了,會出現攻擊人類的情況。
  • 「巨型魚」入侵中國,尚未發現天敵,在美國可長到300斤
    現如今,物種入侵事件頻繁發生,解決辦法尚未出現。國與國之間的交流日益頻繁,稍不留意就會發生物種入侵的事件。由於入侵物種在當地缺乏天敵,泛濫成災只是時間問題。最近我國的廣東地區發現了一種新的入侵物種,它的名字叫做鱷雀鱔。
  • 鱷雀鱔入侵廣東,最愛吃魚的廣東人,為什麼搞不定這種北美巨魚
    中國的入侵種數量已達529種,其中陸生植物,陸生無脊椎動物和微生物為主要入侵類群,廣東作為中國最重要的國際貿易口岸,也是我國生物入侵危害最嚴重的地區之一。據2009年統計,廣東入侵物種數量超過200種,入侵植物超過90種。當前,薇甘菊、三裂葉蟛蜞菊、銀合歡、水葫蘆和馬纓丹已經在廣州處處開花。
  • 因為亞洲鯉魚,這種原本討人嫌的物種得以鹹魚翻身
    如今因為亞洲鯉魚,這種原本討人嫌的物種得以鹹魚翻身。恐龍在6500萬年前就已經滅絕了,而鱷雀鱔還生活的好好的,真是古老的令人髮指。鱷雀鱔是「直腸子」,吞噬能力類似於蛇,鱷雀鱔沒有咀嚼的功能,只能靠吞食,最大可以吞下身體1/4的食物。
  • 美國巨型魚入侵中國,體長兩米重達300斤,鱗片還能當寶石!
    外來生物入侵這種事,放在其他國家的身上,絕對是一件讓人能愁白了頭的事情。畢竟一個外來入侵物種能給當地生態環境帶來的影響和破壞,是讓人很難以想像的。世界上的每個國家都有因為外來生物入侵而受到影響的事件發生。
  • 在國外是「清道夫」,引入我國卻成入侵物種,網友:沒法吃不好辦
    但要是有其它的物種被引入進來,可能就會導致生物鏈體系的破壞,甚至會有一些物種因此沒有了生存的空間,這樣的例子在現在看來,確實有不少,有時候給人們的教訓是非常深刻的。 今天咱們就來說一種這樣的物種,它就有這樣的情況,在國外是「清道夫」,引入我國卻成入侵物種,網友:沒法吃不好辦。
  • 學術界「知名入侵者」:美麗雀鱔,和食人魚同名的「水中殺手」?
    從白堊紀走來,在漫長的生物進化歷程中,無數的物種都被大自然的變遷淘汰了,其中有很少的一部分生物個體變成化石,成為遠古時期那些物種曾經存在的證據。還有極少數的物種,在千百萬年的變化中,能夠基本保持其祖先的模樣,繁衍至今,被人們稱為「活化石」。
  • 對雀鱔你了解多少?雀鱔知識大全
    雀鱔,拉丁學名是Atractosteus spatula,別稱雀鱔魚,屬於脊索動物門(Chordata)、脊椎動物亞門、輻鰭魚綱(Actinopterygii)、雀鱔目(Lepisosteiformes)、雀鱔科(Lepisosteidae)、骨雀鱔屬的一種動物。
  • 【江西吉安】淡水魚殺手雀鱔「入侵」贛江
    經當地漁政部門鑑定,這是近年來江西多個水域頻現的淡水魚「頂級殺手」——雀鱔。汪先生說,自己一直喜歡釣魚,前幾天他從青原區附近的一條人工河撈上來這條長約30多公分的魚,和以前捕撈的魚都不一樣。叫不上名字,又不知是否有毒,汪先生不敢隨便處理這條魚,於是找到青原區水產站的工作人員,經初步觀察,工作人員排除了是鱘的可能性。
  • 「淡水殺手」雀鱔:體長1米多、能生200多萬魚崽,被我國視作危險
    我們也知道在飛國際航班時,會進行嚴格的檢查,其中有一項就會檢查是否攜帶外來物種,因為不同地區的物種到了新環境下會是如何的生存就變成一種未知。而在我們國家曾經就有一種生物,叫做雀鱔,被人放生後就釀成了不小的災禍,直接被我們國家列進了黑名單。
  • 佛山近年"怪魚"頻頻入侵 市民違規放生
    前幾天,最近在丹灶發現的雀鱔最終還是被無害化處理了,事件貌似做了個「了結」。但是,佛山這些年頻遭「怪魚」們肆虐,千燈湖公園的工作人員為了捕獲前後三條雀鱔,更是花了一年時間研究其習性,幾乎成了雀鱔的「專家」。  那麼,這些「怪魚」究竟從何而來,又為何能當街被銷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