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歲檔來了!下一部《流浪地球》在哪?他看了那麼多科幻片項目後...

2021-01-09 上觀

 
2019年被稱為「國產科幻片元年」。但自《流浪地球》後,科幻電影並無新的佳作。

今年8月,國家電影局、中國科協印發《關於促進科幻電影發展的若干意見》,被稱為「科幻十條」,大力助推科幻電影發展。

面對科幻片,華語電影人應該如何努力呢?
 
 

 
這是王紅衛第二年參加藍星球科幻電影周。國內以科幻為主題的電影節展本就不多,而每一次幾乎都能見到他的身影。

論壇上,主持人讓「金牌策劃」王紅衛聊聊,近期科幻項目觀後感究竟如何。

他調侃道:「科幻太熱了,項目特別多,評審都不夠用,似乎總是我們這幾人,臉都看膩了。」

觀眾爆發出笑聲,繼而又短暫的沉默。
  
疫情並沒有澆滅人們對科幻的熱情。作為《流浪地球》的策劃、編劇,這一年,王紅衛收到了許多科幻劇本。

但是,「大多質量堪憂」。

以科幻電影的眼光看,它們沒有達到科幻的基準線。如果不以科幻,僅以普通類型電影的眼光看,好像一夜回到15年前。

那是2005年,中國的電影市場剛剛起步,觀眾再次走進電影院,所有人欣喜不已。

在大學導演系教書的王紅衛忽然發現,自己再也無法享受閒暇時光了。伴隨中國電影市場的興起,他開始變得忙碌。一大堆劇本和項目送到他的手上。

彼時,他的觀感是一些項目並非能否賺錢的問題,而是連基本的劇作常識都沒有。

經過15年的發展,電影項目的常識性錯誤越來越少。直到這兩年,忽然熱起來的科幻電影,又讓他仿佛回到15年前。

一切,讓人喜憂參半。

 

科幻片絕不只有太空、人工智慧等幾個既有類型

解放日報·上觀:這是您第二次參加藍星球科幻電影周,創投項目的質量比一年前有所進步嗎?

王紅衛:比起我之前看到的劇本,以及平時接觸的社會項目,確實有一些進步。這可能就是我們這些人還願意繼續「摻和」科幻電影這件事的一個原因吧。

解放日報·上觀:但您也指出,其中有一些犯常識性錯誤的劇本。這些劇本是出自沒有經驗的「外行」,還是說,職業編劇可以駕馭其他類型的電影,但科幻就不行了?

王紅衛:前者居多,主要是大量外行湧入。也因為去年《流浪地球》太火,讓許多人注意到科幻這個類型,形成了巨大的話題量和影響力。有些人認為科幻是風投,是機會。

也有一些人原本是科幻愛好者,此前沒有與影視相關的從業經驗,可能只是寫寫小說、看看電影。忽然之間,感覺自己愛好的東西大銀幕上正在流行,那不如轉行寫電影劇本試試。

相對而言,職業編劇寫科幻的是最少的,他們或許不會犯劇作上的常識性錯誤,但是科幻內核不足,大多只是披了件科幻的外衣而已。

這3類人,比例大概4:4:2。

解放日報·上觀:這次的創投項目中有幾個令人印象深刻。比如,有一個故事內核是從單車墳場延展開來的。有一個項目,用對外太空的嚮往,勾連起青春懷舊與中年危機。

王紅衛:總體來說,可以用「多元化」來形容。這次我們看到的項目,並非全是硬科幻,一部分人正試圖拓展科幻題材的邊界,用不規範的界定來說,有「心理科幻」「數學科幻」「語言科幻」等,林林總總。

科幻片絕不只有太空、人工智慧等幾個既有類型。我非常鼓勵中國電影從本土社會文化出發,進行科幻嘗試。
 
解放日報·上觀:但社會輿論似乎更關注「硬科幻」。有人認為,能拍出成功的硬科幻電影,意味著我們的科技、文化、工業體系達到一定的綜合水平。更多寓意和期待,其實是在電影之外。

王紅衛:就硬科幻題材來說,我們目前的人才儲備、工業儲備是嚴重不足的,支持不了幾部。可能還找不出《流浪地球》以外的第二個比較成熟的團隊。

再者,我不喜歡用「彎道超車」這樣的詞去灌雞湯、畫大餅。只要適合這一代年輕電影人的創新,都值得鼓勵。

多做幾部成功的電影,比說一萬句話管用

解放日報·上觀:近兩年,談到科幻電影,談論技術的內容多了起來,比如「虛擬棚拍」「後期前置」等。是因為《流浪地球》的成功刺激到了中國電影工業體系的成長?

王紅衛:工業體系涉及意識層面、技術層面、制度層面、管理層面等多個方面。

一般來說,科幻類型片對工業體系的刺激比較大。這是因為一部科幻大片涉及非常複雜的流程、分工與團隊合作,不可能靠導演一人之力去完成。

《流浪地球》是在劇本走到一半時,概念設計、特效創作等就已經介入。如果劇本全走完,再一步步來,估計到現在還沒上映呢。

它的成功,讓大家開始意識到電影有工業屬性,大製作類型片需要按照科學的方式工作,製作流程漸漸被業內重視。這是影片帶給電影工業體系的良好促進。

比如,我國的特效公司MORE VFX,在《流浪地球》之前已經製作過大量電影特效。但是前面那麼多部加起來,都不如一部《流浪地球》出名,公司因此快速被人熟知。

大家終於不再小瞧中國特效工業,也意識到特效不再是「打補丁」的活兒。

解放日報·上觀:聽說郭帆團隊、寧浩團隊的核心人才,在電影完成之後都散落在中國各大類型電影的創作中。

王紅衛:這些個體就像種子。

工業體系怎麼建立?撇開錢不談,它不可能靠政府制定出來,不可能靠專家呼籲出來,不可能靠學者設計出來。

第一,需要整個行業具有工業意識。第二,需要有能力的人,踏踏實實在各個崗位做事,系統才會逐步生長起來。

給予一定的時間和空間,等待種子發芽。這些人的散落,最終會對電影工業系統的成長和完善起到關鍵作用。

解放日報·上觀:也有人總結,好萊塢電影是製片人中心制,而我們是導演中心制。對科幻電影而言,哪一種制度更好?

王紅衛:這個話題特別有意思。

盧卡斯是好萊塢現代科幻電影產業奠基人,他開創性地執導了一部科幻作品,但此後就轉做出品人。他既是導演中心制,也是製片人中心制。

我曾經和郭帆開玩笑說,你不如接下來也做盧卡斯。

當一部電影具有開創性時,主創團隊往往身兼多職,出現導演、製片合二為一。

而當行業的門被推開後,主流科幻電影可能還是朝製片人中心制發展更好。因為科幻電影需要的工業體量太大,導演以個人之力難以完成。
 
做比說更重要。如何打造中國自己的電影工業體系,多做幾部成功的電影,比說一萬句話管用。做多了,才能知道它究竟是什麼,才談得上進一步發展和研究。

解放日報·上觀:怎樣才算「成功的電影」?

王紅衛:我自己認為做出的是一個好作品,不是來自別人的評價,也不是來自票房的表現。我不太在意外界的聲音。如果一部好作品,還能票房大賣,那就是飯後甜點。但是否吃飽了,首先取決於自己的感覺。

《流浪地球》最後看到成片的那刻,我心裡覺得差不多行。即使最後沒有大賣,我對我們這個團隊也是滿意的。

解放日報·上觀:類似的項目還想繼續挑戰下去嗎?

王紅衛:肯定想。喜歡玩的人,一定會喜歡新的東西,想打破紀錄,追求新的刺激。

「青蔥計劃」的初衷,就是為了幫助這批「野生」苗子

解放日報·上觀:電影產業歸根結底還是人才問題、教育問題。作為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的教師,您會把近幾年科幻電影的發展內容融入課堂教學嗎?

王紅衛:基本上我參與過的片子,上課時隻字不提。

解放日報·上觀:為什麼?

王紅衛:我是老師,不是作為業內人士去學校分享實踐經驗的。

我個人認為,每一部片子的成功經驗都是個案,都只是這部片子的成功。藝術創作領域不存在可複製性,一件事歸一件事。

老師教的最主要、最重要的東西,是「基本真理」,是特別基礎的東西,不應該是個案。

解放日報·上觀:學生畢業後不能直接為行業所用怎麼辦?

王紅衛:畢業和真正開始做導演,中間必然隔著很多年。這很多年需要自己磨鍊。大學不是職業培訓機構。老師教你基礎的意識和手藝,畢業後你能做什麼,在行業內承擔什麼角色,需要憑你自己繼續成長。

解放日報·上觀:這個時代的學生與20世紀90年代懷揣電影夢的學生有沒有什麼不同?

王紅衛:有變化,現在的年輕人可能更現實點。20世紀八九十年代,上電影學院的機會非常難得,錄取率很低,大家特別珍惜,願意克服各種困難,付出努力。可以說,入行成功率更高些。

現在有些孩子文化成績上不了一本院校,估摸著能上中戲、北影也挺風光,就報了電影學院,說起來似乎不比一本院校差。這部分孩子可能不是真的喜歡藝術,而是帶有功利性、權宜性的考量。當然,有夢想的孩子也有。

我經歷了「70後」「80後」「90後」「00後」四代學生,整體感覺是,就創作天分、克服困難的毅力等而言,代與代之間確實有差距。這是時代的不同吧。

解放日報·上觀:您同時也擔任了扶持中國青年電影導演的「青蔥計劃」理事長。對培育優秀的苗子,您似乎還是有一份熱情的?

王紅衛:10年來,我參與社會活動、創作活動時,確實發現了不少「野生」苗子。

他們當中,有些人可能高中都沒畢業,有些人的專業不是電影藝術,有些人是拍婚慶出身的,大多沒有受過頂級專業院校的訓練,但是他們的天分、熱情、意志力,可能整體優於院校的學生。他們只能來蹭我們導演系的對外公開課,但這些「蹭課生」的表現往往很精彩。說實話,我更願意幫助這些「野生」苗子。

另一方面,技術門檻日益降低,電影產業也需要更多人才。供需矛盾下,「野生」苗子的機會增加,更容易被我們看到。「青蔥計劃」的初衷就是為了幫助他們。

解放日報·上觀:您判斷某個導演或主創能否成才,或者某個電影項目能否成功,有標準或規律可循嗎?

王紅衛:靠直覺,直覺其實應該是模糊化的經驗吧。所謂的標準或規律,我如果想「白呼」很多詞也行,可一旦落到字面上,又總覺得有偏差。藝術領域的事,經驗和直覺很重要。

科幻電影是人類對整個宇宙的造夢,對世界萬物想像力的釋放

解放日報·上觀:最近您是有意將這一階段的工作重心轉移到科幻電影上來嗎?

王紅衛:我沒那麼深謀遠慮,就是碰到啥事做啥事。

科幻在電影中只是一個類型,但它已受到得天獨厚的優待了。這幾年,有科幻電影節、電影周、電影論壇,幾個月前,國家還提出「科幻十條」,大力扶持。但目前還沒有主流的比如懸疑電影節、動作電影節等等。這是科幻電影的幸運。

解放日報·上觀:改革開放之後成長起來的年輕人,從小耳濡目染,有機會看到全球各類科幻作品,建立了一套審美理念和觀影標準。您作為「65後」,怎麼會對科幻題材感興趣?

王紅衛:得益於家裡的藏書,上小學之前,姐姐有一套凡爾納的小說,包括《海底兩萬裡》等,還有一些科普書,是我的科幻啟蒙。所以算是少數從小就接觸過科幻的「老頭兒」。

改革開放之後,中國掀起過第一撥科幻片的高潮,比如上海電影製片廠出品的《珊瑚島上的死光》等。

現在很火的美國科幻劇集《西部世界》,改編自1973年的《西部世界》及1976年的續集《未來世界》。而20世紀80年代,《未來世界》作為優秀譯製片,曾被引進放映。我小時候有幸在電影院看過,留下深刻印象。包括後來的《星球大戰》系列等,也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但到了20世紀90年代,這撥熱度就過去了。隨著長大,科幻這件事情就被漸漸遺忘了。如今,中國商業電影崛起後,科幻大片出現了可能性,小時候埋下的種子甦醒了。

解放日報·上觀:所以您曾說,中國未來的科幻大片創作者一定是「80後」及以後的年輕人。

王紅衛:對,必須是從小看科幻長大的一代人。科幻作品往往是基於少年時期的喜愛,長大後才更能做出一番成就。

美國和歐洲的一代科幻大師基本都遵循這條規律。好萊塢第一撥科幻高峰始於20世紀50年代,後來所有的科幻概念,基本都可以從這批作品中找到母題。全球現在的知名科幻片導演,當時正是青少年時期,可以看出其中的某種代際規律。

在中國,生於1980年以前的人,如果沒有從小的際遇和薰陶,很難拍出科幻的藝術感覺。當然可能會有個例。但整體而言,未來的中國科幻導演,誕生自「80後」及更為年輕的一代人中。

解放日報·上觀:目前,影視界「80後」導演已經嶄露頭角了吧?

王紅衛:已經是中流砥柱,但是拍科幻片的不多。可能不光是導演的原因,主要還是好的劇本和項目比較稀缺。
 
解放日報·上觀:有了科幻的觀影人群,才有科幻片的持續發展。近年來,年輕人對幻想題材的接受度和興趣變大了。類型片的興衰背後是否也和社會發展、時代背景有所關聯?

王紅衛:如果我們把視野擴大到古今中外,就會發現,中國古代的志怪傳奇、詩詞歌賦,大多是寄託浪漫幻想的。再看西方,經典文學作品中也有許多神話傳說、寓言故事。從更長的時間軸來看,文學、藝術的創作中,虛構幻想的比例或許更高一些。

解放日報·上觀:有人說,這是人類基因裡的天性。

王紅衛能想像不存在的事物,能描繪未曾見過的東西,大腦的這種想像力和創造力,是人與動物的根本區別。無來由的想像力,是人類這個物種特有的天賦,不應該被壓抑。

而電影的魔力就是把大腦憑空想像的世界,最大化呈現在所有人面前。

科幻電影是人類對整個宇宙的造夢,對世界萬物想像力的釋放,因此能得到更宏大的、生命意義上的共鳴。從各個層面來說,想像力無遠弗屆,我們的未來就有多種可能。

王紅衛

資深電影監製、編劇、策劃。1991年至1995年任八一電影製片廠導演。1996年任教於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1999年至2007年分別赴德國、美國訪學。2006年至2012年任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副主任。

參與策劃和編劇的主要作品有電影《瘋狂的石頭》《無人區》《心迷宮》《暴裂無聲》《被光抓走的人》《瘋狂的外星人》《流浪地球》等。 

 

相關焦點

  • 《流浪地球》明明是科幻片,字體竟然用書法字?真牛!
    這次我去看電影之前,特地參考了幾個大片的豆瓣評分,電影評分均在 6 分-7 分左右,而《流浪地球》達到了 8.0 分!這麼一看,《流浪地球》的口碑是妥妥的甩其它賀歲片一條街啊!看完之後也確實感到震撼!炸裂!燃爆!
  • 《流浪地球》票房登頂,豆瓣評分卻一路走低,差評理由太假
    時間來到周五深夜,相信你和小編一樣,都不會錯過正在火熱放映中的國產賀歲片,在2019年上映的賀歲片有許多,其中有港片《廉政風雲》,有喜劇《神探蒲松齡》、《瘋狂的外星人》、《飛馳人生》、《喜劇之王》,還有科幻片《流浪地球》,以及動畫電影《熊出沒》,國產電影的進步,我們有目共睹。
  • 《流浪地球》豆瓣「差評率」超過70%,打低分的人究竟在想什麼?
    《流浪地球》豆瓣「差評率」超過70%,打低分的人究竟在想什麼?現在賀歲檔的電影已經上映了快半個月了,原本大家在賀歲檔最期待的一般都是喜劇片,今年也有很多非常搞笑的電影,比如沈騰和黃渤主演的《瘋狂的外星人》,還有周星馳的《新喜劇之王》,原本以為票房冠軍應該就是從他們兩部之間出現,結果沒想到卻出現了一匹黑馬,就是吳京主演的《流浪地球》,一部科幻電影卻成為了賀歲檔的票房冠軍,確實讓很多人都非常的意外。
  • 春節檔收官 《流浪地球》《瘋狂的外星人》喜提票房榜前兩位
    《流浪地球》獲大劉認可  連卡梅隆都來祝賀  今年春節檔有八部片子競爭,《流浪地球》一開始在宣傳、預售等方面,均落後於《瘋狂的外星人》、《飛馳人生》和《新喜劇之王》。  但《流浪地球》1月28日北京首映後,口碑迅速發酵,非常難得地獲得了科幻作家和科幻片導演的認可。
  • 上映2日豆瓣8.3,網友口碑兩極分化的《流浪地球》值得吹爆嗎?
    要說春節大家必做的一件事,除了一起吃年夜飯看春晚外,還有就是到電影去看賀歲檔了。要說這2019年的賀歲檔也實在精彩,有周星馳沈騰黃渤,還有文藝片喜劇片科幻片,讓人一飽眼福!不過要說到2019年的春節檔電影大贏家,想必就是《流浪地球》了,這個從第一天被爆排片不多的電影,短短2天就已經完成了從口碑到票房的完全逆襲,被網友吹爆。
  • 流浪地球是一部不及格的電影?流浪地球最火的一段差評,你怎麼看
    流浪地球是一部不及格的電影。對這部不及格電影的普遍吹捧,那些看了提前點映紛紛較好的寫手和大V,只能讓我懷疑他們的人品與審美。一、科學設定不及格作為一部科幻片,一部被吹得很厲害的科幻片,流浪地球在科學設定上完全沒有能過及格線。全片最大的危機,來自於利用木星彈弓效應時,發動機受木星引力影響停止工作。這是對整個地球科學界和工程技術界的無情藐視。
  • 《流浪地球》中國科幻片的種子終於發芽
    人類為了自救開啟「流浪地球」計劃,在太空尋找新家園。  《流浪地球》算是華語片第一部硬核科幻作品,郭帆導演透露,拍攝科幻片的種子早在五年前就已經埋下了。2014年電影局派郭帆等幾位青年導演去美國學習,了解了中美之間電影工業的差距。
  • 客觀評價,《流浪地球》真的是一部好電影嗎?
    之前《流浪地球》還在電影院上映,所以很多時候大家不方便討論,因為中國電影的工業基礎一直很薄弱,特別是對於科幻片來說更是如此,所以當出現一部大家都還覺得不錯的電影,肯定就是滿心歡喜,既然所有人都喜歡,大家也都不方便潑冷水,覺得要自己去貶低我們自己的電影。所以,那個時候網上幾乎都是一片盛讚的聲音,覺得這是一部很不錯的電影。幾乎沒有什麼反對的聲音。
  • 《流浪地球》票房達44億 中國科幻片迎來最好時期
    這是電影《流浪地球》中的一句臺詞,恰如導演郭帆在過去數年間對他的「小破球」秉持的信念。這部被譽為中國首部硬核科幻片的電影,目前累計44億元票房已成為內地影史總票房亞軍。   此前,該片主創對它的期待僅僅是不賠錢,「這樣,以後的科幻電影繼續走下去,就好辦了。」結果比他們預想的要好太多。《流浪地球》也讓人看到了中國科幻電影的力量,科幻創作者吃了定心丸,最近的科幻項目投資意向陡增。
  • 「三問賀歲檔」系列報導之三科幻片能成華語電影的新方向嗎
    《流浪地球2》的拍攝提上日程,陳思誠也將拍攝自己的「外太空三部曲」,就連開心麻花都把喜劇舞臺從地球搬上了月球。國產科幻片是受制於想像,還是受制於電影工業,我們既能打造好評如潮的《流浪地球》,也能炮製口碑甚差的《上海堡壘》,面對科幻片,華語電影人應該如何努力?觀眾又會以怎樣的態度來面對國產科幻片呢?
  • 觀眾永遠也不知郭帆堅持拍流浪地球的原因,實在讓人細思極恐
    中國的電視劇電影多了去了,什麼言情劇,瓊瑤劇,金庸劇,殭屍劇,諜戰劇,古裝片,宮廷片,都市愛情片,兒童片,甚至鬼片,但就是沒有科幻片。2019年春節的《流浪地球》以掩耳不及迅雷的速度登上了賀歲檔的票房冠軍。
  • 要拍出下一部《流浪地球》,除了暢銷科幻小說還缺什麼?
    有了優質科幻文學資源,就可以拍出下一部《流浪地球》嗎?「科幻」熱下,科幻電影的春天來了嗎?中國科幻要彰顯中國價值近日,《流浪地球》將復映加長版的消息引發關注,中國電影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長、總經理傅若清透露,復映版《流浪地球》將增加10-15分鐘的內容,成為一部新的《流浪地球:飛躍2020》。
  • 地球在流浪,心不再流浪———《流浪地球》影評
    作為春節賀歲檔上映的大型科幻片《流浪地球》,無論是在口碑還是票房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是當今中國科幻片中的佳作。一、生存環境危在旦夕,地球開啟流浪之旅因太陽老化,人類生存環境遭受破壞,人類急需尋找新的宇宙生存環境,一萬臺「行星發動機」!歷經兩千五百萬年!移居地下城!因為這場災難與每個人息息相關,人類展現出前所未有的團結,這也是整個影片核心思想之一:團結。
  • 流浪地球北美票房破紀錄,男主劉戶口黑歷史被扒,粉絲不買單!
    流浪地球北美票房破紀錄,男主劉戶口黑歷史被扒,粉絲不買單!今年的賀歲片好像格外的精彩,先是周星馳翻拍他的經典之作喜劇之王,這一波回憶殺讓很多人都覺得好像應該去電影院裡面還給周星馳這張電影票,所以我們都覺得新喜劇之王應該就是今年的最大票房冠軍了。
  • 《流浪地球》百度雲資源,高清全集在線看
    >流浪地球,#最強賀歲檔#之#電影流浪地球#看之前就說,如果這部片子分數能對得起觀眾,那《三體》就有希望!嗯,看了以後我能確切的說,我現在很期待《三體》!#流浪地球# 被稱為開啟了中國科幻片的大門,2019也稱為中國科幻片的元年!網友們對它的吹捧力度可以說很強大了!不過,觀後感的確不錯👍特效漲價了,至少不是5毛錢了!畫面感超強,而且還挺震撼,情節波動還是能帶動人心的。
  • 《流浪地球》好看?這15部科幻電影更不能錯過!
    看完《流浪地球》,一定激起了你對科幻電影的回憶,也有許多人紛紛開始回刷科幻經典。那麼,你最不容錯過的科幻作品有哪些?歷史上首部上映的中國科幻片《流浪地球》牢牢佔據了賀歲檔榜首。截至目前,其票房已突破了30億,可謂影響力驚人。
  • 《流浪地球》登陸香港陷入滑鐵盧,人家沒什麼情懷?
    自從吳京的賀歲檔電影《流浪地球》上映之後,票房不斷刷新,到目前已經突破46億元的大關了。可是據消息透露,《流浪地球》走出內地登錄香港市場,票房卻陷入了滑鐵盧的尷尬場面。自從《流浪地球》開始在香港影院上線,上映5天累計231萬港元。
  • 怎麼看待科幻片《流浪地球》,有哪些不足的地方
    對於電影《流浪地球》,那些說好看的都是現在中國國內市場角度來看,說不好的是站在國際市場角度來看。我本人覺得作為科幻電影,在國內市場和行業內,屬於開啟國產科幻片的鑰匙。這就好比大家都站在泥潭裡看外面,都知道外面的環境優美,生態和諧。
  • 《流浪地球》最強揭秘,多少人白看了?(附刪減片段)
    幾十天之前,大概沒有人會想到,這個春節大家關於電影的討論會集中在一部科幻片上面。畢竟,對比同期「寧浩黃渤」、「韓寒沈騰」、「星爺寶強」的強強聯合,最大咖「黃金綠葉吳孟達」+吳京客串的國產科幻片《流浪地球》前期實在是有些底氣不足!
  • 他叫做「中國科幻電影之光」,《流浪地球》,有家族跑路
    我要講的電影各方面都很好看,最特別的是他是一部國產科幻片。可以說,粉絲和科幻小說都很滿意,我認為這部電影更適合小夥伴們和想像力,我相信有些人應該知道我說的是哪部電影,是的,是《流浪地球》,如果我們把這張膠捲和好萊塢膠捲作比較,肯定有差距,從肉眼可以看出,但每部電影之間都有一個間隙,相信一定有機會及時趕上你!在我看之前,我的朋友圈已經清楚地分析了這齣戲,像「中國科幻電影之光」這樣的詞是最謙虛的表達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