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這個大草原,是當年王洛賓先生寫下一首民歌的地方

2021-01-21 把風景看遍

青海這個大草原,是當年王洛賓先生寫下一首民歌的地方

青海這個草原,得名和草原的花朵有關係 有首著名民歌起源這裡

標籤:中國青海旅遊、青海海北金銀灘、有民歌的草原、邊境草原民歌民俗風光遊、旅遊散文隨筆見聞遊記

青藏高原的海北有一個草原叫金銀灘草原,我是因為一首誕生於上世紀30年代末的一首民歌,而想著要去這裡看看。

自駕從西寧市出發,向西行駛,車過湟源後,也就幾十分鐘就到海北地界,在這裡,我們所走的公路要經過一個東大灘水庫。庫水映著藍天白雲,水中也有雲朵在緩慢地遊弋,只不過,風吹皺了那些水面的白雲,令人感到有些惋惜。東大灘水庫修建於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初期,其主要是調節湟水流域水量,至今仍然在發揮著它設計之初的作用。東大灘水庫旁兩條道路,即青藏鐵路,315國道從這裡遠去。水庫的南岸有一片長方形的天然草場。在這裡看庫水遼闊的碧波之上,飛起又落在水面的鳥兒劃出的漣漪,看岸邊綠草青青,看飛馳而過的火車和汽車,也是一種享受。

金銀灘大草原這個地名的來源,應當是與草原上的花朵有著特別緊密的關係,這個草原上成片的黃色花朵,就像在大地上鋪著的金子,而白色的野花,就像大地上鋪著的銀子,這樣的解釋雖然沒有多少的深意,但是非常的直白,有些時候,一個名字的解釋,簡單的解釋未必就是一件壞事兒,只要能夠說明事物的本質,筆者覺得才是最大的意義。

老實說,這裡的草沒有其他著名草原上的草長得高而茂盛,這也是金銀後面為什麼有了一個「灘」字的原因吧,一個灘字,其實已經呈現了這裡草原的一個形態,這裡的草好像趴在地上長著的那麼一層,這樣一層草,也是蓋不住牛羊的身影的,筆者覺得它不過就是鋪在這裡的一塊碩大的綠色地毯而已。草地上,那些白色的氈房成群落狀分布,就像雨後的草地上長出的蘑菇一樣。而草原上那些瘋長的狼毒花,雖然開的花朵如此美麗,卻並不算是草原的福音,這種強勢霸道的野草,任其蔓延,會讓草原受到傷害。因此,看到這些表面漂亮的花朵,就讓人心裡有一種莫名的惆悵,因為外表的美麗恰恰掩蓋了其內在的險惡。

而這種惆悵,後來筆者才發現,這個狼毒花不過是一個引子,真正的原因是,我想知道當年的那個卓瑪還在嗎?我是奔著卓瑪而來嗎?我反覆問自己此行的目的。而筆者覺得,上個世紀三十年代末,王洛賓在這裡體驗生活和採風,與他所居住的「千戶長」家16歲的女兒薩耶卓瑪相識,他徘徊在卓瑪氈房的窗戶下,並產生了一種莫名的情愫,正是這樣的情愫的發酵,觸動了他的創作靈感,於是就有了一首融合了藏民歌和哈薩克民歌特點的民歌《在那遙遠的地方》,正因為這樣獨特的創作特色,才讓這首歌獲得了久盛不衰的生命力。

在一戶草原牧民的氈房中,主人的酥油茶、青稞酒、手抓羊肉、土豆燉牛腩、野黃蘑菇燉土雞、青海尕面片等特色菜餚讓我們體驗到了這裡的舌尖上的美味。在一首接著一首的歌謠中,似乎都抵不上那首一首民歌的魅力,儘管醉的舌頭都開始直了,卻還是在唱這首歌,而美麗的卓瑪,卻不是當年的卓瑪了,這裡的卓瑪為我們獻上了潔白的哈達,與愛情的情愫無關。而晚上的篝火晚會,我們與當地牧民一起跳歡快的鍋莊,在歡聲笑語中,找回一個純真的自己,才是此行最大的收穫。(1391字)

文|清風鳴蟬(四川南充人,作家、新聞人、策劃人,985高校中文系畢業,蘇白傳媒本部策劃部策劃編輯。)

審讀:蘇白傳媒 總編審 鄒劍川

運營:蘇白傳媒 丹丹

其他:部分圖片供模擬想像,不代表文字特指。

相關焦點

  • 霍尊和馬來西亞歌手合唱《在那遙遠的地方》,聽得如痴如醉
    霍尊和馬來西亞歌手合唱《在那遙遠的地方》,聽得如痴如醉!《在那遙遠的地方》是一首由王洛賓作詞作曲的民歌,也是電影《小城之春》的插曲。該曲既有哈薩克民歌的音色,又有青海藏族民歌的風格,生動流暢的旋律,被無數人喜愛。
  • 三毛把最後的愛情,給了這個寫「半個月亮爬上來」的男人
    雖然大半輩子飽經風霜,但王洛賓骨子裡並非悲觀主義者,因為音樂就是他的靈魂,可以如天地般寬廣,像火焰般熾熱,似流水般柔順。而他的每一首經典歌曲背後,都有一個動人的愛情故事。1.我願做一隻小羊/坐在她身旁/我願她拿著細細的皮鞭/不斷輕輕打在我身上1939年,處在感情空窗期的王洛賓結識了藏族女孩卓瑪,雖然只有短暫的三天時光,極具浪漫主義氣質的王洛賓卻因此寫下不朽的篇章——《在那遙遠的地方》。
  • 經典中國民歌 100首(典藏版)
    相約天籟迴響聽一首好歌,享美好生活民歌,歌頌著五顏六色的生活;民歌,吟唱著悲歡離合情緣;民歌,記錄了起起伏伏的過往,最具風情而又最貼近生活的民歌,細緻的描繪著生活百態,傾訴著中國不同民族對生命的感悟有多少人從辣妹子裡看到了廣西姑娘火辣辣的性格,有多少人從阿里山的姑娘裡看到了溫柔如水的姑娘……民歌裡的人物,映射著一個地方的文化,一個地方的性格。對家鄉的描摹是民歌的一個主題。簡簡單單的幾句就把家鄉寫的淋漓盡致,多樣的歌曲以不同的的方向展示著家鄉的美麗富饒。
  • 專訪民族音樂理論家烏蘭傑:「草原音樂是生態、生命、生活的藝術」
    「莫道草原的花兒開得不好,別的地方看不到;莫說草原的鳥兒唱得不好,別的地方聽不到。」這首烏蘭傑兒時記憶中的詩,是「草原音樂是生態的藝術」的最好詮釋。在烏蘭傑看來,當代很多大城市的老百姓喜歡伴著草原歌曲跳廣場舞,這正是廣大人民群眾自發審美選擇的結果,「這不是行政命令,這是草原歌曲本身的抒情性、哲理性、史詩性使然。」
  • 野生動物|普氏原羚現身青海大草原
    野生動物|普氏原羚現身青海大草原 2021-01-14 14:3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呼倫貝爾大草原
    呼倫貝爾草原位於中國內蒙古草原的背部地區,和蒙古還有俄羅斯搭界的地方,國家5A級旅遊景區,世界著名的天然牧場,世界四大草原之一,被稱為世界上最好美的草原。呼倫貝爾大草原,夏天的草原綠草如茵,深呼吸一口,清香的草木味撲鼻而來,讓人心曠神怡、如痴如醉。
  • 青海知名度最高的小城:因一位詩人名聲大噪,被譽為是金色的世界
    在青海,那一座縣城的知名度是最高的,是「天下黃河貴德清」的貴德縣?是「彩虹的故鄉」互助縣?還是兵城格爾木?其實都不是,在青海知名度最高的縣城叫德令哈,很多來青海旅遊的朋友,都知道這個高原小城。因為一位詩人、一個歌手讓這座荒涼的小城,走進了人們的視線。
  • 光彩明豔的華池民歌
    >李世劉到了城壕川,這個曾是當年張寒暉改編《推炒麵》、創作《軍民大生產》的地方,李世劉招贅到李家,成了上門女婿。把華池的民間音樂文化放在一個大的歷史文化地理的背景下去研究和觀察,就會有這樣的感受,它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性就凸顯出來了。一條子午嶺貫穿了陝甘寧,一條秦直道貫穿了黃土高原上的三個省份,當我們說黃土高原文化的時候,是屬於黃土高原上子午嶺與秦直道文化帶上的文化。從文化流、文化帶、文化圈的角度去看,就能形成對一個地方文化的整體認識。
  • 關於民歌有話說
    雲南民歌著名歌手張黎來到宣威的時候曾唱過一首:「宣威火腿噴噴香,迷死多少小姑娘,嘴饞想吃香火腿,才來宣威找情郎。」簡短的四句山歌,就把宣威火腿款的多麼迷人,多麼噴香,人人聽了都要咽吐沫,不嘗上兩口不罷休,不象文人說火腿色好味鮮香濃可口,鮮到什麼程度,香濃到什麼程度,摸不著看不見,人家那山歌就說了能鮮香到迷死小姑娘,能讓姑娘僅僅為了吃宣威火腿就不顧一切來宣威找情郎。
  • 《呼倫貝爾大草原》
    > 高山深處是巍巍的大興安 林海茫茫雲霧間 矯健的雄鷹俯瞰著草原 呼倫貝爾大草原 白雲朵朵飄在飄在我心間 呼倫貝爾大草原 我的心愛我的思戀
  • 暑假帶著「房子」無接觸暢遊青海,一鍵解鎖沙漠、草原、鹽湖、花海...
    這一次,洋洋就帶大家體驗一回『年度最潮旅行方式』,搭上房車到風光旖旎的青海,體驗高原生態上的牧民生活、與梅花鹿親密接觸、在青海湖邊騎行、去鹽湖遊學感受藏文化、到小泊湖溼地生態科考、在星空下體驗房車露營,讓你一次收穫沙漠、草原、湖泊、丹霞、鹽湖、油菜花海等人間美景!
  • 以山為筆的 大美青海
    作為生態大省,青海的生態建設從未停下腳步,而「山」作為「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體的第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不僅孕育了大美青海獨特的生態體系,而且也為這裡的人帶來了豐富的生態資源。 崑崙山海拔由東向西遞增,高聳險峻,積雪終年不化,嚴酷的生存環境讓許多地方變得人跡罕至,也吸引著世界各地的人們來到這裡探險登山。 在我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爾木市,可可西裡最西北端,坐落著崑崙山最高峰——布喀達坂峰,海拔6860米,也是青海境內最高的山峰,四周分布著28座海拔5000米以上的姊妹峰。
  • 劉禹錫一首弦技之作,開篇的疊字句出神入化,最後兩句渾然天成
    劉禹錫的一生也是極為悲慘,早年間由於參與了以王叔文為首的永貞革新,最終遭受到了打擊,還被貶到了外地,這種獨特的人生經歷,也讓他的作品顯得與眾不同,尤其是被貶到四川期間,由於聽到了當地優美的民歌,於是他結合民歌的特點,再融入進作品中,寫下了組詩《竹枝詞九首》,每一首都別具一格,寫出了新意
  • 青海最有故事的小城,雖然充滿悲傷,但這裡風景依舊美如畫
    刀郎,那一夜依然悲傷後來,刀郎到青海來採風,專程到德令哈尋找靈感,但遲遲找不到感覺,直到他在回格爾木途中,坐到火車票火車上,看著遠處的雪山,相起海子的這首詩,靈感一下迸發,寫下了《德令哈一夜》。比起海子的這首詩,刀郎的《德令哈一夜》名氣則要小一些,但這首歌依然成為了刀郎非常經典的一首歌。
  • 懂了電影《尋龍訣》中這三首蒙語歌,你會不會嚮往呼倫貝爾大草原
    電影《尋龍訣》取景自呼倫貝爾大草原,作為影片的配樂有三首蒙語歌曲。這三首歌曲全部來自杭蓋樂隊,分別是《酒歌》、《希格希日》、《海然海然》。如果到過草原,在蒙古包裡醉過,在草原上放馬奔馳過,就算聽不懂蒙語的原意,也能體會到草原的深情與奔放。
  • 蘇東坡雨中寫下一首詞,僅僅4句話成千古名篇,林語堂讚嘆不已
    一代國學大師林語堂先生就對蘇軾讚嘆不已,他曾在在《蘇東坡傳》(原序)中寫道:「像蘇東坡這樣的人物,是人間不可無一難能有二的。」蘇軾先生是獨一無二的,是不可替代的。他一生寫下的佳作無數,後世讀者更是各有喜愛。餘秋雨先生就曾在《蘇東坡突圍》一文中說過,他最喜歡的文學家是蘇東坡,最喜歡的作品是蘇東坡貶謫黃州時寫下的一首詞《念奴嬌·赤壁懷古》和前後《赤壁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