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問賀歲檔」系列報導之三科幻片能成華語電影的新方向嗎

2021-01-11 大河網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王峰

由於《流浪地球》《瘋狂的外星人》兩部科幻片在2019年春節檔上映,2019年也被稱為「國產科幻片元年」。原本以為華語科幻電影將奮勇邁步前進,但2020年的疫情讓全球電影產業都按下了暫停鍵。

如今,隨著電影市場的逐步復甦,各種類型的影片也將出現在觀眾面前,其中承載著華語電影工業發展的科幻片又被重新寄予厚望。《流浪地球2》的拍攝提上日程,陳思誠也將拍攝自己的「外太空三部曲」,就連開心麻花都把喜劇舞臺從地球搬上了月球。

國產科幻片是受制於想像,還是受制於電影工業,我們既能打造好評如潮的《流浪地球》,也能炮製口碑甚差的《上海堡壘》,面對科幻片,華語電影人應該如何努力?觀眾又會以怎樣的態度來面對國產科幻片呢?

《三體》殺青的消息又來了

近日,電視劇《三體》宣布殺青,該劇由張魯一、于和偉、林永健、李小冉、王子文等主演。

面對這個消息,《三體》粉絲並沒有感覺到興奮,而是有些麻木,因為他們已經記不清這是第幾次傳出關於《三體》影視化的消息了。2014年,遊族宣布拍攝《三體》電影,但一直無下文。2018年,三體與騰訊視頻達成合作,將投資拍攝三體超級網劇,2019年5月取得電視劇備案,歷時多年於2020年7月11日開拍,預計2021年上線。2020年,三體正式推動系列電影計劃,導演田曉鵬將選取《三體》系列小說中的重要章節和人物著手進行創作工作。

2020年9月,《三體》三部曲的版權方三體宇宙和遊族集團與全球最大付費流媒體平臺網飛共同宣布,已達成協議將聯合開發製作《三體》英文系列劇集。

在很多《三體》迷看來,如果科幻電影技術發展不成熟,不拍比匆匆上馬去拍要好得多,因為《三體》小說中的時空線索複雜,信息量巨大,科幻場景宏大,「比如外星人用二向箔毀滅地球的場面,拍好了就是名垂影史的名場面,拍不好就是粗糙的頁遊風。」

不過這次《三體》電視劇的導演楊磊對科幻有自己的理解,一個好的科幻片一定是有現實意義的,看了這個科幻,也許就是明天的現實。很多科幻迷認為,「特效」是檢測劇版《三體》是否成功的重要元素。對此,原作者劉慈欣在接受採訪時表示,技術並沒有鴻溝,導演本身對作品的理解和準備工作才是他合作的前提。

《流浪地球》給國產科幻片帶來了什麼?

《流浪地球》大獲成功後,國內電影界掀起了前所未有的科幻風。

2019年11月,舉辦了首屆藍星球科幻電影周,這是國內首次舉辦的國際化科幻、影視和科技跨界活動,也是國內第一個以科幻為主題的電影主題活動平臺;2020年9月,在鄭州金雞百花電影節上首次設立了科幻電影論壇,當時科幻作家韓松感慨,自己一直熱愛科幻文學,也關注科幻電影領域,但從來沒想過科幻電影主題會受到如此禮遇,能夠有一臺專門的論壇來討論科幻電影,「這場科幻電影創作高峰論壇太科幻了」。2020年12月,第二屆藍星球科幻電影周在南京舉行,導演陸川、雨果獎獲得者科幻作家郝景芳等亮相共話國產科幻電影。

不僅業內對科幻狂熱追捧,國家層面也出臺政策扶持科幻電影,2020年8月,國家電影局、中國科協印發《關於促進科幻電影發展的若干意見》,提出將科幻電影打造成為電影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點和新動能,把創作優秀電影作為中心環節,推動我國由電影大國向電影強國邁進,並提出了對科幻電影創作生產、發行放映、特效技術、人才培養等加強扶持引導的十條政策措施,被稱為「科幻十條」。

在資本和官方共同垂青下,科幻片無疑成為國產片的藍海,導演郭帆宣布《流浪地球2》定檔2023年大年初一,開心麻花的下一部電影《獨行月球》也是一部科幻喜劇片,將於2022年上映,這是開心麻花首次嘗試工業化的科幻電影製作,全片90%以上鏡頭涉及特效製作,並由國內頂級特效團隊完成。

陳思誠打造了《唐人街探案》系列後,也將打造《外太空的莫扎特》《外太空的蕭邦》《外太空的莫奈》三部曲,其中《外太空的莫扎特》由黃渤和榮梓杉主演,是一部科幻題材的教育片,預計2021年暑期上映,陳思誠還得到了劉慈欣的《球狀閃電》的影視版權。另外,久無新作的陸川的新片《749劇》也是一部充滿神秘色彩的科幻片。

觀眾需要怎樣的科幻片?

在國產電影領域,科幻片一般分為兩類,一種是以《流浪地球》《上海堡壘》為代表,主打科幻場景的硬科幻,還有一種是像《被光抓走的人》《瘋狂的外星人》這樣,以科幻為背景設定,講述生活,探索人性的類型片。在2021年春節檔,路陽執導,董子健、楊冪、雷佳音等主演的《刺殺小說家》可以算作是一部奇幻電影,在某種意義上也能稱之為「軟科幻」。

究竟哪一種是觀眾的心頭好?業內人士認為不應一言蔽之,因為在當下的國產電影發展體系中,敘事功能還是很重要的,在科幻電影範疇內,技術固然重要,但若是忽視了故事,角色表達和情感描述,只追求宏大的科幻場面,是本末倒置的,《上海堡壘》就是典型的反面代表,「中國科幻電影的崛起,需要借鑑成熟的製片經驗,保持對電影新技術的靈敏嗅覺,但在故事和審美上要有自己的立場和判斷,將中國視角、中國文化和中國智慧融入電影敘事,用自信的文化產品為全球發展提供思考和方案。」

哪些題材適合拍成科幻片?在今年的金雞百花電影節科幻電影論壇上,世界華人科幻作家協會主席陳楸帆認為:科幻應該是有預見性的藝術表達,也是可以和現實進行很好的結合。在中國的語境裡,非常想呈現人類情感的自然狀態。上古神話也可以進行科幻表達,我們要做的是探索一種新話語體系,建立中國科幻電影在國際上的探索權、話語權,這才是文化出海的真實表現。

相關焦點

  • 華語電影題材老舊 王晶攜《未來警察》走向未來
    電影《未來警察》海報(圖片來源:鳳凰網娛樂)經過了賀歲檔的銀幕大戰之後,華語電影進入了春季的票房之戰。賀歲檔期間,華語電影普遍是古裝片的混戰。有所不同的是,賀歲檔中是《花木蘭》、《蘇乞兒》、《錦衣衛》、《孔子》等一系列的古裝大片的爭奪。而在四月檔期,最受關注的則是由王晶指導的科幻題材的《未來警察》。作為影壇多面手的王晶,去年的一部《大內密探零零狗》已經讓觀眾震驚。從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到現在,王晶屢屢在影壇上創造奇蹟。而這次他把目光對準了科幻題材,想必還要創造奇蹟。
  • 科幻電影那麼喜歡「開車」,這一次開的車竟然有點不一樣
    作為一個電影迷,趁著這個說長不長,說短不短的春節假期,就算人再多也要把賀歲檔的佳片看完。幾場電影下來,震撼最大、印象最深的還是這部改編自大劉哥同名小說的《流浪地球》。整個春節,霸佔網際網路頭條的就是這部實力硬核的科幻電影。到今天上映第九天,票房已經突破30億,對華語電影來說,這是第一部讓大家集體高潮的國內科幻片。
  • 第六代集體回歸,電影IP化加速,2018將成華語片「大年」
    這裡有光影世界裡,華語片最好的2018。在2018年,華語電影將迎來千帆競逐的「大年」。這一年,類型片撐起國產電影市場,重磅續集澆築IP體系,國產電影商業化運作將更加成熟;姜文與張藝謀或宣告回歸,近年嶄露頭角的畢贛、忻鈺坤也將有新作問世,導筒話語權的爭奪將更加激烈;曾以獨特表達登上電影舞臺的第六代導演,也將集體亮相,成為2018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
  • 成龍IP+「阿里系」資本,能讓《機器之血》突圍賀歲檔嗎?
    成龍主演的《機器之血》或許是賀歲檔裡最「懷舊」的電影:動作飆車、爆破槍戰、科幻飛船、生化人、火辣美女……從前港式科幻動作片裡的元素一樣也不少,它像守著一身老規矩的江湖人,面臨新的電影江湖壯志酬籌,只是不知道迎來的是功成名就還是一地雞毛。
  • 年度賀歲檔:誰與爭鋒
    當然他們後來許多都成烈士了,不過他們成為烈士是被動的,與以前我們看到的戰爭片裡寫請戰書、你不讓他炸敵人碉堡他還跟你急的那些人不一樣。  新民周刊:你一系列的片子都關注底層小人物,從何時開始你成了「老百姓」代言人?  馮小剛:代言人不敢當。我的趣味,包括個人情懷,都是市民情懷,大眾趣味,我拍的也是大眾的電影。因此觀眾看我的電影比較容易進入,不擰巴。
  • 華語電影進入「太空時代」,為何好萊塢的科幻電影卻漸行漸遠了?
    有人說科幻電影的出現,標誌著一個地方的電影產業發展到了一個嶄新的階段。在今年春天《流浪地球》火了,這部被譽為有跨時代意義的科幻片,成功把中國電影帶入太空時代。儘管有多種聲音表示《流浪地球》並不是什麼科幻電影,但是在《流浪地球》上映了之後,華語影壇的多部半真半假的科幻片都在籌備階段,可以說《流浪地球》的成功帶火了華語影壇的科幻片。然而在華語電影進入了「太空時代」的當下,為何好萊塢的科幻電影卻漸行漸遠了?要知道在好萊塢的第一個黃金年代過去之後,他們正是靠著科幻電影的出現,保持著他們在世界電影的絕對領先地位。
  • 2020年的春節,是國產系列宇宙電影的春天?
    自從國內賀歲檔這個市場被馮小剛開創以來,賀歲檔就成了一個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的戰場,誰都想在這塊肥肉上狠狠地咬上一口。尤其是近幾年國內賀歲檔的票房總量,逐年攀高:2017年,58億;2018年,107億;2019年,103億。龐大的市場體量,引得往年阿貓阿狗都能進來分杯羹。
  • 新《異形》電影開始運作 未必延續系列前作方向
    新《異形》電影開始運作 未必延續系列前作方向 時間:2020.09.06 來源:新浪娛樂 分享到:
  • 《緊急救援》提檔撞上《神奇女俠1984》,賀歲檔冠軍是這三選一?
    喜歡看電影的童鞋,都知道一年下來會有幾個黃金檔期,而這裡面,賀歲檔應該是最資深的了,雖然近幾年賀歲檔的「爆款」不如其他黃金檔期多,但是這個檔期持續時間比較長,競爭也相對要小一些,所以還是有不少新片選擇在這個檔期上映。
  • 北影節主題論壇:老中青三代導演把脈中國電影
    而且那時電影沒那麼市場化,演員可以投入大量時間、精力搞創作,體驗生活。當時電影業充滿變革和機會,只要有想法能形成故事就能拍出來。」   郭帆入行約十年,共拍出三部長片《李獻計歷險記》《同桌的你》《流浪地球》。本科並非科班出身的他坦言,自己一直在尋找合適的拍攝方法。直到2014年去好萊塢參觀學習,當他目睹中美電影工業存在的巨大差距時,就決定做跟電影工業化有關的創作。《流浪地球》便是這一理念的成果。但他直言,國產片出了《流浪地球》《瘋狂的外星人》,不等於科幻片這一類型已確立。「有可能只是兩個個案。
  • 15年前,中國內地只有三部華語電影票房過億,周星馳成為最大贏家
    現在的國內電影票房動不動就十億、幾十億,只要一部電影前期演員配置好、宣傳夠好,人氣熱度夠高,票房破億都不成問題。但是在15年前,中國內地的電影市場一整年只有三部華語電影票房突破億元大關,這是當年華語電影市場的重大突破。
  • 《流浪地球》明明是科幻片,字體竟然用書法字?真牛!
    大家好哇,潔潔給大家拜年了~你們過年有去看賀歲檔的電影嗎這次我去看電影之前,特地參考了幾個大片的豆瓣評分,電影評分均在 6 分-7 分左右,而《流浪地球》達到了 8.0 分!比如復聯繫列海報上的字體,大多是設計成金屬質感、機械風格。
  • 《竊聽2》強勢登頂 《牛仔和外星人》無緣前三
    網易娛樂9月4日報導(文/方便麵) 暑期檔末期,上周共有六部新片搶灘上映,但整體叫座力不強,幾經延期,被稱為壓軸作品的《牛仔和外星人》在新片中脫穎而出,但首周票房不過318萬,西部片混搭科幻片的雜糅風格,並非在市場激起火花。R級喜劇《惡老闆》則因文化差異水土不服,笑點密集,均未擊中香港影迷要害,最終首周以190萬位居票房榜第六。
  • 賀歲檔來了!下一部《流浪地球》在哪?他看了那麼多科幻片項目後...
    2019年被稱為「國產科幻片元年」。但自《流浪地球》後,科幻電影並無新的佳作。 今年8月,國家電影局、中國科協印發《關於促進科幻電影發展的若干意見》,被稱為「科幻十條」,大力助推科幻電影發展。面對科幻片,華語電影人應該如何努力呢?
  • 2019評分高電影華語影片 豆瓣評分最高的動畫片盤點
    2019評分高電影華語影片 豆瓣評分最高的動畫片盤點  2019年不管是國產電影還是國產電視劇,可以說都算了爭了一口氣了,佳作還是很多的,特別是國產動畫片,在2019年更是話題不斷。  2019評分最高華語電影  2019年年度電影榜單出爐,這個榜單是豆瓣出的,值得注意的是,榜單排名也不是完全按照豆瓣評分來排高低的,還加入了打分人數、影響力等其他參數進行綜合性評比。
  • 作為川內三家擁有院線電影的影視製作公司之一,天空之境堅持以電影...
    目前,國內電影市場已證實進入賀歲檔,多部電影將陸續上映,電影票房勢必會得到一定的推動。票房和好的口碑,離不開影視製作,尤其是隨著行業規模的快速擴大,優質影視內容、從業人員、電影技術等優勢更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 2014分帳片搶走110億 科幻片受寵好萊塢6大稱霸
    這些電影累計票房約為112億,約佔全年票房的三分之一,與去年的68.5億相比,上漲幅度超過60%。分帳片中的票房冠軍非《變形金剛4:絕跡重生》(以下簡稱《變形金剛4》)莫屬,單片收入高達19.78億,而票房最少的一部電影名為《曼德拉》,最終只有70萬的票房,二者之間的差距非常之大。
  • 十年丨21世紀的五分之一過去了,中國電影經歷了什麼
    在21世紀的第二個十年,常常能聽到電影人們如臨大敵焦慮,好萊塢進口影片份額從14部逐年放寬直至取消限制,那些年在各個電影論壇上都能聽到華語電影大佬們大呼華語電影的「雄起」「自救」。而如今,即便「復聯4」這樣大破全球紀錄的好萊塢大片,在國內票房也沒幹過我們的「小破孩」哪吒。
  • 4000萬票房的《控制》,是吳彥祖拍攝的,少有的華語科幻電影!
    (80後知道謝霆鋒是唱歌的,90後知道謝霆鋒是拍電影的,00後可能只知道謝霆鋒是做菜的),似乎有一種要在華語電影消失的意味。所以小編特意翻了翻,從他拍攝的眾多電影中,找到一部科技感最強的懸疑影片——《控制》。該片在13年斬獲4000萬票房。
  • 大片不再雄霸天下,底層關懷贏取人心——盤點2018華語電影
    原標題:大片不再雄霸天下,底層關懷贏取人心——盤點2018華語電影↑《無問西東》劇照2018年的華語電影令人「心情複雜」。一方面,《我不是藥神》《無名之輩》和《狗十三》這樣不可多得的「黑馬」佳片誕生,引發了更多的深思和討論;另一方面,張藝謀、姜文和賈樟柯這三位名導在2018年交出的作業雖然在編導、技術和製作上都達標,但也都由於導演的強烈風格收穫了兩極分化的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