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熔爐》改編自韓國作家孔枝泳的同名小說。小說最早於2008年11月到2009年5月在韓國門戶網站Daum上進行連載,點擊率超過1600萬人次,創下網絡文學連載點擊記錄。該小說以2005年發生在光州一所聾啞學校的真實事件為藍本,講述了該學校新到任的美術老師從校長和其他教師魔掌中拯救受虐學生,揭露為人師表者人面獸心一面的殘酷。小說發行單行本後,旋即登上2009年圖書熱銷榜,備受關注。
從2000年起的4年間,韓國光州的一所聾啞兒童學校的校長和某些教師相互勾奸,對校內的殘障耳聾實施長期卑鄙下流的性暴力虐待。校內的知情人員更是漠不關心、極力掩蓋事實。而最讓人吃驚的是,整個事件的加害者和責任人實際並沒有受到法律嚴明的處罰,而是至今還站在講臺上授課。當時法律界的這一「棉花棒」處罰行為,和輿論的漠不關心導致了這一事件被世人迅速淡忘。但幸虧被害者堅持不棄的長時間孤軍奮戰,和事件原著小說的暢銷,再次引起了極大的省會反響。如今部分人權團體也對小說中反映的現象展開了相關調查,甚至政府的相關部門都宣布將此事件再次翻案調查。
影片中的孩子們很勇敢,他們在老師的鼓勵下,來到法庭,冷靜的控訴著這些對他們實施過暴力的人。
老師有一個生病的女兒,但他拒絕了被告的賄賂,他認為,這樣的堅持,自己才有資格成為一個好父親,將來才能面對自己的孩子。
被害者中,有一個男孩,他不能上庭作證了,因為他的奶奶接受了私了。在這個貧困且沒什麼文化的家庭裡,兒子躺在病床上,兒媳婦跑了,留下聾啞的孫子,面對獨守在平房的病榻前,低頭不語滿頭白髮的老人,老師也才理解,一些被欺壓的下層百姓,他們已經失去了選擇的權力。於是老師這樣告訴男孩:你的奶奶已經原諒他了,那些人求你奶奶原諒自己,你奶奶是個善良的人。
故事的結尾,法官受賄,予以輕判。在一個大雨的夜晚,男孩不見了。他找到侵犯他的人,這個人同時也害死了他的弟弟,他拿出刀捅向了這個他日日夜夜都想送進地獄卻無能為力的人。在行駛過來的火車前,男孩死死地將男人壓在鐵軌上,火車車頭的燈光晃過,男孩抬起頭看到了從遠處趕來的老師。老師從他的眼中,沒有看到後悔,而是解脫。
法庭不公正的審判,引發弱勢群體的抗議,警方的鎮壓下,老師抱著男孩的遺照,對圍觀的人們一遍又一遍地念著他的名字,他希望他不會就這麼消失,他希望人們記住這個事實,他希望人們看到事件的真相。
「有一次,我問他們,這件事發生之前,和發生之後,最大的變化是什麼。孩子們說,我們明白了,我們也和其他人一樣,有人來珍惜。看著這些逐漸長大懂事的孩子們,我不由想到,我們一路奮戰,不是為了改變世界,而是為了不讓世界改變我們。天氣變冷了,冬天冷,是為了讓我們明白,周圍人的溫暖,是多麼的珍貴。」
也許每個生命來到這個世界上本來應該是平等的。如今似乎人們已經達成了某種共識,那就是那句仿佛是刻在亙古不變的宇宙中沙塵上的一句話:人人生來平等。但現實的諷刺意義或許就在於此,它不斷地,隱約的告訴我們,人人生來不平等。
任何強者向弱者所表示出的一點點恩惠,都被無限放大了,以至於甚至可以變成為強者罪行辯護的證詞。現實不斷地讓我們懷揣希望,卻又一次又一次的將這種希望化為烏有。現實一次又一次的教我們要學會原諒,或許那是因為有些人,尚未見識到真實的絕望。 三個天生或後天在身體上存在某種弱勢的孩子與兩個富有正義感的成年人,串起了整個劇情。影片是一場有關正義與邪惡角力的故事。性侵犯孩子們的變態人渣,表面上衣冠楚楚,一副道貌岸然的嘴臉。辦公室裡甚至懸掛著那副比真人還要富有正義感的畫像,不禁讓人感嘆藝術的魅力是如此讓人盪氣迴腸。這些人,表面上,優秀的人,有頭有臉的人,擁有無數個頭銜,無數個豐功偉業:慈善家、教育家、基督教會成員、教師。但是他們的內心卻早已被腐蝕了個乾淨,也許甚至是最骯髒的蛆蟲,也不屑於棲居於這樣的皮囊之上。而還有另一些人,充當這些人的爪牙:警衛、警察、教育廳的官員、市政廳的官員、醫院的醫生、法官、辯護律師。這讓我們深深的覺得,人要擁有權力,人要擁有錢財,不然,所遇到的一切,或許只是活該。 但是也許我們忘記了一個名叫無辜的詞。這個詞伴隨著弱者來到世間之後,就再未消失。而且它的後面總是連著一個讓人頗覺淡漠,卻其實觸目驚心的詞:受害者。影片中的孩子們,他們是無辜的,他們帶著善意來到這個世界上,帶著殘缺的給予來到這個世界上,他們活著,僅僅是活著,他們沒有憎恨世界,也沒有期許一切。但是,命運往往給予的極少,卻索取的良多。甚至連微笑,都成為了一種令人痛心的奢望。 童年受到的莫名侵害,會成為人一生中永遠也抹去不得噩夢。它會伴隨著一個人一生。影片中觸目驚心的事實,讓人恨不得化身為某個正義戰士,去一一手刃這些畜生。但是,我並不能這樣做,你也不能這樣做,每個人或許都不能這麼做。為什麼?因為,此時,理性會告誡你,專家會告訴你:以一種罪惡懲罰另一種罪惡仍是罪惡。於是,我們有了合理的罪惡與制裁,那就是法律。 法律是如此的公正,又如此的冰冷。它的公正應是與生俱來,它的冰冷卻總伴隨著人性的冰冷。法律的背後,是一群一批一個集團的執法者。當年幼的孩子們坐在證人席上,為了證明那些令人髮指的罪惡,流著眼淚又手語比劃著他們也許永遠也不願意再提起的噩夢時,他們堅強的讓人心疼。且不說,正義究竟能不能夠得到伸張,他們還只是孩子啊,卻要再次遭遇他們早已遭遇過得地獄,而有些人甚至還會為了金錢利益,在法庭上對著他們嘶吼,繼而對著法官嘶吼:他們是孩子,他們的話,不可信。
這部電影惡狠狠的把韓國社會光鮮亮麗的外衣撕開,露出裡面的骯髒和陰暗,卻止於揭露,最終惡人逍遙法外,正義的火苗被高壓水槍一次次的澆滅,沒能給觀眾留下一絲希望。這樣一部無解的作品,我雖然內心欽佩,卻不敢大肆向朋友推薦,因為,心理承受能力差的觀眾,難免會受到它的影響,三天走不出電影的情緒,進而對我們身處的現實失去信心和希望。
然而,峰迴路轉,隨著電影的熱映,韓國國內掀起了一股「熔爐熱」,並進而發酵成「熔爐效應」。在民眾的高聲疾呼下,當年案件被重新審理,涉案人員被重新起訴。甚至於,韓國國會竟然為此特別通過了熔爐法,加強了對殘障人士和未成年人性侵犯案件的懲罰力度。由一部電影的熱映而推動司法的改革,這聽起來似乎是天方夜譚,而在韓國竟然成為了現實,《熔爐》作為一部偉大的電影,實至名歸。也正因如此,我再度鼓起了勇氣,想用文字來梳理一下《熔爐》這部電影的前因後果,讓更多的朋友了解一下我們的近鄰正在發生的和曾經發生的故事,銘記這部超越了電影本身、註定名垂影史的韓國電影。
關於影片本身的內容,我無需多言,看過的朋友都知道,就是關於一個殘疾人學校裡面,校長和老師對未成年的殘疾兒童長時間的進行性侵犯和虐待,被人告發卻最終逍遙法外的故事。整部影片有三分之二的篇幅都是案發之後調查取證和法庭辯論的戲份,然而正是這些貌似正規的司法程序,最後卻得出了一個荒謬的判決結果。為何如此,我想從幾個細節來談一談個人的一些看法。
關於「前官禮遇」。在熔爐一案中,被告最後大獲全勝,最大的影響因素就是被告所聘請的律師,是一名前部長級別的、具有「前官禮遇」資格的律師。「前官禮遇」是韓國特有的官場文化和潛規則,在韓國法律界尤為嚴重。其實,按照我的理解,所謂「前官禮遇」,不過是退休之後的高官利用以前在官場搭建的人脈,來為自己謀得一點私利,類似情況在某國司空見慣、毫不為奇,在韓國居然被當成了一種社會現象,還非要整出個文縐縐的名字,當真是小題大做。因為前官禮遇的存在,老百姓對打官司也深惡痛絕,「有錢沒罪,沒錢有罪」的悲觀論調一直在民間流傳。大家從片中可以看到,這位律師在專業上並無特別出色之處,幾次庭審,雖竭盡全力,仍未能扭轉劣勢,完敗給殘障的小蘿莉。但即便如此,最終被告還是贏得了這場官司,這就是「前官禮遇」這個潛規則的力量。在影片中,為了能讓觀眾更加直接的體會「前官禮遇」,表現為他只要點點頭,隨便給這些同行一個承諾,這群人就會屁顛屁顛亦步亦趨的跟進,為此不惜踐踏法律和良知。於是乎,我們看到,原告律師冒天下之大不韙故意隱藏證據,法官在法庭上的貌似公平和最後判決的明顯偏袒,全部源於這個荒謬的「前官禮遇」。
然而,2011年5月17日,韓國國會通過了《律師法》修正案,主要內容就是法官或檢察官在離開本崗位後,1年以內禁止為原本工作的法院或檢察院業務範圍內的案件進行律師服務。由於該法主要針對的是擔任律師職務的檢察官或法官,因此被稱作「前官禮遇禁止法」。這項法案的施行,是韓國司法改革的又一個進步,證明了韓國政府對於打擊權力腐敗的決心,但「前官禮遇」畢竟是潛規則,用法律明文規定來限制,其效果還有待觀察。
正義的道路總是那麼坎坷,並不是每一個人都能順利的走下來,在這條道路上阻撓你的人不是機槍大炮,而是內心的掙扎與抉擇,電影一個很有張力的片段,主角姜仁浩在對方黃律師利益的誘惑下的內心抉擇,在自己女兒健康,金錢與伸張正義的十字路口上徘徊掙扎,很佩服他,是一個善良的人,雖然寡言少語,但是有擔當有勇氣的人,面對利益的阻擋,家人的誤解堅持走在一條黑暗的道路上並且勇敢的走到底!
性侵犯和虐待孩子們的三個禽獸,表面為人師表,衣冠靚麗,但是內心早已經被腐蝕的空空如也,頂著一副基督徒,慈善家,教育家的醜惡嘴臉,撕開那華麗的外衣是一顆骯髒的內心,看到那些基督徒在法院門外為惡人助威,真是操你大爺!耶穌為有你們這樣的信徒感到可恥,而那些警察,律師,檢察官,門衛,市政廳官員,教育廳官員,醫院醫生,被金錢腐蝕了身心,被權利利益燻混了大腦成為惡勢力的爪牙!真想衝上去給他們一耳光,罵聲操你媽。
那些可憐的聾啞的孩子們,人人生而平等,為什麼他們會受到這樣的待遇,受到別人的歧視冷眼,這些特殊群體的人權在哪?保障在哪?這樣的一群人是不是應當給予更多的特殊照顧!世界上骯髒的,也許在他們無言無聲的世界裡世界才是美好的,他們聽不見流言蜚語,聽不見那些骯髒的辯論,就像姜仁浩在海邊對研鬥說的「世界上最美麗最珍貴的,反而是看不到也聽不到的,而是需要用心感受的」
電影的最終審判結束,很是充滿諷刺意味,有人歡樂有人愁!正義沒有得到伸張,壞人沒有受到應有的懲罰,天理何在!當惡人用醜惡的嘴臉說出正義終將得到勝利!去他媽的正義!噁心!在他們眼中的正義就是利益,民秀奶奶能為金錢出賣孫子,律師能為職位出賣道德...... 電影的結局還是用鮮血畫上了句號,民秀與樸老師同歸於盡,也許有人會說孩子太傻!但是當正義得不到伸張,壞人仍逍遙法外,也許這樣的結局能夠化解民秀心中的仇恨,電影也沒有給出一個明確的結局,但是從獨白中可以看出!他們都很好,孩子們也很好!
電影的光影之間閃爍人性的光輝與正義的力量,人權的鬥爭與捍衛正義的道路上不缺少勇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