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好看?這15部科幻電影更不能錯過!

2020-12-08 手機鳳凰網

今年賀歲檔電影可謂熱鬧空前,票房成績和最高口碑的席位無疑被《流浪地球》拔得頭籌,它也被譽為是開啟「中國科幻電影元年」的巨作。看完《流浪地球》,一定激起了你對科幻電影的回憶,也有許多人紛紛開始回刷科幻經典。那麼,你最不容錯過的科幻作品有哪些?

=========

「 中國科幻元年 」

電影界期待了多年的「中國科幻元年」,在今年春節之際終於到來了。歷史上首部上映的中國科幻片《流浪地球》牢牢佔據了賀歲檔榜首。截至目前,其票房已突破了30億,可謂影響力驚人。

《流浪地球》根據劉慈欣同名小說改編,講述了在未來太陽系已不宜人類生存,面對絕境,人類開啟了「流浪地球」計劃,試圖帶地球一起逃離太陽系,尋找新家園的故事。

但實際上,這段故事僅僅源自劉慈欣兩萬字原著中的兩個自然段。所以,對於《流浪地球》的世界觀和未來的百年編年史,都是重新建構的。對於該片的劇情,我們在此不做探討;但毋庸置疑的是,《流浪地球》的美術足以讓觀眾信服這是一部可圈可點的佳作。

為了拍攝《流浪地球》,美術組一共畫了3000多張概念圖,8000多張分鏡頭……背後驚人的工作量讓人不禁嘆服。雖然前期困難重重,但最終《流浪地球》還是用品質打動了無數觀眾的心。未來幾周以內,它是否將會成為下一個衝擊中國影史票房最高席位的黑馬,值得期待。

當然,作為中國首部科幻電影,《流浪地球》還存在許多值得推敲與進步的方面。據悉,主創劉慈欣和郭帆最愛的科幻片都是上映於1968年的《2001:太空漫遊》,想必大多數觀眾亦是如此,這部作品更是整個影史上的「神作」,影響了後來數不勝數的電影。

《2001:太空漫遊》電影海報

但實際上,人類最早的科幻電影要比《2001:太空漫遊》更早出現半個多世紀。1902年,第一部真正意義上的科幻電影《月球之旅》問世,開啟了人類電影史上的太空之旅。

《月球之旅》,1902年,人類第一部真正意義上的科幻電影。

隨後,1968年的《2001:太空漫遊》徹底掀起了科幻時代的到來;1977年,《星球大戰》問世,該系列將特技鏡頭運用到了極致;1982年,《E.T.外星人》讓藝術在電影中大放異彩;1999年開始的《黑客帝國》系列,更是不僅在特技層面無比精湛,其中具有的高度思想內涵更是升華了科幻電影的存在;如今人們熟知的《阿凡達》等作品,更是引起了全球的轟動。

可以說,科幻電影帶給人類的不僅有天馬行空的想像,還將許多想像化作了某種全人類共同經歷的「事實」,伴隨幾代人成長。

=========

「 這15部科幻電影,不容錯過!

科幻電影的魅力在於它能夠在科學基礎上展開無限的幻想和虛構,可以腦洞大開地探討外星、外星生命和時空穿梭等讓地球人無比嚮往的主題。百年電影史中,也曾誕生過不少經典的科幻片,它們無疑擴展了人類的集體想像,將觸角伸向了未來。

在此,時尚芭莎藝術特意為你全面總結15部世界科幻電影史上的高分之作,這些電影各自有著自己獨特的藝術魅力、切入點和世界觀,不僅值得觀看,還更值得反覆欣賞回味。你的「科幻必看List」就在下面了!

--必看List--

太空題材

1.《星際穿越》Interstellar(2014)

2.《2001:太空漫遊》2001: A Space Odyssey(1968)

3.《超時空接觸》Contact(1997)

4.《月球》Moon(2009)

5.《火星救援》The Martian(2015)

6.《阿凡達》Avatar(2009)

7.《異形》Alien(1979)

8.《地心引力》Gravity(2013)

9.《降臨》Arrival (2016)

10.《登月第一人》First Man(2018)

其它題材

11.《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2001)

12.《回到未來》 Back to the Future (1985)

13.《終結者2:終結者》Terminator 2: Judgment Day (1991)

14.《銀翼殺手 2049》Blade Runner 2049(2017)

15.《頭號玩家》Ready Player One (2018)

1

《星際穿越》

Interstellar(2014)

克里斯多福·諾蘭(Christopher Nolan)

《星際穿越》是導演克里斯多福·諾蘭(Christopher Nolan)的科幻神作,也是最後一部使用70mm膠片拍攝的IMAX商業電影。當時,它不僅獲得了超高的票房和口碑,還引發了相關類型電影的「大地震」。在科學層面,該片甚至還得到了史蒂芬·霍金的首肯。2015年,它被提名角逐第87屆奧斯卡金像獎五項大獎,最終奪下「最佳視覺效果獎」。

影片中,主人公女兒的名字「墨菲」,正出自知名的「墨菲定律」(Murphy's Law),其核心便是:事情如果有變壞的可能,不論可能性多小,都總會發生。這也無疑暗示著整部電影的宗旨。

影片拍攝時,演員們不需要假裝看到太空。諾蘭專門在片場設置了環繞型巨幕,時刻都展示著黑洞和星空。除此之外,影片還特邀霍金的好友、著名天體物理學家基普·索恩跨界合作,只為打造最科學的蟲洞。

作為一部超現實主義的太空冒險電影,《星際穿越》最可貴的是在構思宏大的故事框架下,通過探索人類的親密感情來講述對宇宙的思索。

2

《2001:太空漫遊》(1968)

2001: A Space Odyssey

斯坦利·庫布裡克(Stanley Kubrick)

這部影片是庫布裡克歷時四年製作的一部充滿哲學命題的鴻篇巨製。1969年,該片摘得第41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視覺效果」,並獲得「最佳導演」「最佳原創劇本」和「最佳藝術指導」三項提名。它是人們心目中無可替代的經典,堪稱「現代科幻片鼻祖」,更被譽為是現代人類的影像《聖經》。

《2001:太空漫遊》的每一幀畫面都足以讓你欣賞良久,它的臺詞雖然少得可憐,但其中的隱喻卻多得可怕,幾乎無人能一遍看懂。所以,它也被譽為是史上最深刻、最富哲學涵義的科幻電影,是一個關於人類自身思維狀態演進變化的類比和隱喻。

法國哲學家德勒茲在他的電影理論著作《時間-影像》中曾這樣論述:影片中的關鍵物件——黑石,代表著三種不同大腦的階段性狀態:動物、人類和機器。影片中,人類在宇宙空間中的旅行本質上就是對大腦和思想狀態的一種探索。

雖然這部電影的節奏極慢,但它那磅礴的「太空歌劇」配樂和極其考究的畫面,都讓人忍不住頻頻感嘆:這真的是1968年拍的電影嗎?

《2001:太空漫遊》50周年重映預告片

3

《超時空接觸》(1997)

Contact

羅伯特·澤米吉斯(Robert Zemeckis)

1997年,物理學家基普·索恩萌生了將「蟲洞」的概念拍攝成電影的想法,他的理論由此也影響了當年推出的科幻電影——《超時空接觸》。

該片在1998年獲得了第70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音響」提名。它的故事架構遠不止科幻這麼簡單,具有十分鮮明而強烈的世界觀,其本質上和意識科學有著密切的聯繫。

這部電影希望探究的真理,正如其中一段臺詞:「人類這個物種很有意思,有美麗的幻想,也有恐怖的噩夢,感到迷茫、感到隔絕、感到孤獨,在無盡的探索中,忍受著空虛,有那麼多問題需要解釋,卻只能相互依靠。億萬年以來,事情就是這樣。人類需要慢慢來,邁出第一步。」

如果說,《2001:太空漫遊》是一曲冷靜而恢宏的太空史詩,那麼《超時空接觸》就是主人翁艾莉獨自探尋的旅程,孤獨而倔強,還有不迷惘的堅持。

《月球》(2009)

Moon

鄧肯·瓊斯(Duncan Jones)

去看月球吧!當然,不是天上那個月球,是導演鄧肯·瓊斯的處女作電影《月球》。2009年,他曾獲得第22屆芝加哥影評人協會「最具潛力導演」提名。

整部影片只用了33天就完成了拍攝,製作成本相對較低。片中,山姆·洛克威爾(Sam Rockwell)飾演的山姆在月球上已經孤獨地生活了近三年,陪伴他的只有機器人戈蒂。他們之間的故事,可以被看作是一個人如何認知自己的過程。

《火星救援》(2015)

The Martian

雷德利·斯科特(Ridley Scott)

《火星救援》是2015年上映的一部科幻電影,也曾獲得了廣泛的關注和較高的口碑。這部影片獲得了美國宇航局NASA的全力支持,劇本有50頁內容都是有關NASA的細節。此外,影片中最開始的火星任務正是NASA未來打算實施的。

這部影片一共搭建了大約20個場景,相對於其他影片來說雖不算多,但在藝術呈現上極為精湛。此外,片中壯麗的火星景象實際取景於約旦著名的「玫瑰沙漠」瓦地侖,最終效果則由實景拍攝加CG共同完成。由於大部分故事都是馬特·達蒙在火星的獨角戲,以致於直到電影宣傳期時,他才有機會跟其他演員們碰面。

《阿凡達》(2009)

Avatar

詹姆斯·卡梅隆(James Cameron)

科幻電影史上還有一部無法繞過的神作,那就是《阿凡達》。2010年,這部影片獲得了第82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剪輯」等六項提名,並一舉摘得「最佳攝影」「最佳視覺效果」和「最佳藝術指導」三項大獎。

這部電影的特效堪稱至今最令世人所驚豔。一直被譽為「技術狂人」的卡梅隆,通過這部影片的技術本身,深刻地反思了一味追求技術的普遍現象,這更是對所謂「現代性」的一種質疑。由此,《阿凡達》登上神壇,開啟了好萊塢電影的全新時代,為世界電影業狠狠注入了一針強心劑。直到今天,《阿凡達》對於許多電影人來說仍舊是一個遙不可及的目標。

《異形》(1979

Alien

《異形》是雷德利·斯科特執導的一部太空恐怖電影,直到今天仍有許多觀眾看後不敢相信,這竟是一部1979年的電影。其故事改編自丹·奧布萊恩和朗·舒塞特的一個B級片劇本,原名叫《星際怪獸》,內容講述了一個外星異形溜進人類飛船並進入一位船員身體後所發生的故事。

它是在《星球大戰》兩年後上映的作品。如果說《星戰》以其天馬行空的想像力而得名,那麼《異形》則成功將想像化作為另一種真實。起初,斯科特為異形的形象絞盡腦汁。後來,他終於在瑞士超現實主義藝術家H·R·吉格的作品中發現了自己夢寐以求的形象。而關於異形的起源等細節,在後來的《普羅米修斯》中都有所呈現。

《地心引力》(2013)

Gravity

阿方索·卡隆(Alfonso Cuarón)

《地心引力》是一部當年拿獎拿到手軟的電影。影片於2014年獲得第86屆奧斯卡最佳導演、最佳剪輯、最佳攝影、最佳視覺效果、最佳音響效果、最佳音效剪輯以及最佳配樂獎七項大獎。

該片只有空間站的部分是在搭建的布景中拍攝,而帶來逼真感受的外太空其實都是CG的功勞,所有太空鏡頭都是CG製作完成的。可以說,已經很久沒有哪部作品能喚起太空給人帶來的敬畏和恐懼,《地心引力》做到了。

《降臨》(2016)

Arrival

丹尼斯·維倫紐瓦(Denis Villeneuve)

《降臨》改編自美國當代華裔科幻作家特德·姜的短篇故事《你一生的故事》,是以語言學取勝的科幻小說,曾榮獲1998年星雲獎。該片曾獲得第89屆奧斯卡獎「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攝影」等七項提名,並最終榮獲了「最佳音效剪輯」獎。

《降臨》相對其它科幻作品來說主要贏在視角,它雖然是外星人題材,卻具備語言學的獨特切入點。故事假定人類與外星人在語言上無法交流,由此,最大的難題就成了溝通。從而涉及到符號學、語言學等更深層次的內容,區別於先前所有通常的外星題材電影。

《登月第一人》(2018)

First Man

達米恩·查澤雷(Damien Chazelle)

該片劇本改編自詹姆斯·漢森的傳記作品《第一人:尼爾·阿姆斯特朗的人生》,講述了人類歷史上首位登月的太空人的生平故事。歷史上,阿姆斯特朗在1969年7月21日成為了第一個踏上月球的太空人,也是第一個在地球外星體上留下腳印的人類成員。

《人工智慧》(2001)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

史蒂文·史匹柏(Steven Spielberg)

《人工智慧》也是一部老電影了,故事靈感源於《木偶奇遇記》,它甚至曾被導演斯坦利·庫布裡克直接稱為是「機器人版匹諾曹歷險記」。早在上世紀70年代初,庫布裡克就產生了拍攝本片的想法。1994年,他與哈蘭終於開始共同實施。然而,這部電影卻成了他未成的遺願。

曾在1995年,庫布裡克就表示過史匹柏更適合勝任該片的編導。在他1999年去世後,史匹柏終於決定親自拍攝這部作品,他曾這樣說道:「80年代,我從斯坦利口中得知了這個讓人無法忘懷的美妙故事。斯人已遠去,就讓我來為他講述這個故事吧。」最終,《人工智慧》徹底感動了全世界。

《回到未來》三部曲(since 1985)

Back to the Future

《回到未來 1》電影海報

《回到未來》三部曲是於1985年開始陸續上映的科幻電影,它無疑是科幻史上不可繞過的一個標杆。1986年,它曾獲得第58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原創劇本」「最佳音響」「最佳原創歌曲」三項提名,並榮獲「最佳音效剪輯」獎。

《回到未來 2》電影劇照

影片中充滿了復古風格的服飾與道具,能時刻喚起人們年少時的記憶。其中,第二部的這款NIKE球鞋更是一直潮到了今天,甚至已是高達81萬人民幣的高價。別流口水,還是乖乖看電影吧!

《終結者》系列的首部影片上映於1984年,當時就以650萬美元的成本狂攬了高達3600萬美元的票房。而讓觀眾們最難忘的還是《終結者2:審判日》,它首次將電腦特效做到了逼真得足以嚇壞觀眾的地步。而說到觀影體驗,最直接地說來,它就是一部大爽片,一部最地道的美國大片。從頭到尾無論視聽感官體驗還是劇情都刺激過癮,讓人腎上腺素飆升,甚至看完以後都還會處於短暫宕機的狀態,沉浸其中而無法自拔。

《銀翼殺手 2049》(2017)

Blade Runner 2049

《銀翼殺手2049》曾被譽為2017年「年度科幻神作」,更是賽博朋克的裡程碑之作,改編自菲利普·K·迪克的小說《仿生人會夢見電子羊嗎?》。這部影片的故事背景設定在《銀翼殺手》發生的30年以後,主人公根據線索不斷尋找已經消失多年的前銀翼殺手的故事。這部上映於1982年由雷德利·斯科特(Ridley Scott)導演的《銀翼殺手》本身也是電影史上不容錯過的佳作。

影片無論是劇情、場景、美術道具等都可謂神作級別,每一幀都如同一幅畫作,對畫面色彩、構圖等細節的把控也達到了新的高度。身為一部反烏託邦電影,《銀翼殺手2049》讓觀眾親自領略到了烏託邦的模樣。2018年,該片一舉斬獲第90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攝影」「最佳視覺效果」兩項大獎。

《頭號玩家》(2018)

Ready Player One

說到去年剛上映的史匹柏的新作《頭號玩家》,想必大家不會陌生,甚至許多人直到現在還仍在回味。藉此機會,不妨也再來回顧一下這部新晉的科幻大作,它也是電影史上彩蛋最豐富的一部電影。其中,最具淚點的經典人物出場瞬間,更是引得許多觀眾在影院尖叫。

以上這15部科幻電影,無論你是二刷、三刷,還是再看上十遍、二十遍,都一定能再次感受到更深層的驚喜與刺激、啟發和溫暖。

科幻,無疑是一個人類想像力可以被自由放飛的美好國度。無數電影人在前輩們建構的科幻世界中不斷獲得靈感,而他們的作品也將不斷啟迪未來一代代的年輕人,由此共同續寫人類的科幻史詩。還沒看過的,趕緊去看吧!

相關焦點

  • 這10部不可錯過的高分科幻電影,你都看過嗎?
    今天來分享10部筆者看過印象比較深刻的高分科幻電影。作為一名科幻迷,科幻電影是比看的。這其中有幾部反反覆覆看了10多遍依然不覺得乏味。流浪地球豆瓣評分7.9分,被認為打開了中國科幻電影的大門。改編自科幻大牛劉慈欣的同名小說,在帶著地球去流浪這一非常浪漫的設定下描繪了人類在災難面前所展現的動人故事。特效,劇情都非常棒,強烈推薦。
  • 《流浪地球》彩蛋有哪些?《流浪地球》原著電影50個彩蛋介紹
    《流浪地球》排片率逐步上升,電影太火爆了,星爺的招牌也沒能扛住打擊。成龍大哥的電影更慘,沒幹過一群豬。吳京現在看來是個高人,眼光毒辣,從《戰狼2》到《流浪地球》,一個票房神話,一個科幻的開山之作,吳京都成功了。聽說《流浪地球》有好多彩蛋?  網友總結的這份流浪地球彩蛋,真的超級用心了,看完這50條知識點,原本就覺得厲害的電影,發現更厲害了!
  • 《流浪地球》:讓中國科幻電影不再「流浪」
    導演郭帆在電影上映前接受新華網採訪,直言拍攝《流浪地球》遇到的最大困難就是信任,「他們都在懷疑,憑什麼是你來做這件事?你有什麼能力?你需要去證明自己,獲得信任,那是一個長時間的過程。」其實被質疑的不僅僅是導演郭帆,還有中國科幻電影。在電影工業裡,科幻片尤其是硬科幻,代表著電影工業的最高水準。
  • 劉慈欣談《流浪地球》:科幻電影不能照葫蘆畫瓢
    劉慈欣談《流浪地球》:科幻電影不能照葫蘆畫瓢 19-03-12 新華社 「科幻小說把未來的各種可能性排列出來,讓我們擁有一個更開放的頭腦,能夠面對未知世界的各種可能性。」中國科幻作家劉慈欣8日在阿聯杜拜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說。
  • 這6部經典科幻大片,視覺震撼科幻十足,每部都堪比《流浪地球》
    觀看好電影,享受好生活!小夥伴們,今天小編給大家推薦六部經典科幻大片,影片科幻十足,視覺特效震撼,同時故事情節引人入勝,也讓人觀影后有很多的思考與玩味,可以說每一部都堪比我國科幻大片《流浪地球》!話不多說,一起看看吧!
  • 《流浪地球》火爆,這8部星際科幻電影同樣不可錯過
    這個春節除了吃喝玩樂,是不是也被《流浪地球》(The Wandering Earth)刷屏(flood the screen)了?作為中國首部科幻大片,《流浪地球》成為了2019春節檔的王炸,實現票房口碑雙豐收!那麼《流浪地球》到底講了一個什麼故事呢?小天來給大家劇透一下(並沒有)。
  • 《流浪地球》《瘋狂的外星人》《上海堡壘》,中國科幻電影得與失
    在可預見的未來,不超過20年,每5年作為一個結點,我們可以看,5年、10年、15年、20年……外太空,尤其是小行星的礦產資源商業開發,將對地球現有的資源體系、價值體系造成非常直接的現實衝擊。所以,如何重構價值,就並不是一個純「務虛」的話題,資源體系都被價值重構了,更別說價值觀意義上的重構,而在這一輪全球價值重構的過程中,我們中國已經在賽道上了,而且是美國最大、最直接的競爭對手。
  • 《流浪地球》在美上映贏好評 感受中國科幻電影魅力
    原標題:《流浪地球》在美國上映贏好評  中國科幻電影《流浪地球》在春節期間上映引發國內外關注,成為旅美華人華僑熱議的話題。不少人見面打招呼第一句話就是「最近看《流浪地球》了嗎?」
  • 國家電影局點讚《流浪地球》:系科幻電影裡程碑
    與會專家從影片的文化內涵、市場表現、影史意義等多個方面對《流浪地球》進行分析與評價。專家認為,《流浪地球》可以被稱之為「中國第一部硬科幻作品」,該片充滿著中國獨有的人文追求,體現了中國人對土地的情義,既有家園的情結,又透視出家國的情懷。
  • 為什麼說《流浪地球》不能標誌著中國科幻元年的到來?
    浮躁的IP化、影視化、爭奪大眾注意、努力通俗化的年代還能不能容下一篇創作的淨土?《流浪地球》海報引爆票房的《流浪地球》被視為「中國科幻元年」的誕生而獲得了大量關注。《流浪地球》劇照此外,《流浪地球》不夠「科幻」的原因還在於缺乏對科學技術造成人類社會影響的探討與思索。作為一部科幻電影,《流浪地球》只是把核心敘事簡單處理為「人類與宇宙帶來的災難相抗衡」。
  • 《流浪地球》:中國電影「科幻元年」是如何開啟的?
    如何理解《流浪地球》在「科幻時差」敘事中的獨特之處?所謂「科幻元年」,又是如何被開啟的?第一部中國科幻奇觀電影導演寧浩在《流浪地球》裡客串了一個地下城居民。由三千張概念設計圖、一萬件道具以及無數搭建實景支撐起來的,是脫離了五毛山寨摳圖特效、可以直接對標好萊塢一線工業水準的「流浪地球」奇觀,是屹立於冰雪大地上的龐大轉向發動機,是被冰封的地標,是木星那隻填滿整個地球天際的「大紅眼」。這不是中國第一部科幻電影,但它無疑是中國第一部科幻奇觀電影。而經由這場「奇觀」磨礪而出的製作隊伍,也為中國此後的科幻電影工業發展提供了富有經驗的後備軍。
  • 《流浪地球》改變中國科幻,卻被另一部電影改回去了?
    這數據大概是什麼水平呢?我翻了翻App裡近幾個月上映的電影列表,沒找到比6.5分更低的,基本都在7到8分以上。作為一本小說,這足夠了。但改成電影可是另一回事。可能鹿晗扮演的男主角恰好比較還原「青春劇」的調性,但這與科幻受眾的口味背道而馳。因為大家就想要《流浪地球》那樣的,氣氛嚴肅一點,設定考究一點。
  • 電影推薦丨除了《流浪地球》,這8部星際科幻電影同樣不可錯過!
    這個春節除了吃喝玩樂,是不是也被《流浪地球》(The Wandering Earth)刷屏(flood the screen)了?作為中國首部科幻大片,《流浪地球》成為了2019春節檔的王炸,實現票房口碑雙豐收!那麼《流浪地球》到底講了一個什麼故事呢?小天來給大家劇透一下(並沒有)。
  • 他叫做「中國科幻電影之光」,《流浪地球》,有家族跑路
    我要講的電影各方面都很好看,最特別的是他是一部國產科幻片。可以說,粉絲和科幻小說都很滿意,我認為這部電影更適合小夥伴們和想像力,我相信有些人應該知道我說的是哪部電影,是的,是《流浪地球》,如果我們把這張膠捲和好萊塢膠捲作比較,肯定有差距,從肉眼可以看出,但每部電影之間都有一個間隙,相信一定有機會及時趕上你!在我看之前,我的朋友圈已經清楚地分析了這齣戲,像「中國科幻電影之光」這樣的詞是最謙虛的表達方式。
  • 《流浪地球》加時重映、第二部定檔,主旋律科幻電影能否突圍?
    26日,《流浪地球:飛躍2020特別版》上映,一年多後「小破球」再次登上大銀幕,還是感動了很多人。《流浪地球:飛躍2020特別版》在原版基礎上新增11分鐘的內容,票價15元。據燈塔專業版統計,影片首日票房78萬元,排片7.5%。雖然首映日之後,票房和排片開始出現下降趨勢,但是在精品稀缺的當下,足以見得觀眾對國產科幻電影的期待。
  • 國產科幻電影的巔峰?還是國產電影的起步?深度解析《流浪地球》
    因此我們要深入解讀,這部開創了中國科幻電影的作品,深度挖掘其中的美學文化與科幻的碰撞。《流浪地球》中滲透著東方文化的韻味。從地下城的不止過春節的場景,舞獅餃子等一系列的市井氣氛都是對作品中國文化的體現,也深刻地體現了中國人的家園情懷。以及在太陽即將毀滅時,人類必須離開已經不能適合生存的地球時,能想著帶地球流浪尋找新的生存地方,或許只有中國人民了。
  • 《流浪地球》票房破31億 電影局:科幻電影裡程碑
    與會專家從影片的文化內涵、市場表現、影史意義等多個方面對《流浪地球》進行分析與評價。專家認為,《流浪地球》可以被稱之為「中國第一部硬科幻作品」,該片充滿著中國獨有的人文追求,體現了中國人對土地的情義,既有家園的情結,又透視出家國的情懷。
  • 不容錯過的經典,精選十部超級好看的科幻電影
    科幻電影以新奇大膽的創意,絢麗多彩的視覺效果,對未來的想像以及探索精神,深受影迷們的喜愛,而且給人以無盡的思維想像空間,下面就讓小編給大家說一下超級好看的科幻電影十部推薦吧!
  • 《流浪地球》國產科幻電影走向新紀元
    這幾天終於去看了網絡輿論兩極分化的科幻巨作《流浪地球》,在二刷之後暫且中立的對這部電影發表一些感受電影講述了在2075年,太陽發生了不可控制的反應,地球面臨被摧毀的局面。為了人類生存,集結全球各國之力在地球表面建造了上萬座行星發動機,推動地球離開太陽系尋找新家園。
  • 《流浪地球1》加時重映、第二部定檔,主旋律科幻電影能否突圍?
    26日,《流浪地球:飛躍2020特別版》上映,一年多後「小破球」再次登上大銀幕,還是感動了很多人。 《流浪地球:飛躍2020特別版》在原版基礎上新增11分鐘的內容,票價15元。據燈塔專業版統計,影片首日票房78萬元,排片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