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在膨脹,宇宙中的天體會怎麼變化?專家給出多種假設

2020-12-04 曦軒帶你飛

宇宙在膨脹,宇宙中的天體會怎麼變化?專家給出多種假設

文/曦軒

隨著人類科技的發展,人們對於宇宙的研究越來越深入,但是宇宙是神秘的,人們看到的宇宙可能只是整個宇宙的一小部分。

一般來說,大多數人都認同宇宙大爆炸是宇宙的起點,而宇宙是處於不斷的膨脹當中的,宇宙為什麼會膨脹呢?有科學家提出宇宙膨脹可能是暗物質發生的變化造成的,宇宙中所有天體的總和只有不到百分之五,剩下的部分就是他們所說的暗物質,而宇宙膨脹的本質就是暗物質的變化,而暗物質如何變化又是因為什麼產生變化,還沒有人給出一個肯定的回答。

有人稱提出過這樣的觀點,他們稱宇宙是三維的空間,而宇宙的膨脹也就是暗物質的變化是受到了四維空間的影響與操縱。而宇宙膨脹的過程中是宇宙中的所有事物都跟隨著變化,都隨之變大,還是只有相對距離產生改變呢?亦或者是宇宙邊界不斷擴張,其中的物體也不會產生變化,只是擴張的地方不斷有新的天體產生?這些都是困擾科研人員的難題。

宇宙並不是一個簡單的封閉的系統,宇宙的膨脹並不像吹氣球那麼簡單。曾經有人提出過熱寂說,將整個宇宙當成一個孤立系統,認為宇宙的熵會趨向極大,最終達到熱平衡狀態,即宇宙每個地方的溫度都相等。但是經過後人的研究分析,很多人並不贊同這個觀點,雖然沒有實質的證據推翻「熱寂說」,但是這個說法不足以令人信服,其中還存在著許多錯誤之處。

宇宙膨脹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過程,在膨脹的過程中,宇宙中的天體等物體又會發生怎樣的改變,人類幾乎是一無所知。想要探知宇宙的本質,還需要科學家們持續不斷的探索與研究。

對此,各位網友有什麼看法?歡迎在下方評論留言,喜歡的可以點讚關注哦~~

本文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本文為作者原創,謝絕轉載!

相關焦點

  • 宇宙中有沒有不轉的天體?宇宙本身又是怎麼運動的?
    中學的科學書上就明確告訴大家,宇宙中所有天體都在不停的運動,地球在自轉的同時本身還以30千米/秒的速度繞著太陽公轉,太陽則帶著一幫小弟以120千米/秒的速度繞著銀心公轉,而銀河係數千億顆恆星卻正朝著一個叫做巨引源的神秘區域以超過600千米/秒的速度前進!更大範圍呢是怎麼運動呢?宇宙又是咋個運動呢?
  • 在宇宙中,遠處的天體看起來反而更大?
    (圖片來源:小編自製)我們會想當然地回答:一定是b點披薩看起來更小。對於地球這個靜止的氣球自然是對的,可惜對於宇宙這個氣球而言,是不斷有東西朝它吹氣的,而且在b點和c點的披薩圖像想要給a看需要一定的時間延遲,而延遲的過程中這個氣球又膨脹了。
  • 宇宙在超光速膨脹中?宇宙到底有多大?
    但是又有數據告訴我們宇宙的年齡只有138億年,那為什麼宇宙會有930億光年那麼大,宇宙大爆炸理論不是說宇宙從奇點爆炸後才產生了宇宙,那為什麼可觀測宇宙會比宇宙年齡還大呢?宇宙模型的由來宇宙到底是什麼形狀的,我們人類一直在探索,也一直在假設,可能是圓的,可能是方的,近代天文學就提出了三種假設:無邊無限靜態宇宙、有限無邊靜態宇宙、無邊無限動態宇宙。
  • 膨脹中的宇宙,天體離我們多遠?它們遠離我們的速度有多快?
    從黑暗時代開始,隨著宇宙的演化,大尺度結構不斷增長,且規模越來越大。當然是引力導致了這一切,所以我們可以通過研究周圍的天文結構來獲得關於引力的信息。現在,我們先來看看人們是如何利用宇宙中的天體來研究宇宙膨脹的歷史。 哈勃於1929年發表的那篇論文使他成為這一領域的開者。
  • 怎麼理解宇宙是無限的,假設宇宙是有邊界的,那宇宙之外會是什麼
    怎麼理解宇宙是無限的,假設宇宙是有邊界的,那宇宙之外會是什麼當你仰望星空時,你會不會產生一種疑惑,這廣闊浩瀚的宇宙中是不是存在一個邊際,在這個邊際裡面包含著宇宙中所有的事物,如果越過這個邊際又會存在著什麼樣的世界呢?
  • 什麼會加速宇宙的膨脹?
    宇宙加速膨脹指宇宙的膨脹速度越來越快的現象。宇宙加速膨脹這個問題是當代理論物理學中最「熱門」的主題之一,它激起了世界各地的眾多研究人員的興趣。關鍵問題在於,天文學家所觀察到的宇宙加速擴展與理論學家所認為的擴展速度之間的差異,是宇宙學中一直存在的重大難題。宇宙學家對大爆炸後不久發出的輻射的測量結果是基於對膨脹率(稱為哈勃常數)的期望。
  • 宇宙各向膨脹均勻嗎?
    宇宙的膨脹到處都一樣嗎?新的研究表明事實並非如此,這可能會對我們對宇宙的理解產生巨大影響。對用作標準距離校準器的超新星類型的觀察已經揭示出均勻的宇宙和略微不均勻的宇宙,這似乎取決於樣本中包括哪些超新星。科學家使用各種探測器進行了許多其他觀察,觀察來自遙遠星系,伽馬射線爆發或遙遠無線電源的可見光和紅外輻射,結果也各不相同。
  • 哈勃定律下的宇宙膨脹理論
    為了了解分光視差法,我們先給出兩個公式式中m為天體的視星等,b為天體的亮度。M為星體的絕對星等,D為距離,單位是秒差距。天文學家們把織女星的視星等m2=0定為參考標準,而織女星的亮度b2也已知。用專業儀器測量目標天體的亮度b1,我們就可以根據第一式得到目標天體的視星等。
  • 是什麼加速了宇宙的膨脹?
    宇宙膨脹的速度比科學家預測的快得多,這是宇宙學中最難以解釋的異常現象之一。根據對宇宙大爆炸後不久後釋放的輻射(宇宙微波背景輻射)進行測量,物理學家預測了宇宙的膨脹速率,即所謂的哈勃常數。這些輻射揭示了早期宇宙的精確成分。宇宙學家將這些成分代入宇宙演化模型中,並將模型向前運行,以觀察今天的宇宙空間應該以多快的速度膨脹。
  • 為什麼天體都是球形的呢?宇宙中的衛星的形狀是怎麼形成的?
    假如在宇宙大爆炸之後的很長一段時間裡有不同的大量的粒子,不均勻的分布於宇宙空間,因此形成了一大片分布不均勻的物質雲,在這一大片物質雲中,粒子們彼此相互吸引,但整體的萬有引力卻沒有達到平衡狀態就仍然會收到某種擾動力使其旋轉。因此而得到一顆伴星,那麼兩個天體間就有引力相互的作用,當然這其中還涉及電磁學摩擦和熱血等各個方面的繁複問題。
  • 宇宙在膨脹,人們是怎麼發現的?|宇宙學漫談
    為了簡化方程,弗裡德曼對宇宙的幾何做了如下假設:宇宙在大尺度上是均勻而且各向同性的。也就是說,宇宙中沒有一個地點是特殊的,所有地點都是平權的。這個假設今天被稱為「宇宙學原理」。我們看到其它星系遠離我們,並不是我們在宇宙中有特殊的位置,而是每個人都會看到別人在遠離。圖6 (上)德西特認為星系紅移是因為宇宙膨脹,就好像氣球表面的點;(下)空間膨脹示意圖德西特希望哈勃能夠在觀測中找到上述效應,如果星系距離越遠,由於退行速度更快,所以紅移會更大。
  • 宇宙在膨脹,人們是怎麼發現的?-虎嗅網
    ,就好像氣球表面的點;(下)空間膨脹示意圖德西特希望哈勃能夠在觀測中找到上述效應,如果星系距離越遠,由於退行速度更快,所以紅移會更大。Colvin)(下)光線在膨脹宇宙中傳播示意動圖有人會提出疑問:「既然宇宙中沒有什麼速度可以超過光速,而宇宙的年齡是138億年,那光最多也只能走過138億光年的距離,為何是470億年呢?」
  • 引力透鏡可以更好估測宇宙膨脹速度
    宇宙正在膨脹,但天體物理學家不確定究竟發生了多快?不是因為沒有答案,而是因為他們可能給出的答案不一致。,以得出對哈勃常數的新估計,這是對宇宙膨脹的一種度量。,而在那時,他們已經確定了兩種主要方法來測量宇宙的膨脹。
  • 宇宙根本沒有加速膨脹?新的證據表明,暗能量的關鍵假設是錯誤的
    現代宇宙學認為,我們所處的宇宙是由暗能量、暗物質以及普通物質組成(其中暗能量所佔比例為68.3%,暗物質為26.8%,而普通物質卻只有4.9%)。根據相關描述,暗能量雖然看不見也摸不著,但是它卻能推動宇宙加速膨脹,我們先來看看科學家是怎麼發現暗能量的。
  • 宇宙還在加速膨脹,研究者表明:不排除會吞噬地球
    哈勃太空望遠鏡配備有光譜儀及高速光度計等多種附屬設備,其所獲得的圖像和光譜具有極高的穩定性和可重複性,通過它觀測所捕捉到的數據會先被儲存在太空飛行器中,然後由地面上的專家利用特定軟體進行解密,確保數據的真實性。萬事具備,只欠東風!先進的設備已經在手,那麼專家們又是如何計算宇宙的膨脹速率的?事實上,宇宙膨脹速率又稱為哈勃常數,通常用H來表示,需要通過三個步驟來計算。
  • 宇宙穩恆膨脹理論:宇宙正以近2倍光速膨脹,宇宙中心為一巨大的太極球天體
    因此,宇宙初期往往會造成兩種極限粒子分布兩個各自不同的區域的情況,僅有少數性能質量相反的極限粒子融合的到性能質量相異的區域中,以形成「物以類聚」現象,宇宙便基本上形成了這樣一種模式:絕大多數同性極限粒子分布在同一區域中,又由於同性極限粒子合成同性極限粒子後,它們之間又會合成更多的同性極限粒子。這樣,兩個不同區域的極限粒子就會呈現幾何級數增長,而極限粒子的形成是以最小的普朗克時間內造成的。
  • 宇宙在超光速膨脹,北鬥七星的位置,為何幾千年來一直沒有變化?
    宇宙是怎麼來的?這個看似簡單的問題已經困擾人類幾百年甚至上千年,自從人類文明誕生以來,人類一直想搞明白宇宙到底是怎麼來的,可是相對於宇宙來說,人類實在太渺小,因此人類始終無法找到這個問題的答案。宇宙大爆炸起源說科學家們認為,大約在138億年前,在宇宙中存在一個體積無窮小、質量無窮大、密度無限大……一切物理知識在裡面都失效的點,這個點被命名為「奇點」,宇宙就誕生於這個奇點的一場大爆炸,奇點爆炸之後宇宙在不斷的膨脹,經過130多億年的膨脹、沉澱和組合,最終形成現在宇宙的樣子。
  • 宇宙中超光速的困惑:宇宙膨脹與退行速度!
    大家都知道速度等於距離除時間,要了解宇宙膨脹中的超光速,必須首先理清楚宇宙學中距離和時間的概念。「距離」這個概念在日常生活中不言自明,而在宇宙學中的距離,從測量方法到定義都和我們平時理解的距離大相庭徑。就測量而言,天體間的距離是無法直接用「標準米尺」去度量的,只能用三角視差法或尋找標準燭光等各種方法來間接測量和估算。
  • 宇宙就像一個凹凸不平的氣球一樣膨脹著
    中文簡介: 宇宙的膨脹到處都一樣嗎?新的研究表明事實並非如此,這可能會對我們對宇宙的理解產生巨大影響。 宇宙的額膨脹是否具有各向同性?新的研究發現可能會給出否定的答案——該研究結果可能會極大地改變我們對宇宙的認知。
  • 天體物理學家填補了110億年的宇宙膨脹歷史
    地圖上每個用顏色編碼的部分的插圖都包括該部分中典型星系或類星體的圖像,以及eBOSS團隊在那裡測量的模式信號。當我們遙望遠方時,我們會時光倒流。因此,這些信號的位置揭示了宇宙在宇宙歷史中不同時間的膨脹率。 「我們既了解宇宙的古代歷史,也了解最近的膨脹歷史,但在110億年中期仍存在一個令人生畏的鴻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