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藥新用途預測研究取得新進展

2020-12-01 科學網

 

近日,上海交通大學Bio-X研究院生物信息中心和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FDA)的研究人員通力合作,構建了搜索小分子藥物潛在治療用途的搜尋引擎,在老藥新用研究方面取得重大進展,相關研究成果已發表在近期的《核酸研究》(Nucleic acid research)上。

 

該項研究由賀林院士領導,主要參與人員還包括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IBM BlueMeadow(R)超級計算中心的麥克·米凱洛夫博士,葛蘭素史克(費城)研發中心項目組長Lun Yang博士,以及上海交通大學Bio-X研究院生物信息研究中心的羅衡和陳劍等。

 

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利用藥物-蛋白互作組(Chemical-Protein Interactome, CPI)在超級計算機上預測老藥新用途。該超級機上收錄重大意義的蛋白和小分子互作信息的背景分布,研究通過分子熱力學模擬構建了小分子蛋白互作的指紋圖譜,並對麻省理工學院預測小分子關聯的算法進行改進,借鑑Google的搜尋引擎算法,比較不同的藥物和蛋白之間的互作指紋來搜索藥物分子潛在治療效果。

 

此外,近期賀林院士還利用同一方法論體系研究了靶蛋白和靶系統偏差引發藥物不良反應和老藥新用的系統生物學機制。該研究利用"差異CPI",通過對比抗精神藥物氯氮平(可引起粒細胞下降的不良反應)和與之在結構、藥理等方面十分相似的奧氮平(不良反應報告較少)與數百個人類蛋白之間結合強度的差異,成功定位出與粒細胞下降相關的關鍵蛋白;同時,基於對氯氮平處理細胞的基因表達譜晶片的數據挖掘,驗證了受與這些基因相關的偏差靶系統。從而為藥物不良反應的系統藥理學、個體化用藥和基於系統的老藥新用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創造性和堅實的理論依據。相關研究成果公布在《PLoS計算生物學》(PLoS Computational Biology)雜誌上。(來源:生物通 何嬙)

 

 

 

 

特別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於傳播信息的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註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繫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

相關焦點

  • 老藥新用 | 西咪替丁23種新用途
    近年研究發現,西咪替丁除了上述作用之外,還有許多新用途,現介紹如下:一、治療支氣管哮喘方法:沙丁胺醇氣霧劑吸入、氨茶鹼、糖皮質激素、西咪替丁常規治療,七天為一療程。(參考文獻:甲青米胍的臨床新用途 《中華現代中西醫雜誌》 2005,4(8)682)八、治療皮膚瘙癢西咪替丁治療泛發性皮膚瘙癢症患者,一般服藥2-3天見效。方法:西咪替丁0.2g口服,3 次/日,連服1-2 周。對其他抗過敏藥物治療無效者,應用西咪替丁治療仍有效。
  • 腦膠質瘤老藥新用取得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健康與醫學技術研究所研究員劉青松、劉靜課題組在老藥新用方面取得進展。NG52本是調控酵母周期的抑制劑,現發現其可以抑制PGK1蛋白激酶活性,進而抑制腦膠質瘤的進展,相關成果在線發表於藥學期刊Acta Pharmacologica Sinica。
  • 老藥新用 罕見病用藥的新捷徑
    老藥新用就是這種創新形式的一個極好的例子:使用科學方法來確定現有藥物的新用途。這類研究顯然不如新療法或者像基因編輯這類先進療法的發展那麼具有誘惑力,因為它並不會產生令人興奮的新分子或基因結構。繼而人們更傾向於認為老藥新用的療法永遠不會是真正新穎的或變革性的,它只是提供了一個附加的改進。沒有什麼比這樣的看法更加離譜的了。一種單克隆抗體的新用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 「老藥新用」:看上去熱鬧,做起來難?
    ▎藥明康德內容團隊編輯 改變藥物用途(repurposing/repositioning,「老藥新用」)最成功的例子,當屬「意外」發現神奇功效的西地那非;還有獲批用於治療麻風病引起的皮膚損傷與多發性骨髓瘤的沙利度胺。
  • 老藥新用:老藥品的新使命—新聞—科學網
    「老藥新用」,是指發現現有臨床應用藥物的新用途。相對新藥研發而言,成本低、花費少、耗時短,是研發的一大熱點。
  • 科學網—老藥有新用
    所謂「老藥」是指被投放市場用於臨床的時間較久、已為廣大醫藥人員或社會人群所了解的藥品;而「新用」則是說這些藥品在臨床實踐過程中又發現了新的用途
  • 中國官方推動「老藥新用」臨床研究和成果應用
    (抗擊新冠肺炎)中國官方推動「老藥新用」臨床研究和成果應用中新網北京2月25日電 (記者 孫自法)記者25日從中國科學技術部獲悉,國務院應對新冠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科研攻關組近日專門印發通知,推動新冠肺炎治療「老藥新用
  • 國家納米中心二維材料力學性能研究取得新進展
    國家納米中心二維材料力學性能研究取得新進展 2019-09-12 國家納米科學中心 【字體:】 語音播報   近日,中國科學院國家納米科學中心研究員張忠、劉璐琪在二維材料力學性能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 「老藥新用」對治COVID-19 —— 好處和挑戰
    最近,珀金埃爾默(PerkinElmer)公司副總裁、生命科學業務總經理 Alan Fletcher接受了Technology Networks的採訪,對疫情當下「老藥新用」的話題做了解讀。問:圍繞COVID-19的疫苗研發,目前有很多報導,但我們也知道疫苗的研發可能需要相當長的時間,同時,「老藥新用」(重新利用現有藥物)被視為是一種潛在的解決方案。您能談一下企業可以如何開展這項工作嗎?
  • 老藥新用來「戰疫」!中國新冠病毒治療臨床試驗一覽
    此前,《Nature》旗下Nature Reviews Drug Discovery雜誌上發表了一篇評論,也盤點了哪些治療其它病毒的抗病毒療法可能「老藥新用」,被開發為新冠病毒的治療方法。Remdesivir是一種核苷酸類似物前藥,能夠抑制依賴RNA的RNA合成酶(RdRp)。1月31日,頂級醫學期刊《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發布的一項新報告顯示, Remdesivir或許是SARS-CoV-2的特效藥,已經幫助美國首例確診SARS-CoV-2的患者成功緩解病症。
  • 骨架遷躍與老藥新用
    藥物化學的一個基本任務是研究所謂的構效關係(SAR),基本的過程是用某一個固定生物活性測試方法(如酶抑制活性)來測一系列化合物在這個測試中的活性。然後分析這些化合物結構差異與活性變化的關係來預測什麼樣的結構改造可能帶來更好的生物活性。
  • 中國科大在二維材料激子效應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中國科大在二維材料激子效應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2015-08-17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字體:大 中 小】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實驗室在二維材料激子效應的理論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
  • 大連化物所納米限域催化理論研究取得新進展
    大連化物所納米限域催化理論研究取得新進展 2015-02-03 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 【字體: 語音播報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礎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肖建平、潘秀蓮和中科院院士包信和等基於碳納米管的納米限域催化理論研究取得新進展
  • 中國官方推動「老藥新用」臨床研究和成果應用—新聞—科學網
    ,推動新冠肺炎治療「老藥新用」臨床研究的規範開展和成果應用。 科研攻關組的最新通知稱,為進一步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促進有潛在抗病毒或對症治療作用的藥品及早進入臨床應用,就國家啟動公共衛生應急機制期間,有關「老藥新用」開展抗新冠肺炎治療臨床研究提出四項具體要求: 一是支持符合條件的醫院開展相關藥品臨床研究。
  • 「老藥新用」治新冠肺炎,多項國際頂尖研究開啟
    (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 呂霖)目前,全球尚無可用於預防或治療新冠肺炎的廣譜抗病毒藥物或免疫療法。3月30日晚,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從比爾及梅琳達∙蓋茨基金會獲悉,該基金會合作啟動的新冠肺炎治療加速器(COVID-19 Therapeutics Accelerator)向華盛頓大學、牛津大學和拉霍亞免疫學研究所撥付2000萬美元贈款,用於資助三家機構開展的臨床試驗,以開發針對新冠肺炎疫情的高效免疫療法。此次2000萬美元贈款是該加速器的首批撥款。
  • 老藥新用:磷酸氯喹的前世今生
    點擊查看 近日,有著70餘年歷史的抗瘧老藥磷酸氯喹,成了最受關注的治療新冠肺炎潛在有效藥物之一。為什麼選中磷酸氯喹?2月5日,《細胞研究》發表我國學者的論文《倫地西韋和磷酸氯喹在體外有效抑制新型冠狀病毒》。
  • 科學家在抗癌活性先導化合物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
    最近,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普建新研究組從兩種該屬植物中發現了兩個具有潛在開發前景的抗癌藥物先導化合物(圖1),並在其抗癌活性及其作用機制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  1.Isoforretin A通過靶向硫氧還蛋白1誘導活性氧介導的腫瘤細胞凋亡   硫氧還蛋白1的異常表達在腫瘤起始和發展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是腫瘤治療的一個新靶點。
  • 推動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取得新進展
    回望歷史,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在回應時代與實踐提出的重大問題中不斷前行。展望未來,應著力推動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不斷取得新進展。改革開放帶來契機和動力在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劉懷玉看來,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的發展歷程大致可概括為三個基本階段與形態。一是20世紀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中期,進行相關教材體系改革。
  •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研究取得新進展,助於大規模商業生產
    打開APP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研究取得新進展,助於大規模商業生產 佚名 發表於 2020-12-01 15:49:55 德國科學家研究了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印刷工藝
  • 基礎研究新進展和新成果
    3.量子信息和通信研究取得了一批有國際影響的重要創新成果  多粒子糾纏態的製備與操縱研究方面,在國際上首次實現了五粒子糾纏態的製備與操縱,並利用五光子糾纏源在實驗上演示了「終端開放」的量子態隱形傳輸,被美國物理學會和歐洲物理學會同時評選為2004年度國際物理學十大進展之一。