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的身世至今是謎,它從哪來的?科學家說和地球或是母子關係

2020-12-05 科普大世界

月球可以說是我們抬頭可見的天體,大家都對它非常熟悉,但其實天文學家們卻對它非常疑惑,因為至今都沒有搞明白它的身世起源之謎。

月亮是地球的衛星,並且是地球唯一的衛星,其實衛星在太陽系中並不是罕見的天體,比如比地球要小得多的火星就有兩顆衛星,而比地球大得多的木星有79顆衛星,土星也有60個左右,天王星和海王星也不少,太陽系的衛星有200顆左右,但是卻沒有一個像月球和地球這樣的衛星行星質量比,因為月球的質量達到了地球的1/81,然而其他所有的衛星的質量都不超過所在行星的1‰,所以地球在太陽系衛星中其實是個另類。

太陽系的衛星形成主要有兩種方式,一種是捕獲天體,比如海衛一,天文學家認為它是由海王星捕獲的路過的柯伊伯帶天體,但更多的是行星環物質生成的,比如木星的很多衛星,特別是四顆伽利略衛星,它們都是由木星的外圍物質形成的,其實在四顆伽利略衛星之前,還曾經這樣形成過一些衛星,但是它們都被木星的強大引力漸漸吸引到了木星星體上,與木星合而為一,再比如土星的一些衛星,特別是土星環中的衛星,它們也正處於這樣的形成過程中。

但是天文學家們卻認為月球不符合上面兩種衛星形成模式,因為地球的引力不足以捕獲月球這麼大質量的天體,另外就是當地球形成之後,地球的外圍物質組成的行星環也不可能生成月球這麼大的天體。不過另外還有一種假說,那就是撞擊生成說,這個說法相對要合理得多,也因為有著很多的現象支持這種假說而被廣泛認同。

這種學說認為,在地球形成的早期,曾經有一顆火星那麼大的星球撞擊了地球,但是撞擊的角度有些傾斜,所以將地球的一部分撞了出去,當然,這個星球也在撞擊的過程中大部分都粉碎了,這次撞擊之後有些碎石飛濺到了太空中一去不回,也有一些碎石掉落到了地球上成為地球的一部分,但是有相當多的碎石在地球引力的影響下開始圍繞地球運行,它們曾經一度形成地球的行星環,不過由於撞擊時飛濺出去的物質分布不均,比如撞擊後來襲星體剩餘的一大團物質和地球被撞出去的一團物質兩者中的絕大部分聚在一起形成了地球的衛星,這就是月亮最初的樣子。

所以起初月亮的質量就相當大,而它在圍繞地球運行的過程中,又將行星環的所有物質幾乎全部吸收到自己身上,所以才成了如今的月球差不多的樣子,當然它又吸收了一些路過的小行星等天體,但是這些物質相對於原先的月球來說就很小了。

那麼從這種生存模式上來看,其實月球是地球「生」出來的,它就像是地球的孩子,是地球和其他一個大型星體相撞之後才生產出來的,因此也有天文學家稱地球和月球的關係為「母子」關係。

相關焦點

  • 為何說月亮和地球是母子關係,這是怎麼回事?科學家這樣解釋!
    月亮一直被人們賦予了很多意義,月亮是地球的月亮,是地球上唯一的衛星。太陽系裡有大約幾百顆衛星,但沒有一顆行星像月球那麼特別,因為月球和地球的質量比太高,月球的質量大約是地球的1/81,太陽系其他衛星的質量也不超過母行星的1/1000,如此另類的月球讓許多科學家迷惑不解。
  • 從月球和地球關係探究月球「身世」之謎
    從月球和地球的關係 探究月球「身世」之謎  新華社電 (記者 李斌 吳晶晶)關於月球的形成最常見的有同源說、分裂說、捕獲說和碰撞說四種。  ———同源說:月球和地球是姐妹關係。原始的太陽系是一團由氣體和塵埃組成的星雲。
  • 月亮到底是怎麼來的?都有哪些理論模型?
    人類有太多的月亮的故事了,家喻戶曉的有廣寒宮,嫦娥,吳剛伐桂,希臘神話的月神阿爾忒彌斯,埃及神話裡的月神孔蘇。很喜歡這句太白詩:「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不知道你們對月亮的來歷有多少了解,對月亮有幾分感情。
  • 地球潮汐力從哪來,月亮嗎?科學家:它才是真正幕後大Boss!
    眾所周知,由於潮汐力的影響,月球永遠只會一面朝著地球旋轉,而這種潮汐力會影響地球上的海洋潮起潮落。我們一直以為是月球造成的。然而科學家表示,除了月球之外,其實幕後還有一個更大的boss。地球和月亮之間的潮汐力,是由於引力的作用。而月球對地球的潮汐力的影響,一般是由於液體粘滯的原因,潮汐產生的時間一般都會有所滯後,並且由於引力小的原因,產生的海潮並不會太大。而根據牛頓第三定律可知,質量越大的物體引力也就越大,可想而知。太陽系最大的天體就是太陽,所以地球潮汐力並非是只由月球引起的,太陽也貢獻了很多的力量,而且範圍更廣。
  • 史前遺蹟巨石陣,人們為何建造它?不解之謎終於慢慢解開!
    11-21 09:02:17 來源: 潮爸辣媽育兒 舉報   史前遺蹟巨石陣,人們為何建造它?
  • 月亮生鏽了!還是地球幹的?
    月亮生鏽了!得出這個結論時,科學家們的反應估計跟諸位看到這篇文章的反應差不多,這是不可能的,畢竟,月球上沒有氧氣和液態水這兩個造成生鏽的基本元素。但最新研究表明,這是事實,而且跟地球有很大的關係。發現這一現象的科學家阿比蓋爾·弗雷曼(Abigail Fraeman)說:「起初,我完全不相信它。根據月球上存在的條件,它不應該存在。」原因是月亮上不僅沒有空氣,而且還充斥著由太陽風攜帶的來自太陽的氫。當氧氣從鐵中除去電子時,會產生鏽。而氫通過添加電子來實現相反的作用,這意味著在富氫的月球上形成生鏽的難度更大。
  • 冥王星和卡戎星從母子變為兄弟的來龍去脈
    它與卡戎的關係也從主星和衛星的母子關係,變成了雙行星系統的兄弟關係。冥王星很有些不服,你地球和月亮怎麼就不屬於兄弟雙行星呢?為了安撫這個小兄弟,我們還是給它來科普一下人類的一些規則和看法。首先我們來看看什麼是雙星系統。一般來說,雙星系統是指恆星系統。
  • 關於月亮的資料
    這就是說,月球繞地球運動一周後,再回到的空間位置已不是原出發點了。由此可見,月球在運動過程中還要參與多種系統的運動。月球的運動和其他天體一樣,月球也處於永恆的運動之中。月球除東升西落外,它每天還相對於恆星自西向東平均移動13°多,因此,月亮每天升起來的時間,都比前一天約遲50分鐘。月亮的東升西落是地球自轉的反映;而自西向東的移動卻是月亮圍繞地球公轉的結果。
  • 2020年,為什麼地球有兩個月亮?
    雖然一顆小於一輛汽車的小行星看起來並不是特別令人興奮,但實際上非常罕見,更罕見的是科學家們在它離開前發現了它。由於它已經消失了一段時間,我們可能永遠不知道,我們的每一個「月亮」到底是一堆垃圾還是更有趣的東西,但我們可能有足夠的時間來了解這些天體,雖然我們只正式確定了其中的幾個。
  • 質量是地球34倍!科學家發現謎一般的星球,認為它不應該存在
    特別是近年來,伴隨著很多巡天設備的建成啟用,尋找系外行星、破解宇宙之謎的速度也更快,這次發現的這顆「本不應該存在的行星」,就是其中之一。在藉助「高精度徑向速度行星搜索器」提供的數據,確認了這顆神秘天體的存在後,科學家們將它取名為LTT 9779b,同時將它定義為一種新型的行星——超熱海王星。
  • 月亮的真實身份之謎,它真的只是地球的衛星那麼簡單嗎?
    月球俗稱月亮,又名太陰,距地球38.4萬千米,1969年7月21日美國宇宙飛船「阿波羅11號」登月成功。儘管現在距離人類第一次登上月球已經40多年了,但是,由於月亮始終只將一面對著地球,它的神秘面紗依舊沒有摘下。首先,月亮為何在古籍中少有記載?
  • 科學家從這兩點推測,或許它是來「毀滅地球」的
    頭頂的月亮已經陪伴地球走過無數個年頭,每日的夜空就是他的舞臺,但是你知道月球是如何來的,是自古存在還是因為什麼變故才變成這樣的,今天我們就來揭示月球的真實面目。它的原名應該是「忒伊亞」,有的譯為「提亞」,希臘神話中月亮的母親,這個天體預計和火星的體積相近,在某一天的時候,和地球發生碰撞,瞬間崩毀,但殘骸漂浮在外空,經過引力的作用重新匯集成我們現在看到的月球。
  • 沒有月亮,地球上的生活會是什麼樣?
    但是到第二天早上,月球對地球生命的重要性將變得顯而易見。雖然沒有月亮的天空不會影響我們的日常生活,但它將徹底改變許多夜蛾的生活方式,例如飛蛾已經進化了數百萬年。科學家引用「發現」的話說:「現在,月球已經足夠遠了,它為我們所做的大多數事情都是長期的,例如使地球的軌道穩定數十萬年。」失去月球還意味著失去關於年輕地球的大量信息。由於構造活動,地球上沒有真正的古老巖石。但是,地球上不活躍的月球充當著關於數十億年前地球和太陽系的信息的資料庫。
  • 科學家提取月球巖石的樣品進行分析,發現月亮原來是這樣形成的
    歐陽自遠來負責檢驗工作,檢驗開始後,將有機玻璃砸開來一看,沒料到這塊石頭只有一顆黃豆那麼大,原來,那玩意做成了凸透鏡的形狀,具有放大的作用,從外面看那塊石頭比較大,實際上它體積非常小,拿出來後稱了一下,它的質量只有1克。
  • 月球的身世之謎終於揭開!科學家找到答案,忒伊亞再次被提名
    月球的起源之謎為什麼地球的夜空中會有月亮?它是自然天體還是人造物?這個問題困擾了人類數百年,甚至一直到今天,仍然爭議不斷。多年來,有關月球起源的假說,大致分為共振潮汐分裂說、俘獲說、同源說,以及本文中我們將重點為大家講述的撞擊說。
  • 月亮,月亮,哪裡來?(組圖)
    不過,對於科學家來說,這項研究成果還有利於解決一個更吸引公眾眼球的謎團——月亮究竟是如何形成的。事實上,在太陽系中,月球是一個非常獨特的個體。下面,我們就一起仰望夜空,一起看看地球和月球的偉大傳奇。
  • 「超級月亮」又來了!有人說它和地球災害有關?真相是什麼?
    大家好,我是粒子菌據媒體報導,5月6日-5月7日將會迎來新一輪的「超級月亮」,而這個「超級月亮」有點特殊,它是本年度最後一輪超級月亮,如果錯過這次「超級月亮」,那麼下次要看起碼需要等到2021年的4月份。所以,要好好珍惜,不要錯過這場星空盛宴。
  • 科學家發現"蓋亞假說"之謎:地球是巨型未知生物
    ,他們認為地球自身是一個有生命的系統化有機體。蓋婭假說的核心思想認為,地球本身就是一個有生命的系統化有機體,它能夠調節自身氣候及其構成以便始終適合於那些居住在地球上的有機體。拉伍洛克和馬古利斯有關蓋婭假說的著作一經問世便成為了必讀的經典之一,時至今日「地球自身是一個有機體」的觀點仍是一部分人談論的焦點話題之一,然而這一理論卻一直未被證明過。2010年,在一項由400位學者參與的投票中,蓋婭假說被評為英國有史以來最偉大的學術突破的第六名。
  • 海水是從哪裡來的呢?海水是怎樣形成的?海水的發源處仍是個謎?
    ,在它的表面上有大約3/4的面積是海洋,除此之外還有其他的水源,但海水是地球水的主體。那麼多的海水是從哪裡來的呢?    天體地質研究表明,在地球的近鄰中,無論是距太陽較近的金星和水星,還是距太陽更遠一些的火星,甚至離地球最近的月球都是貧水的,唯有地球得天獨厚,擁有如此多的水。科學家們對此說法不一。
  • 月球是不是地球的衛星?科學家:對地球來說,它確實太「大」了
    科學家:對地球來說,它確實太「大」了在古代人類對於宇宙的認知當中,常常會把太陽和月亮放在同一個「等級」,然後才是其他的群星,包括夜空中的各個星系,什麼黃道十二宮,二十八星宿……而古人們把太陽和月亮經常並列的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在地球的視角來看,太陽和月亮都比其他的天體大出許多。尤其是月亮,更是人類在地球上能看到的最大的天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