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高中班主任,一直關注高中生學習效率和應試技巧大,所帶的高三班級復學以來已經進行了幾次模擬考,成績穩中有變,這也讓我不斷去思考這樣一個問題:智商和習慣,哪個隊考重點大學更有作用?
陪伴這些學生三年,其中黑馬不多,更多的是成績與名次的相對穩定,而導致這一現象的原因,我認為是每個學生所具有的習慣。由此作為班主任,我想說:高中生想考重點大學,比智商更重要的是擁有這三個習慣,它們具體指的是——
1、持續的專注力,忘乎所以才能成為高手
在高中,每個班上都有那麼幾個學生,主要是男生,他們平時不怎麼學,但是成績就是很好,讓很多學生費解。其實是我們沒有看到他們學的時候的效率,因為人家十分專注,所以效率極高。
高中課程的難度,主要體現是深度和靈活度上,要克服這兩個困難,只能持續深入思考,為此必須要專心,學起來就要忘乎所以,而不能看上去在學,假裝在學習,憑一時興趣在學習。
凡此種種,都無法體現專注力,只能讓學習效率大打折扣,這也是很多高中生抱怨作業太多寫不完的一大原因——總有人能按時完成作業,為何?人家效率高,一直在專心學。
2、熱衷於思考,能堅持高質量思考
勤學好問,這是學習的基本方法,但是「好問」二字能真正做到的並不多。有個女生一直印象深刻,她對數學的執著,全部提現在熱愛思考上,有問題總要問老師,以至於有些問題屬於鑽牛角尖,但她還是堅持發問,最終,這個同學的高考數學成績讓大家目看。
作為高中生,一定要堅信:心中沒問題,學習就沒有進步;不解決問題 ,就沒有真實的收穫。因為有問題代表你在思考,你在不斷探究學科規律,你在不斷地把學習引向深入。為什麼有那麼多高中生上課能聽懂,課後不會寫作業?因為他們沒有深入思考,沒有把握知識的本質,以至於形式稍有變化就無力應對。
一個熱愛思考的學生,哪怕有些鑽牛角尖,必定會成為掌握學習主動權的人,成為高效能學習達人,考取理想的重點大學,自然在情理之中。
3、平時學習一絲不苟,能下笨功夫
大家有沒有發現,隨著學段的升高,學生保有的好習慣在逐漸喪失。比如書寫認真、計算精準、過程完整,甚至上課保持端正坐姿等。對於高中生,還能像小學生一樣對學習保持認真、細緻、嚴謹的真不多,但就是這為數不多的學生,卻總能取得不錯的成績,因為好習慣正在持續回報給他們好成績。
就以做題過程為例,很多學生自認為有思路就行,沒必要把每個步驟都寫出來,考試的時候再說,結果考場上想寫也寫不出來。還有的同學,始終堅持只要是老師要求的,就必須要做到;然而更多的高中生卻是找各種理由消極應對老師的要求,到頭來,所考成績也是對自己很消極。
在我所帶的多借重點班上,真正考取最好大學的那些學生,完全憑藉所謂高智商的幾乎沒有;而成就他們的,首先是一直以來的好習慣。以上三個習慣可謂是眾多習慣中最重要的,如果我們家長、學生都認識到好習慣的重要性,堅持22天養成好習慣策略,一定會帶來很大變化,從而提高學習水平,最如願考取理想的重點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