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在矽基光學相控陣LiDAR上取得新研究進展

2020-12-05 訊石光通訊網

  ICC訊 矽基光學相控陣(OPA)雷射雷達具有集成度高,掃描速度快,成本低等優勢,是固態雷射雷達的重要發展方向,近幾年不斷獲得突破性進展。但是,矽基OPA發射晶片的光損耗一直是個問題,尤其是矽波導在高雷射輸入功率時,非線性吸收較強,如雙光子吸收,自由載流子吸收等。

  為了降低矽基OPA高輸入功率工作時非線性效應帶來的光損耗,中國科學院半導體研究所材料重點實驗室光子集成技術研究組提出了一種SiN-Si雙層材料OPA雷射雷達發射晶片。SiN層以150 nm的二氧化矽間隔位於SOI襯底上方,矽器件和SiN器件位於這兩層,不會互相干擾。該晶片輸入耦合器和級聯分束器採用SiN材料,後端的相位調製器和光學天線採用矽材料,雙層波導通過一種耦合結構來實現光學連通。SiN-Si雙層材料OPA晶片具有低損耗特性,前端器件由SiN製成,可輸入瓦級光功率,適於遠距離工作。實驗表明,對於常規Si OPA晶片,輸入光功率超過17 dBm時,雙光子吸收損耗明顯增大,而SiN-Si OPA晶片無此問題,雙層耦合損耗小於0.2 dB。同時,在SiN-Si OPA晶片中,團隊採用了一種整體光柵光學天線,實現了96°×14°的二維掃描,其橫向掃描範圍為目前所報導的最優實驗結果。

圖1. SiN-Si雙層OPA晶片顯微鏡照片

圖2. (a)端面耦合器;(b)光柵耦合器;(c)級聯的MMI;(d)SiN-Si雙層耦合結構;(e)熱光調相器;(f)光學天線

圖3. SiN-Si OPA晶片、Si OPA晶片輸出功率與輸入功率的關係

圖4 SiN-Si OPA晶片二維掃描實驗結果,(a)橫向掃描範圍;(b)縱向掃描範圍

  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Photonics Research期刊上(Vol. 8, Issue 6, pp. 912-919 (2020))。博士研究生王鵬飛為第一作者,潘教青研究員為通訊作者,該工作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重點項目、北京市科委項目和企業項目的共同資助。

  文章連結:https://doi.org/10.1364/PRJ.387376

相關焦點

  • 詳細分析光學相控陣LiDAR
    首先要介紹的是光學相控陣LiDAR。 1.光學相控陣LiDAR 雷射雷達從機械轉動向聚束成形的進化趨勢與雷達完全相同:軍事上廣泛應用的相控陣雷達一般擁有上千個發射天線單元,通過調節波束合成的方式,可以改變雷達掃描的方向而不需要機械部件運轉,靈活性很高,適合應對高機動目標,還可發射窄波束作為電子戰天線。
  • 光電所在光纖雷射的相干組束和傳輸控制方面取得新進展
    光電所在光纖雷射的相干組束和傳輸控制方面取得新進展 2017-05-25 光電技術研究所 【、耿超課題組在光纖雷射相控陣技術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以雙向收發的自適應光纖準直器為基礎模塊,構建了整體口徑100 mm的七單元雷射收發陣列(光纖雷射相控陣),於湍流環境下實現了光纖雷射的相干組束和高效傳輸控制。
  • 臺灣大學朱士維教授在提升納米矽的光學非線性取得重大進展
    一般來說,為了產生足夠的光學非線性,需要增加光與矽晶體的交互作用長度,但這也損害了其器件的可集成性。近日,臺灣大學朱士維教授在提升納米矽的光學非線性取得重大進展,相關論文發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
  • 洛微科技自主研發的純固態LiDAR矽光子相控陣晶片獲獎
    打開APP 洛微科技自主研發的純固態LiDAR矽光子相控陣晶片獲獎 科技觀察者 發表於 2020-11-05 10:50:20
  • 蘇州納米所在矽襯底InGaN基半導體雷射器研究方面取得進展
    蘇州納米所在矽襯底InGaN基半導體雷射器研究方面取得進展 2016-08-18 蘇州納米技術與納米仿生研究所 該研究方向是目前國際上的研究熱點,但是到目前為止,僅有文章報導了在光泵浦條件下矽襯底上InGaN基多量子阱發光結構的激射。
  • 矽基光電子與微電子單片集成研究進展
    介紹了國內外矽基光電子器件與集成晶片的研究進展,重點介紹了本課題組在矽基光電子與微電子集成方向的研究進展,包括矽基雷射器、矽基光調製器、矽基發光器件與控制電路單片集成、矽基光電探測器與接收電路單片集成、矽基微環濾波器與溫控電路單片集成、單片集成矽光收發晶片等。
  • 中科院正式官宣好消息!不等矽基晶片和光刻機了,比爾蓋茨說對了
    矽基晶片與光刻機有人曾說過,二十世紀是矽的時代,因為矽是一種優秀的半導體材料,可以用來生產對科技發展有重要意義的晶片。如今二十世紀早已過去了,但矽基晶片卻仍然是主流,全球各大科技公司或國家都想要掌握頂尖的矽基材料和相應的晶片技術。不過,雖然矽材料在大自然中很常見,但是想要製備矽基晶片卻不是一件簡單的事,需要各種工藝技術和核心設備的支持。
  • 我國非線性光學晶體材料研究取得新進展
    由於非線性光學晶體材料在雷射科學和技術領域的廣泛應用,設計、合成性能優異的新型非線性光學晶體材料一直是功能材料領域研究的前沿熱點。目前,國內外廣泛採取的設計思路包括在晶體中引入具有共軛平面結構的BO3基團,具有二階姜.泰勒畸變的d0,d10以及含孤對電子的金屬陽離子等。
  • 2019年度中國光學十大進展發布 量子密鑰分發等20項重大光學進展入選
    3月20日,中國雷射雜誌社發布「2019年度中國光學十大進展」。量子密鑰分發、光子晶片、智能雷射器、全色雷射顯示等20項重大光學進展入選(基礎研究類與應用研究類各10項)。據悉,中國光學十大進展由中國雷射雜誌社發起,經過首輪推薦、初評、終評三個環節,最終20項優秀的光學成果從110項研究進展中脫穎而出,入選2019年度中國光學十大進展(基礎研究類與應用研究類各10項)。
  • 中科院福建物構所在非線性光學晶體材料研究中取得進展
    非線性光學(NLO)晶體材料在現代雷射科學與技術中佔有重要地位。BO3平面基元作為優秀的非線性光學構築基元被用來設計和合成了系列優秀的非線性光學晶體材料,NO3因其共軛平面結構也被公認為是構築NLO材料的理想結構單元之一。然而,硝酸鹽因非常容易溶於水,使得發展該類化合物作為NLO晶體材料遇到瓶頸。
  • 「半導光電」 矽基光電子與微電子單片集成研究進展
    介紹了國內外矽基光電子器件與集成晶片的研究進展,重點介紹了本課題組在矽基光電子與微電子集成方向的研究進展,包括矽基雷射器、矽基光調製器、矽基發光器件與控制電路單片集成、矽基光電探測器與接收電路單片集成、矽基微環濾波器與溫控電路單片集成、單片集成矽光收發晶片等。
  • Quanergy 3D Lidar:安全社交的新守護者
    雷射雷達系統的硬體本質上由發射器、接收器和點雲組成,點雲識別來自掃描環境的一組數據,以及建築物、樹木和其他永久性結構等固定物體。一種數據集,可以通過軟體系統轉換來創建給定區域的基於lidar的3D圖像。 識別參數是定義為傳感器所覆蓋角度的視場。通常,雷射雷達傳感器的性能是在水平和垂直視場測量。
  • 光學薄膜的研究新進展及應用
    對光學薄膜的3種製備技術:物理氣相學沉積(PVD)、化學氣相沉積(CVD)和化學液相沉積(CLD)進行了分析。綜述了幾種新型光學薄膜(金剛石薄膜及類金剛石薄膜、軟X射線多層膜、太陽能選擇性吸收膜、高強度雷射膜)的研究進展以及光學薄膜的應用情況。
  • 2019年度中國光學十大進展揭曉—新聞—科學網
    3月20日,「2019年度中國光學十大進展」揭曉,量子秘鑰分發、光子晶片、智能雷射器、全色雷射顯示等20項重大光學進展入選(基礎研究類與應用研究類各10
  • 中科院太陽能電池材料研究取得新進展
    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潔淨能源國家實驗室太陽能研究部、催化基礎國家重點實驗室分子催化與原位表徵研究組(503組)李燦院士、張文華研究員領導的小組在太陽能電池新材料硒化錫(SnSe)的合成研究中取得進展。
  • 江蘇毫米波相控陣晶片入選「2020中國光學領域十大社會影響力事件」
    交匯點訊 近日,由《Light: Science & Applications》與科學網聯合發起的2020中國光學領域十大社會影響力事件評選結果公布,我省紫金山實驗室自主研發的商用毫米波相控陣晶片上榜。
  • 光電所大氣雷射通信自適應光學技術研究取得新進展
    中國科學院光電技術研究所自適應光學重點實驗室在自適應光學(ao)技術應用於空間相干雷射通信系統上的研究取得新進展:在實驗室內實現了在中等大氣湍流條件下的5gbps的高質量空間相干雷射通信效果。驗證了ao技術可以提高相干雷射通信系統的可用度,在水平大氣、星地等鏈路的相干雷射通信系統中有極高的應用價值。
  • 中國雷射雜誌社發布2019年度中國光學十大進展
    3月20日,中國雷射雜誌社發布「2019年度中國光學十大進展」(第十五屆)。量子密鑰分發、光子晶片、智能雷射器、全色雷射顯示等20項重大光學進展入選(基礎研究類與應用研究類各10項)。由於成果本身突出的學術水平,以及評審專家的嚴格公正,這一獎項,已經在學術界被廣泛認可。
  • 中科院納米科技研究工作取得積極進展
    三年來,中國科學院納米科技研究取得了很大的進展,有些成果在國際上產生了一定的影響,使本項目的總體水平處於國際前沿。經初步統計,發表論文443 篇,SCI發表約391篇;在2000年公布的SCI引文數據最有影響力的論文中,中國佔47篇,其中納米科技中心佔有3篇;在國際各類會議上做邀請報告28次;申請專利22項;獲中科院自然科學一、二等獎各1項;「納米研究取得最新成果」被評為2000年中國基礎科學研究十大新聞之一。
  • 中科院高介電常數薄膜材料研究取得進展
    兩種材料優異性能的發現,由摩託羅拉中國研究院、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和南京大學共同研究取得;它們將作為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場效應管器件一種新的柵介質(絕緣層)獲得應用。  眾所周知,半導體集成電路的發展,以器件尺寸越來越小為顯著趨勢。但電晶體器件尺寸縮小到亞微米級(小於0.1微米)之後,二氧化矽這一傳統材料不可避免地達到了自身物理極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