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來物種哪家強?有的像開了掛,有的則大呼上了當,贏家是它!

2020-12-05 趣聊科學

生物學上,對外來物種的定義是:指那些出現在其過去或現在的自然分布範圍及擴散潛力以外(即在沒有直接、間接引入或人類照顧之下而不能分布)的物種、亞種或以下的分類單元,包括其所有可能存活、繼而繁殖的部分、配子或繁殖體。

簡單的說,就是離開了其原來的繁殖地,來到一個新的地方,不需要人工幹預,便能成活的生物及其後代。

截至2020年8月,根據生態環境部發布的《2019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顯示,全中國已發現660多種外來入侵物種。

大家耳熟能詳的世界入侵物種案例,包括澳大利亞的「兔災」,地中海的「毒藻」,美國五大湖的「斑馬貽貝」,夏威夷的「蛙聲」等等,當然,我國也是不可避免的,在我國,常見的外來物種有清道夫魚、羅非魚、福壽螺、鱷雀鱔等等。

這些物種的進入,都會對當地的自然生態環境產生一定的破壞力,危害大小不一。

01入侵失敗的案例

說入侵失敗,也不能完全算是失敗,最關鍵的是,它們來到中國,原本打算所向披靡的,沒想到碰到了一群吃貨,它們繁殖再多,也抵不過十幾億張嘴的戰鬥力。

第一個最經典的就是克氏螯蝦了。克氏螯蝦是學名,我們通俗點講就是小龍蝦,這傢伙原產於美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時候,克氏螯蝦通過偶然的機會,從日本傳入到中國,剛來到中國的時候,適應能力非常強,10-30度的水溫都能存活,而且喜歡吃河底的泥、腐食,生長繁殖速度非常驚人,一時間泛濫了。

那個時候,吃貨們還沒看上這些長得又醜,而且喜歡吃腐食的傢伙,沒有人敢吃,後來,無意中,有了第一個敢吃螃蟹的,發現這些傢伙雖然長得醜,但是肉味鮮美,從此一發不可收拾,夏天炎熱的夜晚,一頓香辣小龍蝦加上啤酒,何等愜意呢。

這種驚天大反轉也是讓小龍蝦們受寵若驚,還以為來到這裡能夠逍遙自在,所向披靡,沒想到碰上了一群吃貨對手,才有如此多舛命運。

不過也只有在中國的小龍蝦是如此命運,在國外,它們還是很瀟灑的,據說歐洲人都不識貨,根本不吃,真的是可惜了。

第二種就是美國牛蛙,美國牛蛙跟小龍蝦有點相似,不過它們的知名度和受歡迎程度是要比小龍蝦稍微弱一點點的。

先來看看美國牛蛙在美國的傑作:它們幾乎是無所不吃,有專家形容,牛蛙會吃掉任何能夠吃得下去的東西,不管是另一隻牛蛙,還是一隻鳥或一隻蚊子。

它們原產於美國東部,現在已經擴散到了除北達科他州以外的每一個州。美洲牛蛙蔓延成災,所到之處,本土的青蛙、魚、蜥蜴甚至小鳥等,都遭了殃。

牛蛙最早是1959年由古巴流入我國的,牛蛙的繁殖能力非常強、生長速度快,對生存環境的要求也不高,在沼澤、湖塘、水坑、河溝、稻田及水草繁茂的靜水水域中均能生存和繁殖。原本以為是動植物的一場災難,沒想到的是,它們獲得了吃貨們的青睞,一道乾鍋牛蛙,那是上好的下酒菜。

還想要找野生牛蛙?那是不可能的,現在都是人工養殖,才能夠滿足我們的胃。

第三應該是羅非魚了吧,羅非魚雖然沒有前面兩位大佬那麼有名,也沒有那麼美味,但至少也是有人喜歡吃的。

羅非魚是一種原產於非洲的熱帶魚類,其亞種總共有100多種,它們具有生成快、產量高、食性雜、疾病少、繁殖力強的特點。

引進我國的種類主要是莫三比克羅非魚、奧利亞羅非魚和尼羅羅非魚。

羅非魚,肉質相對較粗。以紅燒、清蒸最好,也常用來煎烤,也是非常受吃貨們的歡迎的。現在同樣也是需要人工養殖,才能夠滿足食用需要。

02入侵成功的案例

首先聊聊非洲大蝸牛。它是我國首批確定的16種外來入侵物種之一。

這是一種中大型的陸棲蝸牛。成體殼長在7-8CM,最大則可長到超過20CM。

這些傢伙食性很雜,食物包括農作物、林木、果樹、蔬菜、花卉等植物,甚至能啃食和消化水泥,可危害500多種作物。

它們喜歡呆在潮溼的地方,一般白天蟄伏,晚上出來行動,最喜歡的是在下雨天的夜晚出沒。

這些傢伙原產非洲東部沿岸坦尚尼亞的桑給巴爾、奔巴島,馬達加斯加島一帶。

1920年代末-1930年代初,在福建廈門發現,可能是由一新加坡華人所帶的植物而引入。

後被作為美味食物,引入多個南方省份。20世紀80年代,福建曾有不少人養殖,但被禁後,養殖戶將它們拋到野外。

這種蝸牛會傳播結核病和嗜酸性腦膜炎,所以不能用手接觸,更不能吃。現在分布於廣東、香港、海南、廣西、雲南、福建、臺灣。

第二種就是福壽螺,這些傢伙長得跟田螺有點像,但個頭更大,每一隻能長到100-150克,最大的甚至可以長大半斤重,有巨型田螺之稱。

福壽螺原產亞馬遜河流域,剛開始的時候,是作為高蛋白食物最先被引入臺灣;1981年引入廣東,1984年前後作為特種經濟動物廣為養殖,後又被引入到其他省份養殖。

不知道是因為逃跑還是因為遺棄,福壽螺很快從農田擴散到天然溼地,現在分布於廣東、廣西、雲南、福建、浙江,對水稻生產造成損失。

福壽螺還會威脅當地的水生貝類、水生植物、破壞食物鏈構成,是卷棘口吸蟲、廣州管圓線蟲的中間宿主。因攜帶寄生蟲,而很少被人食用。

最後聊聊紅火蟻。

說到紅火蟻,估計很多人有話說了,那些被紅火蟻所傷,或者是深受紅火蟻所害的人,肯定是咬牙切齒,真的是誰被咬誰知道。

這種外來物種,在全球都造成了極大的影響力,如同「鬼子進村」一般,為人們深惡痛絕的事情。

紅火蟻,原產於巴西、阿根廷、巴拉圭及巴拿馬運河一帶,它們屬於膜翅目蟻科切葉蟻亞科火蟻屬的一種。

起初,紅火蟻是跟隨著各種進口水果、植物、苗木等各種中介載體,遠渡太平洋,來到了中國。

2004年9月,華南農業大學紅火蟻中心首次報導並準確鑑定了入侵中國大陸的紅火蟻,現在國內已經有近40個縣級區域發現有紅火蟻,而在我國中南部的地區都是屬於紅火蟻的潛在危害地區。

紅火蟻通過80多年的「不懈努力」,已從原產地南美洲部分國家擴張至中美洲、北美洲、澳洲、亞洲等24個國家和地區。

紅火蟻所到之處,能夠迅速適應新環境,快速繁殖,甚至替代原有的生物,獨佔一方,紅火蟻被稱為全球一百種最具危害性的入侵生物之一。

它們不僅危害公共安全、危害農業生產,對當地的生物多樣性也是帶來了毀滅性的災難。

所到之處,幾乎沒有什麼物種能夠對抗它們。

03結語

這些外來物種的進入,有的是因為食用、科學研究等原因進入國內的,還有些是因為無意間帶進來的,有的進入我國就像開掛了一般,沒有天敵的遏制,所向披靡,有的則俘獲了吃貨的胃,深受喜愛。

仔細看來,那些能吃的,基本沒有太囂張,因為再強大的繁殖能力,也幹不過十幾億張嘴,而那些不能吃的,就像開掛一般,讓人深惡痛絕。

最後,來說說你心中的贏家,猜很多人都說是紅火蟻,但小編想說,是小龍蝦,被人吃掉,實現了此生的最大價值啊,這是多麼無上榮耀的事情。。。

歡迎評論、留言,說出你心中的贏家。

相關焦點

  • 外來物種混得最差的非小龍蝦,混得最好的火蟻已遍全球,依然無解
    生物學上,對外來物種的定義是:指那些出現在其過去或現在的自然分布範圍及擴散潛力以外(即在沒有直接、間接引入或人類照顧之下而不能分布)的物種、亞種或以下的分類單元,包括其所有可能存活、繼而繁殖的部分、配子或繁殖體。簡單的說,就是離開了其原來的繁殖地,來到一個新的地方,不需要人工幹預,便能成活的生物及其後代。
  • 神奇的二齒獸家族,有的像老鼠一樣小,有的像牛一樣大
    不過二齒獸家族的成員雖然都長著兩顆標誌性的犬牙,但實際的長相和體型乃至習性差距都是非常大的。有的二齒獸類體型像牛一樣大,而有的二齒獸類卻像老鼠一樣小;有的二齒獸類像猴子一樣瘦,有的二齒獸類卻像豬一樣肥;有的二齒獸類屬於純正的食草動物,有的二齒獸類卻是不折不扣的食肉動物……
  • 入侵中國的外來物種:食人魚非洲大蝸牛等引關注
    「據初步估計,松材線蟲等13種主要農林入侵物種每年對我國造成574億元的直接經濟損失。同時,還造成生態環境的嚴重破壞,導致生態退化和生物多樣性喪失,引起土著物種尤其是珍稀瀕危物種的消失和滅絕。」  廣西近兩年出現的食人魚、非洲大蝸牛等入侵物種曾引起社會廣泛關注。
  • 外來入侵物種是指 外來入侵物種什麼意思
    目前,外來物種入侵已成為全球性的環境問題,比如很多新病蟲害造成農業損失,因為改變生態系統所引發的一系列水土、氣候問題,那麼你知道外來入侵物種是指什麼嗎?外來入侵物種入侵途徑有哪些?趕緊了解一下吧!
  • 盤點入侵中國的660多種外來物種,你見過幾種
    截止目前我國發現的外來入侵物種已經高達660多種,其中有少數是人為引進,而大多數都是在未知時刻入侵到我國領土的。面對這些外來物種,全面消滅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有的傳播速度快,有的影藏能力強,有的抗擊打能力強,面對這種外來物種真的很難處理。
  • 是外來入侵物種嗎?
    小龍蝦屬於外來入侵物種,原產地是美國,後來美國傳入日本用來給牛蛙做飼料,接著傳入我國南京,用來做水質改良的清道夫魚蝦類。這個說法應該可以說是目前關於小龍蝦的起源和來歷的最權威的說法。應該說如果專門指的是這種我們現在大部分人都在養殖的小龍蝦的話,它的確是外來物種。我們現在養殖的小龍蝦學名叫克氏原螯蝦,美國確實是原產地。相對於其他外來入侵物種而言,克斯原鰲蝦的命運有點悲催。在我們這裡,如果你要說10年以前,這些克氏原螯蝦的命運還是不錯的。河流溝渠稻田塘口裡面到處都有它們的蹤影。
  • 【常識】對於外來物種入侵常考知識點
    外來物種是指那些出現在其過去或現在的自然分布範圍及擴散潛力以外的物種、亞種或以下的分類單元,包括其所有可能存活、繼而繁殖的部分、配子或繁殖體。外來物種的「外來」是以生態系統來定義的。 外來入侵物種具有生態適應能力強,繁殖能力強,傳播能力強等特點;被入侵生態系統具有足夠的可利用資源,缺乏自然控制機制,人類進入的頻率高等特點。
  • 加劇外來物種入侵 從"食人鯧"看"非法放生"之憂
    「食人鯧」長著銳利的牙齒,一旦被咬獵物溢出血腥,它就會瘋狂無比地用其鋒利的尖齒,像外科醫生的手術刀一般瘋狂撕咬切割,直到獵物剩下一堆骸骨。     為了解柳江中食人鯧種群的情況,柳州採用放網、垂釣等形式在事件發生地點上下遊河段進行誘捕,並鼓勵市民參與捕撈。經過5天的集中捕撈,沒有新發現食人鯧的蹤跡。這說明柳江內食人鯧的數量並不多。
  • 660多種外來入侵物種,革命草、水葫蘆,而被它咬到重則過敏致死
    近日,中國生態環境部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目前國內已有660多種外來入侵物種,這引來了網友的熱議。革命草,一枝黃花等入侵植物在農村深受其害。而被它咬到輕則起泡,重則過敏致死。它就是劇毒紅火蟻,現在已經遍布廣東廣西,人被咬到輕則起泡重則過敏致死。導致速度極快,還會飛。紅火蟻是世界十大入侵物種之一,繁殖了強攻擊性強毒性強。像我這種過敏體質的人,被蟄一次可以說痛不欲生。有網友稱,大學在廣西北海讀的,學校裡到處都是螞蟻窩,走路都得看著走,不然踩到了的話腿基本上就廢了!
  • 7個來勢洶洶的外來物種,只可惜到了中國,差點被吃成滅絕物種
    7個來勢洶洶的外來物種,只可惜到了中國,差點被吃成滅絕物種!很多人都知道,在中國,很多美食都能吃,基本上只要是能入口的都可以被做的出神入化,中國烹飪美食的能力屈指可數,名師大廚也都紛紛亮相,各種有特色的美食,民間的食材高手也都嶄露頭角。有很多食材都是外來物種,傳入中國後,就被烹飪得非常好吃。
  • 被禁用的鯊魚泳衣有多強?被稱為鯊魚皮,菲爾普斯穿上它像開掛!
    被禁用的鯊魚泳衣到底有多強呢?看看2009年運動員們遊泳記錄,菲爾普斯穿上「鯊魚皮」像開掛,有些記錄甚至過了百年以後都無法打破。鯊魚泳衣這種類似於鯊魚的泳衣是在20世界90年代誕生,由於泳衣形狀和結構與鯊魚相似,但不是真正用鯊魚的皮製作的,只是結構上的表面仿造了鯊魚表面的皮膚,具有伸展性,所以被很多人稱為「鯊魚皮」。
  • 這種野草很多人見過,在我國很常見,很少有人知道它是外來物種
    春天的時候,很多人可能都見過這樣一種植物,它匍匐在地面生長,十分矮小,葉子和花朵也都是嬌小的模樣,開四瓣藍紫色的小花。這種植物在我國大江南北都有分布,無論是溫暖的江南,還是寒冷的東北,都能找到它的身影。這就給人造成了一種這是在我國古已有之的一種植物的錯覺,但是實際上這種不起眼的藍色小草,是來自古代的波斯的外來物種。
  • 博斯騰湖扁吻魚滅絕的啟示:人們何時才能停止盲目引入外來物種!
    河鱸被當地人叫做五道黑,因為它的身體上有五至七條橫貫身體的黑色帶狀條紋。它是肉食性魚類,兇猛,攻擊性強,所以垂釣愛好者也把它作為優選對象,覺得很刺激、很有新鮮感。大家都是魚,五道黑是如何將博斯騰湖裡的原住民趕盡殺絕的呢?
  • 小龍蝦氣憤,同樣是入侵的物種,為什麼差距那麼大
    然而就是這樣的一個普通的物種,在國外困擾了許多環境治理人員。有的網友就說了,那是國外人太不會吃了,要是讓體型這麼大這麼肥美的鯉魚來到中國,分分鐘就被我們消滅了。小凌一開始也是這麼想的,區區一條鯉魚能夠造成什麼樣的影響呢?肯定是因為外國人的數量太少了,而且他們都偏愛漢堡和薯條,而忽略了這些營養豐富,含有高蛋白的魚類。但是事實可不是這樣哦,其實鯉魚很難對付的。
  • 蜥蜴、蠑螈、鱷魚龜 小心奇怪「寵物」多為外來物種
    紅鬣蜥蜴在玻璃缸裡來回走動虎鯊被許多人當做「財神魚」來飼養有的實體店裡還售賣藍尾蜥蜴個頭大的巴西龜,價格相對較高。店家在出售蠑螈時,大多只會告訴顧客它很容易養,卻不會說它有毒。據了解,蠑螈身上的腺體裡含有一種致命的細菌,這種細菌會產生一種毒素,這種毒素就是河豚毒素,當蠑螈受攻擊時,會立即分泌這種致命的神經毒素,把對手毒暈。鄭州市林業局救護站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蠑螈和娃娃魚外觀幾乎一模一樣,一般人很難分辨,娃娃魚屬於本地物種,而蠑螈則屬於外來物種,很多人會誤認為是娃娃魚。
  • 同樣是雙胞胎,為什麼有的那麼像,而有的卻差別那麼大?
    其實雙胞胎還分有很多不同的種類,我們不難發現,在我們身邊的雙胞胎有的長相酷似、極難分辨,而有的雙胞胎就和正常的親兄弟姐妹一樣,存在有身高、體型、長相差異,還有一種我們很難看出的龍鳳胎。為什麼會產生這樣的差異呢?原因就在於懷孕期間雙胞胎的性質不同。它有同卵雙胞胎和異卵雙胞胎兩種不同的性質。
  • 蘭花開放了,有的似一隻鳳蝶展翅飛來,有的像一排鈴鐺搖動
    在我們那個不算大的校園裡,一棵紫玉蘭和一棵白玉蘭交相輝映,它們花開的那麼大氣、那麼霸道,有那麼氣勢磅礴。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描寫玉蘭花的段落,歡迎閱讀參考!你看白玉蘭花開了,開的如斯的幽然美妙。那是純潔的花朵,安靜地開放,抹過一丁忽遠忽近的淡淡的香。
  • 這三種植物不尋常,有的像頭骨,有的含毒,有的吃完據說會漂亮
    世界之大,無奇不有,在地球這個大家庭中,存在著數不清的奇怪植物,它們有的能令人感到毛骨悚然,有一些外表豔麗多姿,卻全身有毒,還有一些據說吃後能變漂亮。這些植物都是什麼?在美洲亞馬遜河的原始森林以及沼澤地帶,生長著一種特殊而又神秘的植物,它的名字叫作食人花。食人花其實並不食人,但是卻能以諸多昆蟲為食,它顏色鮮豔妖異且葉片肥厚。
  • 外來植物在寧夏
    它們就是從國外漂洋過海來到寧夏安家的外來入侵植物。事實上,從十幾年前,朱強就開始關注這些外來植物了,它們有的是自然傳播,主動來到了寧夏,傳播力強,對本地生態環境造成了不小的危害,比如蒼耳、反枝莧、小蓬草以及最近兩年偷偷入侵的黃花刺茄、義大利蒼耳等。
  • 科學網—環保部:488個外來物種已入侵我國
    有些外來物種我們還不認識,不了解。它還沒有爆發的時候,我們不知道它是不是會成為入侵物種。 外來入侵物種有一個潛伏期,潛伏到一定程度,會有一個大爆發大流行,這個時候大家才發現這個東西挺可怕的。 現在國內入侵物種有多危險?對於這個問題,國家環保部自然生態保護司生物安全管理處處長王捷的答案很無奈——情況嚴重,恢復不太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