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在執著讓孩子考第一?「第十名效應」告訴你,名次並不重要

2020-12-05 幼教咖

對父母而言,孩子的學習成績是至關重要的,甚至有很多家長為了不影響孩子的學習,包辦了孩子所有的事,家務不捨得讓孩子做,戶外活動不允許孩子參加,就是為了節省時間讓孩子學習。

每到周末,現在的孩子再也不像曾經的我們一樣,歡度周末成了很奢侈的夢想,因為他們還要忙著輾轉於各個補習班去上課,看著那些瘦小的身影背著不相符的大書包,其實做家長的想必也是心疼的。

在很多家長執著地糾結孩子是否考了第一名的時候,忽略了名次並不是重要的,而且一時的考第一更不能說明孩子永遠都是第一名。

琳琳和閨蜜從大學就是好友,畢業後又留在了同一座城市,就連結婚生孩子都是前後腳,兩個人還約定著如果是一男一女,將來就定娃娃親。

孩子出生後,兩個人時常帶孩子一起玩,這也讓琳琳覺得在這個父母不在的城市裡,多少有了個「娘家人」。

孩子們上學之後,琳琳家的孩子從小就貪玩,所以對學習也不怎麼太上心,雖說沒有因為學習成績被老師找過,可是孩子從來沒考過第一,一般都是班級的十來名左右,倒是特別穩定。

而閨蜜家的孩子就不一樣了,對學習十分認真,自從上學後就不貪玩了每次考試都是第一名,最差的成績也是第三名,每次家長會都是閨蜜揚眉吐氣的時候。

琳琳心裡著急,卻只能安慰自己每個孩子都是不同的,就這樣到了孩子們上高中了。

讓琳琳驚喜的是,兒子似乎被打通了「任督二脈」一樣,還是那樣的吊兒郎當,但是學習成績突飛猛進,從來沒掉過班級裡的前三名,班主任說如果按照這樣的勢頭,考上一個重點大學一點不困難。

再看閨蜜家的孩子,一改往日的「優等生」形象,也許是見識到了「人外有人」,所以在班級裡一直是中下等的成績,這也給了孩子巨大的打擊。

在這種打擊下,孩子鑽進了牛角尖,每天更加廢寢忘食的學習,成了標準的「書呆子」,可是學習成績卻一點沒提升。

其實這種現象很常見,也時常困擾著家長們,不過如果用「第十名效應」來解釋的話,想必家長就更容易理解了。

那麼什麼是「第十名效應」?

1989年,一位名叫周武的老師花了十年的時間做了一項跟蹤調查,目標對象是151名學生,結果發現,學生的成長其實是一個動態的過程。

有很多在小學時學習成績優異的學生,隨著年級的升高,反而會出現學習成績下降的現象;而在小學時成績處在靠中間的學生,隨著自己的努力,會在升入初中和高中後成績上升。

從表象來看,學習成績名列前茅的學生上升空間小,而且心理自尊也會影響孩子無法面對自己的學習成績下降。

但是那些學習成績處於中等的學生會通過不斷的努力提升成績,而在成績提升的同時會變得越來越自信,也更利於今後的學習。

想要孩子愛上學習家長應該如何進行家庭教育?

1.幫助孩子養成好的學習習慣

習慣決定了一個人能夠取得怎樣的成績,孩子學習這件事也是同樣的道理,很多家長在不斷追求名次的同時,卻忘了幫助孩子養成好的學習習慣是更重要的。

比如讓孩子做作業不拖拉,每天做好複習和預習,對學習有計劃性等等,這些好習慣是會伴隨孩子一生的。

2.別給孩子過大的壓力

在家長眼裡,「別人家的孩子」總是那麼優秀,所以時常會掛在嘴邊,總是會在考試成績出來後,跟自己的孩子念叨別人家的孩子考了多少名。

這種攀比無疑是會給孩子增加巨大的壓力的,有些孩子會因為父母不停地數落自己而變得更加自卑,而有的孩子則乾脆「破罐子破摔」,甚至變得更加叛逆。

不管是哪種結果,毫無疑問,孩子對學習的熱情都會消失,只能變得更加厭惡學習。

3.適當放手讓孩子做一些家務

有些家長可能要問了,孩子學習那麼忙,也很累,再讓孩子做家務,豈不是既耽誤時間又更累著孩子了?

其實這都是不必要的擔心,孩子適當地做一做家務不僅能夠培養孩子的擔當和責任感,還能讓孩子把學習和勞動結合起來,勞逸結合,才能促進學習。

總是倡導教育孩子要全面發展,而不是把目光只聚焦在學習成績上,所以家長們也別再過於執著了,否則只能給孩子徒增壓力。

我是幼兒園園長、早教師,傳播更好的育兒乾貨。歡迎關注,您的點讚、轉發,是對我們最好的認可。

(圖片全部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由於是自己碼字,如果錯別字請見諒。本帳號已開通維權,歡迎個人轉載,但不允許抄襲文章,如有必究!

相關焦點

  • 孩子關鍵時刻掉鏈子怎麼辦?了解「詹森效應」,幫孩子調整好心態
    在爸媽的「放手」下,浩浩反而學習更自覺了一些,這次期末考試也沒有生病,順利健康地考了個好名次。浩浩的爸爸媽媽領悟到,如果想要孩子放鬆心態,那麼首先父母的心態要好。浩浩的心理狀態很容易影響到身體,身體不好,考試就考不好,那麼根源還在於之前父母對他盯得太嚴,讓浩浩覺得是為了父母而考試。
  • 班主任巧妙運用「籃球架效應」,減輕自己的班級管理負擔
    目標要定的合理,太近的話沒有挑戰,太遠達不到會有挫敗感,這就是目標管理或績效管理中的「籃球架效應」。籃筐效應也叫"籃球架原理"或「洛克定律」即要「跳一跳,夠得著」:目標可以定的低一點,讓更多的人一努力就能得到。一個「跳一跳,夠得著」的目標最有吸引力,對於這樣的目標,人們才會以高度的熱情去追求。
  • 警惕孩子學習無力背後的「孤島效應」,避免孩子越學越無力
    二、學習上的「孤島效應」讓孩子更加焦慮因為孤島效應,孩子很可能被認為是異類,在《悲傷逆流成河》裡,出身普通的易遙就是一個異類,除了齊銘,她沒有朋友。在《少年的你》中,陳念成績很好,文靜懂事,可是她依然是不被接受的。
  • 父母還在罵孩子?「鏡中我效應」父母要了解,別毀了孩子的自信!
    璟頤說,媽媽拿自己去對比的考試對象,是學校裡四項第一的超級女學霸,自己比不過理所當然。 "孩子不是只有別人家的好,你自己的孩子也很努力,為什麼我的努力你從來看不到?"璟頤看著臺下的媽媽,說出了自己的心裡話。
  • 心理調適很重要,「詹森效應」來幫忙
    孩子考試失常正是因為無法正確調試所面對的各種壓力,才陷入了一到大考就「歇菜」的怪圈。一方面,壓力來源於父母、老師的期待。曾經看過一個小段子:女兒期末考試考了第一名,高興地跟父親炫耀,父親很生氣地說:「你為什麼要考第一?考第一壓力多大啊,我不希望你只著眼於考第一,而是要好好享受學習的過程。」
  • 「鏈狀效應」告訴你:交男朋友之前,看清他的朋友圈有多重要?
    「鏈狀效應」指的就是這樣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人在成長中的相互作用不是你能想像的。我的一個發小,和我家大概兩戶人家的距離。前端時間她告訴我她想要離婚,我很驚奇,她結婚發朋友圈的事好像還在昨天一般。等問清了緣由,我才深刻體會到了「鏈狀效應」的作用。她的丈夫所在單位人際複雜,魚龍混雜。在他們結婚的第一年,一切狀況正常。但是就在第二年,她的丈夫開始漸漸發生了變化。
  • 「棉花糖實驗」告訴你,孩子經不住「誘惑」其實是「意識不同」
    還有一點很重要的就是,一些人販子或者不懷好意的人,容易抓住孩子這個弱點,進行拐賣。因此我們也會經常教育自己的孩子,說外面,陌生叔叔阿姨給你們糖都不能吃。但即使是這樣,真的有幾個孩子會真的做到呢?然後就告訴孩子:"我有事要離開一會,待會如果我回來的時候,棉花糖還在的話,就會再給一塊棉花糖作為獎勵。但是呢,如果你們實在想吃的話,也可以選擇按鈴,然後直接吃掉棉花糖。"
  • 你的小孩是差等生嗎?瓦拉赫效應告訴家長,根本不存在什麼差等生
    很多父母也熟知這個效應,所以在培養孩子的過程中會一個勁地想要彌補孩子的短處。朋友玲玲就是這樣一位父母,她對她兒子的評價就是「差等生」,因為她兒子在文化科目上的成績不好,即便她兒子的體育能力特別強,曾多次在校運動會上拿到過獎項,也曾代表學校參賽拿過名次。
  • 通過四個道理告訴你,家長不希望孩子玩cos,並不只是因為小鳥醬
    導語:隨著二次元文化快速發展,漫展變得越來越流行,Cosplay在近幾年也成為了很受歡迎的交流活動方式,它能夠讓很多喜歡動漫文化的小夥伴能夠在一起暢所欲言,畢竟有著共同話題是件很開心的事,所以按照我們年輕人的理解方式來說,cosplay是對孩子們有益的活動,孩子家長也應該支持自己孩子來參加
  • 同分,在全省名次不同,成績天差地別
    其實題難不怕,基礎分低都低,如果你考了60分,但在全省名次在10%,賦分就是91分,在全省名次為50%,那就是73分,如果你不幸在最後的1%,那就是40分。今年考60分,基礎分60就不錯了,應該落不到最後的1%。如果你的賦分高於基礎分,那表明你的物理成績在全省還是不錯的。
  • 孩子一考試就怯場緊張,為什麼會這樣?「詹森效應」告訴你答案
    會影響到孩子考試情緒的原因,大概有這兩種:第一,很有可能是因為孩子對自身的不自信。相信大多數父母都非常重視孩子的學習以及他們的成績,但是有的時候過分的關注很有可能給孩子帶來一些不必要的壓力,甚至有一些父母關注成績到,只要孩子沒有考到一定分數的時候,就會對孩子發火的程度。
  • 考第一被質疑,補考後98分!第二天她離開,願天堂沒有「質疑」!
    前言13歲的初二學生小李月考考了第一,本來考了第一,這是值得令人高興的一件事。但是,對於小李來說,卻給她帶來了煩惱。當然了這樣的成績,她也是高興的。只不過她考試的成績有點太好了,老師質疑她有作弊的嫌疑!這是不是有點讓人傷心,當然了前提是沒有作弊的話。那麼,問題就來了,為何老師會質疑小李呢?
  • 上海交大有多難考?如果是重點高中學生,成績要到這個名次
    上海交大有多難考?如果是重點高中學生,成績要到這個名次。 高一下期末年級排名400左右,學校南開中學,坐標重慶,年級約800個理科生,想考上交的會計學專業,可能嗎?高一,年級排名400左右,雖然是全國著名高中,但這個成績要考上海交大,難度實在是太大了,希望渺茫!
  • 班主任:高中生想考重點大學,比智商更重要的是擁有這三個習慣
    我是一名高中班主任,一直關注高中生學習效率和應試技巧大,所帶的高三班級復學以來已經進行了幾次模擬考,成績穩中有變,這也讓我不斷去思考這樣一個問題:智商和習慣,哪個隊考重點大學更有作用?陪伴這些學生三年,其中黑馬不多,更多的是成績與名次的相對穩定,而導致這一現象的原因,我認為是每個學生所具有的習慣。由此作為班主任,我想說:高中生想考重點大學,比智商更重要的是擁有這三個習慣,它們具體指的是——1、持續的專注力,忘乎所以才能成為高手在高中,每個班上都有那麼幾個學生,主要是男生,他們平時不怎麼學,但是成績就是很好,讓很多學生費解。
  • 孩子容易被人影響?善用「鏡中我效應」,讓孩子認識真自我
    其實這是哪吒父親向哪吒傳遞出你是好的,你是最棒的觀念,這種正面的反饋,讓哪吒做出了巨大的改變,其實現實中也是如此,家長給予孩子的正面反饋閱讀,越容易使得孩子能夠積極向上。教育孩子是一個嚴謹的過程,路漫漫其修遠兮,家長要上下而求索,父母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對孩子的人生承擔著重要的責任。
  • 新生代最佳演員投票結束:肖戰名次超過王一博,第一實至名歸
    入圍即肯定,新生代最佳演員聚焦「演員」二字,不僅有專業的認可,還有觀眾的喜愛,投票具有一定的說服力,最重要的還是粉絲努力。 (後面的名次不做過多闡述。) 痴情、深情的禹司鳳,一襲青衣溫文爾雅,陌上人玉如,公子世無雙,成毅的臉上有著孩子的稚氣,眉宇之間卻展現了成熟的魅力
  • 第一名的孩子考了「0」分,看到試卷後,家長想偏袒孩子都沒辦法
    要知道,在考試中,還沒等具體看答案是否準確之前,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你的字跡,工整的自己不僅讓人眼前一亮,也容易得到高分的降臨。而下面這位則是反其道而行之,班裡第一考試得0分,學生的家長怒氣質問老師,結果看到試卷家長沒話說了,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 小心捲入「詹森效應」的漩渦,輕鬆助力中高考
    這是「詹森效應」在發揮作用!所謂詹森效應指曾經有一名叫詹森的運動員,平時訓練有素,實力雄厚,但在體育賽場上卻連連失利,讓自己和他人失望。不難看出,這主要是壓力過大,過度緊張所致。由此人們把這種平時表現良好,但由於缺乏應有的心理素質而導致正式比寒失敗的現象稱為詹森效應。
  • 文末圖亮了,你找到自己了嗎...
    文末圖亮了,你找到自己了嗎...... 此外,小萱要告訴大家 北航今年招生成績再創新高 生源質量穩步提升 所以... 考上北航的學生越來越優秀啦! 來看看你所在的省份,多少分能上北航! 多省錄取名次取得近年來最好成績!
  • 我來告訴你:美容師證好考嗎?需要培訓嗎?
    我來告訴你:美容師證好考嗎?需要培訓嗎?      現在已經沒有認可的化妝師資格證書了啦,目前市場上的只剩下美容師和美髮師證,這是認可的從業資格證書,但為什麼現在有很多學校還在宣傳可以報考因為很多化妝學校宣傳的化妝師資格證書是他們私自弄得,為了擴大招生來吸引學員而製作的一種證書,這種證書往往是他們自己舉辦考取,沒有什麼含金量,一般就是在你學完技術後,化妝學校就統一給你頒發一個他們學校的化妝。我來告訴你:美容師證好考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