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速可變原理

2021-03-01 草堂論壇

自序:

《光速可變原理》。                                                                                                                           

美國每日科學網站2016年11月25日報導,

英國和加拿大兩位科學家

提出了光速可變理論,

並且做出了一個可以進行檢驗的最新預測。                                          

這兩位科學家提出,

在早期宇宙,光速可能比現在快得多。

他們提出的宇宙波動情況

受到早期宇宙光速變化影響的理論,

可以通過一種數學模型給「光譜指數」

找到準確數字,0.96478。                                                                                                          

他們說,光速可變這一提法,

顯得非常激進。如果證明它是正確的,

就意味著自然法則

並不總是和現在(相對論)一致;                                                                      

他們還說,他們在20世紀90年代,

1998年首次提出了這一(光速可變)理論。

到現在,該理論已經成熟了。

因為它形成了一個可以驗證的

「光譜指數」的預測。

如果這個數字0.96478是正確的,

那麼,

將可能帶來對相對論作出修改這樣的結果。

他們還說,

他們力爭2020年完成這項理論的檢驗。                                

在筆者看來,

他們還是保守或謹慎了一點。

既然認為自己的理論已經成熟了, 

為什麼還那麼小心翼翼?!

當然,理論是需要實驗來檢驗的。

然而, 

理論的檢驗往往受制於檢驗工具的發展狀況,

而一兩次檢驗也無法證偽或證實其理論。          

值得注意的是,

我國的科學家張超先生

2017年,

多次重複做過世界上

第一個真正的交流電縱向電場超光速實驗;

德國的兩位科學家,

2018年

發現「量子隧穿」時,

部分量子產生了「超光速」運動;

更早還有,

2013年,

德法兩國的科學家實驗,

使用雷射可以改變光速,

產生∆c≧0或≦0現象。

∆c<0時,光子變為慢子;

∆c=0時,光子仍然是光子;

∆c>0時,光子變為快子;

詳情請參考博文《虛子或快子的前世今生》。

1965年

大學期間,

筆者把拉馬克生物進化論的

「獲得性遺傳」定為自己的研究題目。

1976年

回蓉工作後,

自己當自己的「博導」,

重拾「獲得性遺傳」研究課題。

1992年,

筆者將生物學的「新性狀」

哲學抽象為「新變化」後,

由生物學「進化論」跨界到物理學「相對論」,

從而發現了獲得性原理,

寫出了習作,

一論二論三論《獲得性原理》,

參加了當年成都市自然辯證法協會的年會,

並在四川通訊報上發表了

《我有一個五彩夢》的紀實散文,

明確提出了超光速和光速可變原理。

後來又連發三篇文章

《從著名的愛因斯坦質能公式E=mc²談開去》(1~3)。                                                                          

文章1,提出了「宇宙三子論」;                                                                                      

文章2,提出了「鏡像世界」;                                                                                          

文章3,特別提到了m=0 這個關節點。                                                                       

在這個關節點上,

E 和 v 趨於無窮大,

正好描述了宇宙大爆炸那一時刻的情況:

超爆,

超「超光速」。

有關內容請參閱博文

《萬物簡史》:「光子時期」

《大智晚成》:「70周年慶」。

由此,愛因斯坦的質能公式推廣為筆者的

拓展式 E=mv²,

引申式 △E=△m△v² ,

相嵌式 v=E/m × t/s 。                                                                    

這三個

2015~2016年新創的公式,

既是

愛因斯坦質能公式的深化與發展,

又是

筆者獲得性原理三大支柱內在精華的體現,

更是

此原理的外在表述。

它們暱稱為老「三劍客」。              

2019年7月28日,

筆者把

相嵌式、

相嵌式的兩個變形式:

質能轉化率公式、

時空彎曲率公式,

組成了新的「三劍客」。

新「三劍客」的

後兩個百分率公式,

是對相對論

「質能轉化」和「時空彎曲」的精準度量。

據此,

把相對論質能公式升級為2.0版。

筆者堅信,

這種超光速狀況,

也會以 「光譜指數」 的形式

留在宇宙微波背景上, 

它就是我們宇宙最古老的光譜圖像之一。                             

2019年11月25日,

筆者把質能公式的變形式,

「相嵌式」的變形式公式,

即兩個百分比(率)公式,

外+「量子態普適公式」,

共同組合成

第三組「三劍客」,

暱稱「新新三劍客」,

專門應對量子力學的不確定性原理。                                          

筆者還認為,

「量變、質變原理」與「獲得性原理」

可以合併成「量變質變與獲得性原理」 。

「量變與質變原理」是合併後原理的「形式」,

「獲得性原理」是合併後原理的「內容」。

合併後的這個新原理,

內容與形式完美結合,

稱為「量變與質變原理2.0」。

再加上AI和現代科技前沿的「新變化」,

就升級為「量變與質變原理3.0」,

簡稱「量、質互變律3.0」。                                                                                                                          

引申式△E=△m△c²(或v²),

光速可變、速度可變 ; 

它是三組「三劍客」的核心公式。

它是一種新的世界觀與方法論。

它和《量變與質變原理3.0》(教學大綱)一起,

必將深刻地影響

21世紀科技前沿與交叉學科的探索與實驗。                  

至於相關文章的詳細內容,

請參閱2017年系列原創代表作之1~15 。

2018~2019年的小冊子

《五彩夢系列》(1~11)。  

若嫌文章太多太長,

就請閱讀

《興趣與老師》;

《大智晚成》;

《信念-座右銘》;

《草堂夜話》;

《中微子節》等

綜述、雜文,

也能有個初略的、大概的了解。                

自然

本篇文章十分重要。

它是1992年

首次提出的光速可變原理、

超光速理論的回顧、展望與佐證。

28年來的持續研究,

鐵樹終於開了花;

詳情可參閱

《十大公式》,

《再敘敘「十大公式」》,

《用一個公式解釋世界、解釋宇宙》。

本文

現劃為2017年原創系列代表作之六;

配合我國墨子號量子衛星

非定域性通訊的科考,

作出了自已應有的理論貢獻。  

參考書目:                                                      

《世界觀》                                                        

《物理學的進化》                                              

《起源-萬物大歷史》                                                                              

跋:

重要讀書筆記摘要如下:

(1)《檢驗宇宙的速度極限》:

許多量子引力模型都表明,

相對論的行為將在極高的能量下被打破。

可參閱《申氏光子論》和《十大公式》。

(2)《量子力學的根源,或許就在相對論!》

他們認為,

狹義相對論的兩個假設,

至關重要的是「相對論原理」,

而不是「光速恆定」。

他們的新研究,

提出了一個問題,

如果認真對待超光速粒子運動系統,

預計會出現「因果悖論」。

同時,

人們看到的(物質運動現象),

正是量子力學最深核心的那些效應:

(譬如:

時空反轉、時空交錯、量子疊加、

量子糾纏、量子思維、量子糾錯(碼)、

量子躍遷、量子隧穿、量子隱形傳態、

量子信息隱形傳輸,等等,等等。)

這裡是微信公眾號《草堂論壇》                                                                                       

微信號shsul20150725。                                                                                              

關注:

公眾號《草堂論壇》,

小程序《我的五彩夢》,

企業微信《海蘭諮詢》,                                                                                

視頻號《草堂論壇—五彩夢》。

線下店:

「海蘭諮詢」,

隨時為您服務。                       

                                                                                   

20190311首播。                                            

20200910重播。

20210122點播。

周末愉快,親!

                                      

相關焦點

  • 光速不變原理的產生背景
    光速不變原理是說光(在真空中)的速度C是恆定的,它不依賴於發光物體的運動速度。光速不會和任何速度發生疊加,包括當兩束光相對遠離的時候,其中一束光相對於另外一束的速度都是C,而不會像我們平常一樣,當兩個物體都以V的速度相對遠離的時候,它們相互之間遠離的速度是2V。
  • 如時間和距離都非恆定,光速為何恆定?光速可變理論有沒有前途?
    最著名的、最眾所周知的常數應當是光速,真空中的光速為c=299792458米/秒,這是一個國際公認值。而根據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這個數值是永遠不會變化的。撇開物理學那些深奧的理論不談,僅從人類現在對宇宙的認知來看,這個宇宙中能有什麼東西是永恆不變的嗎?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又憑什麼認定這些常數會永恆不變呢?
  • 中國科學家證明愛因斯坦光速不變假設不成立
    論光速不變的相對性這篇具有劃時代意義的論文以強大的科學邏輯證明了愛因斯坦的光速不變假設只是來源於狹隘的洛倫茲變換的一種狹隘推論的定義,雖然愛因斯坦反過來用這定義假性地推導出了洛倫茲變換而建立了狹義相對論,但在狹義相對論的邏輯框架內,實際上還存在著廣義的時間空間參數變換,即完全時空變換,因而隱含著眾多與狹義相對推論相對矛盾的推理,即狹義相對論完整的推論是完全相互否定的。
  • 哲學與科學的對決——破解「光速不變」
    > 《相對論》是科學理論,全部「相對」肯定不行,也需要某種確定性,其理論基點是光速不變原理:真空中的光速對任何觀察者來說都是相同的。在狹義相對論中,光速不變指的是無論在何種慣性系(慣性參照系)中觀察,光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都是一個常數,不隨光源和觀察者所在參考系的相對運動而改變。這個數值是299,792,458 米/秒。光速不變原理是由聯立求解麥克斯韋方程組得到的,並為麥可遜—莫雷實驗所證實。
  • 從測量光速到計算光速,光速不變原理是怎麼被發現的?
    光速不變原理是狹義相對論中的一個基本假設,並被大量實驗證實;光速不變原理的發現是一個曲折的過程,也有不少物理學家走了彎路。早在18世紀,科學家就利用光行差的原理來測量光速,但是由於測量精度有限,所以結果可以用牛頓的經典時空得到合理解釋,數值大概在每秒30萬公裡左右。
  • 相對論中的「光速不變理論」和「時空彎曲理論」為什麼是矛盾的
    有人認為相對論中的「光速不變理論」和「時空彎曲理論」是矛盾的。我們暫且把它稱為「時空光速悖論」。下面是這個悖論的產生的原理。不僅空間是彎曲的,而且時間也是彎曲(可變)的。同樣,既然時間是可變的那麼在這個空間中的運動就不可能有真正意義上的勻速。因此,從時空彎曲的前提下得到的結論就是:在宇宙空間中不可能存在絕對的勻速直線運動。
  • 光速不變原理是怎麼被發現的?
    光速不變原理實際上是愛因斯坦相對論的基礎,相對論是建立在兩條基本假設至上的科學理論,這兩條基本假設,其中之一是光速不變原理,另外一個就是相對性原理。相對性原理實際上就是我們初高中所學的參考系的一些相關知識,在這裡就不贅述了。
  • 當介質中帶電粒子超過光速,會發出藍色的光
    這種現象就是所謂的光爆,其原理與音爆類似。 三、如果光速可變物理學將不存在 光速不變是愛因斯坦在提出的一種基本的現代物理學概念,認為宇宙間不可能有物質能超過光速。
  • 光爆是什麼,同種介質中帶電粒子超過光速的發光現象
    這種現象就是所謂的光爆,其原理與音爆類似。二、1934年切倫科夫首次發現      真空中光速的不可突破限制住了光爆試驗的可能,但液體中的光爆現象卻早已被發現。    超音速飛機在突破聲速的時候,會出現聲爆或稱音爆現象。超光速的時候也會出現類似超音速的現象,出現一個閃光即光爆。
  • 為什麼光速無法被超越?根本原因是光速不變原理哦!
    光速無法被超越的根本原因是光速不變原理,而至於為什麼光速會有不變性,目前還不清楚。麥克斯韋先是從電磁場方程組中推導出光速不隨參照系的變化而變化,此後麥可遜和莫雷所做的光幹涉實驗證實了這一現象,再後來愛因斯坦把這種現象總結為光速不變原理,並由此創立狹義相對論,最後推導出任何東西都無法超光速。但遺憾的是,我們現在還不知道光速不變原理背後隱藏著什麼深刻的原因。
  • 光速不變的真諦,沒有幾個人知道!
    對現代物理學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光速不變是整個物理學的基石,如果光速可變了,現代物理學就不成立了!當然,大家都知道,光速不變是物理學測量的事實,但問題的是,它是真的不變還是表象上不變?這關係著物理學的未來!
  • 再論廣義光速不變原理
    再論廣義光速不變原理      之前發過兩篇推文思考廣義光速不變原理,今天再來談一談
  • 你真的理解了光速不變原理?
    光速不變原理就一定是正確的嗎?假設有「以太」存在,根據速度疊加原理有圖示的光路差別,可以測得光相對於「以太」的速度v。實驗結果是以太不存在,「以太不存在」怎麼就能斷定光速不變?退一步說,假如光速不變原理是正確的,那麼真的有人理解了嗎?最起碼那些做著「超光速」美夢的人是沒有理解。光速不變原理:真空中的光速對任何觀察者來說都是相同的。 光速不變原理,在狹義相對論中,指的是無論在何種慣性系中觀察,光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都是一個常數,不隨光源和觀察者所在參考系的相對運動而改變。
  • 【微視頻】光速不變原理
    光速不變原理
  • 光速並不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光速不變原理的限定是什麼?
    現在人們都知道光速不變原理,都知道不管在任何情況下測定光速,它都是恆定不變的。但是在麥可遜-莫雷實驗之前卻並不是這樣認為的。那時的物理學家們普遍都認為光是在一種名為「以太」的介質中傳播的,還曾費盡心思地去尋找以太在宇宙中存在的證據,但是都無功而返了。
  • 你對光速不變原理有疑問嗎?
    你怎麼理解光速不變原理以前,我認為光速不變原理只是愛因斯坦先生做的一個假設,他的狹義相對論是建立在光速不變原理之上。光速不變原理是真空中的光速對任何觀察者來說都是相同的,不隨光源或觀察者的相對運動而改變,大約是每秒30萬公裡。比如我在行駛火車上車頭方向走,我此時的速度是火車的速度加上我走的速度,再比如我在火車上拿著手電筒向前照,那麼在我們的印象中此時手電筒的光速度不就是光速加上火車的速度嗎?光速不變原理還成立嗎?
  • 光速並非恆定 而是越來越慢?
    如果光速是可變的,而且過去比現在更快,那一些宇宙學難題就可以迎刃而解了。他們認為,光速並非恆定不變:在早期宇宙,光速比現在要快。自提出之日起,光速可變理論一直存在爭議。而根據發表在《物理學評論D》的一篇論文,在不久的將來,這一理論將有望得到檢驗。如果實驗結果支持光速可變理論,那就意味著自然界的法則並非如我們今天所理解的那樣永恆不變,我們也需要重新審視愛因斯坦的引力理論。
  • 【相對論介紹四】光速不變原理講的是什麼?
    光速不變原理講的是什麼?
  • 真空中的「光速」是宇宙中最快速度嗎?什麼是「光速不變原理」?
    真空中的「光速」是宇宙中最快速度嗎?什麼是「光速不變原理」?要說「光速」,仿佛是這個宇宙給予我們生活的三維空間的一個可望而不可及的「天花板」。目前我們人類還無法讓任何的物體達到真空中的光速那樣的速度,也讓我們的許多科學實驗達到了瓶頸。
  • 詳細的解釋外星人光速飛碟的飛行原理
    光速飛碟飛行原理用我們漢語表達是一句話:宇宙中任何物體,只要使其質量變成零,就在變成零的剎那間,物體就突然以光速運動起來。外星人飛碟飛行原理看起來很簡單,但是,深入分析,會發生許多令人困惑問題,所以,被網友嘲笑,是有原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