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廣州白雲區的白雲湖中發現了一種「怪魚」,經白雲區漁政專家對所拍到的幾張圖進行鑑定辨認後,大家認為此「怪魚」很可能是一種外來入侵物種——鱷雀鱔。
它為何會出現在白雲湖中?又為何會引起如此關注,會帶來什麼樣的後果?一時引來議論紛紛。
1 鱷雀鱔並無主動傷人的確切記錄
資料顯示,鱷雀鱔在分類學上隸屬於雀鱔科。它屬於一種古老魚類,歐洲曾發現過1.2億年的白堊紀雀鱔化石,那時候,雀鱔的種類繁多,幾乎遍布全球水域。因此,雀鱔也被稱為魚類中的「活化石」。但是現在這種古老的魚類僅存鱷雀鱔和其他6種雀鱔,它們的分布範圍都限於北美洲東部、中美洲一帶。而鱷雀鱔屬大型肉食性淡水魚類,是7種雀鱔中最大的一種,最大能長到3米,體重能達90公斤以上。
鱷雀鱔全身長滿硬鱗,上下頜俱長,且有銳利的尖齒,據說牙齒數量甚至比鱷魚還要多,也更鋒利,所以也有人稱它為「尖嘴鱷」或「火箭魚」。它身上堅硬的菱形鱗片有時會被美洲印第安人拿來做裝飾用的寶石或狩獵用的箭頭。人們通常認為鱷雀鱔生性兇猛,但它實際上看起來挺溫順,平時也挺安靜,只在捕食時,才會動作迅猛地出擊。目前並無它主動攻擊人類的確切證據。
但鱷雀鱔仍是極危險的外來入侵物種。它可能帶來的危害,主要是會破壞原生態的生態平衡,它不僅什麼都吃,它產下的綠色魚卵也含有劇毒,而且它生命力頑強,能活25年以上,對水質也不挑剔,還能呼吸空氣,離開水仍能堅持至少兩個小時不死。因此,現在它們已被世界上許多國家列入「外來入侵物種」名單,嚴格管理引進和養殖,更禁止讓它們進入非原產地的自然環境。
2 鱷雀鱔在中國尚無天敵
鱷雀鱔主要分布在從墨西哥到美國佛羅裡達州的墨西哥灣沿岸河流和河口水域、密蘇裡河和俄亥俄河下遊,以及尼加拉瓜境內的兩個湖泊。它是怎麼來到中國的呢?
其實早有統計數據稱,在2014年,廣東已經調查到有21個地區出現了這種鱷雀鱔,而且有些地方已經形成了鱷雀鱔魚群。此外,在廣西欽州市、山西臨汾市、江西贛縣、福建桐山溪、江蘇蘇州市和溫州市、湖南永州等地也都有發現鱷雀鱔的報導。有專家表示,它們早期是通過觀賞魚貿易渠道,漂洋過海來到我國的。如今鱷雀鱔已是我國觀賞魚市場傳統品種之一,全國各地的觀賞魚市場和養殖場皆有繁育該品種。但有些人家養一段時間後,卻因種種原因又將其任意拋棄,或者在野生水域隨意放生。
早前的相關報導中稱,鱷雀鱔有非常堅硬的鱗片,有捕撈者用魚叉扎到魚頭部位,鱷雀鱔絲毫無損,魚叉尖卻被折彎。看上去鱷雀鱔似乎很難纏。但鱷雀鱔並非沒有天敵。在它的原產地北美一帶,就有美洲鱷、水獺、漁貂以及某些大型猛禽等是鱷雀鱔的天敵。
但這種「殺手」級的魚類在我國水域暫時卻沒有天敵。有人說鱷雀鱔會害怕另一種同屬於兇猛食肉類魚類的孔雀鱸,但那只是因為孔雀鱸的爭搶食物能力很強,與鱷雀鱔共存時,相對溫順的鱷雀鱔可能會因為搶不到食物而餓死,但孔雀鱸一樣會成災,危害環境,它並不是鱷雀鱔的天敵。
3 入侵物種必須引起高度警惕
對於這只在廣州白雲湖出現的鱷雀鱔,專家們表示,當務之急是要把這條怪魚隔離,避免它進入珠江流域,然後再想辦法捕撈、清除。
羅剛說,據不完全統計,自1957年引進莫三比克羅非魚,我國已引進外來水生物種約150種。目前,國內養殖的觀賞魚除極少數本土原生觀賞魚外,其他均為國外外來物種。然而值得注意的是,這些外來物種一旦進入我國的水生生態系統,有可能對我國的水生生物多樣性和水域生態安全帶來嚴重影響和危害。「對於外來水生物種管理,目前主要是依據《野生動物保護法》。該法規定:引進外來物種應採取防範措施防止進入野外環境;放生外來物種造成危害要承擔法律責任。2016年原農業部聯合國家宗教事務局印發了《農業部辦公廳 國家宗教事務局辦公室關於進一步規範宗教界水生生物放生(增殖放流)活動的通知》,加強對放生行為的科學指導。」
其實不僅水域安全要警惕外來物種入侵。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加速,中國已確認的外來入侵物種至少已達544種,中國早已成為世界上遭受生物入侵最嚴重的國家之一。這些外來入侵生物已涉及農田、森林、水域、溼地、草地等幾乎所有的生態系統,大多數都是因為無意識引入,即隨貿易、運輸、旅遊等活動而傳入的物種,對中國生物多樣性、農牧業生產等構成巨大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