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生科院發現調控胰島素敏感性的長鏈非編碼RNA---中國科學院

2020-11-24 中國科學院

上海生科院發現調控胰島素敏感性的長鏈非編碼RNA

2016-09-06 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

【字體:

語音播報

  8月30日,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營養科學研究所翟琦巍研究組在國際學術期刊The FASEB Journal 正式發表了題為Down-regulation of Risa improves insulin sensitivity by enhancing autophagy 的研究論文。該研究在SIRT1基因的啟動子區發現了一個長鏈非編碼RNA (long noncoding RNA, lncRNA) Risa,並通過細胞和動物實驗研究發現下調Risa能夠增強自噬、改善胰島素敏感性。

  在血糖升高時,胰島β細胞會分泌胰島素,作用於肝臟、肌肉、脂肪等器官或組織,促進葡萄糖的攝入並減少葡萄糖的輸出,從而把血糖降低到適當的水平。當胰島素作用的靶器官或靶組織不能對胰島素產生正常的響應時,就稱為胰島素抵抗或胰島素敏感性下降。胰島素抵抗是代謝症候群和2型糖尿病的主要特徵。緩解胰島素抵抗或改善胰島素敏感性是改善代謝症候群和防治2型糖尿病的重要途徑。但深入調節胰島素敏感性的分子機制和改善胰島素敏感性的新方法還有待研究。

  翟琦巍研究組前期研究發現SIRT1可以調控胰島素敏感性(Cell Metab. 2007),後續發現了調控SIRT1的轉錄因子CLOCK/BMAL1和小RNA miR-181a都可以調控胰島素敏感性(Endocrinology 2016; Hepatology 2014; Diabetologia 2012)。但長鏈非編碼RNA在胰島素敏感性調控中的作用還不清楚。

  該研究中,翟琦巍指導的博士生王元高等研究發現,通過轉錄組等相關的數據分析,在Sirt1基因的啟動子區發現了一個未知轉錄本,深入的研究顯示該轉錄本是一個長鏈非編碼RNA,並將其命名為Risa(Regulator of Insulin Sensitivity and Autophagy)。在原代肝細胞和C2C12肌肉細胞中過表達Risa,可以顯著抑制胰島素信號通路,導致胰島素抵抗;同時,過表達Risa也會導致細胞自噬(autophagy)途徑受阻。反之,在原代肝細胞中下調Risa的表達,可以緩解胰島素抵抗,細胞的自噬也會顯著增強,並且胰島素敏感性的增強依賴於自噬。隨後的小鼠實驗也發現了下調Risa的表達,能顯著增強自噬,緩解胰島素抵抗。在ob/ob糖尿病模型小鼠中,尾靜脈注射表達特異性靶向RisasiRNA的腺病毒,可以顯著下調Risa的表達水平,促進自噬,並改善小鼠的血糖水平和胰島素敏感性。

  該研究在細胞和動物水平上首次揭示了長鏈非編碼RNA能夠調控胰島素敏感性,拓展了對胰島素敏感性調控機理的了解,為胰島素抵抗相關疾病的防治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潛在靶點。

  該研究工作得到了科技部、國家自然基金和中科院等項目經費的支持。

  8月30日,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營養科學研究所翟琦巍研究組在國際學術期刊The FASEB Journal 正式發表了題為Down-regulation of Risa improves insulin sensitivity by enhancing autophagy 的研究論文。該研究在SIRT1基因的啟動子區發現了一個長鏈非編碼RNA (long noncoding RNA, lncRNA) Risa,並通過細胞和動物實驗研究發現下調Risa能夠增強自噬、改善胰島素敏感性。
  在血糖升高時,胰島β細胞會分泌胰島素,作用於肝臟、肌肉、脂肪等器官或組織,促進葡萄糖的攝入並減少葡萄糖的輸出,從而把血糖降低到適當的水平。當胰島素作用的靶器官或靶組織不能對胰島素產生正常的響應時,就稱為胰島素抵抗或胰島素敏感性下降。胰島素抵抗是代謝症候群和2型糖尿病的主要特徵。緩解胰島素抵抗或改善胰島素敏感性是改善代謝症候群和防治2型糖尿病的重要途徑。但深入調節胰島素敏感性的分子機制和改善胰島素敏感性的新方法還有待研究。
  翟琦巍研究組前期研究發現SIRT1可以調控胰島素敏感性(Cell Metab. 2007),後續發現了調控SIRT1的轉錄因子CLOCK/BMAL1和小RNA miR-181a都可以調控胰島素敏感性(Endocrinology 2016; Hepatology 2014; Diabetologia 2012)。但長鏈非編碼RNA在胰島素敏感性調控中的作用還不清楚。
  該研究中,翟琦巍指導的博士生王元高等研究發現,通過轉錄組等相關的數據分析,在Sirt1基因的啟動子區發現了一個未知轉錄本,深入的研究顯示該轉錄本是一個長鏈非編碼RNA,並將其命名為Risa(Regulator of Insulin Sensitivity and Autophagy)。在原代肝細胞和C2C12肌肉細胞中過表達Risa,可以顯著抑制胰島素信號通路,導致胰島素抵抗;同時,過表達Risa也會導致細胞自噬(autophagy)途徑受阻。反之,在原代肝細胞中下調Risa的表達,可以緩解胰島素抵抗,細胞的自噬也會顯著增強,並且胰島素敏感性的增強依賴於自噬。隨後的小鼠實驗也發現了下調Risa的表達,能顯著增強自噬,緩解胰島素抵抗。在ob/ob糖尿病模型小鼠中,尾靜脈注射表達特異性靶向Risa的siRNA的腺病毒,可以顯著下調Risa的表達水平,促進自噬,並改善小鼠的血糖水平和胰島素敏感性。
  該研究在細胞和動物水平上首次揭示了長鏈非編碼RNA能夠調控胰島素敏感性,拓展了對胰島素敏感性調控機理的了解,為胰島素抵抗相關疾病的防治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潛在靶點。
  該研究工作得到了科技部、國家自然基金和中科院等項目經費的支持。

列印 責任編輯:葉瑞優

相關焦點

  • 上海生科院發表環形RNA研究綜述文章
    上海生科院發表環形RNA研究綜述文章 來源: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   發布者:張薦轅   日期:2016-03-07   今日/總瀏覽:1/3388
  • 上海生科院發現RNA可變剪接的時序性調控機制
    上海生科院發現RNA可變剪接的時序性調控機制 2016-05-17 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 【字體:大 中 小】   3月25日,國際學術期刊Elife 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計算生物學研究所王澤峰研究組的最新論文
  • 揭示反義長鏈非編碼RNA順式調控基因轉錄的新模式
    沈曉驊課題組在《細胞幹細胞》發表論文揭示反義長鏈非編碼RNA順式調控基因轉錄的新模式  清華新聞網3月18日電 3月17日,清華大學醫學院沈曉驊課題組在《細胞幹細胞》(Cell Stem Cell)在線發表了題為《反義長鏈非編碼RNA調控基因表達和多能幹細胞分化
  • 我國學者揭示長鏈非編碼RNA順式調控基因表達的新模式
    RNA調控基因表達和多能幹細胞分化),系統揭示了長鏈非編碼RNA順式調控基因組上鄰近基因的表達,以及它們在幹細胞分化和發育中的作用。LncRNA的功能分類及預測,是非編碼RNA領域一直追尋和探索的重要問題,它對於認識非編碼RNA生物學功能和存在的意義具有重要作用。沈曉驊研究組發現,lncRNA在基因組上的分布不是隨機的,並根據它們在基因組上與鄰近蛋白編碼基因的位置關係進行了分類。其中,反義長鏈非編碼RNA(divergent lncRNAs)與鄰近蛋白基因在基因組上以頭對頭的方式反向排列和轉錄。
  • 科學家發現肝癌細胞增殖非編碼RNA調控機制
    我國科學家通過定量蛋白質組學技術,發現了兩種非編碼RNA調控肝癌細胞增殖分子作用機制。這是記者13日從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獲得的消息。據介紹,非編碼RNA是指不能編碼產生蛋白質的RNA分子。具有調控作用的非編碼RNA主要包括微小RNA,長鏈非編碼RNA以及環狀RNA等。
  • 科學家發現長鏈非編碼RNA作用新模式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醫學科學院院長曹雪濤帶領課題組發現,長鏈非編碼RNA(lncRNA)可通過直接結合細胞漿中的信號轉導蛋白分子並影響其磷酸化的新方式而調控免疫細胞的分化發育與功能。該成果為研究lncRNA發揮生物學效應的作用機制提出了新觀點,並為免疫細胞分化發育與功能調控研究提出了新方向。相關成果發表於新一期《科學》。
  • 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發現下丘腦神經元調控肥胖新機制—新聞—科學網
    本報訊(記者黃辛)中科院上海生科院郭非凡研究團隊揭示了下丘腦阿黑皮素原(POMC)神經元中激活轉錄因子4(ATF4)調節機體能量平衡和脂質代謝方面的新功能
  • 昆明動物所發現裸鼴鼠的抗癌特性與長鏈非編碼RNA密切相關
    近日,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孔慶鵬課題組研究發現裸鼴鼠的抗癌特性與長鏈非編碼RNA密切相關,相關成果發表在《表觀遺傳學與染色質》(Epigenetics & Chromatin)上。昆明動物所博士研究生江建軍為文章的第一作者,研究員孔慶鵬和副研究員何永捍為文章的並列通訊作者。
  • 科學網—科學家發現長鏈非編碼RNA作用新模式
    本報訊(記者保婷婷)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醫學科學院院長曹雪濤帶領課題組發現,長鏈非編碼RNA(lncRNA)可通過直接結合細胞漿中的信號轉導蛋白分子並影響其磷酸化的新方式而調控免疫細胞的分化發育與功能
  • 沈曉驊:關於一個長鏈非編碼RNA對HOXA基因表達調控研究的論文
    文章首次提出了一個長鏈非編碼RNA(lncRNA)的表達產物和編碼這個lncRNA的基因組區域同時對其下遊的HOXA基因簇的表達進行調控,並且起著相反的調控方式。PTN-BBS聯合培養項目2010級學生尹亞飛為本文的第一作者,論文的其他作者還包括2012級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生命科學聯合中心(CLS)2012級學生顏丕熙和盧雨陽等。沈曉驊博士為本文的通訊作者。
  • 中國科大在動物長鏈非編碼RNA研究中取得進展
    他們對155個lincRNA敲除突變體進行六個方面表型的篩選發現,23個lincRNA突變體分別在其中一個或者兩個生理表型上具有不同程度的缺陷。通過對秀麗線蟲不同發育時期的轉錄組測序進行分析,研究了lincRNA和mRNA共表達情況,同時建立了lincRNA和microRNA共表達及調控網絡。
  • 秀麗線蟲長鏈非編碼RNA研究取得進展
    單革實驗室在2017年發表的Developmental Cell文章基礎上,於Genome Biology發表了題為《Systematic evaluation of C. elegans lincRNAs with CRISPR knockout mutants》的文章,報導通過優化的CRISPR-cas9 系統對秀麗線蟲中155個基因間的長鏈非編碼RNA(lincRNA)進行逐一敲除(秀麗線蟲已知的全部
  • 我校研究團隊在對動物長鏈非編碼RNA研究中取得進展
    我校生命科學學院非編碼RNA功能及功能機理研究團隊近日在國際期刊《基因組生物學》(Genome Biology)發表了題為《Systematic evaluation of C. elegans lincRNAs with CRISPR knockout mutants》的文章,報導了實驗室最新的研究成果。
  • 長鏈非編碼 RNA DANCR 在部分腫瘤性疾病中作用的研究進展
    E⁃mail:wy_smc@ 163.com[摘要]長鏈非編碼RNA(long non-coding RNAs,lncRNAs)是一大類長度超過200個鹼基對的具有有限蛋白質編碼能力的轉錄本, 在調控基因表達、染色質修飾、轉錄調控等過程中均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 水生所非編碼RNA分子機制研究取得進展
    非編碼RNA(non-coding RNA, ncRNA)是指不能編碼產生蛋白質的RNA分子,種類眾多。具有調控作用的非編碼RNA包括微小RNA(miRNA)、長鏈非編碼RNA(lncRNA)以及環狀RNA(circRNA)等。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非編碼RNA具有重要且複雜的生物學功能。
  • 肝癌發生發展過程中的長鏈非編碼RNA功能研究
    在2014腫瘤轉化醫學研討會上,孫教授就「肝癌發生發展過程中的長鏈非編碼RNA功能研究」做了精彩演講。近年來,長鏈非編碼RNA(long noncoding RNA, lncRNA) 在生理及疾病過程中扮演的重要角色逐漸引起人們廣泛的關注。lncRNA是一類長度超過200nt的非編碼RNA分子。這些RNA並不編碼蛋白或者只是編碼很短的多肽,起初他們被認為是基因組轉錄的「噪音」,不具有生物學功能。
  • 非編碼RNA之lncRNA最新研究進展(第3期)
    2019年6月29日訊/生物谷BIOON/---長鏈非編碼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是一類不編碼蛋白的RNA分子,長度在200bp以上;研究表明,lncRNA具有保守的二級結構,可以與蛋白、DNA和RNA相互作用,參與多種生物學過程的調控。
  • 史上最全非編碼RNA合集,擁有2021的第一篇SCI
    非編碼RNA的前世今生多年來,人們已經清楚的認識了一系列結構RNA和調節RNA。ncRNA的由來研究熱點近些年的研究熱點還是在LincRNA上面,未來還會發現更多的非編碼分子miRNA的研究方法長鏈非編碼RNA(LncRNA
  • 上海生科院發現TMC基因調節果蠅幼蟲的位移運動
    上海生科院發現TMC基因調節果蠅幼蟲的位移運動 2016-07-13 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 【字體:大 中 小】
  • Cell:發現長非編碼RNA對細胞核仁功能的重要調控機制
    5月5日,國際學術期刊《細胞》(Cell)雜誌發表了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陳玲玲研究組關於長非編碼RNA的最新研究成果:SLERT regulates DDX21-rin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