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到底是怎麼來的?都有哪些理論模型?

2020-12-03 銀河系未解之謎

人類有太多的月亮的故事了,家喻戶曉的有廣寒宮,嫦娥,吳剛伐桂,希臘神話的月神阿爾忒彌斯,埃及神話裡的月神孔蘇。

很喜歡這句太白詩:

「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

不知道你們對月亮的來歷有多少了解,對月亮有幾分感情。

其實歷史上有關月球的起源大致可歸納為三種:地月同源假說,俘獲理論,大碰撞理論。

而最新的大碰撞理論,被認為是較合理的月球起源假說。因為它能解釋更多的觀測事實。

地月同源假說

這種假說被科學家稱為冷凝理論,科學家認為早期地球很不穩定,遍布熔巖,且自轉飛快,由於速度太快,一部分溶焰被甩出去後冷凝,慢慢形成月球。

還有人認為太平洋是分裂出去的月球留下的疤痕,後經科學考證,對比月球地質結構及同位素組成後,發現和月球差異太大。不能自圓其說。

地月同源假說認為月球和地球是母子或姐妹關係,它們同時出生於星雲的同一區域。

地月母子關係說的是地球形成時,由於太陽引力和離心力,有一部分物質與地球分離,這部分分離的物質漸漸形成月球。

地月姐妹關係說的是地球形成時,很多金屬元素粒子進入地球內核中,地球周圍殘留的非金屬物質漸漸堆積,逐漸形成月球。

地月同源假說沒有解釋地球和月球密度的差異,且沒有解釋月球為何圍繞地球軌道運行,所以該理論有一定的缺陷。

俘獲理論

俘獲理論認為,月球和地球是相互獨立的兩個星球,剛開始地球和月球處於太陽星雲的不同位置,因此地月化學成分不同,有一天,當月球運行至地球附近時,被地球引力所捕獲,最終成為地球的一顆衛星。

經過最近科技的發展,科學家對地球和月球的化學構成的分析表明,地球和月球的化學成分高度相似,且推測地球和月球形成於同一時期,所以該理論也有一定的缺陷。

大碰撞理論

和上述兩個理論不同,大碰撞理論認為,一個火星大小的天體,在45億年前撞擊地球,碰撞後產生的碎片逐漸聚集起來形成了月球。

這一理論很好地解釋了地球和月球的化學成分非常相似的特點。

目前大多數科學家都支持該假設,因為越來越多的證據支持了該假設。

《自然》雜誌上的一篇研究認為,月球是由人們想像不到的撞擊形成的,自20世紀以來,人們都支持月球是由火星大小的天體與地球擦邊而過,但最新研究認為,這種撞擊更像一把砸向西瓜的錘子。

但是也有科學家對這一理論發生質疑:

如果大碰撞理論是正確的,應該能在月球巖石中找到超過一半的碰撞天體的材料,但至今人們仍未找到。

現在研究人員將繼續研究月球的石材樣本,試圖找到更多線索。

關於月球的起源確實是一個很複雜的問題,雖然如今科技發達了,我們也從月亮上取了樣本回來研究。但我們依舊無法全部了解月球到底是從哪裡來的。

或許有一天等我們真正開始星際旅行的時候,會揭開月球的謎底。

相關焦點

  • 月亮是怎麼來的?
    月亮是怎麼來的呢?一般是這樣的說法:一個火星大小的天體撞擊了年輕的地球,而環繞這個天體周圍的巖石碎屑盤形成了如今月球,這就是「大碰撞理論」,它是月球起源的主流觀點。雖然這個理論能解釋通有關月球的許多事,但仍然有一個巨大的缺陷。
  • 月亮是怎麼來的?
    月亮是怎麼來的呢?一般是這樣的說法:一個火星大小的天體撞擊了年輕的地球,而環繞這個天體周圍的巖石碎屑盤形成了如今月球,這就是「大碰撞理論」,它是月球起源的主流觀點。雖然這個理論能解釋通有關月球的許多事,但仍然有一個巨大的缺陷。
  • 春節到底怎麼了?用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來看看
    如今說起春節,總有萬般說不出的滋味浮上心頭——或許你大爺依然是你大爺,但春節真的已經不是你記憶中小時候的春節了!但幾十年過去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定義從「樓上樓下,電燈電話」,演變成「三大件」,到如今,「五子登科」都成了陳年舊事,春節,還能是以前那個春節嗎?實事求是地說:不能!如下圖:如果非要刻舟求劍,逼著人們,尤其是年輕人過以前那種「胡吃海塞、尬聊攀比」的春節,那春節,就真的成為「春劫」了!那春節到底發生了哪些變化?該怎麼過,才能讓大家真正實現「闔家歡樂,萬事如意」呢?
  • 有哪些看起來很荒謬,但實際上很科學的理論?
    很多人把地心說當作是偽科學來看待,但其實「地心說」也是一套非常嚴謹的科學理論。地心說誕生的背景我們知道,人類歷史上有4個較早的古國,分別是:古印度,古巴比倫,古埃及以及中國。這些文明古國都比較相似,都有一套嚴密的等級制度來治理人民,是由統治者來統治人們。但是古希臘是一個例外,這個文明是後來崛起的文明。
  • 有哪些看起來很荒謬,但實際上很科學的理論?
    很多人把地心說當作是偽科學來看待,但其實「地心說」也是一套非常嚴謹的科學理論。 地心說誕生的背景 我們知道,人類歷史上有4個較早的古國,分別是:古印度,古巴比倫,古埃及以及中國。
  • 結構方程模型都有哪些應用?
    有時候,因為經驗研究或者理論模型提供了成熟的背景研究,自變量們就會自動地被結合起來,此時測量模型就派不上什麼用處了。在一些研究中,我們不關心測量誤差是多少,只關心模型裡面的原始變量。這些原始變量在SEM中被稱為「觀察變量」。如果僅僅有結構模型而沒有測量模型,那麼SEM模型就變成了路徑分析(Path Analysis)。
  • 月亮怎麼來的?這個地方的「隕石樣品」,再次佐證撞擊學說
    月亮怎麼來的?這個地方的「隕石樣品」,再次佐證撞擊學說月亮是距離人類最近的大型天體,人類對它的嚮往從古至今從未停息,隨著人類高科技的快速發展,對月球也有了一定認識,打破了一些思想的束縛。但是月球到底怎麼來的這個問題還是得不到完美的解釋,也是世界上的一個迷。有人說月球是外太空高級智慧生物為了束縛地球軌跡,專門造出來限制地球的,也有人說月球是不知道從哪裡脫軌後在經過地球附近被地球俘獲的,還有學者認為,月球是小行星在地球附近碰撞產生的,各種學術說法眾說紛紜。
  • BIM模型精度怎麼劃分的?LOD等級有哪些?
    關於BIM模型精度文章筆者之前寫過很多了,但是鑑於很多小夥伴還是在詢問相關的問題,以及對於BIM模型精度劃分還不是很清楚,今天筆者就與各位聊聊BIM模型精度怎麼劃分的?LOD等級有哪些?BIM模型之建立精度(Level of Detail, LOD)現今已有英國AEC(UK)以及美國建築學會(AIA)組織提出相關定義與標準。AIA將模型精度分為五階段,各分別為LOD 100、LOD 200、LOD 300、LOD 400 及LOD 500,每一階段LOD模型內容必須符合所訂定的度要求。
  • 《精靈寶可夢》有哪些代表月亮的寶可夢?其中大部分都是神獸!
    《精靈寶可夢》有哪些代表月亮的寶可夢?其中大部分都是神獸! 小夥伴們好呀!
  • 「物理宇宙學的理論研究」到底說了啥?
    皮伯斯獲獎的理由是物理宇宙學的理論研究,而另外兩位因發現第一個圍繞類日恆星運行的系外行星而獲獎。』到底說了啥?皮伯斯做了哪些重要工作? 他提出了宇宙微波背景輻射和宇宙大尺度結構形成的理論。 宇宙大爆炸理論是伽莫夫和勒梅特提出的。大爆炸模型描述了宇宙的原初時刻,大約140億年前,當時宇宙非常熾熱、密度非常高。從那以後,宇宙一直在膨脹,變得越來越大,越來越冷。
  • 月亮的別稱有哪些
    月亮通常也是我們晚上在太陽落山以後,會看到天上掛著一輪明月,而月亮別稱有哪些呢?
  • 2020年了,人造月亮怎麼還沒來?我們真的需要嗎?
    在過往千百年的歲月之中,月亮都是人類夜晚的主要光源,如果沒有月亮的存在,夜晚就真的漆黑一片了。不過月亮自己並不會發光,所謂的月光,本質上其實還是太陽光,是月亮反射太陽光的結果。 在此之後,雖然人造月亮的概念也會時不時被提及,但始終未見有任何國家採取了實質性舉動,直到2018年,位於中國四川的天府系統科學研究會再次將人造月亮的概念擺上了臺面。
  • 2020年了,人造月亮怎麼還沒來?我們真的需要嗎?
    在過往千百年的歲月之中,月亮都是人類夜晚的主要光源,如果沒有月亮的存在,夜晚就真的漆黑一片了。不過月亮自己並不會發光,所謂的月光,本質上其實還是太陽光,是月亮反射太陽光的結果。在此之後,雖然人造月亮的概念也會時不時被提及,但始終未見有任何國家採取了實質性舉動,直到2018年,位於中國四川的天府系統科學研究會再次將人造月亮的概念擺上了臺面。
  • 被追捧的思維模型到底應該怎麼用?
    而在回答過這道面試題的人中,我發現大多數人都是卡在了「不知如何運用到自己身上」這個環節。 —1— 思維模型到底是什麼? 查理·芒格雖未給思維模型下過準確定義,但是,他卻給「模型」下過一個定義,即任何能幫助你更好理解現實世界的人造框架,都是模型。 這話聽來十分抽象,模型說得到底是什麼呢?
  • 有哪些「百試不爽」,提高思考深度的思維模型?
    問:有哪些「百試不爽」,提高思考深度的思維模型?赫伯特西蒙說,發現真理的關鍵在於找到自然中隱藏的模式,因為模式是定律、規則、機制的產物。「現實世界」是極其複雜的,我們不得不用「故事」和「模型」來把握「外部世界」。我們作為一個行動者,當我們所具備的思維模型不能很好的適配問題情景時,我們就會顯露出焦慮不安、排斥恐懼等「心理表徵」。
  • 月亮離我們有多遠?
    雲南天文臺不但建立了雷射測月系統,並針對雷射測月的需求,開發並採用了新的望遠鏡指向模型,高精度雷射收發轉鏡技術以及微弱信號識別算法。  利用1.2米望遠鏡雷射測距系統,多次成功探測到月面反射器Apollo15返回的雷射脈衝信號。
  • 楊振寧為理論物理學做出了哪些成就?
    關於楊振寧的科學成就以及他所做出的貢獻,其實絕大多數人都是不了解。這主要是因為楊振寧的主要貢獻都在理論物理學領域,而且很多人接觸到的物理學都是牛頓理論,對他們來說量子力學和相對論也僅僅是一個名詞,你要問具體都說了啥,其實絕大多數人是回答不上來的。
  • 海明威的「冰山理論」是怎麼來的?
    撰文|張進作為極富盛名的文學偶像,海明威對後世文學的影響可用「難以估量」來形容,正如我們不可能估算出,到底有多少作家的寫作受到了「冰山理論」的浸染。但凡解讀海明威,「冰山理論」絕不可錯過,但楊照並沒有停留在這一理論「是什麼」這一層面,而是進而從歷史背景中探究:「冰山理論」是怎麼來的?
  • 愛因斯坦錯失的宇宙大爆炸理論,科學家又是怎麼發現的?
    就拿中國來說,在中國春秋戰國時期,諸子百家中有個叫做尸佼的,在他的著作《尸子》中就記載著:四方上下曰宇,往古來今曰宙。也就是說,他認為宇宙其實是空間和時間的集合。其實這個想法很自然,這是因為古代沒有鐘錶,古人看時間完全就是憑藉天象,比如:一個月就是月亮繞地球一圈。而這個世界到底有多大就取決於宇宙到底有多大。
  • 宇宙的起源,它是從哪裡來的?是怎麼形成的?
    宇宙的起源,它是從哪裡來的?是怎麼形成的?中非有一個傳說:世界上最初只有黑暗的水和偉大的上帝。有一天,上帝肚子疼,嘔吐出太陽。一些水被太陽蒸發並離開了陸地。上帝的肚子痛沒有停止,月亮和星星吐出來了。我們的話是從胃中吐出來的,這顯然是一種神話般的顏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