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樸道玄燈
張衡「渾體道根論」認為「天地各乘氣而立」,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認為大質量物體令所在時空空間彎曲,彎曲時空又告訴大質量物體如何運動。
物體的質量能量與時間空間的「氣的陰陽轉化」關係,是宇宙世界存在的最基本關係。
地球是個大質量物體,存在於虛空中,令所在虛空彎曲,也就是「乘氣而立」,彎曲的虛空間包裹著地球,存在於宇宙中。
地球這樣「乘氣而立」,
接受著太陽、月亮及太陽系內其他近地星體主要是「水金火木土」五星的引力攝動影響,
再加上地球自身質量分布的不規則不均勻,不是純粹的剛體固態巖石球,以及太陽風的周期與非周期的吹拂,於是繞日公轉的同時,角動量守恆支配下自轉,自轉時像個轉動的陀螺,在彎曲的虛空中「浮空搖擺」。
而彎曲的虛空在微觀上又一直處於量子態能量的不斷變化,並不是一成不變、不會對存在其中的物體運動產生影響的絕對空間「空無所有」,這樣綜合因素機製作用共同產生了地軸極移與章動。
極移是地球自轉軸相對於地球內部自身而言的自轉軸與形狀軸之間位置關係的現象。章動則是地球自轉軸相對於地外宇宙空間而言的周期運動現象。章動其實是兩種運動現象疊加的自轉軸運動,一是繞北天極圓周運動畫的是橢圓,不是標準圓,二是橢圓周上還有「上下點頭式抖動震顫」運動。
這會令地球內部質量的各構成部份之間會相互碰撞,產生地動山搖的海嘯地震,如同交通工具上乘坐的人,當汽車飛機輪船本身發生搖晃時,乘坐其中的人和物體為保持慣性,都會相應發生位移,抵抗外力作用帶來的改變,以調整保持平衡。人體在做各種動作運動時,體內的五臟六腑各組織器官要保持一定的平衡安全不受劇烈運動帶來的破壞影響也是這樣,和地動類似,氣的轟鳴振動是地動的主要成因。
極移周期,目前地球物理學界普遍確認兩種主要周期,一是12個朔望月周期,另一種則是14個朔望月周期,這種周期與15個近(遠)點月周期吻合。天幹的十位進位與地支的十二位進位,以及幹支間存在最小公約基元和最小公倍數60。
15近點月≈413.31825天
(413天7小時38分16.8秒)
14朔望月≈413.428204天
(413天10小時16分36.8256秒)
中國古代天文曆法使用幹支這把量天尺,描述萬物「氣的陰陽轉化」關係運動,就是根源於這個地球自轉的運動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